正文

小城叙事

(2018-06-09 04:46:18) 下一个

每年总要来这个地区出差,而且是许多次。

先是驰骋在那管辖有序的高速公路上,在林堡附近再转入那上下起伏的乡间公路。

就这样,在两侧优美的田园风光中,驶入了这山间小城。

这个地区被称为酸雨地区,一年四季雨量充沛,多云少阳光。典型的山区。

小城普勒腾贝格有着自己昨天的自豪,由于远离高速公路加之城中的夕阳工业,已是一派衰败景象。

据记载这个城市大约有六百年历史,二十世纪出以制造业中的金属铸造和锻造业起家。那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破旧厂房使人看到昔日的辉煌。

随着战后六十年代初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涌入这个地区。最先进入的南欧人,土耳其人和七十年代进入的东欧人,直到九十年代开始进入的前苏联人都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制造了巨大麻烦。

这是一座夹在两山之间,地理上被分割成三部分的城市。印象最深的是那永远流淌的清澈小溪。

这条小溪一直在山间流淌,来龙和去脉可以查找,但没那必要,至少我开车经过 Finnentrop(小城市),而后来到阿腾朵小城,这条小溪都一直左右陪伴着我。

城市由于地理的限制,城市空间狭窄。民居等建筑被迫依山而建,后果是出行不便。目前是有车修路,可想当年。

小溪就这样永远的流淌。至少在他城中居住的几十年来水没断过。那源头是山中的雨水和融化的积雪,朋友是这样告诉我的,

那民居就建在小溪旁边,绿树之后。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白天在外应多做积德事。

这就是“下榻” 的小旅馆,总是这家。那个每次见到都是醉醺醺的小老板儿,人倒是很和气。他同时还经营着一家电影院,很小。

来的次数多了,同里面的人也熟悉了。胖胖的克里丝逖娜总是傻呵呵的看着你,并且说个没完。而且她总是职晚班儿

卫生间看着还干净,当然只是“看着”!旅馆永远不会“干净”。哪儿都一样。我的观点太偏激???

习惯了,有时去阿腾朵小城出差也会住在普勒腾贝格小城,上班的路上要翻过一个丘陵,再穿过一片森林,当然了,这都是NAVI(导航仪)的功劳。

这个国家绿化做得好,老天也帮了大忙。关键是人守规矩。

驱车穿过乡间,越过丘陵。你可以充分享受到大自然赏赐的恩惠。

除了山林就是丘陵,大片的耕地对这里的农民来说只是电影里的西部的传说。

目前这个国家的农民已经不务正业了。由于工业化,可耕土地所剩寥寥无几。畜牧业和养殖业也让位给低成本国家。政府年年发放农业补贴,但是这里的农民变得一天比一天懒惰。

这里没有联成片的山坡草场,也没有超大型耕作机械,农民家养个几十头牛,同时种植一些玉米和荞麦。由于雨水充足,草场总是绿油油的。

又是这家小旅店。仔细看它的建筑,在这个地区是一种以前很流行的风格。侧面那尖尖的屋顶显示着这桩房子的主人随时倾听上帝的福音。但是据我所知,这里的人们并不都很善良。

去那家旅店的路上要经过这座小桥,桥下流淌的仍然是那条小溪。往左拐,往右拐,尽管那里不是幸福终点站,今晚的下一站,明天的起点站。

溪水就这样的流淌,穿过街道,穿过城市,冲刷着小城,时时刻刻陪伴着忙碌的人们。

 

对面山坡雾气蒸腾,衬托着山脚下那黄昏时刻的寂静小城。

阳光下的忙碌已驻足,小城,和那里疲倦的人们已不再辛酸。

红房碌草,还有那小溪边的孤独人,共同述说着小镇的寂寞。

生活像那眼前的溪水流淌,只有那思绪缭绕在青山绿水之间。

左拐通向旅馆的小路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 在碌草上。沿着大路一直向前,去触摸那山顶缭绕的云雾,去亲吻那云雾后的神秘。

当然了,那也是通往外部世界的起点站:火车站方向。

尽管黄昏时刻,对小镇来讲通往明天的道路依然是碌灯。

沿着这条路向下,然后左拐。不远处就是老城中心了。

碌树后的安宁!从外观看这应该是一座维护良好的私宅,想当年房主人的经济情况应该是很好的。

小镇不是今天的旅游盛地,也不是明天的科技中心。在这里只是叙说着昨日故事。

又见此楼,风格同小旅馆一样。走过这撞小楼就是老城了。

远离家人的日子里,下班后长驻足那里,那个让我留下许多记忆的老城。

这个转盘应该是新修的,以前几次都没有看到。相片中山下是一条新打通的山中隧道。这个地区是,要修路先挖洞。

这已是城中一景。街边树立着实用廉价的民宅,在黄昏中到也显得整齐,只有那时不时从街角静静飘过的无聊少年,到给这里增添一些生气。

老城一角,两侧店铺基本都已打烊,但从那还在忙碌的伙计可以看出几小时以前这里有过它的辉煌。

这里是窄巷深处,最后通向上帝的家园->教堂。

尽管城中,民宅依然依山而建,上下只能拾阶。小城由此而错落。

这里应该是老城中心广场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只是一座小城,不能同别处相比。这里的人们每天醒来后可能最向往的就是这个广场了。

步行街,每个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都有这样一条街。这座小城也不例外。街道两侧多是小本儿经营的店家,多靠诚信为生。其中不乏奸商。

山外的世界固然美好,但是城中的上帝离小城的人们最近。据记载,这个教堂是公元十三世纪时修建的。

据记载,欧洲的上帝对有钱人是一视同仁的。富人把房子修在教堂边儿,尽管尖顶比教堂矮了许多,同样可以得到上帝的福音。

岁月蹉跎,可能今天的房屋主人正在准时准点的忍受着教堂钟声的滋扰。尽管如此,但那主人仍然很绅士的在每个窗前摆上漂亮的天竺葵。

穿过小广场后左拐,再走出几十米就可以看到市中心最大的免费停车场。市政的福利。一座很耐看的小楼,消防队小楼,也竖立在那里。当然,那里还有一家我经常光顾的意大利小餐馆儿。

看!消防队的小楼。这幢漂亮的小楼现已今做它用。消防队的故事只是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又见“ETNA”, ETNA原为山的名字,位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是意大利著名的活火山,最后一次大规模喷发于2002年。小小的比萨餐馆儿就取了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名字。

餐馆儿里的比萨饼做的太咸。无可非议,小本儿经营的餐饮业都是靠酒水为生的。那里做得面条和色拉还是很可口的。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在烤炉前晃来晃去的意大利厨娘,看起来很无奈。
小餐馆儿这个星期关门了。想来那个意大利厨娘终于可以回到西西里,享受那意大利的阳光了。

站在餐馆儿对面回头望去,小广场方向也是行人稀疏,车去街空,宣告着小城一天的结束。

虽然饥肠辘辘,但仍为那意大利厨娘能够享受到家乡的阳光感到欣慰。
拐过街角,又看到那泛绿的尖顶,那上帝仍然努力的透过绿绿的铜锈向小城的人们传递着福音。

绿树和鲜花,还有那黄昏下的街道。

依山而建的豪宅只是叙说着过去。小城里这种建筑有许多,以前城中遍布的小型企业,或是作坊为这个城市带来了无限的财富,工场主们争先恐后的在城中修房盖屋。今天已是过眼烟云。

教堂边的其他建筑都显得俯首帖耳,摇摇欲坠的木结构民房在经过精心维护后仍能发挥它的作用。

北部地区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显示着它的别致。那宽大厚重的屋顶对比着小巧的窗棱,和那矮墙,把人又带到了童话世纪中。

小城的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难的延续着自己的想象力。是的,那山外的世界一定很精彩。

在这黄昏时分,只有那公交车上的司机仍然在顽强的坚守着自己的职责。

街边凉台上的一举一动都显示了城中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傍晚的降临,那远山的迷雾正在慢慢地向城中扩散。小城将在这朦朦的雾气之中平安的度过她的一天。小城中的人们也将在这朦朦的雾气之中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生活总是在画圈儿,散步就证明了这一点。你看,我又回来了。这就是我住的那个旅店。有青山绿水相伴,加之白天辛苦劳作,应该可以睡个好觉了。

旅馆前的停车场。相片中右侧的红砖房当然有着它的故事。明天,明天在吃完早餐,吃完那波兰厨娘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炒鸡蛋后该回家了。我指的就是这幢灰顶红墙洞建筑。他展视了宗教神秘莫测的强大力量,以及人类对自己信仰的坚韧不拔。
“耶和华的见证人”,这几个字在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在一段时间以前都是宗教界的另类。今天他们终于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可惜,西方的宗教没能感化我。始终有人对我说;西方宗教不能感染你吗?!

感染我的是,小城的往事,和今天的小城人们。

我想,小城的故事可以在这里告一段落。这座小城座落于德国中部山区,而且不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祝大家:晚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