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晓舟

如果不能重生,就让我回忆过去;如果迷失了方向,就让我重新审视曾经走过的路。
正文

《超简美术史(10)》——多瑙河画派

(2022-11-24 14:38:17) 下一个

4 多瑙河画派

多瑙河画派是在德国画坛上出现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画派,它为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增添了新的色彩。在这一画派的作品中,不再有意大利式的严谨古典风范,也看不到尼德兰式的浓烈的北方乡土气息,画家们把自己故乡多瑙河畔的优美风景和风俗人情,像浪漫诗一般在画中大加赞颂。

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弗尔(Albrecht Altdorfer): (1480-1538)

阿尔特多费尔是一名德国画家,雕刻师和建筑师。是对艺术领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的画家之一。生于1480年,卒于1538年2月12日,文艺复兴时期在雷根斯堡工作。和当时期的两位著名画家大·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 )和霍夫·胡伯尔(Wolf Huber)一起,被称为多瑙河画派的典型代表画家。

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创作的内容大都是圣经的题材以及一些别的事物的描绘,背景色彩艳丽,光彩夺目,人物描绘细致生动,表情丰富,内心世界可以很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画家阿尔特多弗的宗教题材绘画,以大面积的风景为主题,宗教画事实上变成了风景画。即使是室内环境的宗教画,他也着力于对室内空间的描绘和梦幻般色彩的表现,因而,他的画曾一度被称为“室内风景画”。

(画21)《基督告别他的母亲》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作

画中的情景描绘的是,当圣母玛利亚听说他的儿子基督接受了上帝的意愿欲前往耶路撒冷赴死时,玛丽亚悲伤欲绝瘫倒在地场景。这个情景圣经里没有,但德国十四世纪的祈祷文和德国小城奥格斯堡的耶稣受难系列剧中有。在奥格斯堡的耶稣受难剧中,耶稣告诉母亲他必须接受这个命运,圣母伤心欲绝地哀求儿子耶稣千万不要去送死。

这幅画的一个特点是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对大自然的痴迷,作者没有把大自然当成背景,而是当成画中主要且独立的内容。画面中画了很多树,有自然的,也有想象的。暮色的天空阴沉沉的,阴云中有几抹淡淡的红色,这红色隐喻着基督将要血染十字架。

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似乎对隐喻有一种特别的偏好和直觉,他画了不少迷人的风景画,并赋予这些景物以神秘的道德寓意。我们很难完全理解阿尔特多费尔隐喻的确切含义,画中总有一些有待我们捕捉的东西,也许这就是我们至今对他兴趣不减的原因之一。

《基督告别他的母亲》最让人震撼的是对圣母的描绘。这幅画中的圣母与以往的圣母完全不同,以往在描绘圣母子分别时,圣母的神情虽然也悲伤,但悲伤中还包含着悲壮和理解,因为圣母虽然爱孩子,但她也非常理解孩子的神圣使命;这幅画则大不相同,圣母不是一般的悲伤,而是悲痛欲绝,因为她不理解儿子为什么这么愚蠢,竟然为了那毫无意义的事业去做无谓的牺牲。所以,画中悲痛欲绝的圣母向儿子伸出了手,那手势分明是在问:“儿子,为什么?你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再看基督,他神情冷酷,一脸使命感,他皱着眉头向母亲摊开双手,那手势、那神情分明在问:“母亲,您这是怎么啦?难道您不知道我身上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么?”

我们知道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弗尔是德国人,生于1480,死于1538,他与欧洲宗教改革和新教的创始人德国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是同时代且同种族的人。马丁.路德认为天主教背离了救苦救难、舍己为人的初衷,已经变成了一个靠偶像和谎言欺骗信徒、压榨信徒财产、争权夺利的利益集团;路德主张不忘初衷,回归基督教普渡众生的原始教义,只相信基督教的原始教义,拒绝对神职人员个人的崇拜和对偶像的崇拜。

作为一个与路德同时代同种族的人,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弗尔很可能也有与路德相同的新教思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就不应该画基督,新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因为基督是唯一的,既然是唯一的,基督就不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偶像中。

那么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弗尔究竟为什么要画这幅《基督告别他的母亲》呢?也许画家的目的不是传播基督教,而是质疑基督教。他在质疑什么?也许他在质疑基督的事业;也许他在质疑基督的冷酷;也许画家用圣母的大爱和悲悯质疑人类:你们到底想要什么?是人性,还是冷血的理想国?

(画22)《殉难的塞巴斯蒂安》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的作

这是天主教徒圣塞巴斯蒂安(St. Sebastian)殉教的场面。人们很难相信这是一幅殉教图,反倒像一出场面华丽的演出。你看,周围有那么多观众,他们悠闲自得兴致勃勃地观看着这场游戏。再看画中的颜色,那么浓重,那么艳丽,完全是节日的色彩,它烘托出浓重的节日气氛。

还有画中人物的表情:塞巴斯蒂安虽然浑身是箭,却用非常舒服的姿势站在那里,他面带微笑看着那位向他射箭的刽子手,那神情仿佛在说:“小子,射吧,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年轻气盛刽子手的神情非常不甘心,他好像在说:“不信我就射不死你!”旁边那个年长的刽子手似乎有些沮丧,他好像在嘀咕:“诶呀,这小子还真不是一般的人儿!”

总之,这幅圣塞巴斯蒂安殉教图没有宗教的沉重,没有残暴,没有绝望,没有死亡的恐惧,有的是青春的光彩和美丽,还有生活的逸乐以及生命浓重的芬芳。

画家为什么把悲剧画成了喜剧?因为这幅画后面有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传说圣塞巴斯蒂安是天主教圣徒,是古罗马禁卫军队长,在教难时期被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下令乱箭射死。塞巴斯蒂安有一个爱慕者,她就是寡妇伊莲娜(Irene)。伊莲娜不忍梦中情人暴尸荒野,决定去把尸体埋起来。当她来到萨巴斯蒂安尸体旁边时,惊奇地发现塞巴斯蒂安还活着。伊莲娜大喜过望,把塞巴斯蒂安背回家,并帮助他恢复了健康。这个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的百姓闻讯纷纷来到伊莲娜的家里,这其中就有一个女盲童。塞巴斯蒂安问盲童:“你相信天主吗?”女盲童虔诚地回答:“是的。”塞巴斯蒂安在她头上画了个十字。女盲童立刻恢复了视力。

萨巴斯蒂安的神话远没有完,一千多年过去后,在公元1347年到1352年这五年间,欧洲爆发了黑死病,这场黑死病夺去了无数的生命,给欧洲人留下了极其恐怖的记忆。为了消除恐怖,有人想起了萨巴斯蒂安,认为是塞巴斯蒂安帮助他们驱走了瘟疫。因为在古希腊文化中,箭代表瘟疫,塞巴斯蒂安能够浑身中箭无数而不死说明他具有抵御瘟疫的神力。因此许多画家开始画这个题材,他们希望塞巴斯蒂安的故事可以帮助人类战胜瘟疫和瘟疫带来的恐惧。人类的历史有多长瘟疫的历史就有多长,但是还从来没有一场瘟疫能打败人类,人类就是靠着向死而生的勇气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瘟疫,这次也不会例外。希望圣塞巴斯蒂安为我们带来好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