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变革者粉身碎骨

(2023-12-13 06:52:26) 下一个

看了一段短视频,讲古代改革者,从李悝吴起到王安石张居正,或生前或身后,基本都是粉身碎骨。

道理也讲得清楚:变革者们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让他们的奶酪变小了。

既得利益者有机会反攻,变革者就难免以身殉变。

 

俺觉得,既得利益者的概括虽然准确,但是不够深刻。

因为很多人并没有既得利益,他们依然反对变革。这样,他们反对,就不是出于既得利益,而是某种思想意识,保守的思想意识。

因此,既得利益者,在更深层次,可以概括为思想保守者。

思想保守难道只是因为他们认为旧思想旧制度好吗?

不一定真的好,但一定让他们觉得最正当。

重点是,正当与否的标准,是他们觉得。他们觉得舒服,就是正当;不舒服,就不正当。

关键点就在这里,舒服不舒服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他们的私利能不能最大化的满足。

 

是的,私利,在混乱时期,是变革的动力。在稳定时期,又是变革的阻力。

改朝换代的本质,利益圈重新洗牌,旧的既得利益群体已经腐坏,新的利益群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拆除旧群,建立新群,产生一批新贵。结果,一定要落实到新群体的私利上。

屠龙者成了龙。

与改朝换代不同,变革是在新贵产生后慢慢陈腐,但是还没有完全坏掉的时候,利益圈内产生的重新分配的冲动。

在这个意义上,它面对的阻力比改朝换代时还要大,大得多。

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变革,表现上是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实际上则是要改变制度,这样,动的就是所有对旧制度旧体系寄托希望的人(无论已经得到利益与否)的奶酪。这就是所谓“民心”,民心并不是一个整体,也分满意的与不满的,两者对比有一个比例。这个比例才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因素。

改乾换代相对容易,因为不满的民心比例大。

变革难,因为不满的民心比例小。

而比例小,是因为民心只是民心,目光短浅,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碗。

利益圈内有眼光的精英看到危机要变,要保护他们的五年十年一百年的碗,但民心根本不知道有危机,觉得受扰,没必要变,就会反对。

(有人会说变革者是为了皇帝利益。其实皇帝利益与百姓利益是一致的)

这样,就会形成既得利益者与寄望于现有体系的预期得利者的合流。

利益,欲望,目光短浅。这三者互相激发,互相守卫,如果得到权力,就几乎牢不可破,无坚不摧。直到以贪得无厌让平民丧失对利益的盼望,这个三角才会垮塌。

在这个三角完全腐坏之前,变革者要触碰它的利益,当然必死无疑。

当然,这其实也没啥好感叹的,因为人性,放在历史中,放在现实中,就是这样,必然这样。

没有利益就没有生存,啥理想能大过生存?

变革的大饼能烙出来固然好,烙不出来呢?

稳妥起见,过一天是一天,变什么革呀。

在中国当公务员,在美国当医生,中国人求稳妥,不知不觉地,就跟“既得利益者”站到一起去了。

在这个意义上,变革者的对立面,是人性,现实中的人性。

他们的阻力,也就来自现实中的人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Wodebiming98 回复 悄悄话 不是所有变革都是对的。变革也可能是非正义的。现有规则也有可能是好的,比如美国宪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