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西游记中的生与死

(2023-07-02 15:15:24) 下一个

那句有富有诗意的“向死而生”,它的哲理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充满了想象力。换句话说,就是完全是胡猜,既无深刻道理也无实际价值。

万物向死而生,跟太阳东升西落比,深刻在哪里?高明在哪里?

吹捧者,与其说钦佩道理,不如说吹捧西方。呵呵。

要比深刻,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关于生死的论述,不如一部西游记。

西游记对生与死的理解与阐述,更现实,更深刻。

如果看懂了西游记,死就是生的影子,两者完全同步。过一分何种之生,就积一分何种之死。生命被造化拘定,严格对应。这种对应,阐述出一座图书馆,也不如西游记中的一个比喻:生死薄。一生功过罪福,全部记录,分毫不差。

但这并不是全部。

这里的生,是形体;这里的死,也是形体。

生与死互相关联,互相转化,异相而同质。

西游记中另一重生,超出了形体的生死。它的代表可以看成是佛,菩萨,神仙。但仙佛已经成就,感觉离人较远。更近切的,则是孙悟空。

孙悟空是补天石中孕育,得天地灵气所生,与天地同源,并不出自由形体父母。这个生命不为生死规律束缚。形生非他生,形死非他死。他大闹地府,就是不为生死所拘的表征。

此时,他佛界未果,仙班无名。象征啥?这个超出生死的灵性,人人都有。

人人都有?为啥很少有人知道?

因为他不是知的对象,对知来说,他不可捉摩,没有理论或者形象可以概括,勉强名之,就是“空”。

空不是房间里啥也没有的空,也不是真空的空,这两种空都是知的对象,可以感受,可以概括,可以呈现。强名之,可以说是“知空”。而灵性的空不能感受,不能概括,不能呈现,相对而言,就叫作“悟空”。

这个灵性,闹地府也闹天宫,打破一切形象束缚。只服一人,就是如来佛。

严格地说,如来并不是一尊佛,而是佛的德行:如来。如来者,如其相而来。静相则如静相而来,动则如动相而来,有则如有相而来,空则如空相而来,一切相,只要存在,佛性即在。

因为人心不定,灵性在人心中就如猴子般躁动不安。人心安定,则猴子即成佛。八十一难,就是一个在缚凡夫降伏其心而得安定的过程。

得其安定,成其正果,是真生命的提纯。

形生形死,粗相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tonebench 回复 悄悄话 哈哈,俺是戏论学高人,佛学门外汉:)
wisdomlady 回复 悄悄话 从您的文章看出您是佛学高人。钦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