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谈中医,不谈科学,谈谈对科学的理解

(2023-01-10 08:58:22) 下一个

中医太老太玄,很多人连本医书也没看过,就凭道听途说,夸或者贬都没意义。

科学就不同了。能上网打字的基本都是科学教育出来的。

那么这些人讨论科学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其实不一定。

准确地说,讨论已经定论的科学知识应该没问题。

一旦涉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原则,那么跟讨论中医、哲学或者宗教差不多。

也就是说,各说各话,说来说去,都是自己的理解。

是自己的理解,却都自以为代表科学。

有以科学原则为科学的,比如科学要“可证伪”。

有以某方法为科学的,比如“双盲实验”,不双盲就不科学。

以当前科学知识为科学的,比如“科学不能解释,所以不科学”。

还有以主观好恶为科学的,比如同样的现象,西方的科学,中国的不科学。

严格地说,以上都非科学,反科学。

先看“可证伪”。

可证伪只是科学的必要条件,并不是科学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可证伪,只能保证定义清晰。科学需要明确的定义,但有明确定义的并不一定科学。比如“美国人”有明确的定义,可证伪。但这跟科学没有关系。

一时不能证伪,也不一定不科学。比如在某个时期内,相对论,平行线不相交之类的命题连证实都不能,何况证伪。但时机一到,证实,证伪都齐了,科学。

事实是,可证伪本身需要一个特定条件,这个特定条件需要一个理论。没有这个条件,或者不在这个理论范围内,“可证伪”的要求本身就是荒谬的。比如平行线不相交的条件就是“平面上”,理论框架就是欧氏几何。离开这个框架,抽去这个条件,平行线也可以相交。结果就成了平行线不一定相交,谈什么证实证伪?

所以,可以肯定,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科学原理上,把“可证伪”当成科学标准的都不完全理解科学。这些人要代表科学肯定什么东西(比如西医或者中医),一定是不可信的;他们要否定什么东西(比如中医或西医)也是不可信的。

再看“双盲实验”

有些代表科学的人说中医不科学,论证是没有双盲实验(实际上成药有大量的双盲实验)。潜辞就是:能过双盲才是科学,不能过就不是。

这是典型的拿棒槌当针。

因为双盲主要是药学实验,并不是唯一的科学实验手段。

相对论是通过双盲实验确认的吗?

登月是通过双盲实验证实的吗?

不是。

那么,飞船登月科学吗?相对论科学吗?

当然。

所以,科学不等于一定通过双盲。

反过来,有没通过了双盲实验,过一段时间,结论又被推翻的呢?

有。

所以,通过双盲也不等于科学。

双盲确定的不是单一效果,而是效果的规模性: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在群体中的体现。

两种因素导致的差异超过一定数值,就确定为两者对群体的影响不同。

这两种因素对单个个体的效果(有效或无效)基本不在双盲的考察范围内。

比如某方法治某病,一百个医生用,每个医生治十个病人。只有一个医生有效,治好了九个,另外九十九位医生治愈0人。那么,按统计原则,这种方法就是无效的。而实际上,对那位特定的医生来说,按统计原则,这种方法又是有效的。

正如“可证伪”需要规定理论体系与前设条件一样,双盲也需要明确定义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两者间联系的判断标准。

忽视这些因素,空洞抽象的双盲实验其实只是迷信:他不知道科学为什么叫科学,以为某形式是唯一科学方法。

连树叶都没有两片相同的,人体健康情况怎么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相同?任何相同最多都只能是相似,而且一定以忽略某些因素为代价。

悖论是,科学自己承认未知甚多,双盲实验却是在假设很多因素不相关的情况下来进行。

不能否认科学已经发现了一些关键因素。

但同样不能否认,科学承认有更多的关键因素有待发现。

所以,讨论双盲,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更纯粹的科学精神。

注意,俺不反对双盲实验,中医有些药有些方法也可以双盲。但again,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然后看以科学知识为科学。

这实际上是“以(当前的)科学知识为(绝对)真理”。比如80年前的知识:摘除脑前叶白质可以治疗精神病。拿这个知识当真理,害了多少人。科学之为科学,就在于它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否定已经达成的知识。

科学的发展历史说,当前科学能解释的,不一定真的科学;当前科学不能解释的,不一定不科学。

把已经达成的知识当成科学本身,用它来否定还不了解的东西,这是科学教徒的做法,是阻碍科学发展的反科学。

拿当前的知识否定中医,是典型的反科学。

 

再看主观好恶产生的双标。

科学的态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在讨论不同的医学的时候,重点应该是让病人舒服(治病),而不是让科学教徒舒服(明白干涉手段与结果的关系)。

这个原则,已经被科学教徒严重扭曲了。比如,方舟子曾说“为中医辩护的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有效。但是有效性并不等于科学性。科学 固然会有效,有效的却未必是科学。何况,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是很值得怀疑的。

方氏把可能与现实混淆得一塌糊涂。为捧而捧,为贬而贬,方舟子已经丢掉了科学的态度。

“科学固然会有效”= 科学必然有效   吗?

固然会有效,是迟早有一天。如果那一天不是今天呢?是科学有效还是科学无效?

“但是有效性不等于科学性”,所以如果不科学,有效也不行吗?

有效性为什么不等于科学性?不等于今天你理解的科学性,就等于永远不科学吗?

“中医的治疗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中医无效或者中医不科学吗?

拿什么标准来怀疑?你今天你理解的科学,还是未来无限可能的科学?如果今天你不理解,未来科学可以理解呢?

把现实与可能混起来,算是两个标准相混,双标的一种。

另一种双标是中医干涉产生效果,不承认是干涉效果,要考察(这是对的);而西医干涉效果则无需考察别的因素。中医无效或者出事故,那么一是中医的错,中医该死;西医无效或者出错,则是病本身的问题。

 

那么,科学的态度之下,怎么看中医?

中医不需要证伪吗?

中医需要。比如依中医理论的实践是中医,用草药不等于中医,用西药(比如取其寒性)也不等于不中医。

中医不需要实验吗?

需要。中医需要证明自己的方法有效,但是是在中医的理论框架之下。就象东方世界观不应该被西方世界观规范一样,中医的有效性应该有自己的标准:有理论,有假设,有实践,结果能证实假设就是理论和方法有效。当然,也需要可重复性,但不是简单的西药实验式的重复。

如果是方剂或者具体方法,要大规模推广,那么也需要双盲来检验效果。

中医必然科学吗?

不必。因为是两个体系。

中医必然不科学吗?

不必。因为现实虽然只有一种,但观察现象的角度可以是多种。反过来,观察的角度多种,但最后观察到的还是一个现实。中医与科学,一定有相遇的地方。

总之,长翅膀的不一定都是天使。口喊科学的也不一定,甚至大多数都不,理解科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