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基辛格 《论中国 》

(2023-12-01 04:41:45) 下一个

论中国 

  [美]亨利·基辛格 – July 1, 2015

https://www.amazon.com/%E8%AE%BA%E4%B8%AD%E5%9

《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论中国》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注定将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的一部重量级作品!

 
 
在《论中国》一书中,亨利·基辛格强调,中国的战略是以其本土棋类游戏围棋的思维而非西方的国际象棋思维为指导的。下国际象棋时,重点是找到最快的途径来俘获国王。而下围棋时,则要致力于慢慢地、耐心地积累资产,以打破游戏的平衡,使局势变得利于己方。围棋强调长期战略而非短期收益。

怀念基辛格:重读《On China》

朱头山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逝世, 为了纪念他,将以前写的文章改编一下重贴,以重温他的战略思想,以及他对中国的理解!

读了一遍基辛格的著作“on china"英文版(听说中文版删节很多),觉得颇有新意。在此把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分享一下。

老基用很长的篇幅回顾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大多了无新意。鉴于他是个西方外交战略家,他从西方视觉看待中国战略思想的观点却很有意思。他认为中国战略思想更侧重于心理因素,特别是虚张声势,举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故事。他也认为围棋的规则,即通过多个战场微弱优势的积累来取胜,和国际象棋中通常是单一战场作战最后使对方统帅走投无路取胜相比,体现了东西方战略思想的不同。而围棋中的势,即处于某种有利的地位或环境,和投试应手(投一子随机应变)的概念,也是东方战术的独特之处。

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以夷制夷的战略倒是闻所未闻。我们学的历史是清政府腐败无能,继英国后相继与很多国家签订了卖国条约。实际情况是清政府主动开放口岸给很多国家,以期让他们相互竞争,事实证明这是个很好的保护自身利益的方法。而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的纵横捭阖听上去象小说一样惊心动魄。老李在马关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大难不死,马上演苦肉计,包着绷带去谈判,令世界舆论大哗,少交了两亿白银。一回去就与列强外交,晓以厉害,诱以利益,使俄德法出头“三国还辽”。事后德法分别得到租界报酬,但俄国贪得无厌,有独霸满州之势。李又鼓动英日介入满州事务,李死后的日俄战争是其外交促成的。老李被认为是个优秀的止损专家,用其老到的外交手段使中国在羸弱的时代依然保持了很大程度的独立和主权完整。中国人还是应该给他一定的尊重的。

对于毛,老基竟然充满敬仰(所以此书被西方愤青驾街)。但很意外,他认为毛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大三角之一。原来国际政治也有一个“三国志”规律(是俾斯麦总结的):凡超过五个国家就会自然形成三个集团,三角之间总是二对一,但组合随形势变化而变化。作者认为毛打了一通让西方和苏联看不懂的组合拳,特点是声势很大但行动还是精确计算过的,使中国以羸弱的国力无可争议地成为国际舞台三角之一,取得了超过其自身实力的国际地位。这种国际地位对中国以后的改革开放还是有利的,在80年代游移于美苏之间取得了很大利益。

关于中越关系,作者认为越战是中美间战略误判,被越南民族主义利用了。中国的目的是在中南半岛保持四国均势(南、北越,柬,老)并不想打下南越,美国也一样并不想打下北越。中美接近后达成交易,但北越在苏联支持下不听中国阻止继续进攻在75年竟打下南越。中国的反应是立刻翻脸终止了一切援助,并支持柬埔寨红色高棉反越。但红色高棉过火了,杀了十几万越侨并侵入越柬争议领土,越南反击一周就推翻了不得人心的红色高棉。中国的反应也使世界瞪目结舌,迅速发动了一场几十万大军的入侵丝毫不顾及苏越间的军事同盟。虽然军事上不算成功,但中国通过貌似不计后果所引起的心理上的震撼强化了在大三角中的地位,客观上强化了中美间同盟关系。前段时间流行于网上的关于长期中越战争拖垮了苏联的论调原来出于此书,这么说来习总指责苏联人民“更无一人是男儿”方向错了,更应该对苏共垮台负责的应该是它的中国同志。这里,基辛格又强调了中国传统战略中的心里因素,大约现在习近平抗拒沟通,放出大话要在xx年统一台湾,也有这种传统谋略的因素在里面。

关于中印边境冲突,他的论述和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一致,是印度挑起了冲突,中国进行了有利有节的反击。这本书在印度人中引起震撼,有印度学者撰文抱怨印度的历史书误人子弟。但还没等到我高兴会儿,关于中苏边境冲突的论述则让人大跌眼镜。在珍宝岛是中国先动手杀人的,但这次苏联一反常态不忍了,不仅在新疆围歼了中国一个营(作者所言),而且准备大动干戈,迫使中国全国进入一级战备。所谓美国出面保护中国也是谣言,美国只是在苏联通报时表达了关切而已,私下里还窃喜呢。中苏没开打还是双方经计算和沟通的结果。但此举确实启动了中美接近的过程。

此书提到美国政府换届有近万政府主要部门工作人员调换,有大半年政府处于实习状态,这使我对美国的选举产生新的认识:这确实是一场改朝换代的“革命”。老基认得很多中国历届领导,有大量篇幅对此描述,只是我读来有些boring。最后有一段建议,不外乎是要和平共处,尊重中国.....但不知道现在越来越不耐烦的美国人有没有胃口看了。闻所未闻的是,邓小平著名的包括“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二十四字诀外,老基还透露鲜为人知的十字诤言,英文是“Enemy troops are outside the walls,they are stronger than we. We should be the defensive”,不知对应哪十个汉字。作为上世纪末最优秀的战略家,邓对中国的未来怀着深深的忧虑,但不知今天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国人还能理解他的苦心吗?

基辛格的战略风格是现实主义,据说罗斯福总统就美国保护一位南美独裁者辩护说,He is a son of bitch, but our son of bitch, 大约“有奶就是娘”或“白猫黑猫”是合适的中文翻译。 基辛格就是这样的人。他是非常反对现在美国和中俄同时交恶的战略的,认为这样的战略只有死路一条!

物质决定意识,现实主义高于理想主义,在国家战略上,这是永恒的定律。冷战的胜利,是基辛格国际战略成功的一个证明。而未来,无论什么国家,都将证明,违背现实主义的道路,都是死路!

基辛格一走,华盛顿懂围棋的人就真的不多了 

2023-12-04 19:39 发布于:山西省
 
2015年3月21日至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92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应邀出席论坛。在参会之余,基辛格赶到中信集团看望老朋友,他曾经担任过中信集团的顾问。

当基辛格得知中信集团常振明董事长是围棋高手时,提出要向常振明了解一下围棋。会面之时,他一见到围棋,就被深深吸引,于是开始与常振明展开不同寻常的“纹枰论道”。

1 围棋,让基辛格了解中国人的“博弈”思维

中国人对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看法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他是推动中美建交的关键人物,是中美关系的终极破冰人。另一方面,基辛格博士又是一名彻底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政治家,基于其100多次的访华经历,其对中国的长时间接触与深入了解,成为了美国制定亚太战略的重要风向标,直接影响了许多历史事件的进程。

《论中国》就是其对中国理解的代表作。

有趣的是,论中国不仅详细阐述了他与中国接触的方方面面,更是在其中提到了“围棋”,这项中国传统的运动,在书中,基辛格博士还特别将围棋与国际象棋相比较,阐述中美两国在战略思维上的巨大不同。

“国际象棋是决战决胜,围棋则是持久战。国际象棋棋手的目标是大获全胜,围棋棋手的目标是积小胜。”“国际象棋高手寻求通过一系列的正面交锋吃掉对手的棋子,而围棋高手在棋盘上占‘空’,逐渐消磨对手棋子的战略潜力。下国际象棋练就目标专一,下围棋则培养战略灵活性。”

《论中国》书中清晰地出现了围棋

而提到基辛格与围棋的深入了解,则要回到2015年,当时基辛格受邀访华,在拜见老友时,时任中信集团董事长的常振明向他介绍了围棋与其中包含的思维,基辛格博士很感兴趣,二人还开展了一番有趣的“纹秤论道”。

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对围棋的理解与造诣颇深,15岁时就已经是北京专业围棋队队员,和棋圣聂卫平同为队友,19岁进国家队集训,善于中盘发力,23岁曾经获第一届“新体育杯”围棋赛季军,聂卫平冠军、陈祖德亚军。常振明向基辛格介绍了围棋的行棋、胜负等特性,引起基辛格博士浓厚的兴趣。他与常振明董事长面枰而坐,深邃目光透过镜片,不时掠过棋盘上的黑白棋子。

常振明出席中国围棋协会活动

对于基辛格博士来说,围棋的思维给他带来了非常不同的视野:“国际象棋崇尚决战决胜,所有棋子各司其职地摆放在棋盘上,双方的实力一目了然;而围棋则具有持久战特性,围棋棋手在空旷的棋盘上布子,不仅要判断棋盘上已有棋子的价值,还要考虑未知子力的运势。”

常振明说:“我个人的体会是:每一步棋,每一块地域都存在战斗,围棋最主要的特点是‘Lose the battle, win the war’(为了赢得战争全局的胜利,可以不惜输掉局部战役)。围棋在棋盘上每个点都可以自由落子,不像国际象棋以杀死对方的帝王为胜,而是比较谁能围到更多的地域,比较利益的多寡。所以,国际象棋是战术的游戏,而围棋是战略的游戏。”

深谋远虑的基辛格博士马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围棋对弈的一方在棋局刚开始的时候,是心中就形成一定的战略谋划,还是根据局势的发展逐渐形成战略的?”

常振明在棋盘上摆上四颗棋子,介绍了围棋布局,接着又以更多的棋子将棋局引向中盘和官子,阐述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性。“围棋是战略的游戏,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棋手们在下棋时都有自己初步的战略构想。随着双方战略的冲突会不断形成战斗和妥协。既有的战略往往要根据棋盘上对手的行动以及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因为作为对手的一方是不会轻易让你的战略得逞或顺利实施,这就是所谓的‘博弈’。”

博弈与对攻,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发展的最大不同,在西方人看来世界博弈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我运用手头的资源充分地“杀死”你,或者让你臣服,我继续主宰世界的秩序,而中国人更加强调博弈,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制定不同时期的战略,我们既可以走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定式,也能在关键时刻下出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子,在中国人眼中,世界是以发展为主基调的,竞争绝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在其中大家都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属于中国人的“围棋思维”。

最常见的“星位小飞挂角”定式,属于双方都能接受的局面

之后基辛格又针对围棋中的布局与发展向常振明一一请教,常振明也向基辛格解释了围棋在技术方面的发展,常振明表示“围棋的技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特别是像日本、韩国还有许多西方国家参与过来后,不同国家之间围棋理念的碰撞,让围棋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在众多的围棋理念中,基辛格也有自己的理解难点,那就是围棋的“势”的概念。

2  为什么外国人不懂什么叫“势”

即便是身为“中国通”的基辛格,这个被誉为“最懂中国的外国人”眼中,围棋“势”的概念也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常振明对此则用计算机的技术加以解释,现在计算机的水平已经能够战胜世界上顶尖的国际象棋高手,但是,计算机在普通的围棋棋手面前,仍然是一个很低的“低手”,连一般业余棋手都没法下,就是因为围棋中存在“势”这个无法量化、从而无从计算的因素。

或许可能西方的思维比较现实,更多注重能够量化的东西,像做生意一样,每一单,吃亏占便宜,都能计算得清清爽爽。而东方的思维,有的时候,更多注重均衡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这在围棋的“势”中有明显的体现。当然,无论东方西方,一方面,眼前日子都过不下去,遑论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只顾贪图眼前占便宜,没有长远眼光,同样不可持续。

虽然常振明的话在一年以后就被Alpha Go所击破,但对于AI来说,它也是通过神经算法来计算出最适合的下法,围棋中的“势”的概念恐怕就连AI也很难理解,棋圣聂卫平曾如此评价AI:“AI确实是现今世界上最厉害的高手,比最厉害的选手都要厉害很多,但是真能说它是围棋的天花板吗?恐怕还很远。”

Alpha Go的神经网络算法,本质上是究极的“术”,而非对围棋概念的运用

围棋中所谓的“势”是与实地相对来说的概念,假如围棋是一场谁先存款到100万谁就获胜的大富翁游戏,那么实地就像是银行存款,存进去一块就扎扎实实地拥有一块,而“势”则更为缥缈,更像是股票,在布局时就以失去实地为代价进行投资,投资得好则可以收回本金甚至大赚特赚,但也可能被对手拆掉,反而赔得倾家荡产。

直白的说,势就是着眼于全局,用牺牲实际利益的前提,化为未来赚取更大收益的机会。

而这点在西方的历史中是鲜有体现的,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到罗马的凯撒大帝、再到近代法兰西的拿破仑,在西方人的思维中,所有战略上的伟大都体现于“征服”二字,比起“拥有”,西方思维更喜欢“占有”,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利益都是即时得到的,长远投资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

拿破仑前半生战无不胜,但他最终得到的却是被放逐与破碎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举个例子,我们都听说《巴黎协定》对碳排放的约束,而这主要针对的是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由于发达国家基本已经完成了工业迭代与外迁,因此实际上《巴黎协定》在短期内是对发达国家有直接经济利益的。

随着中国低碳减排的发展,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多个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外国的经济反而有所萎靡,因此西方各国有接连推出《巴黎协定》,以保障自己的工业利益压低生产成本。

中国的节能减排世界领先,但对西方很多国家来说,碳排放不过是一个利益工具

一切都是为了当下服务,真的要让西方理解“投资未来的可能性”这个概念,是非常难的。

3  围棋与中国人的外交“博弈”之道

基辛格博士虽然年岁已高,但思维依旧敏锐,在了解到围棋中的智慧后,他很快将话题转到了现实主义的经商与外交博弈上,期望从中了解到围棋思维在中国发展中的体现。

常振明介绍说:“在商业活动中,我们总要与别人合作,合作时有竞争也有妥协,这一点与围棋是相通的,要有战略与舍取。做活才能谋势,在保证自己存活的情况下,更多的为未来发展谋取机会。”

基辛格敏锐又将话题引到外交上,他说,“我想,围棋与外交的法则也是相通的。对弈的时候,需要诱导你的对手如何按照自己的思路行棋,然后以自己的策略打败他。”

事已至此,基辛格想的仍然是打败,足以见得中西思维上的鸿沟。

常振明回应道:“问题在于对弈双方都会这样想,这样希望,希望对手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行棋。所以,这就要求双方,特别是高手对弈,充分了解对方,理解对方的意图。针对不同的对手制定不同的策略,是围棋竞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不仅事先要相互了解,而且在实战过程中,从对方每一个落子,判断并且读懂对方的思路和考量。”

“所以,我们也称对弈为‘手谈’,就是不用语言的相互理解、对话,甚至包括情绪的表达。‘谈’到什么程度?你看围棋,很多顶级的重大比赛,常常有中盘结束的。明明下了一半,半边棋盘还是空的,决没有象棋那样,老将被围逼住,不能动了,不是‘将’死了,中盘就结束了,不用再下了。这样的胜负结局,其他游戏好像不多。因为明明没有走完嘛,继续走下去,对方还可能不是像你理解的那样行棋,甚至还可能出‘昏招’,下错棋呢。没有侥幸,没有万一,结束了。不仅对弈的双方,包括看棋的观众,似乎已经超出了在信息搜集和掌握意义上的了解,而是对棋局、棋理本身的理解了。围棋能够达到这种理性境界,所以是谋略最深厚的竞技。”

围棋有打通人与人思维的魅力

围棋的博弈,就是理解对手的博弈。从中国现代的发展来看,中国是一个如此“特殊”的国家,它奉行不结盟政策,看似好像形单影只,但又通过一带一路、金砖国家、铁路援建等国际项目与非常多的国家达成了互利共赢,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尊重与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54位国家元首、16位政府首脑、9位王室代表、1位地区负责人与4位总统夫人出席的盛况至今没有被打破,而在这背后支持着的,并非掠夺与占有,而是带动大家一起变得更好。

中国能朋友众多的原因,正在于和而不同的思维

赢得尊重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对方觉得跟你在一起能够获得发展,而不是畏惧你的力量,这也是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上一直在强调的,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什么又是全球发展倡议?这其中就是中国特色的发展与外交博弈论,而这与围棋的相互理解不谋而合。

“我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这是围棋中盘分出胜负最关键的点,也是中国在大国博弈的今天能够越走越好的根本原因。

基辛格博士回应说:“之前我虽然读到、甚至还写过和围棋有关的文章,但是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围棋,今天能够见到,并且了解一些围棋知识,尤其围棋高手对围棋的理解,实在很有意义。”

在此之上,这个“最懂中国的外国人”可能对中国的发展思维有多了一层新的理解。

临走时,基辛格还对常振明董事长表达了对围棋的不舍之情,直言:“我们要是一直聊围棋,可能会聊上好几个小时。”

11月29日,这个“最懂中国的外国人”走了,不仅是作为一名外交家,更是作为一名对围棋颇有感悟的外国智者,而他与常振明的这段“小插曲”,也将成为围棋圈内一则不应被遗忘的美谈。

部分内容节选自《围棋天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