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战国风流》.商鞅(下)——作法自毙又如何?

(2017-03-17 13:01:46) 下一个

上天也赐给了卫鞅和秦孝公大展宏图的良机,一方面秦国由于卫鞅的变法,实力呈跳跃式增长,另一方面在魏国,败家子惠王他...他就是不死。上次的败家壮举是错过了大政治家卫鞅,这次又错过了大军事家孙膑,结果被田忌、孙膑所率的齐兵一败于桂陵,再败于马陵,损兵折将,太子被俘,国力呈现跳水式崩盘(详见本系列另一篇《孙膑》)。


消息传到秦,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时庞涓已死,魏国都找不出个象样的大将了,矮子里面拔大个,‘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昔卫鞅栖身魏国公叔痤门下的时候,曾和这位公子卬有过数面之缘。如今两军对垒,卫鞅就给公子卬射过去一封箭书,信说:“想当年咱俩称兄道弟,卡拉、桑拿、马萨基,啥没玩过?如今虽说各为其主,可小弟哪里忍心攻伐哥哥您哪?明儿咱找个地方,好好聊聊,整个互不侵犯条约啥的。完了咱一醉方休,从此两下罢兵。”


公子卬于是带了几个随从就这么去赴宴了。老朋友见面,相谈甚欢,然后各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画押,再然后是灌黄汤。还没喝出味来呢,‘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公子卬就这么糊里糊涂当了俘虏,卫鞅一边搜出刚签的协定烧毁,一边指挥秦军乘魏军不备实施突袭。魏军连指挥官都没有,打个P呀?公子卬也够可怜的啦,这儿就不骂他猪*头了。


魏惠王就这么‘兵数破于齐秦’,迅速把点家底折腾干净了,‘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与秦以和’。此公终于哀叹:“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还有什么用?晚了!


卫鞅因破魏而夺回河西之地大部,被秦孝公‘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这便是后世称卫鞅为商鞅的由来。


与吴起相楚一样,商君的变法得罪诸多‘宗室贵戚’,它离不开最高统治者的鼎力支持。但尚君的变法因为历时更长,因而也更彻底。作为变革执行者的商君,却逃不过与吴起相似的个人命运。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21年),商君的后盾孝公去世,‘太子立’,为秦惠王。这伙人终于等到了报复商君的机会。想起当初商君拿他们处刑明法,这伙人就牙咬得咯咯响。没了鼻子的公子虔在惠王的授意下,率众诬告商君谋反,‘发吏捕商君’。商君见势不妙,仓皇出逃。


商君仓皇出逃,直奔函谷关。一日天色已晚,人困马乏。于是找了户人家想歇息一宿再走。谁知这户人家并不识得商君,坚持让商君出示身份证件,并称:“‘商君之法’,留宿无证件的人要与借宿者一起治罪的。你赶快出示证件的干活,否则跟我去见官!”商君匆忙出逃,何曾来得及带证件?一看不妙,假装一拍脑袋:“呀,小人包袱尚在外面马上,证件在包袱里,容小人取来。”出了门,上马落荒而逃。


当夜只好露宿于野,一边冻得牙齿打架,一边喟然叹曰:“唉,想我卫鞅竟作法自毙如斯...”


商君历经艰辛逃到魏国,‘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谁也不要收留他。商君无可奈何,打算另投他处。已成了惊弓之鸟的魏人生怕放走商君而给强秦留下攻伐的借口,结果把个商君又轰回了秦国。


商鞅回到自己的封地,组织家丁附寓顽抗,哪里是他多年经营起来的秦兵对手?结果被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公子虔等连其尸骨都不放过,将其五马分尸示众,并灭商鞅满门...


司马迁评价商鞅之死,认为导致其灭门之祸的原因是他制定的法令过于刻薄寡恩,重酷刑而轻仁义,致使积怨太深。这种看法千百年来一直是主流,在本人看来,这只是描述了一个事实罢了,却并不深刻。


商君制定酷刑也好,拿太子老师试刀也罢,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其最终目的是要推行他新的行政体制,刺激农业,发展军事,从而达到迅速富国强兵的目的。当初孙武子为明军纪也曾斩杀吴王宠姬,如何孙子就得到褒奖而商君就得到诟病呢?


那么不采用酷刑铁腕,而采用仁义教化,能不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呢?答案是:能!然而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孝公、商君都是心智高明之士,岂不知仁义治国的道理?那他们为什么依然选择了酷刑铁腕呢?这从卫鞅初入秦之后三见孝公的论述中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次见孝公,卫鞅说之以尧、舜治国的方略,‘孝公时时睡,弗听’;二见孝公,说之‘以禹、汤、文、武’的治国之法,孝公还是‘未中旨’[不合意];三见孝公,说以‘强国之术’(即后来的变法强国之术),大合孝公口味,‘语数日不厌’。


商君懂不懂仁义?尧、舜、禹、汤等先贤那都是仁义治国的典范!然均未被采纳者,孝公一语道破天机:“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要以仁义强国),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


看看,要以仁义教化来振兴文明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秦国,恐怕需要‘数十百年’的时间,孝公不能等乃是为了自己的政绩,是好大喜功,然而秦国等得起吗?虎视眈眈的其他诸侯会安安静静地坐等秦国慢慢施仁政、善教化么?


秦国等不起!教化非一日之功,以圣人之术让秦国缓慢崛起,固然能够让百姓、官员更乐意接受,商君也不至于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然而如此一来,秦国可能等不到富强的那一天就已然为他国所灭了!


商君早在变法之前,就已然明白他的“强国之术”必给自己招来骂名了,在三见孝公之后,他就叹息说:“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商君在黔太子师、劓公子虔的时候也想到了会因此而招致报复,然而他依然义无反顾。可以这么说:商君以自身及其家族的生命为代价大大缩短了秦国的强国历程,使秦国迅速立于不败之地,为最终吞并天下打下了基础。


即使是那当今的眼光,商君的许多做法也值得推崇。比如政府取信于民,总比出而反而、朝予夕夺强;比如王公贵族犯了法也要受刑,总比明哲保身、官官相护强。商君逃亡途中投宿,那户人家依法而不纳,恰恰说明了商君的成功,何叹之有?如果临时组建的家丁能打败自己多年经养起来的正规部队,那才是他真正的失败!


正是:恩威善恶我自知,称让生死寻常事。


以此向商君及其家族致敬!

---------------------------------------------------------------------------

(附:战国地图。因各诸侯疆域在不断变化,下图仅作参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