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

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是经过美国纽约州正式注册的非盈利性艺术组织,为海内外优秀艺术家提供展览创作交流的平台
正文

访著名油画家徐唯辛:用肖像记录历史

(2017-02-23 07:02:17) 下一个

访谈 | 用肖像记录历史——访著名油画家徐唯辛 

 2017-02-15 杨媛 大河美术
 
 

 他,于学生时代就获得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

他,主张用理性的精神来描绘社会现象,以表现画家的思考和人文精神;

他,对还原历史真实近乎执拗的坚持,使之成为这个时代少有的不以追名逐利为目的的当代艺术家。

他,就是著名写实油画家徐唯辛。

新年伊始,我们专访了徐唯辛先生,听他娓娓道来他的艺术之路、艺术态度以及艺术家的人文情怀。

 

 
 

 

 

 

《大河美术》: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您的多件作品在大展中获奖,并在中国油画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987 年首届中国油画展获大奖的《馕房》,反映藏族风情的油画《圣地拉萨》,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的《酸雨》,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的《工棚》等等。在您的艺术发展道路上,有哪些关键节点?有没有对您影响较大的人或事?

 

徐唯辛:油画《馕房》是我在浙江美院油画系读研究生时的毕业创作。此前,全国美展中虽然有油画部分,但是作为油画这样一个品种,单独拿出来做展在中国是第一次。我获得了优秀作品奖,影响比较大,算是成名作吧。

 

 

《馕房》1987 年 170cm×180cm

 

随着年龄的增长、修养的加深和阅读的扩展,我的创作在上世纪90 年代从边疆风情的内容转向了社会题材。第一张转型的作品就是《酸雨》,这幅画整整画了两年,1999 年获得了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是我艺术生涯的第一个转折。

 

 

《酸雨》局部 1999 年 220cm×340cm

 

我那时在广州美术学院教书,当时广东珠三角是一个世界加工厂,污染严重,我住的地方是一个有好多烟囱的环境,每天熏得够呛,再加上广州的雨季很长,空气很潮湿浑浊,雨很脏。所以我就构思了酸雨这么一个作品。画面雾气蒙蒙,许多人打着伞,有一种无助无力的感觉。这张画在形式上我也做了一些探索,画面黑白对比很弱,没有主人公,也没有情节。

 

2003 年前后,我又创作了一张叫《工棚》的作品,主题是对底层打工者的关心和悲悯,可是这个作品在艺术形式上没有什么突破,而且跟《酸雨》相比,我觉得还往后退了一点。但这张作品还是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获了银奖。虽然获了奖,但是,我心里很不安,因为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实际上陷入了停顿。

 

之后的矿工肖像系列是我创作生涯中最重大的转折之一,对我来讲具有里程碑意义。我用超大尺寸的肖像方式来表达对底层人们的关注。虽然这种大肖像并不罕见,但作为我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突破,因为否定了我过去技术很娴熟的大场面的构图方法。这种大肖像简洁有力,当时在国内的画坛中尤其是主流的学院派的展览中显得非常突出。

 

也正是这组肖像让我对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并由此引发了我另外一个构思——关于历史题材的创作。我这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一个作品就是“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这个题材我很早就关注了,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创作方法和形式。而大尺寸矿工肖像的方法,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和历史题材的构思,碰撞出了火花。由此构思了“1966—1976”这个作品创作的脉络。

 

《大河美术》:在中国油画界,您的作品“以肖像展示历史”而独树一帜。您画过媒矿工、农民工、农村妇女、军人头像,尤其是“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系列,以大尺寸的布面油画描绘黑白肖像群,带给观者视觉冲击力及心灵震撼力。为什么选择这种绘画方式?

 

徐唯辛:考虑到我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挑战。这一肖像系列实际上是介于绘画与观念之间的艺术行为,创作始于对人物的选择、组合与再认识。这些迥然不同的人物被排列于一张清单,就已经是寓意深长的艺术创作了。以同一色调和尺幅冷静地画出他们的形象,这本身就是一种基于历史态度的艺术创造。画出他们的形象,只是拨动了繁复历史旋律中的第一根琴弦,真正的音乐将在作品出现之后展开。

 

 

《2005 中国煤矿纪实——矿工刘向财之一》

2005 年 200cm×250cm

 

《大河美术》:对“肖像”的重新发现是您艺术创作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以后还会继续用这一形式表达您对社会与历史的观照吗?

 

徐唯辛:用肖像来创作,在我的绘画生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未来,我将可能坚持这一方式走到底。当然,每一次或每一组的题材,我会用不同的方法来画肖像。比如说我曾经用过黑白的方法,用过彩色的,用过一半彩色一半黑白的方法,还有在肖像上面抄写文字。这些都是我进行的不断尝试,但总体来讲都是按照肖像这个路线跟脉络往下走,没有离开。

 

《大河美术》:您是新疆人,又在西藏生活过,游历西藏北部,当过知青,人生经历非常丰富,这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徐唯辛:我经历确实比较丰富。在新疆出生在西安上大学,在杭州浙江美术学院读研,后来又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12 年,再后来在北京待了十几年,现在又开始跑国外,人生有一半时间在游历。也许因为我的性格里好像就喜欢流浪吧。在新疆的汉族人,精神深处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流浪的族群,我就觉得我一直要在路上行走,所以我的脚步一直没停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得多,始终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去开阔眼界,开拓自己的思想,我觉得这对艺术创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我的艺术创作生涯比起一般学院派的写实风格画家来讲,变化是比较剧烈的。一个是题材变化剧烈,从新疆到西藏再到矿工,然后再到历史人物,这个变化很大,另一个是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喜欢阅读。我在学画画之前,曾经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

 

《大河美术》:您曾在博客中提到,“现代艺术是思考和观念的艺术,艺术家的底蕴决定作品的成败”,这个“底蕴”究竟指的是什么?

 

徐唯辛:中国艺术家大部分是从学院出来的,一般来讲比较注重技术,对阅读、内心修养等方面相对来说都不够重视,很多成了匠人,这样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当代艺术创作需要深刻的思考,很好的修养,要读大量的书籍,还应该走出封闭自我的内心感受世界。这也是当代艺术和创作的一个重要元素。

 

《大河美术》:从您的微博上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您于25 年前创作的表现藏族风情的小幅油画,被一个国外藏家以约500 美金的价格买走,时隔多年,您又用一幅肖像换回了这幅旧作。为什么呢?

 

徐唯辛:对啊,当时五百美金是很多的钱,相当于我当时一年的工资,我那个阶段比较穷,画都卖光了。但是过了二十多年以后,我偶然发现那幅画还在那个藏家手里。因为很怀念那段时光,我就想把这个作品弄回来,作为我艺术生涯的一个见证。于是就跟他商量说能不能给他换成肖像,把这张画换回来,结果他欣然同意了,我也很高兴。

 

 

艺术简历

 
 
 
 

徐唯辛 教授,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5 年~2013 年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院长,1981 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88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作品曾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多次获奖。代表作有《矿工肖像系列》油画、作品《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民国知识分子肖像系列》等。近年应邀在UC 伯克利、UCLA、芝加哥大学、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大学作题为《中国当代艺术观察——思考与实践》的演讲。

徐唯辛老师现为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顾问

 


 

 

 

  •  
  •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