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是宇宙和生命的创造者?

(2016-07-22 11:55:35) 下一个

一、四面佛是谁?--大梵天

 

      社会上有许多人流传说:去泰国拜四面佛、向四面佛许愿,就可以心想事成,但是一定要记得去还愿,否则就会遭受到可怕的后果报应。这种说法经过大众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成为现在社会上流传最夯的话题之一。这尊俗称四面佛的神明,他位于曼谷市区最热闹的地点,也就是在这个erawan爱侣湾酒店旁边,刚好就在bts地铁站旁,可以说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日夜都是人声鼎沸,是外国人与泰国人自己必到之处。

    那么这一面四面佛究竟是指谁呢?其实他就是印度教中最高的创世主,就是大梵天王braman;这一位神明他本身是初禅天的天主。在印度教中根本的经典,也就是四部的《吠陀经》当中,他代表了最高的神明,他的名号brama也代表了这个法界宇宙中的第一义谛,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代表一个众生或者一位神明;世间所有众生修行最终极的目的,就是要与大梵天合而为一,或者说要回归到大梵的境界,这叫作梵我一如。

    在最古老的《梨俱吠陀经》中说到,说这个大梵又叫作原人,也就是人之本源;里面是这样子讲的:“原人布卢沙,他有一千个头、有一千只眼睛、有一千双脚,他从各个方面包围了大地,甚至还超出了十指之长;唯有原人是现在这一切,以及过去的和未来的,而且还是主宰者、不死者,超越了藉由食物而生长的一切众生,他的伟大就是这样子。但是,原人比这样子的叙述还要更强大,他的四分之一是一切我们所知存在的物体,而他的四分之三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不会死的那个部分存在于天上;原人的四分之三向上升华了,他的四分之一在这里出现了。以此他向四方扩散出去,包含了一切,向著那些以食物为食的众生们,以及那些不以食物为生的山河大地;由此出生了天神王。还有,这个原人他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大地的前方与后方,因为他包含了一切。当天神们举行祭祀的时候,就以原人为祭品而燃烧,春天是助燃的酥油,夏天是助烧的柴薪,秋天则是他的祭品。”从以上的诗篇,我们可以看出大梵在印度教吠陀思想当中,他已经不只是一位神明——一位最早、最本源的神明;他同时代表了万物、万法的内在根本,已经是现象界万法背后的第一义谛,所以它外显的形像可以千变万化;所谓的四面神、四面大梵天只是它无数个形像之一罢了。大梵这个概念也不再只是一个相对之法,因为它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自己;因为它是第一义谛、第一因,所以有形无形的众法都由他出生。

  例如印度教《吠陀经》接下去说到:“他们在草垫上举行祭祀、灌酒,天神们就用这样一个祭祀,天神们、仙人们由这个献祭——完备的祭祀,聚集了酥油、乳酪,然后造出了那些牲畜——空中的、森林的和村庄的牲畜。由这个献祭完备的祭祀,产生了三部《吠陀经》——《梨俱吠陀》、《娑摩吠陀》与《夜柔吠陀》。由此产生了马、还有那些双排牙齿的,由此产生了母牛,由此产生了山羊、绵羊。当他们分解原人时,将他分成了多少块?他的嘴是什么?他的双臂是什么?他的两腿是什么?他的两足叫什么?婆罗门(印度的种姓之一)是他的嘴,两臂成为刹帝利(印度的种姓之一),他的两腿就是吠舍(印度的种姓之一),从他的两足出生了首陀罗(印度的种姓之一)。月亮由他的心意产生,太阳由两眼产生,嘴中出生了因陀罗和这个阿耆尼,也就是火大;由唿吸产生了风大,由脐产生出了虚空,由头出现了天顶,两足出生了地,耳出生了四界,就这样子造成了宇宙世界。”从以上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教中,大梵就是造物主的特色。因为万物是他所造的,连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也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是他所创造的。不只如此,两千多年来一直到今天,影响印度至深至重的种姓制度,也是肇因于此;因为四种种姓的人们,是因为他们的血缘,是藉由大梵的口、大梵的双手、大梵的双足上、大梵的双足下而出生了,所以就造成了这个种姓制度。

    经中说到:“起先出现了金胎,他生下来就是存在的这个世间的唯一的主人,他支持了大地和天。我们应向什么天献祭品呢?他是精神的赐予者、力量的赐予者,一切听从他的命令,天神们也是听他的命令,他的影子是不死的,他的影子也是死的;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呢?他以雄伟力量成为一切,他是行动的唯一的王,主宰著有两只脚的和有四只脚的众生;我们应该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因为他雄伟的力量而有这一些雪、山、河、海都是他的,四面八方都是他的,那是他的双臂;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由于他,天才能高强,地才能坚定;由于他,宇宙能支撑;由于他,天穹才能稳固,他在空中使得大气能够流动;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唿喊的两军对垒求支持,心中颤抖著对他望去,那里照耀著升起的太阳;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洪水那时来到世界,支持著胚胎出生了火大,由此众天神的唯一精灵出现了;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他以雄伟的力量观察水,水因此持有能力能产生祭祀,他是众天神之上的唯一天神;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愿他莫伤害我们,那位地的产生者,或者那位天的产生者,是真实正法者,那闪烁发光的洪水之产生者;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生主啊!除你以外,没有环抱这一切的,愿我们向你献祭的欲望实现。”那么,这个大梵的能力既然如此的重要与雄伟,大梵本身又是怎样地生起这个世界呢?大梵自己的本性又是如何的呢?

  经中说道:“那时既没有‘有’,也没有‘无’;既没有‘空中’,也没有‘外面的天’。什么东西转动著?在什么地方?在谁的支持下?是不是有浓厚深沉的水?那时没有死、没有不死;没有夜、昼的标志;以自己的力量无风而能唿吸,这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起先黑暗由黑暗掩藏,那全是没有标志的水,一切全生却由虚空掩盖;那一个以炽热的力量而产生,起先爱欲出现于其上,那是心意的第一个水种。智者们在心中以智慧探索,在无中发现了有之连系,他们的准绳伸展了过去;是在下面呢?还是在上面?有一些持水种者,有一些具力量者;自力在下方,动力在上方。”说到这一边,可能各位听得一头雾水。不仅各位莫名其妙,最后连《吠陀经》的作者也留下最后这一段话:“谁真正知道,这里有谁宣告过了,这世界从哪里生出来?这创造是从哪里来的?天神们是在他的创造以后,那么谁知道他是从哪里出现的呢?这创造是从哪里出现的?或是被造出来的,或者不是?他的看管者在最高的天上,他才能知道,或者连他也不知?”

    在古印度的宗教哲学中,它代表了双重意义;第一个是现实法界中的大梵天,他是在禅定的修习上降伏了欲界之爱著,离开了欲界的贪、瞋,具足了往生色界的福德之后,发起了初禅,所以他离开了欲界,投生到色界初禅天;初禅天的总天主就是大梵天,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四面天神,或者所谓的四面佛,这是现实三界中的意义。另一层含意,大梵则是众生之根、万法的起源;也就是离开了相对待之法,绝对独存清净无染的第一义谛;这是它在理论上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这个大梵天呢?

    众生所居住的地方可分为三界,也就是欲界、色界与无色界。首先说欲界,从人间向上共有六天,也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以及魔天;人间的众生如果持守五戒、广行十善,又能清净一心,则依其他的修行以及他的福德,未来往生以后,可以往上到这样子的欲界六天。譬如说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它们分别位于须弥山的山腰和山顶,主要是我们凭藉著行十善业,也就是身、口、意的善心与善业而能往生到那个地方。再向上,炎摩天以上,那就不在于须弥山上,他们是住于虚空之中,由风轮所持;也就是除了十善业的福德以外,意业的福德,还加修了禅定的心一境性。再向上,则是兜率陀天,

    发起初禅的行者可以往生到色界,色界的众生有二十二种,其中初禅天相应的境界有四种:第一是梵身天、第二梵辅天、第三梵众天、第四大梵天。依著这一位众生,他所证的初禅的这个品质的殊胜、坚固程度的不同,也就是福德的大小,初禅天中会有这四种等级。有些经论则只分三种等级:证得初禅下品者则生梵众天,就像是一个王国里面的平民百姓;中品的人则生于梵辅天,也就是大臣、贵人;至于上品初禅遍身发者,诸般初禅功德具足者,则生为大梵天王,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四面佛、四面天神。其实他绝对不适合被叫作四面佛,因为这个是僭越,大梵天王他与佛地的境界相差甚远,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同样是出生在初禅天中,大梵天王与其他的梵天王、梵辅天、梵众天,彼此也有许多的不同。例如在经藏说到:大梵天王他的名字叫作尸弃,如果有人修得了上品的初禅,那就会出生为大梵天王,他能于梵天众中发出大音声,使得一切的大众都能够听闻到,没有听不到的人;可是梵界的诸天,他们各自却又会认为,现在大梵天王只与我一个人说话,没有和别人说话,其他人都听不到。大梵天王统治一个大千世界,所以他对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他最能得自在任运;他富有、丰饶,认为自己能创造化育万物;他自认为我是一切众生的父母,是后来所有的这个梵天众第一尊重的对象。

  那么大梵天王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众生的父母呢?这就要说到大梵与其他初禅天的众生有一点极大的差异。 “世界的成、住、坏、空之中,火灾过了以后,此世的天地即将成就之时,有一些二禅天的众生福尽了、业行尽了、寿命尽了,所以他们在二禅的光音天命终之后,会出生到初禅梵天之处。当时的初禅天中空无一物、空无众生,这一个人出生到这里,就生起了染著之心,爱乐于这个初禅天;他发愿其余的初禅众生都能够与我共同的生于此处。发了这个愿之后,就会有其他二禅天的众生,在他们福尽、行尽、寿命尽了以后,从光音天当中命终之后,就出生在这一个空梵天之处。那个时候,第一个最先出生到这个地方的梵天就会想说:‘那这样子,我就是梵天之王——大梵天王,因为并没有能够创造我的人,我是在这个地方自然而出生的,并不是继承了谁,或者由谁而出生的;而且我在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最能得到自在,又能善解这个世界当中各种的义理;我又很富有又很丰饶,所以我能创造、我能变化万物,那么我就是创造这一切众生的父母。’而后来才出生在这个地方的梵天众生也这样子想:‘那一位比我先出生的梵天,就是在这个地方的国王——大梵天王,他是自然有的,没有谁能够创造他,所以他在这个大千世界当中,最为尊贵第一;因为他无所继承,并不是由谁出生的,他又善解诸般义理旨趣;还富有丰饶,能够创造万物,他是众生的父母,我则是从他才能够出生的。

二、一神教之流行

  那么在我们人间,像是在印度,为什么早在 佛陀出生前千年之久,就已经会有这种大梵是宇宙创造者的思想呢?印度大陆它延伸出来的影响,在整个欧亚世界,包括了西方的一神教,也都是这一种大梵思想的延伸。这一种有造物主的想法,可以说是几千年来,影响我们地球人类最深的一门哲学,

    那么这些人间宗教的见解,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一些以大梵为创造主的思想,在人间是怎么出现的呢?印度教中最古老最重要的经典是《吠陀经》,以《吠陀经》为根本,后来在历史上陆续出现的本集samhita、梵书bramana、森林书aranyaka、奥义书upanishad,乃至于新沙门主义的六师外道等等,他们大都只是以自己不同的想法去解释《吠陀》。除了佛教以外,很少能有真正离开《吠陀经》的范围;甚至若是对于佛法的实证、了解不深的人,也会认为佛法没有离开过《吠陀》。许多欧美的学者就是持这样子的看法,认为佛法是印度哲学演化出来的一部分,这就是未能深解佛陀教法的后果。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吠陀经》在印度哲学上的地位,绝大部分的印度哲学对于《吠陀经》的起源,都说是吠陀天授或者说吠陀天起;也就是说,《吠陀经》这一种大梵创世、梵我一如,也就是世界由大梵天所创造、大梵是众生的本源,这一些想法就是来自于天神的教导;这一种吠陀天授的说法,并非完全的空穴来风。

   我们说到了影响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最深最重的一个宗教的理论,就是有创造主。在印度的哲学中认为一切都是由大梵天所创造,流传到了西方,就成为西方一神教里面的一切都由上帝创造的观念;然而这样的观念,它本来是起自于色界的梵天众。那在我们这个人间是怎么样出现的呢?  

  这也是由于那一些梵界,也就是初禅天的天众,当他们寿命尽了、业行尽了,然后转生到欲界人世之间;长大了以后,跟随著外道的法师去修道,因为证得了禅定,所以回忆起他过去在初禅天所听闻的知识,所以他们就认为一切都是大梵天创造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大梵天他是唯一能够自己造作自己,他是自己出生的,没有人能造出大梵天;所以大梵天他知道一切的义理、一切的经典;他在这样的一个大千世界当中能够自在的任运,所以他最为尊贵,他能变化一切、微妙第一,因此他是出生众生的父母。而大梵天自己呢?却是常住不变的,无有生死的。大梵天创造了我们,我们是无常变异的,不能够恒久存在,所以就应该知道我以及这个世间,它有常、有无常,有半常、有半无常;这个道理是真实的。这就是外道《吠陀经》最初见解的由来。

  现在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口,除了印度的宗教执著有一个大梵创世主之外;整个西方来的一神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主张?只是后者尚且不知有欲界与色界的差别,就一昧的执著说:“有一个创造世间的主,连自己也是主所创造的,所以死后要回到他的国度。”其实这就是梵我一如衍生到最后枝微末节的结果。可以看看它的影响大不大?

    只要是非正知正见,不是落入断见,就会落入常见;不是落入一切皆无的无因论、外道见,就是落入一切万物都有造物主的大梵论。果不其然,现在可以看一看,目前世界上的哲学思想、宗教理论是不是就如同 世尊所预记者,皆落入此断、常两边?大梵创造了宇宙,大梵是万物的本源,大梵是众生本性、第一义谛的这种观念,不但广泛地流行在印度,而且在世界上影响最深的一神教,也是这一种思想的延伸。

   一神教的信徒认为,整个宇宙一切的东西,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叫作“创世主”。这个说法的根据就在《旧约圣经》的〈创世纪篇〉(英文叫作Genesis),里面纪录著一神教的上帝如何创造了这个世界。我们来看看〈创世纪〉是怎么说的。

  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天主见光很好,就将光与黑暗分开,称光为“昼”,称黑暗为“夜”;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一天过去了。天主说:“天下的水应当聚在一处,使旱地出现吧!”事情就这样子成了,称旱地为“陆地”,称水汇合处为“海洋”。天主说:“地上要生出青草、结种子的蔬菜,以及各种结果子的树木,在地上的果子里面,都还要含有种子。”事就这样成了!“地上要生出各种的生物”,也就是各种的牲畜、爬虫、野兽。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接下来世界就这样一样一样的成就了!

  当然,这一段神话故事充满了矛盾。比方说,上帝创造了不完美、道德有瑕疵的人类,然后却去要求说,这个不完美的人,要做出完美的事情。这件事情的一开始就有问题,它犯了一个逻辑上根本的错误,好像说“上帝创造人类,就是要人类去犯罪”?所以自古以来,许多有智慧的人都对这一段故事无法采信。现在学术界的考古研究,都同意了一神教的起源受到了古波斯与印度文化的影响;在“水徒本”的《圣经》里面,甚至直接说耶稣年轻的时候,跟著商队去了伊朗和印度,所以许多人认为一神教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非常的深远。

  在印度的文化传统中,一切的文明来源是《吠陀经》。《吠陀经》中最古老的一部叫作《梨俱吠陀》,里面提到了宇宙的起源,也是认为“有一个造物主,它创造了这个世界”。例如,在〈造一切者赞歌〉里面说到:“眼睛之父,心意决定;生产原水,创设此二。古老边界,划定之时,上天下地,从此广延。”又说到:“在天之外,在地之外,诸天之外,非天之外,是何胎藏?水先承受。复有万神,予中显现,即此胎藏,水先承受;诸天神众,于此聚会。”

  在吠陀思想认为说:实际上有一个万能的创世主(Visvakarma),水元素是这个世界上构成最初的物质。这一点倒是跟〈创世纪〉里面说到的“这个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两者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吠陀经》认为,在宇宙形成之前,是一个“物质性的胚胎”,孕育在水中;怀胎期结束了,胚胎成熟,从这个“原水”的母体里面,就出生了“宇宙”这个胎儿;然后,变出了“天空、地面、空间”的这个三界,世界中各种森罗万象,就这样子形成了。再接下来,物质的部分完成了,就要处理“心灵意识”的部分。造物者的意识,它是不同于众生的意识的,造物者是宇宙遍在的意识,无生无灭;而众生的意识则是有生有灭。这个造物主虽然造作了世界上一切的物质与有情,但是自己却是无生的,无生那自然就无灭;也因为它自己的本质是无生的,所以才有能力出生一切。所以《吠陀经》中说道:“无生脐上,安坐唯一;一切有情,亦住其内;尔等不知,彼造群生,另有一物,有异于汝;口唱圣歌,蔽于迷雾,言无真实,玩乐游荡。”

  一般的学术界认为:绝大部分的印度哲学,对于世界起源——造物主的思想,都是脱胎自《吠陀经》。《吠陀经》里面这个造物主,它的特点除了“无生”之外,还有“唯一”。它无生,所以无灭;它唯一,所以“不二”。然而,众生却不知道这个道理,众生被愚昧的迷雾所蒙蔽,不知道众生意识与造物主意识的差别。所以众生言无真实、好于戏论,会狂妄的说自己是“神”,自己是“造物主”,然后自欺欺人。也就是说,印度哲学中,对于创世造物主的描述,它更加的清楚明白,而趋向于系统的哲学化。以上所说的,就是一般人所知有关造物主的定义。

 

 



三、究竟谁才是宇宙和生命的创造者

  那么既然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如所说由大梵天所创造的,大梵天只是最早出生在初禅天的那位众生,然后就被后来才出生的众生们当作是创世之主。那么我们的世界、宇宙究竟是由谁创造的呢?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呢?

   我们就得来看看,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宇宙。所谓的宇宙就是三界,也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的众生重欲,以欲而养性命。例如说欲界的众生,有食欲、淫欲、睡眠欲等等,所以叫作欲界。欲界里面包括了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天。譬如在人间之上,有著四大天王与忉利天,护持著人间的众生;忉利天主叫作释提桓因,也就是民间说的玉皇上帝;忉利天主他的四个方向,各有八位大帝,帮助玉皇上帝处理这些事务。所以各位可以发现,民间有各种各样的大帝正神,可是他们的总数不会超过三十二位。忉利天之上还有夜摩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一般人所谓的“魔王”,就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主;魔王他修习福德与禅定,但是欲界爱无法断除,主要是由于眷属欲太重,所以就住在这个地方。

  再往上,色界位于欲界的上方,这是必须要是离开了欲界五欲的众生才能居住的地方。色界的众生虽然离开了欲界粗重的五欲,不染著于秽恶的欲界色法,但仍然被清净微细的色法所系缚;他们已经没有男女欲了,所以色界的众生是没有男女之别的。他们以禅悦为食物,用心意沟通当作语言;他们所需要的物质,会依著他们的福报而自己出生,依禅定力而出生;例如他们的衣服,就是自然而至,也就是自然就出现了。色界是证得禅定的人才能住的地方。

  现在佛教界一般的人,都误会禅定了。真正的禅定,只有初禅以上才能叫作禅定;所以,如果是凡夫所修的欲界定、未到地定,都还不算是禅定,所以才叫作“未到”定嘛!必须要证得初禅以后,才有能力离开欲界,才算是真正的禅定。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弄错了,以为自己努力的远离世间法,让自己一念不生,就说这样叫证得禅定,这是错误的!其实这样子做,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入初禅;因为入初禅,除了要有定力之外,还需要有色界的福德,最重要的是要伏除欲界的贪爱。所以,现在很多人修禅定,方向弄错了!被错误的善知识误导了!所以只想说要找一个清净的地方,什么也不管,就只是努力的坐禅,让自己一念不生,其实这样子做的结果,初禅永不现前。那当然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所以,在色界天里面,从证得初禅到四禅的人,都住在这里。在这边,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天,第四禅有八天,所以总共是十七天。其中只有初禅的这三天,由于跟欲界比较接近,所以它和我们欲界比较有关。初禅三天的领袖是“大梵天王”,有的时候,他以四张脸四面像呈现,所以又叫作“四面大梵天”。现在很多人也弄错了,把他叫作“四面佛”,这是不对的。
从色界天再上去,就进入了无色界。无色界它连色法都没有了,纯粹是禅定——心的境界,包括了识无边、空无边、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众生,包括了你、我,我们无始以来就在这样的三界当中轮回。我们都曾经上升到色界、无色界,也曾经做过三恶道的众生;其实在三界当中没有一个地方,是我们不曾去过的地方。但是今天我们还是继续在这个地方轮回,就代表了三界当中的每一个地方都不是解脱之处,这就叫作“三界轮回”。

  我们再回到问题来,这样的三界,到底是谁创造出来的呢?我们看看这个世界,风生云起然后降下大雨,在风雨之中执持著大量的水分,可是这些事情是怎么来的呢?又好像这样的大地、山河,乃至于饿鬼道、畜生道、地狱之处、阿修罗宫殿、四天王天,一直到他化自在天等等,都是因为有情众生所造作的各种善恶业而造成的。众生造业从来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所以器世间自然而然就会一直不停的变化。

  真正的造物主也不是上帝;真正的造物主,是所有众生的善恶业行。例如,因为有此处众生的共同业报,所以显现出地球现在种种的相貌;乃至于更大—太阳系、银河系,都是由跟这地方有缘的众生,大家的共业所成就的。

  听到这边,我们可能会想到,所谓的业它本身是没有自性的啊!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叫作业。那业是什么东西呢?业又叫作业种。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业行之后,这个种子就会由每位众生他本来具有的“种子识”,把它收藏起来,这就叫作“因”;未来遇到适当的“缘”,就会显现出“果”,因缘果报就是这样成立了。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的,如果把它再分得更细,还有什么电子、质子等等。在佛经中说到,构成这个世界共同的、最细微的物质叫作“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风,又叫作四大极微,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四大极微所构成的。 有情身中四大元素的自身,以及创造色身的自心如来所含藏的大种性自性等等,都是依著自心如来而具有常住不坏之性;就是说四大的本身是没有自性的,四大极微的和合与生灭,是依著众生自心如来藏所生灭和合的。

  这样讲起来,到底这个自心如来——如来藏的心法,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衪只是一种无法证实的哲学吗?当然不是!佛法中所有的法,都是可以一一亲证的!这个如来藏,也就是我们的第八识,又叫作阿赖耶识,在佛法中得要有善知识来教授、引导,我们才有机会亲证。亲证了实相之后,还得继续跟从大善知识,熏习地上菩萨种智正理,才能够对这一个如来藏,能够穷究其理。如果说对于如来藏中一切种子了知的,那只有佛陀了!

    其实从法界的真实相以及 佛陀的至教开示来说,有情的生命和宇宙,都是由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心所出生的,因为一切万法都是由第八识如来藏所生所显。当然,各个有情的生命,以及整个宇宙器世间,都是由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出生;只是各个有情的五阴生命,由各个有情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含藏业种,各人的如来藏又依据各人的自业,而出生不同的果报来受生,这样出生成长,乃至最后死亡,又重新投胎,这样轮回不止。然而,众生所居住的宇宙器世间,则是由共业有情的第八识如来藏,依据这些有情的共业种,因此共同生成不同的器世间,来让这些有共业的有情可以在此世界来受报,而酬偿因果。所以宇宙器世间一样,也是依有情的第八识如来藏心而有,也是依于共业有情的如来藏而出生存在。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而如来藏中含藏众生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无明种等;所以众生就不停地轮转生死,而真心如来藏就依于各个有情不同的业种,因此酬偿因缘果报,依据各个有情的自业,而有不同的因缘果报。

  由于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的存在,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乃是不生不灭的心体,所以常恒不变异。但是各个有情的如来藏当中,却又含藏著各个不同的自业种子,因此就有不同的业报而出生;众生就是依于这样的业报,而有不同类型的生命形态出生。众生乃是依止于这样的业而轮转生死,依止这样的业而有不同的生命现象,依止于这样的业而能够造作下一期的生死,乃至依止于这样的业,能够继而修行实证解脱。同样的道理,众生也是系属于这些业而生活轮转,系属于各种的业报而生死无常。所以,有情都是依止于如来藏所藏的各自的业种当中,因缘有许多种不同的差别,依据各个有情所造作的业种不同,全部由各自有情的第八识如来藏来收藏。如来藏如实酬偿因果的律则,因此而有种种上中下品不同的果报出生;所以,各人的生命以及其他有情生命中种种的差异,都是由于如来藏藉著种种的业种而生;因此,众生有情的生命,乃是从如来藏藉缘而生。

  有的众生生命乃是短命的,有的却是长命的;有的众生生来就是庄严端正,有的众生生命乃是丑陋难看的;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渺小,而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很大;有的众生却是生在高贵的族姓之家,有的众生却是出生在贫穷的家族之中;有的人生命乃是生活资粮缺乏,有的人则是非常富裕的生命;有的人天生聪明,但是都是在作奸犯科上面用心,有的人很聪明,则是用在正途而利益众生。从种种不同的这些业报来看,都是因为众生心性的不同,因此而造作不同的身口意行,这些种子都储存在各人的第八识如来藏当中。所以,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就依著各人的业种,以及上中下品的不同差别而对现,而对现出千差万别各种不同的果报,因此而有多采多姿、非常丰富而不同的生命情境,以及个人千变万化的际遇不同与差异。这样就能够知道自己此世生命的特质与过去自己的业种习气,同时也知道要如何修改自己的行为习气,这样能够得到可爱的异熟果于未来世;这些业种都是存在自己的如来藏当中,因此由如来藏每一世对现出该有的异熟果报,让众生酬偿因果。

  这类短命报的有情的生命,为何会短寿夭折而死呢?
  这个短命报乃是与杀生的行为有关,有著密切的关系。如果众生自己行于杀生之业而不放舍的话,或者劝导他人去行杀生之行,乃至看到他人正在行杀生业的时候,您乃是赞叹杀生,例如:有的人看到杀生,就称唿说“杀得好!”这样来赞叹对方的杀生之行;或者口中虽然没有赞叹,但是心中看到人家杀生,而心生随喜高兴便喜乐。这些的身口意行,都是会促使自己未来世得到短命报的业果报偿;因为如来藏都是记持这些业种的功能,未来世因缘成熟的时候就对现果报。但是短命报的原因不只如此。又如果有的人看到自己厌恶的对象,您心中生起憎恨的心,而想尽办法要灭掉对方;或者看到您怨恨的对象已经被人灭掉了,这样自己心生欢喜之心;或者有的众生破坏人家的胎藏,让人家堕胎流产,或者教导他人如何去堕胎流产,这些都会造成自己未来世得到短命报的业果。还有的情形是,如果有的众生,劝募人家来建立祭祀的寺院,结果在此公开祭祀的场所,所行的都是杀生之业,譬如在庙会地方杀猪宰羊,这样大量的屠杀众生生命;或者教导人家互相杀害对方,互相战斗伤命,这样的业行,也是会使得自己未来得到短命报的。

  因此,我们可以透过观察各种有情生命的现象,发现当中因缘果报的差别乃是非常非常的多,当中上、中、下品各各不同,而且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历历在目,这些都是因为过去世、无量世造作不同功能的业行;而这些杀业的种子,存在各人的第八识如来藏当中,这样因果昭昭不爽的呈现。所以,如果有情的如来藏当中,收藏有杀业的种子,那就是在因缘成熟的时候,而呈现出短命的果报,那这个众生就会有短命的生命特质显现出来。因为如来藏乃是不生不灭的心,因此就能集藏众生所造一切种子而不坏,第八识如来藏这样如实平等的对现因果律则。

  我们看到短命报是如此,反过来说,如果要得长命报,也是一样同样的道理。
  因此,如果是希望自己的生命未来世可以长寿长命,那就需要在自己的第八识中,所藏的业种需要符合长寿长命的法性种子。也就是,自己的身口意行能够远离杀业的功能,不仅自己不作杀生杀业的行为;同时也要劝止他人,也不作杀生杀业的行为;乃至要赞叹不杀的善净行为;若是偶尔看到有人有杀业的事情发生,自己的心中乃是不生欢喜之心;如果遇到有人将被他人杀害,自己能够方便去救护,免于、离开被杀难的机会,并且能够帮助去赦免对方杀害的行为;如果遇到对于死亡有恐怖的人,自己能够安慰对方的心,使得不要产生无谓的恐惧;而且,对于种种苦难的人,自己能够生起慈愍之心,而给予快乐的帮助他;或者遇到有急难的人,也要生起大悲心,能够帮助他拔除苦难;同时也要常常以种种的饮食来有恩惠的布施给众生;所以,自己如果能够实行这些长寿长命的法性的业行的话,那未来世必定得到长命的异熟果报。因为第八识如来藏会记持这些长命的业种,未来遇缘成熟的时候,那就能够对现这些的果报;所以这是个人自己生命的特质,会因为个人所造的业行不同,而有如此不同的差别。由于各人都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因此能够如实履践因果律则而昭昭不爽。

  同样的道理,各人生命的特质是如此,对于宇宙器世间特质的生成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这都是依于共业有情的如来藏而有这样的果报对现,同样类型的共业有情,因为有同样的特质,藉由这些因缘业种的共同性,加上其他的因缘,这样共业有情的第八识如来藏就会共同成就这类有情该受报的器世间,让这些有情可以酬偿业报。

  众生共业而有六道轮回的共业之处出生,也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天还有阿修罗。这六道有情的分类,就是因为共业有情自己造作六道有情的业行,因此就会往生到那个器世间去受报。如果造作地狱之业,那就会与造作相同的恶业有情一样,都是会往生到那个共业果报的酬偿处;而这个地狱的器世间,这些就是共业有情第八识如来藏一起完成的。地狱报是如此,那其他的畜生报、饿鬼报、人间报、阿修罗报、欲界天报、色界天、无色界天报,都是一样的道理。

   畜生的业行是如何。如果所行的身口意业乃是中品的恶业,或者是从贪瞋痴三毒烦恼所生起的种种恶业,都是会导致众生往生畜生道的业果报。或者有的人,天生就容易很爱毁骂众生,那这样的人就容易成就畜生的果报;而常常毁骂众生的人,那就如同畜生道中小狗常常喜欢对众生狂吠,这个业种的功能乃是类似相等的。因此,常常熏习这样毁骂众生的业行,那就是在熏习往生畜生的功能;同样类型的众生共业成就了,就会有一分的畜生器世间让它们受报,混合其他的共业有情的复杂因果,因此有共同的器世间产生。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就如实记持了这些业种,而实践了因果的律则。有的众生则是常常无理地恼害众生,那也一样会成就畜生报。

  又有的人常常布施不清净的物品给众生,或者行于邪婬之业,这些都是会得到畜生报。我们举例来说,我们看到有些附佛法外道,以人类的排泄物取名叫“甘露”,但实质上它们是污秽的东西,用这个不清净的东西来供养众生、来供养诸佛;他们不知道这样的业行结果会促使他们往生畜生道而行,真是可悲!更有甚者,有些外道还行邪淫的男女修法,美其名叫无上修行、乐空双运、大乐光明,这些都是邪淫的行为,这些都是很荒唐的主张,完全不符合法界因果的律则。他们所作所为的行为,都是标准的畜生行为;如果再加上大妄语、毁谤正法、毁谤贤圣的话,那更是地狱的果报。而这些外道邪见混入佛法当中,误导的众生,那些众生很是冤枉;而这些冤枉的众生,被这些混入外道法的佛法当中的邪见误导,而这些外道所说的内容,完全违背佛法,完全违背真理,非常的荒唐;但是他们的恶行,仍然会被他们的第八识如来藏记持;如果他们舍寿之前,不去忏悔的话,那未来世最起码也是畜生的果报;如果当中夹杂有毁谤正法、毁谤贤圣,或者大妄语的恶业的话,那还有地狱报来受呢!

  因此,众生的生命以及器世间的成就,都是因为众生有情的如来藏记持了各类的业种,因此而有各种不同的生命形态、不同的生命状态产生;这样丰富无穷的情形是非常非常的多,乃至非常多的种类差别。因为第八识如来藏乃是不生不灭的体性,所以可以平等如实的去对现这些的因果律则,而让众生酬偿自己的业行果报,而有不同的生命特质出生;同时,共业有情也一起完成器世间的成就,因为各自有情的共业属于同一类,所以就会一起来成就那个器世间。有情就是这样,一世又一世的不停轮转、不停的轮回,在六道当中,一世又一世的不停轮转,轮回生死。所以,有情生命的生成,就是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加上各自有情自己所造无量劫来的自己所造的业,以及其他有情所成就的共业,所以才有自己的五阴生命的产生,有了五阴的世间,以及跟其他共业有情共同成就的宇宙器世间的这样出生、这样生成、这样安住,乃至这样的变化,到最后的变坏。所以,宇宙生命的实相的成就,宇宙生命实相,就是因为这样如实的对现众生有情的共业以及自己的自业,这样来成就了宇宙还有有情的生命。

  

 

  所以说,三界当中所有的有情众生,都是依据我们前生所造善恶业种的多寡,由于如来藏的异熟体性而会往生到不同的法界去。众生若是修了十善业道,就会出生到天界,在天界享福;若是造了恶业,就要下堕到三恶道里受苦。有些众生此世出生为人,造了大善业以及一些小恶业,因为善业大,果报会先成熟,所以下一世就会出生到天界享受天福;然后在天福享尽之后,如来藏当中只剩下一些恶业种子,因此再下一世可能就会出生到地狱道或者饿鬼道;然后在饿鬼道业报受尽之后,因为余报未尽,所以会再转生到畜生道;畜生报尽之后,然后才有机会转生为人;在刚转生为人的时候,大部分前五百世经常是盲、聋、瘖、哑,好不容易得到正常人身的时候,很容易又因为过去造作恶业的余习,又再次造了同样的恶业而又下地狱去了。如此反覆循环不已,形成了所谓众生六道轮回反覆不停、无有出期的这种现象。

  以上简单的说明了三界世间怎么样由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业种感应而出现,而众生又如何依于自己的别业种子,而感生到四圣六凡等十法界当中,乃至于欲界、色界以及无色界等等诸天当中。当了解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应该就很清楚,世界以及在其中安住的各种生命,都是由于有情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所造作的,并不是由所谓万能的上帝或者造物主所打造的。除非是我们给如来藏另外加上一个上帝或者造物主的称号,那么就比较符合实际了;因为只有如来藏,才是真正造作器世间以及有情的五阴世间的上帝或是造物主。

  但是,如来藏这个造物主并不是唯一的真神,因为这个世界是由共业有情的如来藏所共同打造的,所以打造这个世界的如来藏真神,是有无量无数,而并不只是唯一的一个。但是,真实的如来藏本体却是无形无色的,对于六尘境界也是完全无觉无知的。祂完全是依于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而将业种收藏在祂这个如来藏本身当中,然后再随著众生的因缘,而让众生出生到不同的法界去,这完全不同于一般世间所想像的上帝或者造物主的样子;世间人认为的上帝以及造物主,是有形色、有情绪的。


  当一个世界开始败坏的时候,在色界的二禅光音天有一个天人,在他的天命终了的时候,出生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初禅天当中。因为他是第一个出生到那里的天人,所以在他出生的时候,那里还没有其他的有情,是空无一人的。然后他就对他所在的那个初禅梵天生起了贪爱乐著之心,在他的心中也想要使其他的众生出生到这里来。后来,果然也有其他的众生在命终之后出生到那里去。在那个时候,那位先来的天人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想说:“我应该是忽然而有的大梵王,因为并没有人造作我啊!我对这个世界是最为自在,最能够以微妙的造作及变化一切,所以我是这里一切众生的父母。我最先来到这里,我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我的神力才有了其他的众生,所以是我造作了这些众生。”而其他来到这个梵天的天人,也都随顺于他的这个想法,都恭称这位最先来的天人叫作大梵天主,“因为先有了大梵天主,后来才有我们这些人,一定是这个大梵天主造作了我们。”

  后来的这些众生,当他们在初禅梵天的寿命终了之后,出生到了人间这里,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就剃发出家,打坐修行。有一天在禅定之中,忽然忆念起过去在梵天上的事情,他就向大众说:“大梵天主是忽然而有的,而且是常住不变的造物主;我们所有的人则都是大梵天主所造的,所以我们是变化无常而不能久住于世间的。”

  

  位于色界天的大梵天主,他也并不清楚世界以及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当然更没有能力造作;只是他自己想像而认为世界是他所创造的,其他后来出生到梵天的人更是以讹传讹,这真是误会一场啊!

  现在一神教所说的上帝,其实也大多数是像这样子想像出来的,例如在《圣经》当中,可以很容易检查出许多矛盾的地方。即使是真实存在的天界各天天主,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的依据他所说的经典、所展现出来的身口意行,来判断出他是在三界二十八天当中的哪一个层次。

  譬如说,上帝说亚当与夏娃两个人是他所创造的,就算真的是这个样子,然而在《旧约圣经》当中的记载,当上帝在伊甸园中创造亚当与夏娃的时候,其实在伊甸园外面本来就已经有许多其他的人存在著了,而他们并不是上帝所创造的啊!那么上帝是有分好几次来创造人类吗?但是《旧约》当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还是说是有两位以上的上帝,分别在伊甸园的内外各自创造了各自的子民呢?还是就如《阿含经》当中所说的,众生是本来就有的,上帝其实不曾创造世界以及众生,只是由某些无知的人创造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说法,然后去让其他无知的人来信受呢?

  其次,如果说上帝以泥土创造了人类之后,再分灵给人类,然后再加以试链、考验。其实上帝如果真的这么作,在本质上也只是在考验他自己罢了;因为能造的与所造的,都是回归于上帝自己,那么,像这样子的自我考验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一神教的上帝对于不肯信受他的人,都认定是异教徒,而常会用刀刃、水灾或者火灾等等来惩罚他们;并且在他们死后,把他们打入地狱当中,永远不得超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神教所谓的《圣经》当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上帝是有很大的瞋心的。像这样子的心性,显然只能摄属于欲界天的某一天的天主;因为能够出生到色界梵天以上,显然是要已经去除了欲界粗重的贪心以及瞋心的天人才能够作到的;而上帝既然他的瞋心还如此重,显然就不可能是色界天,而是属于欲界天的天人。

  从以上的种种说明我们可以知道,并不否定上帝的存在;但是很清楚上帝其实并没有能力来创造宇宙万物,也没有办法来主宰有情众生的祸福;因为只有一切有情的如来藏才能够真正出生万法,才是真正的上帝或者是造物主。上帝,也不过就是六道众生之一,这个上帝其实并没有脱离轮回的枷锁,他仍然需要修学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才能够真正出离三界生死,而得到真正的自在的。

 

四、第八识如来藏是外道的”梵我””神我”吗?

    首先,我们就外道(外于第八识如来藏求解脱)的神我、梵我思想的缘起及内涵,要作一个概略的说明。人类之所以能够继往开来、文明进步,都有赖于生命的延续及经验的累积;所有的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希望个体生命的永恒不灭以及离苦得乐。因此,在古时候印度各种外道就已经开始探索,开始推究生死相续的生命变化,也就是去探讨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在印度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关个体生命流转的问题,有著从信仰多种神的自然神论,转化到尊崇一神的创造神论的思想演变。演变的结果就从“梵天”一词中得到一个概括而抽象的实体,称为“梵”,而把他作为世界的最高而真实的存在者、一切事物的主宰。说这个“梵”他是全世界之主,是天地的护持者,宇宙形成的时候,梵创造了诸天神祇,生出了种姓,掌管天、地、空三界。就是相信宇宙一切万法都是由梵这个造物主所创造的,每一个有情最初也都是由梵这个造物主所创造的;个体的生命并不是从有归于无的历程,而是一世又一世从这个世界迁移到另一个世界的历程;就好像有一种寄生在树木之间,而以枝叶花果为食物的叫作“尺蠖”的这个蛾的幼虫,牠在成虫之前,就是从这一片叶子到另一片叶子不断的迁移的历程;这个迁移的自体就称之为“自我”。

  这些人他们认为,作为外在的宇宙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的自我,在本性上是同一的,也就是说,大宇宙和小宇宙是统一的;如果前生能够修行离欲无欲,能够修清净行,那自我又能回归到梵体之中,就可以了结生死,得到大解脱。这样生命个体的自我或神我就是一,是常,是主宰的实体;因为这个生命体是从梵而来,也可回归于梵,这样就可以直观自我的睿智本质,亲证梵我的同一,这就是所谓的“梵我一如”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从古印度的《奥义书》中了解到它思想的渊源。

  那这种思想跟古希伯来的相信“耶和华为造物主”,在思想形态上是相近的。依这样的思想,人与神便有了父子的关系。人们相信在自己身体的内部,存在著自己独立的心灵实体;这个心灵留住或离去所依附于他的那个躯体,那就产生了生与死的变化;这样的心灵就称为自我或神我,它本质上是与西方宗教所说的灵魂其实是没有差别的。从前面的说明可以知道,外道所说的“梵”,说的是出生众生的天神,这跟今天一神教所说完全相同。

  但是,我们应该探讨:梵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梵其实是从“梵天”一词中得出来的概念,而梵天就是大梵天;他是三界六道中色界初禅天的天主,还是五阴所成,是有妄想杂念的,是有慢与结使的;是不安于寂灭境界的,不愿意独处无伴侣,而希望在他之下有许多梵众天、梵辅天眷属的;也是对于初禅天境界有所喜乐的,是与别境心所法相应的,也是与二十随眠心所法相应的;所以,仍是以意识心为中心的凡夫。那这些外道所认为的心灵主体“神我”,其实也是意识心体,仍然是属于无常的五阴我所含摄的意识妄心。

  既然外道的梵我、神我都是跟众生一样不离五阴,是“依因藉缘”蕴集的法,因为意识心就是依于意根与法尘为缘才能出生的;依缘而生的法,自然是生灭法,缘生则有,缘灭则无,是有间断的法,不是无间断法。然而,这些外道都不能认清梵我、神我生灭无常的本质;虽然认知众生躯体不断生灭而有不断的轮回生死,但是却认为梵我、神我的本质永远不灭。其实外道所说的神我、梵我,本质既然是众生的第六识意识,而意识心一旦现行而存在时,必定都有见闻觉知心,都能够了了而知六尘,是会起喜怒哀乐、贪瞋情绪的;所以,上帝会生气而降大火、大水来毁灭异教徒。而且,这个意识觉知心,乃至进入二禅等至位之中,仍然能够了知定境法尘,都是不离六尘的。然而,大乘佛法的二、三转法轮所说的如来藏,则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一向离于六尘的见闻觉知性,从来不曾住于六尘中。这两者有著根本的不同,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

  探究生命流转的问题,佛教小乘学者从《阿含经》所说的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及八正道中,从 佛处处所宣说的缘起、无我的义理,建立了业感缘起的生死轮回,及涅槃解脱的理论。但是,仍然存在著尚待克服的难题。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首先,就是既然每一个众生今世的烦恼与业,都是依五蕴假我而造作的,未来世也是依五蕴假我而感得福、非福的果报,可是五蕴的假体出生聚合后,又会由聚合而散坏,都是只有一期生死而已,也就是说,造作烦恼与业的五蕴(它其实是五阴),与感得福报或非福报的五阴,其实并不是同一个,那又是以什么作为感得果报的所依呢?其次,今生由五蕴假我所造作的业,又是依怎么样的功能,而能够聚集不散,感得未来生种种的业报呢?这两种难题所要提出来的质疑,前面的一个就是:轮回主体究竟是什么?后面这一个则是:感果功能是怎么样成就的?

  对于这些质疑,主张“阿含解脱道中,缘起中道就是缘起性空,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见”,而否定第七识意根及第八识如来藏的人,因为所说的缘起性空,其实指的是现象界中蕴处界生住异灭、无有自性的“缘生性空”,而不是第八识藉缘生起蕴处界一切法的真实缘起性空;他恐怕否定七八识以后堕入断灭空中,因此又施设了意识细心,认作是涅槃本际,是生死轮回的主体,就是建立起意识细心说,主张“意识细心可以常住不坏”。但,意识细心不论如何细,终究不是涅槃实际,也不是生死轮回的主体;因为一切粗细意识的现起,必须是意根法尘为缘才能现起,不能自外于“意、法因缘生”的圣教,都是有生之法,有生则必有灭。结果,根本无法解决上面所说的难题。

  然而,第三转法轮唯识经典中,佛陀圣教以出生万法的实相心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作为业与感果的所依主体,以及以阿赖耶识所摄持的种子,作为祂感果的媒介,清晰而明确的说明了所有的生死轮回及涅槃解脱的真实义理,圆满的解决了轮回主体与感果功能的难题。以如来藏阿赖耶识本然的无我性,破除外道所说有一个常、主宰的自我、梵我。
  如果是错误的认知,而执著常见外道所说的神我,或者梵我,或者离念灵知我的话,那这些都是刹那生灭的法;由于他们不能够证得不生灭的如来藏心,却又察觉到这离念灵知或有念灵知,或者外道所说的常住不坏的梵我、神我,都是刹那刹那变异的,眠熟、闷绝、死后都会断灭;所以他们就认为,这离念灵知死了就不见了,死了就断灭了,就变成断见外道,所以就怕死。这就是以断见来毁坏无为法。

  七识不是流转的主体,七识也不是受苦乐的主体。如来藏才是流转的主体,才是受苦乐的主体。因为如来藏虽然离见闻觉知,没有苦乐受,可是会导致我们在三界六道中不得不接受所有的苦乐受,而且是生生世世延续不断的主体识。而我们的见闻觉知心只有一世,一世过了就永远断灭了;只是意根和如来藏能去到未来世,而意根却又不是集藏善恶业种子的主体心;所以,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觉知心和意根,其实不是真正受苦乐的主体。而意根也不会分别苦乐,是意识才能分别;但意识却只有一世,不能去到未来世,只是一世暂有的觉受六尘的心,是虚幻假有的。所以,前七识都不是受苦乐的主体,如来藏才是受苦乐的主体。而且,如来藏才是涅槃因,七识心都不是涅槃因;因为七识心没有办法入无余涅槃,如来藏才能入无余涅槃,所以如来藏才是涅槃因。

  另外,也可从所说如来藏阿赖耶识的三相义,就是“自相、因相及果相”,来加以说明。

  首先是“自相”
  意思是说: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意义,能与一切杂染有漏法互为缘,所以有情把祂执为自内我,祂能够摄持因跟果。因为第八阿赖耶识就如同仓库能够摄持含藏一切杂染有漏法种子,所以称为“能藏”;又因为阿赖耶识为一切杂染有漏法所熏、所依,就如同仓库,祂是寄存物品的处所,所以称为“所藏”;另外,因为第八识一直都是被第七末那识执为自内我,对之宝爱不舍,就如同对收藏物品的仓库坚固执守,不弃舍,所以称为“执藏”。

  其次是“因相”。第八阿赖耶识能摄持一切诸法种子而不失不坏,为万法生起的根本因。

  第三是“果相”。有情众生在前生造业熏习业种,于阿赖耶识中而得以摄藏起来,到了一期生死终结的时候,祂所藏的业种,能够取酬偿因果的作用,引生三界四生六趣的善恶业异熟果报。

  总合来说,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自体不生不灭,而且有种种的善巧功德,恒常不停地运作,犹如湍瀑的流水;祂所摄藏的种子,等待众缘和合的时候,阿赖耶识会使种子生现行,在同一刹那现行又回熏阿赖耶识成为种子,现行“能熏”,种子是“所熏”;一切众生之所以轮回五趣生死流转,都归咎于“熏习”。二乘声闻、大乘菩萨之所以能出生死、修万行,也都是因为熏习。

  众生如果造恶业,应该要成就饿鬼身,阿赖耶识就帮他造一个下一生的饿鬼身出来;如果成就大恶业,譬如谤佛谤法,应该要为他造一个地狱身,如来藏就帮他造下一世的地狱身;如果他造的是十善业,应该生天,就帮他造下一世的欲界天人之身;乃至于造就佛地的五法身。如来藏的自体虽然能够变现这些种种的身,也变现了七转识,使我们有见闻觉知,能够处处作主;可是祂在这些诸法生灭熏变过程中,却是没有五蕴的“我”性,而且也不执著见闻觉知的色身与六尘我所;虽然能摄持,但不能主宰诸法生住变异的生灭命运,诸法的生灭熏变,仍然是诸法的众缘关系所致。因此,以万法的因体阿赖耶识作为轮回主体及感果功能,是完全符合 佛说的缘起与无我的意旨。

  今天外道所说的神我、梵我的论述,一向都是以第六意识心体作为中心而说,与一向都是以 佛所说的第八识自心如来藏说为如来藏的这个说法大不相同。而第六意识与第八识如来藏又是同时并有的两个心,并非同一个心,并且体性处处互异。说“如来藏是后世佛弟子接受了外道神我、梵我思想,不是佛说”,这完全是违背事实,也是在破坏佛法的根本。

Shixiang摘编自interne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