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再谈“谷爱凌”

(2022-02-11 07:59:56) 下一个

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定会诞生很多平民天才。人民的希望是“马家军”式的成功。我们要看到夺冠背后的阶级差距,不然就无法从更深一层认识“内卷”“躺平”的缘由。

最近中国教育界在热烈谈论“双减”这个国策。这个政策背后不能明说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努力打破“阶级固化”。

我们来看一下平民家的孩子与上层人家孩子的“成才之路”吧。

上层人孩子的优秀,是靠钱和资源堆出来的。海淀的贵族幼儿园老师,英语都是流利的;深圳“高级”中学的老师,都是清北毕业;县城做题家的老师,可能自己的大专毕业证书都是混出来的。

上层人孩子有条件完美回避那些无意义的采用“题海战术”的“升学考试”性质的学习,从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培养专长和兴趣爱好上,去积累能终身受用的能力。比如数门流利的外语;根据自身特点至少一项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体育、音乐、艺术特长;靠着马术、帆船、击剑甚至健美操上清华、上藤校。

社会上普通人子女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在“题海战术”上。以数学为例:初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基础”掌握到“高考接近满分”那种变态般的程度,对学习高等数学没多大帮助,反而浪费了人生中最佳的黄金时间;高考英语的“完形填空”再精准,实际应用中基本都用不到。类似的这些知识在高考后、在工作生活中近乎作废。

面对这样悬殊的对比,上层人的孩子得了便宜还卖乖。请看近些年舆论媒体的“造神运动”:赌王四姨太MIT的最强大脑;心疼林俊杰,如果不努力唱歌就要回去继承亿万家产;伊万卡,这个有颜有钱有背景却比你还努力的女子太可怕;不知知网的优秀博士后翟博士;华为二公主逆风出道;关晓彤解二元一次方程被称学霸。人设全靠娱记一张嘴,从来不怕崩溃。

与要饭出身打拼天下的朱元璋相比;与农民出身的刘强东相比;与工人家庭出身的“大魔王”张怡宁相比;与市民出身的朗朗相比,上面这些“天才”事实上就是靠资源加持出来的“伪天才”。但是,现在这些“伪天才”已经不满足目前的人设了,他们想垄断底层孩子的上升之路,他们想重新在人们心中定义“什么叫优秀”、“什么是天才”。

一个受过正规高中教育的艺人,能够记得二元一次方程求根公式;一个高水平运动员提到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睡眠,这怎么就成了学霸了?这怎么就成了“中国孩子”的“成功秘诀”了?这明明是明是舔狗的辞令,一群趋炎附势者的狂欢(白岩松也不例外)!

还记得从前流行的“成功学”吗?说:你不成功就是因为你不努力!你看不到背后的阶级差距吗?你有可能实现阶级跃迁吗?

也不想一想:就算你的孩子有比谷爱凌更高的天赋,家长有机会意识到吗?即便家长意识到了,冬奥会的项目,你玩得起、练得起吗?你能够承受最后可能会一事无成吗?就算你的孩子有堪比莫扎特的音乐天赋,跟那些天赋差一些但上等人的孩子相比,你能置办得起10万刀的顶级斯坦威吗?能请得起200每小时的大师陪练吗?能满世界飞带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吗?你的孩子这辈子也只能去滑雪场打个卡发个朋友圈;在电子琴上弹个”致爱丽丝“而已。

向谷爱凌母亲讨教”教育观“,就像是在问张作霖:你的孩子为什么是少帅?问蒋介石:蒋经国总统是怎么成才的?问茅盾:你的孩子为什么作文写得这么好?

我们都知道高考是”独木桥“,我们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金色青春。但多亏有了这个高考制度的存在,才给了普通人家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看到,近些年来,清北的学生越来越少来自农村。这跟中国大规模城市化和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有一定关系。更大的因素在于中心城市越来越占据优势的教育资源。学而思、新东方等等,优秀的师资都在大城市。如果再过一些年,很可能大城市普通市民的孩子也无法挤进清北了,因为那些海淀硕士妈妈、复旦博士爸爸比起你的超市收银妈妈更懂得如何从娃娃抓起。

中国的平民家长们要感谢”双减”,至少“双减”志在缩小上述提到的差距,让“贵族子女”改道(比如选择藤校之类),给所有的孩子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理想的社会是“天才需要更多的资源倾斜”,而现在的社会将要变成“掌握资源的人却往往不是天才”。

这是一个越来越割裂的社会。老百姓不想见到贵族的后代“为国争光”,我们更想被平民的事迹所激励!哪怕都是假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双减 打破不了阶层固化。相反,资源向城镇偏远地区倾斜,才有可能减少差距。教育的不公平,比如北大清华从北京录取太多名额,这要从上面调整。
6ba6 回复 悄悄话 选择好过努力! 谷爱凌选美国投胎,很多小留跑去美国不就是少些努力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