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云

营养益健康,运动延生命;追求,自信,求新,恒心可助成功!
个人资料
chal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追梦(47) 博后光阴- 为何二期博士后?

(2016-04-06 07:58:19) 下一个

9.5  博后光阴-为何做二期博士后?

 

做博士后第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转眼就到了第二年头。总的来说,这时候的亚昌和一家人都过着比较轻松愉快的生活。可是他们很快地又有了新的烦恼:因为亚昌既然选择了暂不回国,那么就要想办法,能使他们不用回国而留下来。如果是正常的途径,凡是有J-1签证的中国学生,都需要回国服务两年以上才有资格在美工作和生活。经过对当时的形势观察和分析研究,能够留下的途径,无非只有两条路。一是找到一份工作,而雇主单位同意帮助转身份,这一途径的申请者必须是“突出科学家”或“难得人才”而可能有特别的豁免两年回国的要求。 这个突出人才一般是指大学的教授,重要研究单位的科学家等。二是等待美国政府对“89民运”前来的中国学生学者给予特免,不用回国两年服务的规定,並给予转变J-1签证。后者当时在美国国会就有着议案,正在热烈讨论中,它的可能性是较大的,但这毕竟是政治问题,不到最后被两会通过並得到总统的签名后是不能算定论的。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亚昌决定申请一份大学的助理教授的职位,因为一旦有一份那样的工作,就是可能是“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就能免除回国两年服务的要求,学校可以直接帮助申请绿卡。

这种想法在第一年博士后时就形成了。因此,从春季学期开始,亚昌就开始观察招聘广告信息了。由于本科所学的专业是农学,硕士学位为植物生态,博士学位又是植物生理,现在的博士后是生物物理生化。研究生和博士后,都是一些基础研究。所以申请大学的工作也应该集中于生物糸,植物系的植物生理和植物生化等。主要关注的杂志有科学,自然,植物生理,植物学和与自然有关的论文杂志。可是半年下来,看到的符合亚昌原定目标的招聘广告只有十几个左右。亚昌在这一段时间里就向五至六所高校提出了申请。

那时候的工作,特别是大学的助理教授位置,竞争特别激烈。一般来说,每个位置都有一百至三百申请者。例如亚昌申请的马里兰大学生物系的助理教授就有150多人申请。那个招聘小组的组长是一位华籍教授。她透露了一些录用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首先是小组对所有的申请者全部初审,从中选出10%的比较符合条件的申请者。能通过这一筛选的申请者(短表名单),其资质都相当的接近。然后,小组成员就认真地审理每个申请者:论文篇数,在什么杂志上发表,从什么大学毕业的博士,导师是谁,有否语言障碍,是公民还是外籍人士 这位组长还从电话中告诉亚昌说,亚昌的申请在初选已入选。但是在决定最后面谈和邀请演讲的人选时,被淘汰出局了。原因不是因为学术研究方面的问题,因为已有了六篇论文,发表的篇数和杂志的类型都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亚昌是中国人,有些语言障碍,和其他的申请人一比,就被比下去了。所以外国人和英语不是母语是阻碍亚昌未能最后入选的真正原因。

除了马里兰大学外,亚昌还申请了Rutgers University. 那是一个研究草坪草的助理教授。亚昌虽得了面试,但没有获得到聘请。具体原因不清,可能是因为专业不对口吧。

通过那一段时间的工作申请,亚昌逐渐认识到,由于招聘的职位少,申请人多,竞争十分激烈,再加上自己是中国人,又有语言方面的不足,所以要进入大教当教授是比较难的。既然这样,不如再做第二期的博士后研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然后再申请工作。当然,亚昌希望二期博士后的导师及其大学能帮助他把J-1学生转成H-1身份。一期博士后的伊大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是农业部的国家实验室。

在寻找二期博士后的过程中,亚昌在一次的植物生理年会上碰到了来自宾夕凡尔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 at State College) 的教授丹尼尔·卡斯格拉夫(Daniel Cosgrove)。经过几次商量后,这位教授接受了亚昌的申请,并同意帮助申请H1签证。为此亚昌一家于1991年6月,就又不得不搬家到新的单位去做二期博士后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