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五:贞观盛世之二十七:唐太宗改立太子与悔婚薛延陀

(2017-07-16 15:58:31) 下一个


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夏四月初一(庚辰),太子李承乾谋反的事情暴露,于四月初六(乙酉)被废为庶人,吏部尚书侯君集和汉王李元昌也受到株连而被处死。


太子李承乾犯罪被废黜后,魏王李泰每天都入宫侍奉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答应封他为太子。岑文本和刘洎也劝唐太宗这么做,然而长孙无忌一再请求他立晋王李治(李治是长孙皇后的二儿子,而李泰是庶出)。唐太宗跟侍臣们说:“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靠在朕的怀里说:‘臣今天才开始成为陛下的儿子,是臣再生的日子。臣有个儿子。臣死的那天,将为陛下杀了他,然后传位给晋王。’作人谁不爱自己的儿子?朕见到他这样,十分可怜他。”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陛下的话大错了。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在这大事上失误!陛下万岁之后,魏王据有天下,怎肯杀了自己的爱子,而传位给晋王?陛下从前既然立承乾为太子,后来又宠爱魏王,对他的礼秩超过了承乾,所以才酿成今天的大祸。这件事为时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天要立魏王,就必须先处置晋王,那样他才能得到安全。”唐太宗流着泪说:“朕不能这么做。”因而起身回到宫里。魏王李泰担心唐太宗会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便跟李治说:“你和元昌关系密切。现在元昌败了,你难道不担忧吗?”李治因此忧形于色。唐太宗感到奇怪,屡次追问他什么缘故,李治最后只好实话相告。唐太宗这才怅然若失,开始后悔说了要立李泰为太子的话。唐太宗当面谴责李承乾,李承乾回答说:“臣本来身为太子,还有什么其它要求!只是被李泰图谋,才时不时和朝臣商量保全自己的办法,所以让那些不逞之徒教臣图谋不轨罢了。如果今天李泰成为太子,正是中了他们的奸计。”


李承乾被废黜后,唐太宗曾在两仪殿上朝。群臣都出去后,他只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留下,跟他们说:“朕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弟弟,都做了这些事。让朕感到实在无聊!”说着一气之下头往御座上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着上前抱住他。唐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刺自己,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长孙无忌等请求唐太宗根据自己的意愿立太子,唐太宗说:“我想立晋王。”长孙无忌说:“臣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求立斩无赦!”唐太宗跟李治说:“你舅舅答应你了,应该好好拜谢他。”李治因此拜谢了长孙无忌。唐太宗跟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同意了,但不知外间会有什么样的议论?”长孙无忌答道:“晋王仁慈孝敬,天下人对他已经归心很久了。请求陛下试着召几位朝臣进来问问,如有不同意见的,臣将有负陛下,罪该万死。”唐太宗于是登上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问他们道:“承乾悖谬叛逆,李泰也十分凶险,都不能立。朕想在其他几个儿子里选一个为嗣,谁比较合适?你们可以大胆明说。”群臣全都欢声高呼道:“晋王仁慈孝敬,应当为嗣。”唐太宗非常高兴。当天,李泰带着一百多随从骑马来到永安门。朝廷敕令负责门卫的部门全部遣散他的随骑,只带李泰一人进入肃章门,然后将他幽禁在北苑。


四月初七(丙戌),唐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并亲临承天门城楼,宣布大赦天下,赐民众大酺欢宴(朝廷禁止民众聚在街头喝酒;赐酺只是开禁而已)三日。唐太宗跟侍臣们说:“朕如果立了李泰,那等于说太子的位置可以通过苦心经营得到。从今以后,一旦太子失道,任何觊觎太子位置的藩王,也跟太子一同摒弃。这一规定将传给子孙,永远成为以后的法则。况且一旦李泰立了,那么承乾和李治都无法保全。而李治立了,那么承乾和李泰都会平安无事。”


司马光评论道:“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


四月初八(丁亥),唐太宗任命中书令杨师道为吏部尚书,取代侯君集。当初,长广公主嫁给赵慈景,生了也参与李承乾阴谋的赵节。赵慈景死后,公主改嫁给杨师道。杨师道和长孙无忌等人一道负责审理李承乾的案件,暗中为赵节疏通,想为他开脱罪责,因此获罪。唐太宗来到长广公主的府邸,公主用额头撞击地面,哭着为儿子谢罪。唐太宗也下拜,哭着说:“‘赏不避仇雠,罚不阿亲戚’,这是天下至公的道理,朕不敢违反,所以对不起姊姊了。”


四月初十(己丑),唐太宗下诏任命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司空梁国公房玄龄为太子太傅;特进宋国公萧瑀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为太子詹事。萧瑀和李勣还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大员。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要职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唐太宗又任命左卫大将军李大亮兼领右卫率,任命前詹事于志宁和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和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宾客。


勣曾得过急病,医师开的方说“用须灰可以治疗”。唐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须,为他和药。李勣非常感动,跪在地上,把头都磕出血来,哭着谢恩。唐太宗说:“朕这是为了社稷,并非为了爱卿,有什么恩好谢的!”李勣曾为唐太宗侍宴,唐太宗私下跟他说:“朕在群臣中寻找可以托孤的人,没人能超过你了。你以往不辜负李密,现在岂能辜负朕!”李勣流泪辞谢,把指头都咬出血来。于是君臣欢饮,李勣喝得大醉。唐太宗解下御服,盖在他身上。


四月十一(庚寅),唐太宗亲自去拜谒太庙,为李承乾的过失向祖先谢罪。四月十四(癸巳),唐太宗下诏解除魏王李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等职位,降爵为东莱郡王。李泰府里得到他亲信的僚属都被流放到岭南。唐太宗因为杜楚客的兄长杜如晦有大功,赦免了他的死罪,废为庶人。给事中崔仁师曾秘密奏请,要立魏王李泰为太子,唐太宗因此将他降为鸿胪少卿。


四月二十一(庚子),朝廷制定太子谒见三师的礼仪:在殿门外迎候,先下拜,三师才答礼下拜;每道门都必须让三师先行;三师坐下后,太子才能坐下。太子写给三师的书信,前后都必须称名,还加上“惶恐”。


五月十六(乙丑),唐太宗下达手诏,让全国举荐孝廉和茂才以及异能的人士。


五月二十五(癸酉),太子上表认为“承乾和李泰目前的衣服不过随身而已,饮食也不能适合口味;受到幽禁而整天忧虑,着实可怜。儿臣乞求陛下敕令有司部门,特别优待他们。”唐太宗听从了。


黄门侍郎刘洎上言认为:“太子应当勤于学问,亲敬师友。如今太子到宫闱入侍陛下,动不动就是十天半月,太师和太保以下的佐吏,太子都很少联系。还希望陛下稍微压抑对下辈的爱护,弘扬远大的规划,那将是天下百姓的幸运!”唐太宗于是命令刘洎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隔日前往东宫,和太子相处谈论古今和政事。


六月初一(己卯),日食。六月初四(壬午),朝廷改葬了隋恭帝杨侗。


六月初九(丁亥),太常丞邓素出使高丽归来,请求为怀远镇增添卫戍兵马,好逼迫高丽。唐太宗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语出《论语·季氏》)’。从没听说靠一两百卫戍兵马就能威震远方!”


六月十九(丁酉),右仆射高士廉请求逊位,唐太宗准许了,但仍保留了他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和其他封爵,以及同门下中书三品,照样让他参知政事。


闰六月初四(辛亥),唐太宗跟侍臣们说:“朕自从更立太子以来,遇到事情总要教诲太子。见到他吃饭,就说:‘你要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就总会有这饭吃。’见到他骑马,就说:‘你要知道让马劳逸结合,不耗尽马的体力,就总会有这马骑。’见到他乘船,就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百姓好比是水,君主就好比是舟。’见到他在树下乘凉,就说:‘木头依从准绳才会正直,人主听从谏言才会圣明。’”


闰六月初十(丁巳),唐太宗下诏让太子负责左、右屯营兵马的事务,屯营大将军以下的官员都接受他的节度。


薛延陀的真珠可汗派他的侄儿突利设来纳币(即婚前送女方聘礼),答应贡献马五万匹,牛和橐驼一万头,羊十万只。闰六月十三(庚申),突利设献上馔食,唐太宗登上相思殿,为他大宴群臣,还设置了十部乐。突利设两次下拜上寿,唐太宗赐给他非常丰厚的礼物。


契苾何力上言说:“陛下不能答应薛延陀的求婚。”唐太宗说:“朕已经答应他们了。身为天子岂能食言!”契苾何力说:“臣并不是要陛下断然拒绝,只是希望拖延些时日。臣听说古代有迎亲的礼仪。如果陛下下达敕令,让夷男(即真珠可汗)亲自前来迎亲。即使他不到京师,至少也应当到灵州来。他一定不敢来,那么拒绝他的求婚就有理由了。夷男生性刚愎暴戾,一旦无法成婚,他部下又抱有二心,不过一二年就一定会病死。到时他两个儿子争立,我们就可以坐着制服他们!”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便征召真珠可汗亲自前来迎亲,并发送诏书,说自己将巡幸灵州和他会面。真珠可汗非常高兴,打算前往灵州。他的臣属进谏道:“万一被他们扣留,将后悔莫及!”真珠可汗说:“我听说唐天子很有圣德。我得以亲身前往见他,也死无所恨了。况且漠北必定得有主人。我已经决定走了,你们不用多说!”于是唐太宗接连派出三批使节,去接受他们进献的各种牲畜。薛延陀先前没有存放牲畜的厩房,真珠可汗向各个部落征调牲畜,往返近万里,路途上又得经过大沙漠,缺乏水草,所以调来的牲畜饿死累死了大半,到了期限无法送到。朝廷大臣们认为聘礼未备而答应求婚,将使戎狄异族轻视中国,因此唐太宗下诏拒绝了真珠可汗的求婚,也取消了到灵州的巡幸,并将三批使者追回来。


褚遂良上疏认为:“薛延陀的可汗本来只是一个俟斤(突厥部落酋长的称号),陛下荡平沙漠一带时,塞外万里萧条,残余的贼寇到处奔波,所以必须有个酋长管辖那里。因此陛下赐给他玺书和旗鼓,立为可汗。近来陛下又降下弘大恩典,答应他的求婚,同时西告吐蕃,北谕思摩,中国的男女老少,谁不知道这事。陛下还亲自临幸北门,接受他使臣的献食,并让群臣和四夷使节,饮宴欢乐了一整天。大家都说陛下为了百姓的安宁,不惜让自己的女儿远嫁他方。芸芸众生,谁不对陛下感恩戴德?如今陛下突然又产生了进退之意,有了反悔之心。臣为国家失去信誉感到痛惜。这么做,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却很多。薛延陀将对朝廷产生猜疑,也许会打算成为边患。他们的国家带着被欺骗的愤怒,而我们的民众又怀着负约的惭愧,恐怕这并非是陛下让远人宾服,让边兵受教的办法。陛下君临天下已有十七年了,总是用仁德和恩惠对待民众,靠信用和大义安抚戎夷,以致汉人和夷族莫不欣然诚服,也没有脸面辜负陛下。陛下不能有始有终,难道不感到痛惜吗!大沙漠以北,异族部落多如牛毛,朝廷派兵征服,终究不能消灭殆尽。陛下应当用恩德加以感怀,让为恶的一方是夷人而不是汉人,让失信的责任在他们不在我们。这么一来,尧、舜、禹、汤都将远不如陛下了!”但唐太宗没有听从他的进谏。


当时,多数大臣都认为:“国家既然答应他们的求婚,接受了他们的聘币,那就不能失信于戎狄,以免导致边患的产生。”唐太宗说:“你们只知道古代的事情,而不知道今天的现状。从前西汉初年,匈奴强大,中国弱小,所以只好把皇家的女子打扮一番,捐送金银布帛去讨好他们,求得边境的安宁。如今中国强大,戎狄弱小,靠我们的一千步兵,就可以打败几万胡骑。薛延陀的真珠可汗之所以跪伏磕头,答应我们的要求,不敢骄矜怠慢,是因为他刚成为君主,其他杂姓部落并非他的种族,所以就想利用中国的权势去慑服他们罢了。那些同罗、仆骨、回纥等十来个部落,各有几万兵马。如果他们并力攻打薛延陀,很快就可以消灭了他们。之所以不敢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中国拥立的。今天朕要把女儿嫁给他,他一定会仗恃自己是大国的女婿,其他杂姓部落谁敢不服!戎狄都是人面兽心,一旦稍不如意,他必定反过来成为祸害。如今朕拒绝他的求婚,取消他们的聘礼,其他杂姓部落知道朕抛弃了他,很快就会把薛延陀给瓜分了。不信你们就等着瞧吧!”


司马光评论说:“孔子称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唐太宗审知薛延陀不可妻,则初勿许其婚可也;既许之矣,乃复恃强弃信而绝之,虽灭薛延陀,犹可羞也。王者发言出令,可不慎哉!”意思是,孔子说过:没有粮食,没有兵马,也不能没有诚信。唐太宗如果真觉得不能将女儿嫁给薛延陀,当初就不应当答应他的求婚。既然答应了,又仗恃自己的强大而失信。即使消灭了薛延陀,也应当为此感到羞耻。帝王说话施令,能不慎重吗?


唐太宗问侍臣们说:“泉盖苏文弑杀他的君主而专权,是可忍孰不可忍?以今天的兵力,打败他并不难。但朕不想惊扰百姓,所以想暂且让契丹和靺鞨去骚扰他们。你们觉得怎样?”长孙无忌说:“泉盖苏文自知罪大,害怕大国前去讨伐,必定严加防备。陛下稍微隐忍一段时间,让他慢慢感到安心。到时他必定更加骄傲怠惰,更加放肆地为非作歹,然后我们出兵讨伐,那时也不晚。”唐太宗说:“有道理!”闰六月二十一(戊辰),唐太宗下诏任命高丽王高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并派使臣持节全权到那里册封。


闰六月二十九(丙子),唐太宗改封东莱王李泰为顺阳王。


当初,太子李承乾失去德行时,唐太宗暗中跟中书侍郎兼左庶子杜正伦说:“朕儿子有脚病,那倒没什么,但他疏远贤良,亲近群小,爱卿得在这方面加以监察。如果他真是无法教诲,你应当来告诉朕。”杜正伦屡次劝谏李承乾,但他不听,杜正伦只好将唐太宗的话转告他。太子上表把这事奏报唐太宗,唐太宗为此指责正杜伦泄漏了他们之间的秘密。杜正伦说:“臣只是想以此吓唬他,希望他改邪归正而已。”唐太宗非常生气,便将杜正伦支出朝廷去担任谷州刺史。当李承乾出事后,秋七月十四(辛卯),唐太宗又把杜正伦降职为交州都督。当初,魏徵曾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说他俩都有宰相的材干,请求任命侯君集为仆射,还说:“国家安不忘危,不可没有大将,各个宿卫部队的兵马都应该交给侯君集专门负责。”唐太宗因为侯君集喜欢自夸,行为荒诞,所以没有任用他。当杜正伦因罪被贬黜,侯君集因谋反被杀后,唐太宗开始怀疑魏徵也曾结党营私。又有人说魏徵自己将他先后的谏言记录下来,给起居郎褚遂良看。唐太宗得悉后更加不高兴,于是取消了魏徵儿子魏叔玉和公主的婚事,并毁掉了自己为他撰写的石碑。


要想知道唐太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