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日君再来》 --北美情爱故事 (三十)

(2015-09-16 19:43:38) 下一个

大弟弟一听,也就随他,只说保持联系,有什么能帮忙的尽管说,别客气。
 
卫东带着晓丽两个弟弟,每人给的一万共二万块钱和浓浓的亲情,回到了老家,却没想到经历了截然不同的遭遇,把他伤心得不行。
 
原来,看到哥哥一无所有的回来。卫东的几个弟弟十分失望。
 
大哥曾是全家的骄傲,也是全家的希望。大哥原先在国内的名望,就是家里在街坊邻里昂首挺胸的资本;大哥去美国留洋拿学位,更是让他们在当地扬眉吐气。
 
接下来,更应该是开着奔驰宝马甚至法拉利,住着大house,哪个出国的不都这样,报纸上也好、听来的也好,都是这样宣传和传说的。
 
哥哥更是人才,特殊人才,所以也会像朗朗、马友友似的跟各大乐团合作,出唱片、出碟片,大把大把美钞挣着。
 
然后,弟弟们和弟弟们的孩子们也可以跟着沾光。
 
以前家里要盖个屋买个房,他们都问卫东要。
因为大哥理所应当该有贡献,长兄如父嘛。
 
再说,出这点钱,是人民币哦,算成美元才多少,对哥哥来说,不就跟个毛毛雨似的。
 
还有,下一代是打算也是应该走出国门的,那靠大伯也是理所应当的。大伯伸把手是义不容辞的,谁让我们是一家人,谁让你是大伯呢,叫大伯这么好答应的呀?
 
再说,长兄如父,那对小辈就是爷爷啊,天下哪有爷爷不管孙子的事儿?
 
卫东读书那几年,家里除了买房要钱,倒是没有提什么别的要求;没提,不等于没想。
 
他们是在等,屏声静气地等,等大哥毕业,那就是熬出头了。几个弟弟像在股票市场观望一样,等着那支绩优股疯涨呢。
 
卫东第一次回国,弟弟们很兴奋,虽然带来的钱给的是妈妈,但不都在一口大锅里?妈妈不是我们几个弟弟在替你尽孝照顾的?
况且,卫东给每家都带了些礼物。
曙光在前,哥哥一定会前途无量的。几个弟弟都跃跃欲试地,等待分享哥哥的成功以及成功带来的一切。
 
今天,却没料想,大哥居然就这么狼狈地回来了。不要说,不是那种政府官员前簇后拥、敲锣打鼓、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就连老婆孩子也没跟来,居然是一个人悄不声儿地“溜”回来了。
 
非但没有在美国什么大乐团工作,连在中国的乐团都没捞到个位子,这算是无业游民?还是下岗?本想指着你光宗耀祖的,结果连个饭碗都没有。
 
幸亏是“悄悄地进庄”,要是大张旗鼓那还不丢死人了?什么海外赤子,就是一个海外赤字嘛。
 
说是有张美国绿卡,也不知道算不算美国人?还能回美国不?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还能指得上他不?
 
 
弟弟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哥哥进了家门。
 
 
晚上,大家都回到妈妈这里。
 
妈妈和小儿子住,小弟弟刚结婚,还没孩子。弟弟自己有个小公司,弟媳比他小一轮,平时也是老听老公和家里人说,那个大哥如何厉害、如何成功。
今天,见着这个“美国人”,觉得也和大街上走的什么老师啊、裁缝啊没什么区别,普通人一个,也就不稀罕他了。
 
妈妈见到他,倒是真高兴,多少年都没和大儿子好好聚聚了,她也弄不清楚卫东的现状,只觉得看到儿子就高兴。
 
饭桌上,几个弟弟就直接的、旁敲侧击地问他的情况和打算。
 
当他们听到卫东计划在“沙家浜”扎下不走了,一个个都拉个脸不吭声了。
 
沉默了一会儿,三弟首先开腔:
“唉,大哥你怎么混成这样?你可一直是我们家的骄傲,是侄子侄女的偶像榜样。
唉,你说,本来二哥的女儿明年想去美国上高中,还指着你,跟着你家住着管着。这下可好,你回来了,我们都怎么办呢?”
 
卫东妈截断三儿子的话:“妈不明白了,不是只有老二的女儿吗?怎么成我们了?
妈做主了,卫东回来了,不是还有你大嫂在那儿吗?那不是也还是一家人吗?妈出面,让她收着老二的女儿,不就一个孩子吗?她当大妈妈的还能不管?
不是说她有份工作,挣得还不少的嘛,多一张口吃饭应该没问题吧?哎,卫东,晓丽在什么公司上班?做什么的?”
 
卫东也不痛快,索性把窗户纸捅破吧:“在一家中餐馆,打餐馆的。”
 
啊,这下轮到全家大眼瞪小眼的了,失望中又多了份鄙视与无忌。
 
 
 
“妈,你不明白。”老三更加气恼了,“是,不是一个,是一串呢。你看,二哥家的出去了,还有我的呢,我们小刚可是您现在唯一的亲孙子呢,您管不管?”
 
“管,管,可小刚明年不才上中学了吗?”老妈不解。
 
“是啊,这不也会长大的嘛。
听说,在美国的华人可以把兄弟姐妹的孩子领养收养起来。
那您孙子,不就一步登天成美国人啦?这也得省我们多少事、多少钱哪。
 
现在可好,大哥也不跟我们商量就跑回来了,不要说老二的女儿去不成了。我们小刚也没指望了。
 
因为大哥的那张什么卡,不知道还有用没用了,唉,这不祸从天降嘛。喝酒,喝酒,哪儿还有酒?厨房?我去。”
老三撂下碗,上厨房找酒去了。
 
 
大弟弟过了会儿,也转身说道:
“大哥,不是我多嘴,现在不比从前小时候,弟弟们都各自成家了。
你常年不在家,这个家我说话多些。是这样的,要是你就此在小弟家住下,这一天两天,十天半个月的,我替你做主,就在这儿住着。
可这,要是时间长了,也不方便,对小弟也是个负担吧?”
 
直说就是,干嘛还要绕半天,卫东明白了,心里哇凉哇凉的。
 
从三弟开腔,他就呆呆地坐着。
 
他几乎傻了:这都还是他的弟弟们?这还是他的家吗?
 
自从卫东工作,他就没少照顾这个家,可以说,几个弟弟,都是靠他资助,上的学。
 
后来,他自己成了家,却依然和晓丽一起照顾这个家。人虽没常在家,但不断地寄钱带东西。
总算,弟弟们都成家立业,国内经济发展了,弟弟们的日子好过了,这不是挺好的,他也为之高兴啊。
 
现在自己遇到些困难,弟弟们居然这样寡情、薄情、无情;还看不起晓丽了,觉得她丢人。
 
他实在想不到也想不通。再说,这两次回国也没空手见大家。
 
于是,卫东也没好声气地说:“我会付房租和菜钱的。”
 
“哎,妈妈做主,老大就住这儿了。这房子不是妈妈付的首款啊?!虽然你们几个在付按揭,但哥哥住几天计较什么?
西边那间书房虽说小点,放张单人床还是行的。
那,小弟,你一会儿和你媳妇去拾掇一下,给你大哥腾个安身之处。
不过老大,你不是还没找到工作,哪来的钱?”
妈妈有些好奇。
 
卫东就把晓丽家花几千块请他吃饭,晓丽弟弟又塞给他二万块的事儿说了。
大家面面相觑,不作声了。
 
卫东起身去厕所。
 
妈妈乘机叱这边几个:“你们哪,就是目光短浅。老大还没到穷困潦倒的地步呢,你们就一个个地欺负他。老大是谁?是人才,万一过两天就又翻身了呢?
再说,晓丽没回来,他的家就还在那里。我看,他早晚得回去。到时,我看你们几个,怎么跟你大哥开口?蠢!”
 
卫东在厕所里,也听到了母亲的这番话,没有安慰,反倒更加感觉悲凉,真想一跺脚离开这个家。
 
以前看故事听新闻,说兄弟姐妹为钱财为利益什么的打得亲人不认、亲情不在。
 
没想到今天家里几乎也上演了这一幕,而且,自己的母亲,居然也像他们的同伙似的,一起来对付他。
他不愿意,也从没想过,几十年的自家兄弟会这样兵刃相见,血肉横飞。
 
怎么办呢? 他得尽最大努力,不要麻烦妈妈和弟弟一家,先住下来再说吧。
 
 
他清了清喉咙,走了出来,坐了下来。
 
当着弟弟的面,递给妈妈三千元,算是房租加伙食,他问如果觉得不够的话,他再加些。
 
妈妈的脸,还是有些挂不住了:“卫东,你这是干啥?弟弟们也就发发牢骚,你怎么就当真了。”
 
“妈,你知道的,我一直就是个当真顶真的人。再说,我这次打算,(他本想说回家,但此时说不出口了)我打算来这里时,就没想白吃白住。
老话说得好,美国更是如此——亲兄弟,明算帐。大弟说得对,弟弟们长大了都各自有家,就得替小家替媳妇替孩子着想。
我不会占弟弟便宜的。我也打听过,在我们这个小城,好学区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一个月的房租也就一千五到两千。
我们家的地段大家都清楚,应该不到一千;加饭钱,三千应该差不多吧。
妈妈拿着,贴补家用吧。
等我工作或者生活有点眉目,我就会走的。”
 
卫东的这番话,除了给大家一颗定心丸:他,林卫东不会成为家里的负担。而且,还有番还击、警告的含义:以后,你找我时,我也会亲兄弟,明算帐的。
 
今天弟弟们的表现太令他失望和伤心了,尤其对比了晓丽家对他的态度。
 
 
卫东就此在国内有了个窝,他一般早出晚归,提个电脑去个地方上网,收罗工作信息。同时,也开始和过去的朋友接上关系。
 
他也明白,找工作,不管在美国、中国,都不是一天就能行的,除了实力还有运气。他得干点副业,维持目前的生活,别让晓丽操心。
虽说晓丽和他通email和电话时,一再跟他说,如果需要,她会给他寄钱的。
卫东想自己这些年都没为家里做贡献,回了国,还用晓丽的辛苦钱太说不过去了。他坚持说你管好咪咪,我在自家地盘上,哪还能有问题活不下去?
晓丽知道他的自尊心,就不勉强了。但在回来之初,让弟弟出面帮了他一把。
 
卫东很快找到了两个学生教音乐;不久又做英语家教,找到了三个学生。
这两笔收入,让他稳稳地有吃有住,除了交给妈妈部分,还有些剩余。
 
期间,还有过去的朋友劝他,晚上去饭店大厅,或者酒吧夜店去演奏,告诉他,这本身就是个肥差,要是挂出他的牌子、点出他的身份背景,恐怕付得更肥。但他坚决拒绝了。
 
卫东认为,他收学生教英文,都属于师徒教学,他靠本事吃饭不丢脸的。但去那样的地方场合挣钱。哪怕是挣大钱,他觉得是亵渎艺术。
 
快到年底时,南边有个城市的乐团有个位置,他和他们接触了以后,对方很感兴趣,主动寄来路费,让他飞过去面试。
 
他过去一show。哇,那边乐团领导立马拍板,试用一年。一年后,如果双方合作愉快,就签正式合同。
 
南边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气氛比较活跃,给的薪资,也比原先单位给他的,要高许多。
 
卫东很高兴,打算先回美国一趟,和大家一起过圣诞节;然后回来在新年之后,去新的乐团赴任。
 
卫东在圣诞前几天回了美国,临走前特意去晓丽家,看了丈母娘和晓丽的弟弟们。
 
他打算上班后,就赶紧把两万元还给弟弟,这不是锦上添花,这是雪中送炭,意义不同的。这份人情,他一定要还,而且是加倍还。
 
不像他的那些亲弟弟们,回来这几个月,不仅没给他一分钱,连一块儿上街逛逛、吃个便饭都没有,生怕沾上他似的,躲得远远的。
 
自从那天,在妈妈家聚了一次后,几个月都再也没见那两个大弟。小弟也是见着他就牛皮哄哄,摆出个亿万土豪的架势,明着就是,瞧你没挣大钱而看不上这个大哥,你能怎么着?
 
卫东不跟他们计较,天天几乎也都在外面查信息、发邮件;教课也是上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南瓜妈 回复 悄悄话 入木三分,都是真实生活的积累啊!
labo88 回复 悄悄话 没错,乡下人更不讲人情。
rongrongro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溪上青青草' 的评论 :

谢谢您啊, 您写的这摸好,特别喜欢看,

每天不知道要查多少遍你更新了没有
溪上青青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ngrongrong' 的评论 : 谢谢你啊,一直在跟读!给我鼓励不少。
rongrongrong 回复 悄悄话 特别现实,就是这样
rongrongrong 回复 悄悄话 唉, 容易吗
rongrongrong 回复 悄悄话 有比较才有鉴别
rongrongrong 回复 悄悄话 期待下集!
rongrongrong 回复 悄悄话 谢谢。 谢谢。
rongrongrong 回复 悄悄话 :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