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渺小的浩瀚

(2006-10-16 16:12:27) 下一个
Presentiment is that long shadow on the lawn
Indicative that suns go down
The notice to the startled grass
That darkness is about to pass.

这是EMILY DICKINSON的一首四行诗。说她是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是指她在诗歌上取得的成就,若是她生前知道自己将获得这样一个荣誉,我想她多半会在MASSACHUSETTS州AMHERST小镇的家中藏得更隐秘。

一千多首从未发表过的诗,更只有少数几个亲密的朋友知道她写过诗。全部是短诗,大多四行一节,有些精巧绝伦,有些只是未经推敲的感念。

怪诞,轻盈,机敏,黯淡,和谐......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这个女人的笔下世界,正如她的才华,不均匀,不完整,但动人心魄。

唯有她的隐居是彻底的,但她似乎有意无意地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沉默,也充满勃勃的生机,一个人的孤独,竟与尘世如此接近。

据说是因为一次不成功的恋爱,使EMILY DICKINSON把个人的空间压缩到一所房子的界限,也据说只有在深夜的花园里,才能看到她走来走去的身影。

她当然是故意的。

在一个微观的视野里,宇宙变换了它的尺度。遥远的地平线就在脚下,星云之火燃烧在心里,灿烂的一切自有它们黯然低沉的背影。与此同时,微小的蟋蟀歌咏着太阳的西落,一粒面包屑也成为盛宴。

她写到:

A vastness, as a neighbour, came,-
A wisdom without face or name,
A peace, as heimispheres at home,
And so the night became.

“浩瀚”能够象邻人一般走来,在某个平淡无奇的时刻,除了沉默,还能怎样?只要动一动,被神秘所钉住的身体,立刻变为疯狂。

返回来再读这首诗的上一段:

The low grass loaded with the dew,
The twilight stood as stranger do
With hat in hand, polite and new,
To stay as if, or go.

莫大的黄昏,象生人那样站着,欲留还去,怯生生的,恭敬的。黑夜就这样来临了,巨大而陌生的东西原来是如此熟悉,渺小,在不经意间,猛然成为了浩瀚。在暮色中迷恋的人,都来不及惊讶。

人生的倏然无常,在光影的细微转换中显露,阴影铺在草地上,黑暗即将到来。小草的惊慌无措,不就是我们的茫然?

EMILY DICKINSON的诗,技巧不算最好的,但我毫不在乎。在我对诗歌有限的认知里,感觉永远是第一位的,而最好的技巧,是船过水无痕。一般来说,写得好的东西,技巧都肯定是好的,但那不是刻意为之。所谓的匠心,敌不过天意。

我喜欢她一心一意地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通过她的路径,我觉得自己有一种不劳而获的喜悦。

她说死亡是特殊的光荣,意味着对往昔的认可以及未来的尊严。死亡,越过上帝的“白色选举”,走向另一个由上帝主宰的世界,和少数杰出的人站在一起,而那些人,曾经无法深知和理解。

另一位大诗人WHITMAN曾说:“To die is different from what any one supposed, and luckier."

EMILY DICKINSON会赞同他的看法吧,因为她自己也说:

When it comes, the landscape listens,
Shadows hold their breath;
when it goes, tis like the distance
On the look of death.

遥望死亡的时候,也能“spreading wide my narrow hands, to gather Paradise."

也许她对死亡的看法受到离群索居的影响,当她的亲人朋友真的远离她故去,她相信无论在风暴来临之时内心经受多大的刺激和创伤,在那个等待的世界里,都会得到永恒的赏赐。

我特别欣赏的,是EMILY DICKINSON的孤独感,没有变成宗教的神秘主义。她并不期待上帝给她一切结果,相反,她实际上是在上帝面前陶醉,把他看成一位最迷惑不已的人物,迷惑她,同时也被她对他的感情所迷惑。

他有时是“父亲,绅士,国王”,有时是“窃贼,银行家”,有时是“死神”,甚至有时是“爱人”......这些短暂,华美,犀利,莫名的辞藻,透露出一种无所适从,稀奇古怪的幽默,几乎渗透着新英格兰文学所特有的锋芒。

上帝会说什么呢,当他听到她的低语:

I hope the father in the skies
Will lift this little girl,
Old-fashioned, naughty, enerything,
Over the stile of pearl.

对死亡的兴趣,不等于对现实生活的懵懂,她惊人的敏锐与她的天赋是双璧的结合。在她的诗作中,没有凡俗和新颖的分野,当我们看她写过,“Kingdoms like the orchard, Flit russetly away." 她改变的不只是词性,因为她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王国,似果园,如枯叶,繁盛地,轻巧地,掠过了,追也不用追。

她有喜欢的朋友,但不够亲近,这是她有意的疏远。总有那么一些人,就象她吧,需要足够远的距离,可以置身于外抽象地观察和思考,不至于被窒息裹住。

梭罗曾说:“我跟你说话的时候,大约也是在自言自语。”

EMILY DICKINSON也是。她在信中说:“and I hear today for the first the river in the tree." 她的倾听,是一个人与大自然的交集。

有批评家把她和惠特曼相提并论,他们两个人“wrote as though no one had written poetry before."这对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评价。

读EMILY DICKINSON的诗,容易沉迷,那些绝妙的感觉,懂了,可怎么也说不出。

And 'twas like midnight ,some,-

有点儿,老天,她真是有点儿......som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风谷好,

卞之琳我也喜欢:)和他同时代的一些诗人我都喜欢啊,那个时代的诗人有一种清纯的美感。

他的《断章》,《归》。。。

现在的诗人,别的不说,太浮躁,但这不能都怪他们:)

我很相信,诗人,真正的诗人,都是痴人说梦。
风谷 回复 悄悄话 “当然现在最热闹的就是诗人了,那是诗歌的悲哀:)”

我同意这句。诗, 成了很多懒人说梦话的扩音器。

也很喜欢Dickinson的词句, 就像--喜欢波夫娃(甚至于她的八卦)。 读了, 了解了, 看到了, 活过了。

中国的诗人, 我喜欢卞之琳。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知凡,还是要好好谢谢你!你说的我明白:)

作舟博客我会常去看看,先努力学习学习!你们所讨论的,真有太多是我不懂的。

至于写吗,其实你说的恰是我的感觉,不管我写得好还是糟,我的初衷是因为“好玩”,是因为在写的时候很“快乐”,我真诚地对待这份“好玩”和“快乐”。

感谢你对我一直的鼓励,很难得!

祝好!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青青好!

以前有个学期的一个SEMINAR是EMILY DICKINSON,读得天昏地暗啊,好在那个教授没有让我们从中寻找什么诗的规律,那更不得了了:)他说诗人都是天生的,而诗往往是说不清的,嘿嘿,当然他还是要我们写PAPER:)

DICKINSON的诗中有一股纯然个人的力量,自由的力量,这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

祝你一周愉快!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记得电影苏菲的抉择里一个镜头, 苏菲去图书馆借EMILY DICKINSON的诗集,昏倒在院子里。 EMILY DICKINSON的诗里一定有什末力量,苏菲在困境里会需要它。也曾喜欢她的诗,多年前读完都忘了。。。

EMILY DICKINSON把身外的困惑变成了内心的浩瀚,这是我读你这篇评论的感觉。

祝好!
z.f. 回复 悄悄话 不瞒你说,我感觉你比我当初棒多了,而且你还是诗人,你真的是诗人,诗歌是慢慢越写越好的,只要你想写好。。。所以呢我就推荐给你一个谈诗歌论艺术的博客。。。我始终觉得诗歌和艺术是紧密相连的。。。你很棒,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你有很好的潜力。。。而且我领悟艺术创造是唯一让我们能感觉快乐的。。。千万不要向我学习,学习艺术:))我从前写的文章,都是“胡思乱想”:)我写完就忘记了:))

因为自己的经验,我才给你说了这么多吧,包括阿里,我也是很欣赏她的能量和潜力。。。说来说去,我只是希望你们能有机会接近真正的艺术,不要将自己的潜力给浪费了。。。最重要的,希望你们真正快乐。。。(真正快乐和“快乐”是两回事,我想你懂:)就拿EMILY DICKINSON来说,我相信她的人生是非常快乐的,因为她一生都在写诗歌在创造在生活和书籍音乐艺术为伴,那种创造的愉快不是八卦她的人能理解的。。。

不好意思,我说得太多了。。。不啰嗦了。。。:))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知凡!(可以这样称呼你吗?我猜过z.f可能是什么意思,还是在作舟博客里看到的)。

我对诗的认识和理解都非常的肤浅,很多基本的理论都不知道,也经常想不清楚为什么就非得这样或那样:)

也因为这个原因吧,我始终不敢说自己“写诗”,哎呀,我还离得远着哪!

喜欢你的学习精神,也在那里看了几篇你写的文章,很深奥呢!

我得好好向你学习:)
z.f. 回复 悄悄话 “当然现在最热闹的就是诗人了,那是诗歌的悲哀:)”

不用急于下判断。。。我对所有写诗歌的人都很尊敬,因为诗歌不同于其他写作,没有情感的人是不会写诗歌的。。。

“作舟博客我去拜访过了,但吓得没敢出声:))你们谈的都是我不懂的东西啊。。。”

我刚进去时什么都不懂,但我很喜欢作舟的诗歌,我就自顾自地谈自己的感受,没管那么多,"初生牛犊不怕虎":))))渐渐地我就成长了。。。如果我很懂很懂,我就没兴趣了:))老实说,我学到很多,成长了很多。。。


再送你一首 EMILY DICKINSON 的诗,祝好!!!

This World is not Conclusion.

This World is not Conclusion.
A Species stands beyond –
Invisible, as Music –
But positive, as Sound –
It beckons, and it baffles –
Philosophy – don’t know –
And through a Riddle, at the last –
Sagacity, must go –
To guess it, puzzles scholars –
To gain it, Men have borne
Contempt of Generations
And Crucifixion, shown –
Faith slips – and laughs, and rallies –
Blushes, if any see –
Plucks at a twig of Evidence –
And asks a Vane, the way –
Much Gesture, from the Pulpit –
Strong Hallelujahs roll –
Narcotics cannot still the Tooth
That nibbles at the soul –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我总觉得诗人都是最“个人化”的,“隐密”的,否则无法写出他们想表达的东西。

当然现在最热闹的就是诗人了,那是诗歌的悲哀:)

我们的解读,是我们个人世界的写照。一首诗就是一扇门,谁打开了,走进去,他将获得自己的一个空间。

最好的诗,最好的诗人,都能够使那个空间无限广大。

对了,忘了告诉你,作舟博客我去拜访过了,但吓得没敢出声:))你们谈的都是我不懂的东西啊。。。
z.f. 回复 悄悄话 "尽量回避了她的人生故事,我想她不会喜欢后世的人八卦她的感情世界。"

你说的非常对...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EMILY DICKINSON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That never wrote to Me –
The simple News that Nature told –
With tender Majesty

Her Message is committed
To Hands I cannot see –
For love of Her – Sweet – countrymen –
Judge tenderly – of Me

我读了她这首诗,就没去读后人对她的八卦 :)) 而是很Nature,很Tender, 很Sweet地爱她写的诗歌。。。:)))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真的,你也喜欢她的诗,太好了:)

尽量回避了她的人生故事,我想她不会喜欢后世的人八卦她的感情世界。

她的生活方式当然受到性格,才华,命运的影响,那只属于她自己,我不愿去碰。

对我来说,她是个天才的诗人,已经足够欢喜。
z.f.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喜欢EMILY DICKINSON的诗歌,出于直觉,很喜欢她,读她的诗,没读过她的人生故事,我想她的人生故事很多都是后人编造的。。。我爱她,爱她的诗歌。。。我知道你定会喜欢她的诗歌,她的诗歌的美以后有机会再和你谈。。。在作舟双壁轩,我们都爱过她。。。:))

我也是,还很喜欢惠特曼。。。:))

“读EMILY DICKINSON的诗,容易沉迷,那些绝妙的感觉,懂了,可怎么也说不出。”!!!!

我也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