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老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和平里的回忆

(2023-04-07 00:07:04) 下一个

 

和平里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北部,历史上是元大都城的北垣,明清及民国时期为北京城外郊区,20世纪50年代初这里还未开发,相当荒芜。1952年,为纪念"亚太和平会议",和平里就此诞生,比我出生早了许多年。之后,交通部、化工部、煤炭部、中央乐团、化工学院等大单位相继落户,政治、经济、文化气氛非常浓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煤炭部我去过多次,经常给我爸爸跑腿取东西,从左家庄乘18路汽车,交道口换104路电车即可。

从和平里发车有13路汽车和104路电车,不知道坐过多少回。104路路过王府井,下来逛百货大楼和东风市场,顺便看看王府井前一站八面槽的体育用品商店。闲着无聊就坐13路过车瘾,一直开到三里河,路途遥远,单程从头到尾好像是两毛一分钱,最贵的了。那个年代一学期学杂费小学两块五,中学五块钱。红果小豆冰棍三分,奶油冰棍五分,大雪糕一毛。

家境尚可,母亲给我们很多零花钱。家里树长子权威,零花钱由我掌握。弟弟想要红双喜乒乓球拍,五块钱一个,我跑到八面槽体育用品商店给他买回来。妹妹乖巧小很多,上中学以前没有钱的概念,需要什么张嘴说一句,两个哥哥就给办了。我有两块钱一张的学生月票,没事就坐公共汽车,有时候坐24路到录米仓总后勤部,母亲工作的地方。喜欢从总站上车抢坐司机旁边的位子,憧憬哪天也能开开车子。

若论“小区”的概念,和平里可以说是北京市的榜首,当年住和平里的同学挺自豪。就像清末民初那会,京民三品官,得瑟!我所在的新源里只有二十来栋楼,相比较和平里,根本就是云泥之别,不值一提。和平里是北京市第一个有规划开发居民社区,分成一到十四不同小区,几百栋楼是有的。在整个北京市范围里,比传统的胡同平房有气派,显得现代化,大有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势。

往北出三环路是太阳宫和四季青人民公社,春寒料峭、夏日骄阳、秋拾玉米穗、大白菜冬藏。鸡鸣杂吠犬,袅袅垂柳风。曾经熙熙攘攘遍布小摊贩小餐馆的和平西街,今天变成双向多条线大马路川流不息,一望无际的广阔天地换成了拔地而起的千百座楼房。

和平里地区的住房大体有平房、筒子楼、单元楼等形式,都有我的同学。相对于平房筒子楼,单元楼更为先进,是那个时代高级、富裕、上等的代名词,只有机关单位的部分职工才能入住。

随着千家万户居民迁入,和平里相应的服务设施也与时俱进,副食店、照相馆、百货商场、电影院等等民生设施齐全。和平里商场在当时相当时髦,红色外墙金色大字,从高档典雅的星海钢琴,到按斤两可买的便宜八宝酱菜,应有尽有。社区小餐馆一份肉末烧豆腐八分钱,二两的烧饼两分钱一个,那也没什么生意,芸芸众生在家里做饭吃更便宜。偶尔见到农民兄弟进城倒卖鸡蛋,下餐馆打打牙祭,要一碗白开水,八个烧饼,一份肉末烧豆腐,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和平里商场仍然不缺牛羊肉供应,令人垂涎欲滴,普通汉族不能购买,供应少数民族,新疆维吾尔居民楼和民族出版社在附近不远。还有砖角楼、朝师、百灵寺、市政一公司、电表场......很多地方都成了模糊的记忆,有谁还记得第五俱乐部呢?

和平里第五俱乐部曾经是和平里地区著名的电影院,七十年代年代第五俱乐部上映的故事片电影票也就一毛钱。正片之前先放《新闻简报》专题纪录片,类似现在的新闻联播,都是当时的建设成就,歌舞升平。或放一些科教片,就是我爸爸所在的科影厂出产的片子。有电视之前,平民百姓的娱乐活动少不了看电影。北京有三大电影制片厂,北影新影和科影。除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我们的下一代大概不知道新影和科影为何物吧?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是也,当然还有属于军队系统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这些都已不付存在。科影厂成立晚,主要骨干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我们的楼五个单元里有四个属于科影职工,我父亲和很多同学的父母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一单元十五户是音乐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研究员,挖掘并整理出旷世名曲二泉映月的杨荫浏就住在那个单元的一楼,老先生经常独自在凉台闲坐,分发糖果给我们一群整天玩耍的儿童。

文化大革命期间,不但物质生活简单平淡,精神食粮更加馈贬,当时的电影有这么个说法:

朝鲜电影-又哭又笑;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罗马尼亚电影-搂楼抱抱;

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美国电影-根本看不到!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少小青涩,芳华靓丽,中年忙碌,老来回首。俱往矣,安于故俗,溺于旧闻,几十载弹指一挥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4)
评论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王大人胡同' 的评论 : 谢谢来访
王大人胡同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您写和平里。爸妈家现仍住和平里南口北小街豁口那儿,我从小就去第五俱乐部看电影,我爸单位发票。还记得小时候有个“九百间”的称号,应该只是指南口那片儿。
hongshankou 回复 悄悄话 老朽 发表评论于 2023-04-08 23:04:31
回复 'hongshankou' 的评论 : 在美国我们是近邻,OC

哈哈, 这近邻好像比工体首体还远:)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shankou' 的评论 : 在美国我们是近邻,OC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ina63' 的评论 : 那个舞厅好像叫JJ洁洁之类的吧?
hongshankou 回复 悄悄话 从未去过工体,太远,首体常去。不过,13路汽车和104路电车都坐过。

HQSB在在东岸恭喜发财,俺就在SD同祝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QSB' 的评论 : 我们是近邻,以前亮马河阻断去三里屯,我们去工体看球要从东直门过去。
HQSB 回复 悄悄话 嘿老朽, 知道你是城里的大地主,没想道你也是朝阳区的(北京市).你住新源里,我自三里屯长大. 还记得工体吗,上世纪七十年代, 年轻人没啥爱好,就是踢球和看球.那时外国球队和国家队对垒,就在工人体育场,球赛散场,人山人海,人气真是旺.不过那时来的球队,多是亚非拉球队,尤其黑非洲居多,踢球就一个字,野.
看了和平里的怀旧文,忽然想起工体,儿时的记忆.
在东岸恭喜发财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shankou' 的评论 : 谢谢老乡来访
hongshankou 回复 悄悄话 也是北京老乡。可俺是山里人。。。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问好老乡,我对和平里也没什么印象了。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朽兄的第一张黑白照片中的那个样子的楼房在我小时候的照片里出现过,俺也住过和平里呢。我妈到老年都在叨叨住在和平里时生活的方便。不过我对和平里已经全无印象,离开那里时我年纪太小了,记忆的碎片中有一片,我爸背着我在傍晚时分走向黑黝黝的楼房。。。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ina63' 的评论 : 现在都没有了,人员分配到电视台等相关单位。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ay_walker' 的评论 : 我没去过第5俱乐部看电影,只是路过很多次,谢谢留言。
Mina63 回复 悄悄话 记得新影和科影都搬到了新街口北大街,两个单位共用一个一个厂址。80年代在那里开了一个迪斯科舞厅,是很火爆的。
jay_walker 回复 悄悄话 在那嘎达生活工作10年,记得在第五俱乐部看的红高粱,出门听旁边的大妈破口大骂说电影不道德。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其实我对和平里并不是很熟悉,有同学住那里,跑同学家玩,谢谢来访。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百万庄大侠' 的评论 : 科影是西二楼。我曾经给中小学同学写过几篇新源里的故事,太不知名的地方,也就没有发表。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 : 有些地名都没有了...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老乡好,马上去欧洲,先飞法兰克福自驾,目标Strasburg,月底飞伦敦上邮轮两星期。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家以前也住在和平里好几年,就在中央乐团的对面。周末经常跑到化工部去看露天电影。13路汽车我最熟悉了,它是当时北京市唯一的一路顶一个大气包的汽车,开得超猛。我每天从景山学校放学后,坐电车去地安门转13路汽车。一看见一个大气包汽车,就知道13路车来了。那会儿104电车名字还是4路电车,70年代以后改了。
百万庄大侠 回复 悄悄话 从文中看:你应该是新源里西八楼的吧(新影的宿舍楼)北京城市规划最失败的一笔,就是破坏了原有的城市风貌(左家庄如此,和平里如此,百万庄也是如此)像北京这样一座世界级的历史名城,它应当是有历史记忆的,原来那些留有温馨记忆的建筑物消失后,许多游子从海外的回到故乡后嘴上虽说--变化真大,但在心里却不免感到--陌生与失落!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跟着您的线路回了一次家,北京变化太大了,现在回去我估计只记得曾经住过的地方,其他的地铁线,公交线都不清楚了,唉!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老朽,我们是老乡,我在和平里住了30多年,那里过去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你说的我都知道,抹不去的记忆!我刚从和平里回来,还沾着仙和平里的气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