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晨鹰

绵薄之力,亦当有为
正文

如何能穷追不舍?

(2015-11-29 14:02:40) 下一个

       今年3月至10月,百余篇中国论文被国际科技出版集团轮番撤回,出版方给出的理由是“发现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了虚假同行评审服务”。而随着中国科协、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及被撤论文作者单位的深入调查,发现被撤论文中绝大多数作者均不同程度存在学术不端。

       这个“学术不端”貌似已成中国学术界常态。报道称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说,“撤稿事件给我国学术界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再次表明我国学术界、科学界仍然面临着学风浮躁、学术失范的严峻挑战,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加多样、更加复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问题是,为何非到出现国际丑态时才知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呢?诚实守信、实事求是本是从事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为何却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屡犯频发呢?说到底,除了在追名逐利中一部分人践踏道德这个事实外,更与大环境各社会集团对学术失信缺少公义、利己回避有关。

       对此我有亲身经历的实例。

       一年多前我发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学杂志》上有一论文涉假,(2013年第5期,2013,48[5]:693~700,《钦州湾越冬鸻鹬类对不同生境利用分析》,链接:http://dwxzz.ioz.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505&flag=1),此间经历与第一作者廖晓雯、通信作者周放、《动物学杂志》编辑部等反复联络多次受挫(请详见我的博客系列博文“谁来重建中国的学术诚信”),无奈之下投诉到广西大学学术委员会,该委员会接报后启动学术不端调查程序,但最后在未经同行评审的情况下给出调查结论,称1,周放教授的工作方式通常由后面的研究生处理已毕业研究生留下的大量数据,只要团队同意就可以,不算学术不端;2,廖同学确实存在马虎大意水平低下的问题,错漏之处不属于学术不端;3,一般样线走够3公里就行,有GPS记录不存在造假。

        然而正是这份调查结论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我所说的该论文确属造假,同时也反映出广西大学学术委员会水平之低。论文第一作者必须参加论文中大部分或全部实验(或考察)是科研惯例,也是科研道德规范规定,而广西大学周放教授所采取的是由在读研究生整理汇总已毕业研究生留下的数据并以此成论文,这就是毫无异议的学术不端。其次,野外考察为避免人为因素误差,要求同一项目固定考察人员,以消除因经验、技巧和对目标敏感度差异导致的误差,所以周放采用流动性的调研人员参与调研项目这种方式仅适合于学习或实习,其采集的数据不宜作为科研项目成果,试想,仅仅凭一堆数据而无现场考察,能做什么样的科研论文?除了想象和编造再加点符合性的文献引用,就能作为科研成果吗?且不说这成果有多大的价值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起码花费纳税人金钱的国家科研项目绝对不应该如此儿戏。

        该调查结论第三点显示出广西大学采信了论文作者的解释说明报告,而该作者的专业课基本功缺失,对样线需结合实际行走情况在地图上预设置的几大步骤无认识,忽视样线特征和布线间隔,更未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分段设置,仅从“一般要求走够3km”这点看其概念就是错误的,知识水平相当低。

       我将广西大学的调查结论发给中科院动物所《动物学杂志》编辑部梁冰常务副主编,再次证实我对《钦》文的举报是无误的,但梁主编这次不再给我任何回复。随后我又致电邮给主编宋延龄,同样泥牛入海。对于一篇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的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何中科院这个中国最高级的国家科研机构却不予以公开纠错呢?

        搞环境生态监测的人都知道鸟类是反映该地生态的有效指示物种,其重要参考就是鸟只数据。而这篇造假论文中有着严重失实的数据,这不仅会对今后参考此资料的人造成误导,也可能对生态历史趋势分析带来不必要困惑,要费时费工去释疑。

       更匪夷所思的是,周放教授对于这样一篇自己挂名通信作者的造假论文却只给编辑部梁冰常务副主编一封道歉函了事。仿佛这论文仅是他和梁主编之间的私人事情,与广大读者无关,更与其学术声誉无关。而此前梁主编回复我不断追问的邮件都强调,先耐心等作者回复,作为一项研究工作只有作者他们才清楚。而当周放给梁冰道歉函证实第一作者确实是整理别人的数据成文之后,梁主编却不再理会我这个执着的举报人了,何其怪事也。

        回过头看中国百篇科研论文被撤事件,不难知道国外对于失信的论文是如何严厉拒绝和严肃查办的。论文造假哪个国家都有,但关键是社会公义力量和责任刊物如何鄙视和制裁之。看中科院动物所对《钦》文的含混态度也很容易联想到,在基本道德丧失的今天,学术界这个最不应该有失信之举的纯净领域,也是满目疮痍,百篇论文被撤不过是冰山一角。

       我是偶因一项工作阅读文献资料之需发现这篇造假论文,当以认真态度对待之否则何以心安?由于居海外多年对国内很多情况缺乏了解,令这样一件事实清楚的事情变成如今的烂尾案,明知自己是对的,却不知如何可以穷追下去,太遗憾!难道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除了污染的环境、枯竭的资源还要加上失信的科研成果吗?这何止是悲哀的事情!简直是灾难啊!

        以前的传统文化都强调做什么事不要愧对祖先,现在没人提这个了,但是不是也不要愧对子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