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晨鹰

绵薄之力,亦当有为
正文

谁来重建中国的学术诚信(一)——浅析一篇造假论文

(2015-03-22 17:33:29) 下一个


先来看一篇含有造假内容的论文。


该论文发表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出版的《动物学杂志》2013年第5期上(2013,48[5]:693~700),题为《钦州湾越冬鸻鹬类对不同生境利用分析》(链接:http://dwxzz.ioz.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505&flag=1)。作者为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廖晓雯、陆舟、舒晓莲、李一琳、杨岗、周放。按惯例,该文是第一作者的硕士学位论文,排名最后一位是导师,也是通信作者(刚从网上搜了一下,第二至第五位作者是西大教师)。


该论文所涉及的调查工作同时还是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No.2010GXNSFE013004,2011GXNSFE018001)。


该项调查工作实际上就是在钦州湾某海滩地区划分4种生态环境,每种生境含4个考察区域,共计16个考察区域。退潮后在区域内沿设定的两条3km长样线行走,计数两侧各50m范围内的各种水鸟,经统计计算后获得考察结果。分别考察晴天和阴冷天两种气候的状况。简而言之就是退潮后考察各生境3km×100m范围内的水鸟数量。


这篇技术含量不十分高的论文,不仅包含低级错误,而且还有过程造假、数据捏造等问题,却无恙通过中科院有关专家的审核得以发表,令人生奇。


先看看错处:


1.。 中英文摘要中最高相似性指数中文为0.96,英文却为0.92。无论自撰摘要或代笔,这种错误都是可以被作者自己检查出来的。但是它却在六位作者和两位审稿专家眼皮底下混过去了。



2.。调查研究区域图中漏标第16个点。(后面会看到该图)


3.。文中表4“钦州湾鸻鹬类Sorenson指数矩阵”中,阴冷天数据仅物种数一栏与晴天不同,其余全是晴天数据。按一般审稿惯例,看到文中数据便会追溯到表格,这种错误即使作者没发现,审稿专家也理应发现!


        红色数据是根据文中表1数据计算出来的,如果数据来源真实可靠那么阴冷天的Sorenson指数应该是这些数据。


          以上错处并无吹毛求疵之处,作为发表于中科院旗下学术期刊的论文,严谨细心避免错漏是作者责无旁贷的行为。这是全国核心期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实话说,发校刊都不应该出这种错误!


再看看造假之处:


1.。研究区域图。文中说在这些区域设置了3km长的样线进行考察。由比例尺可见,除了第2点和第6点这两处光滩(海滩)外,其余各点的生境根本无法设置3km长度的考察样线,连超过比例尺标示的2142m的长度都不足!而且第6点与第7点区域重叠,因此第6点标在海里了。即使退潮后滩涂宽度有300米也同样存在生境重叠问题。可见文中说沿设置的3km长度样线进行考察纯属虚构。


       此外,在图上也找不到位置来标注第16个考察点,在广西这样的海滨村镇要找一片长达三公里的农田庄稼地是很困难的,更何来各种长达3公里的生境(红树林、盐田—养殖塘和农田等)?而且,在退潮后的红树林里用1~1.5km/h的速度在深浅莫测的泥泞里行走并一边计数树林里的水鸟更是非常难以做到的,这个速度不适用于泥泞滩涂,显然作者并未实际行走。此也属不实。


2.。文中说对16个生境均是设置2条样线,考察面积3000m×100m,分别于晴天和阴雨天在退潮后进行考察,需获取总共64组数据。文中对阴冷天的定义是“适逢冷空气南下、温差与晴天相差10?C,且有间断小雨的恶劣天气”,而实际上钦州湾地区的冬天较温暖,冷空气南下次数不多,与晴天工作量相等的32组阴冷天的数据在其考察时间里根本不具备符合定义的天气条件,除了虚构否则无法完成。




3.。鸟只个体密度,即每公顷的水鸟只数。是根据在考察区域范围内计数到的鸟只总数除以考察面积得出。(鸟类考察通常采用最大值保留法,即从数次调查的同种鸟类计数值中保留最大值代表该鸟类数量)


        《钦》文中的各种生境均设置3km长度的样线,观察两侧50m范围内的鸟只,因此各生境考察面积均为30公顷。表2显示的阴冷天光滩和晴天盐田—养殖塘的鸟只密度数据太过离奇。


       从事鸟类研究的科研人员完全可以看出该表格数据的失真程度。即使仅按最大值保留法考虑,该文作者们在两次考察总共不到4个月时间里观察到19767只水鸟,如果加上每生境区域的另一条考察样线所得数据远超2万只水鸟!而同一生境有4个考察区域,观察到的水鸟总量近10万只之巨!难以置信!唐山沿海滩涂作为鸻鹬类最重要的迁徙驿站在迁徙高峰期才有多少鸟只停留?这种数据造假表明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常识。


4.。 这篇论文是第一作者廖晓雯的硕士论文,但该作者在该项调查工作的第一次考察时尚在大二就读不可能参与考察,而第二次考察时也没现身钦州湾,而是与其他三位作者(陆舟、杨岗和导师周放)一起在广西防城港金花茶国家自然保护区参加另一项目的工作,详见下图。也许这就是《钦》文第一作者廖晓雯对于钦州湾现场非常生疏,只能胡编乱造来完成该论文的原因。




        《钦》文的作者们在防城港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赵东东等人的调查工作。



       以上这些造假出现在中科院的期刊上正常吗?这究竟是代表了中国鸟类研究的水平呢还是代表了核心期刊的水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雨林晨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怜无定河边骨' 的评论 : 假如一认真就把科技大国给毁了,您说这是真的科技强国吗?梦之国。
雨林晨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怜无定河边骨' 的评论 : 这文章中的造假太粗劣了。作为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参数刊登在核心期刊上,就有可能作为今后的研究内容,但是,具有参考价值吗?!不认真怎么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 回复 悄悄话 就怕你这种认真的人,瞎猜一下,目前大众的看法,正在蒸蒸日上的科技大国,就是被你这种认真的人给毁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