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第57章 一帆风雨路三千:探春和鲁王监国(上)

(2019-12-11 09:14:09) 下一个

一帆风雨路三千:探春和鲁王监国(上)

-

探春影射的是南明鲁王监国朱以海,这算不得什么秘密。只是很多人认为迎春是影射唐王朱聿键(隆武政权),对此不敢苟同。前面我分析了,迎春影射的是弘光帝。

朱以海和探春的性格命运有什么相似之处?

-

1)生于末世运偏消。

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三春中最能让人看到贾府中兴希望的。可她偏偏是个庶出,偏偏生于末世(乱世),而且运气还不好——判词里说她是“生于末世运偏消”。

鲁王朱以海生长于明室末造,相比于其他藩王醉生梦死,或逃难隐退,他算是有志气、发愤图强的了,而且还颇有仁义之风,至死不向满清屈服。虽然在浙东,后来在舟山,这样小小的地盘,也一度打出了南明中兴的希望。

另外这个“末世”在前面我们多次说了,是指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对汉人特别是朱明皇室来说,绝对是末世。我们再完整地看下探春的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清明,是一语双关,既是指清明节时分,又是指明末清初之际,也就是“末世”。千里东风,东风自然是指满清之风;一梦,当然是“明月梅花一梦”。东风是一日千里,势不可挡;大明已是朱楼残梦,遥不可及。鲁王朱以海正是在这样的末世,流落在福建沿海等地抗清,但满清已势如东风,而他如同风筝一样,漂泊无依,很快自己也杳杳无踪。

-

2)命运颠沛流离。

探春的曲子头两句是“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洒闪”。说的是她远嫁的事情。只是“骨肉”二字让人费解,探春离开家园之前,并没有“骨肉”(儿女),作者为什么偏这么写?当然也有人说,骨肉不一定指儿女,也指父母兄弟至亲的人。不管怎样,探春是一帆风雨路三千,从此远离亲人家园,一去不返了。

鲁王朱以海,是真正的“一帆风雨路三千、骨肉家园齐抛洒”。早在袁崇焕死后,清军绕过宁远防线南下,攻入山东劫掠(己巳之变时期)。当时的鲁王朱以派(朱以海的哥哥)封地在山东兖州,面对清军进攻,朱以派竟然懦弱自杀。而朱以海呢,躲在死人堆里逃过一劫。1644年大明亡国,朱以海离开封地家园逃到浙江台州,再也没回去过。在绍兴做了监国之后,清军趁着钱塘江水位下降,攻破钱塘江防线,朱以海被迫逃难出海。出走前,他将家人妻室托付给毛有伦,让他退往台州。谁知毛有伦自作主张,改道蛟关,结果遭遇叛将张国柱。鲁王家眷被押往杭州,清廷以此要挟鲁王剃发投降。鲁王痛斥清廷,继续在福建奋战。钱塘江沦陷,鲁王与骨肉家园彻底分散,“哭损残年”。

-

3)暂管大观园 vs 鲁王监国。

探春监管大观园,兴利除弊、推行改革,让人们看到了她的才华。众婆子奴仆趁机刁难,都被她弹压化解,然后面对母亲赵姨娘来闹场子,还有那不成器的弟弟贾环,她也是心力交瘁、十分难过。鲁王朱以海被拥戴监国,在浙东号召民众保家卫国,又凭借钱塘天堑,让清军无计可施。后来流落到福建,朱以海在长垣誓师,着手收复失地,短短半年内,福建多个府县相继收复。七月,鲁监国朱以海亲征,他广发檄文,号召各地绅民起事,共创大业。“光复区”不断扩大,建宁府以及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连江、长乐、永福、闽清、罗源、宁德等地均被收复。同年十月,福宁州也被明军攻克,清朝在福建的统治陷入崩溃的边缘。但由于南明政权内耗太多,纷争不断,加之后勤补给无以为继,最终失败。

(本章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