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慧律法师:正法眼藏10

(2016-08-29 07:54:32) 下一个

正法眼藏10

慧律法师主讲

我们为了说谎来掩饰自己的缺点,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的谎话来圆谎,来掩饰这个谎话,说了十句谎话,还要编一百句的谎话,越编就越多,越编就越多。

在座诸位,犯了错就忏悔,直截了当,就忏悔!就像一个人啊,诸位,犯了错,就像这个肿瘤啊,诸位,你怎么样让它好?开刀,直接切掉!好好地求忏悔。我这个肿瘤啊,我有涂一些药膏,让人家不看到,摸,还是痛啊!因为那个痛,那个肿瘤在里面,怎么掩饰都没办法呀!所以啊,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就像肿瘤一样,一直掩饰、一直掩饰,这个伤跟痛,越来越深,到最后就没办法收拾。因此啊,法师啊,或者是你有知名度的,这个惭愧的心,要很注意这个连锁的因果,而且在发生的时候,你就必须要这样勇敢地面对,勇敢地面对。

那么「愧」呢?就是愧对他人,愧对他人。不要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要体谅彼此之间的立场。有时候,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观念,一直恶劣地去批判对方,批判这个人怎么样……这个人怎么样……这个人怎么样……所以要像师父,我都不会,我也不会去批评任何一个法师,我也非常尊重八大宗派、每一个道场,我曾经讲:多了一个道场,就少了一座监狱。法师再怎么差,他总是懂得因果,总是懂得万法是缘起法。所以,佛陀讲了一句话,我很认同:我佛门当中,最差、最差的佛弟子,都比外道强上千万倍!这是佛讲的喔!这是佛陀所讲的!一切的再没有修行的出家众,他也知道因果。虽然有一点习气,有时候会犯错啦,但是,说实在话的,也值得赞叹!但是我们不能说:人家赞叹我,我就不自我检点,不要这样子。所以,我们第一天就说呀:让如来的正法蒙羞,不配作为一个比丘!让如来正法蒙羞,也不配作一个护法居士大德!在这里,我们互相勉励。所以第三种财产,叫做惭愧的财产。这个很重要喔!有惭愧的心,他就能守住因果;有惭愧的心,他就会守住他的良知、他的良能,这是王阳明讲的,良知、良能,他懂得格物、懂得致知,格物、致知,致良知,这是王阳明的学说。

所以,这个七圣财:

一、信心,是成佛的财产。

二、持佛的清净戒,是成佛的财产。

三、惭愧的心,就是成佛的财产。《华严经》讲:有惭有愧,即是菩提,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种财产,叫做闻法舍离一切的财产,叫做闻舍财。因为它太简单了,这个《报恩经》讲的闻舍财,初学佛法的人看,还不知道什么意思。「闻」就是闻法,听经闻法增长你的法身慧命,你人生才有目标,才知道怎么下手。闻法,是法身慧命重大的财产,而且是不需要缴税的。你今天来,你供养一百万,师父感谢你!你要是:哇!师父,我真的没钱。真的没钱,你供养个十块,我也随喜赞叹你,因为你来闻法嘛,是不是?所以这个闻法。第二,叫做「舍」,能舍、闻法,闻法、能舍,意思就是说:什么都能舍,古人求正法,舍头目脑髓,粉身碎骨,求学佛道。我们今天区区一点点财产,就这样执著得不得了。

文殊讲堂在二十几年前,碰到了一个,哎呀!不知道该怎么说?有点善根,却不怎么得体,他来讲堂布施了两千块,这个布施了两千块,还不是两千万喔!两千块,他碰到人就说:我布施文殊讲堂两千块。台币喔,不是人民币喔!逢人就说:我供养慧律法师两千块……这样一直讲、一直讲、一直讲…,后来呀,我这个徒弟实在是怜悯他的愚痴啊,就私下~这个事情,事后我才知道,私下就跟那个居士讲,说:你呀,布施了文殊讲堂两千块,我们随喜赞叹,请问:你已经告诉多少人了?他说:我告诉了大概一百个人。然后啊,他说:你知道啊?师父年轻的时候,是这么高的学历,智商是这么高,他为了正法,都把生命豁出去了,他连命都不要了,你布施这两千块,你冷静一下,师父四十年的……不是说,你布施不对,而是说,你应该收敛一下。喔!这个居士听了,师父这么用功啊,是不是啊?结果,他呀,起惭愧心,起惭愧心。所以啊,我们就是说:哎呀!你不要布施了一点钱啊,对不对?我不是这样为了你一点钱来香港啊!你想想看,我这个上人连命都豁出去了,你这么一点点钱,当然你的诚心有福报,意思就是说:这样子的执著是不对的。所以,能舍、放下这个财产,有的,是你的福报。我曾经靠诉徒弟:你布施的钱,没有放在我的口袋,你修的福,将来还是回归到你的身上,所以要有这样子的认知度。所以有点善根来布施,应当更懂得佛法: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用数学就可以算出来,叫做无相布施,无相布施,功德有多大?如果你布施两千块,两千,你内心无所执著,两千除以不执著,一点执著都没有,0.00001,连0.00001的都不执著,两千除以0.00001,多少啊?多少功德?用算术都算得出来!无住布施是最大的功德、福德!

有一个人更糟糕,布施了两千块,说:我布施了慧律法师两百万,两千除以两百万,没功德!所以我们不能用执著的角度,在这个佛门做了这个善事、施舍。因此,七圣财,第四种财产,叫做闻舍财,舍离一切执著,就是财富,这第四种。

第五种财富呢?叫做精进财,精进。诸位,佛经有这样比喻,如果你到荒郊野外,要钻木取火,你才有火,诸位,钻木取火,以前那个取火,(上人做钻木取火双手钻木的动作)呼~~钻木取火。诸位,见到烟,能不能停?看到那个烟,能不能停?不能停的,还没见到火花啊!这精进就是这样子,要精进,不能得少为足。得到佛教一点的皮毛,就太过于知足,裹足不前,这是不行的!至于精进:精进到生死自在;精进到是真的能舍;精进到无相;精进到如佛一般地慈悲;继续用功,继续精进。诸位,成佛做祖,唯一的条件,就是精进!没有其他的办法。精进的桥梁,从凡夫走到成佛,统统要靠这一座桥梁!所以说:精进犹如桥梁啊!要踏进佛陀的大菩提之道,必须要通过这一座桥,这一座桥,名字叫做精进桥,精进桥。要好好地体会佛意,不是那个唱歌里面,那一种叫做情人桥,这个大家都会唱,(上人唱:)情人桥啊,南来北往只有那一条桥,为什么这么不凑巧?上海滩大家都在唱这个,上海滩,你看啊,这上海滩百乐门啊!你看,那个时候唱的歌,到现在,台湾还在流行,(上人唱:)那南风吹来清凉~,夜来香,那到现在还在唱,人家这个百乐门唱了一百年了,还在唱这个歌儿!所以说呀,哎呀!众生也不晓得……迷茫,依靠什么来过日子?就是唱唱歌啦,是不是?我这一辈子啊,差一点去当歌星啊,差一点,真的啊!去拍电影啊,有考那个电影啊,我就去招生啊,是不是?那时候,我真的去招考电影的演员,去,他就说:你笑两声给我听听。那我就哈哈大笑。他说:嗯!你适合演曹操。后来,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学佛,在读高中的时候,也有这个一圆自己的梦。人家说:哎呀!这个歌唱大赛不错,你的嗓子很不错!那时候没有中国好音声啊,要不然,我肯定报名啊!中国好音声,是不是啊?

第六种财富,叫做忍辱财。忍辱啊,喔!十方诸佛皆赞叹忍辱。能达到忍辱的境界,称为忍辱仙人。这个忍辱,很难!你只要有一点点少许的我执、我见,忍不下来;你只要有少许的我相,你就忍不下来;这个忍辱,一定要证悟到一切法无生,才有办法忍得下来;没有证悟到一切法无生,你怎么忍,都忍不下来,忍不下来喔!是不是?

我们在受三坛大戒,有一个干警察的受三坛大戒。人家这个戒师会打的,他因为在家习气,干这个police,这个policeman,这个警察都是管人家的,退休以后咧?出家了,年岁很大了,结果在戒坛上受戒,管他的都是年轻人,引礼师都是年轻人,哇!皮鞭儿,抽啊、打啊、骂啊!这个警察年岁大了,以前都管别人,现在被别人管,受不了!结果有一次,还没有登这个比丘戒坛的时候,哎呀!他打得发脾气了,发脾气了,袈裟一摆:老子和尚不干了,我宰了你!要宰掉他!喔!这个脾气真不好改喔!现出家相,还是忍不下来。

这个忍辱,多福!记得!所有福报,佛陀讲的:所有的福报,由忍辱而生。忍辱的人,是世界上最大福报的人,万法得成于忍,福报的成就完全来自于这个,就是忍辱!能忍,则安;忍辱,决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忍辱,是多福德的人;能忍辱,是多善根的人;忍辱,是一切法无诤;忍辱的人,一定了解万法平等的道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忍耐再忍耐,忍辱再忍辱。

最后一个,叫做定慧财。「定」,禅定的定。智慧的「慧」;这是成就无上佛道一定的财产。我们戒、定、慧,三无漏学,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名三无漏学,缺一不可!所以这个定跟慧,是成佛的财产。

我们再整理一下七圣财——七种圣人的财产:

一、信财,坚固信念。

二、清净戒的戒产。

三、惭愧的财,有惭有愧,一定会成就无上菩提。

第四个、叫做闻舍财,闻法舍离一切执著,叫做闻舍财。

第五、叫做精进财。

第六、叫做忍辱财。

第七、叫做定慧财。

这个七圣财出自《报恩经》。所以能够闻法,舍离一切、无染著,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要做什么?就是要舍离一切的染著,舍离一切的染著。

接下来,莲池大师开示的这一段,特别的,特别的重要,这一段是《竹窗随笔》里面,我把它节录出来,我认为,这一段非常重要。这莲池大师,没有一人不认识,一代的祖师,也写了净土的注解,莲池大师,他对于昼夜念弥陀十万声,有所体悟。

好,《竹窗随笔》,莲池大师有一段这么说。我直接就把翻译成白话文,而且我觉得这一段非常非常地重要。

世间传说:永明延寿大师,昼夜念阿弥陀佛十万声,莲池大师就自己这么说:我也想尝试看看,一天念十万声的弥陀圣号,我自己要亲自去品尝,从早上初日分开始,到明天的初日分,足足十二时。中国子丑寅卯……分十二个时辰,西洋把时间刻划成二十四小时,所以中国一个时辰,等于西洋的上两个小时,从初日分,到明天的初日分,整整二十四个小时,就是这个意思。莲池大师这么说,说:永明延寿大师,一天念十万声,我也要尝试看看,我从今天早上的初日分,一直念,念了二十四小时,整整,刚好念十万声。

底下,就开始解释了。而莲池大师说:我所念的这十万声,满十万声,一天念满十万的佛号,只有念四字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不是像我这么慢喔!莲池大师这么说:我念四个字,凑一凑,二十四个小时,才凑满十万声,如果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则没有办法: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一天凑起来,二十四个小时,统统都念南无阿弥陀佛……那就不满十万,没办法!中间饮食,就是三餐,抽解,就是上厕所,都没有时间。如果念六字,凑不到十万声,而且都没有办法把饭,三餐,稍微用点时间吃三餐,或者是说,上个洗手间,稍微有一点间断,意思就是说:上个厕所稍微多用一点时间,咦!十万声念不完!睡眠跟语言,统统断绝!就是连拿睡觉的时间,来补这个念佛的时间,统统来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四字佛号,要念二十四小时,只有「阿弥陀佛」,才有办法赶完十万声,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就完全没办法,连睡觉时间也没有,连讲话的时间也没有,稍微有一点放纵,就不满十万,还是四字佛号喔,而非常地忙、非常地急促,像在赶路人。莲池大师说:为了赶这个十万声的「阿弥陀佛」,就像赶路的人,也无暇细心切念,也没有那个空档。细心,就是专心,念念从心起嘛!没有,没有办法好好地把它念得很精确,只能这样:(师父很快速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只能这样子。无暇细心切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用心地念,摄耳归听,没办法!十万声一直赶,就像在赶路。如果,稍微用点心(师父均匀中速清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没有办法念完十万声。所以,莲池大师这句话很重要。所以知道:古人所说的十万声,其实有一个重点,这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说:道,不可须臾离也。叫我们念十万声,就是说:少打妄想。道,时时刻刻阿弥陀佛都现前,用这句「阿弥陀佛」,来取代执著的妄念、分别心、颠倒见,用这句佛号。所以,古人设定、或者是用功十万声,事实上,只是希望:时时刻刻,你的道心坚固,道不离心,道,不可须臾离也。须臾,就是刹那!喔!莲池大师讲的这句是重点,十万声是说:你时时刻刻心不离佛,佛不离心,而不必限定一定要念满十万声。这样念满十万声,后遗症很大!莲池大师这么说:我恐怕众生不明佛意,虽然有信心念佛的人,一定要设定几万声的佛号,没有办法用心来念,只是鹦鹉学讲话,赶数目、赶快(师父很快速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人家跟他讲话。你不要跟我讲话!(师父很快速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这样子快速地念。诸位,莲池大师这么说,我这句文言文念给你听:「吾恐信心念佛者,或执之成病,因举吾所自试者以告。」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我恐怕后代的人,不明了佛的意思,你有信心念佛是很好,却定了一个很大的数目,你就像在赶车子一样、赶路一样。莲池大师说:我恐怕众生赶不到十万声,因执成病——因为执著,变成一种心病,为了要完成这十万声,不睡觉、不上大小便、三餐吃得不正常,只是为了赶路,为了赶这十万声,所以莲池大师说:我们一定要了解佛的心,而不是在数数目的,如果不了解佛的那一颗心,就像鹦鹉学讲话,喊破喉咙也徒然啊!

所以,我们应当听听莲池大师的劝告,劝告什么咧?不要因为执著,变成一种病。

接下来,也是莲大师的开示,这一段我也觉得非常地重要。现在的人,不是修禅宗,要不然就是修净土宗,尤其念佛的人,特别地多。这一段你得好好地把它听好!这也是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里面,我觉得这一段很重要,我把它节录下来,来借着莲池大师的威德力,开示大众。

这一段是莲池大师讲的,他说:到底是修禅宗的比较快?还是修净土的比较快?拿这两个法门,谁最快速成就?到底是禅宗快?还是净土宗快?还是禅宗比较慢?净土宗比较慢?

好,莲池大师这么说,以下,统统是莲池大师讲的。

说:有一个出家人专修念佛法门,又有一个出家人以参禅自负,自负,就是觉得自己很行啊!一切法无生,即心即佛,当下就是!他认为:禅,最快了。回归当下,不历僧祇获法身嘛,所以另外一个出家人啊,就觉得自己很行,以禅自负。

那么接下来就是讨论说,就对念佛的人这么说了,修禅的人就对这个念佛的人就这么说了,说:你念佛啊,一定要等到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见得阿弥陀佛,那个时候,然后得悟嘛!是不是?花开见佛悟无生嘛!我参禅的人不是这样子的,当生,这一辈子便得悟去,我这一辈子就要把它开悟,解决生死的问题。迟速较然矣!意思就是:哪个快,哪个慢?就很清楚啦!你,劝你……,这参禅的,就对念佛的人讲:我劝你放下念佛吧!跟着我来参禅啊!

这个出家人啊,修净土的、念佛的人莫能决,没办法决定,因此,就来问莲池大师。这个莲池大师开示得真是中道!莲池大师这么说:修行的根器,有利、钝二种:钝」就是钝劣;利根,就是上根利智;有利根人,也有钝根人,就是比较差的,根器有利根的、有钝根的,有上根的、也有下根的。这根有利钝啊!接下来,莲池大师说:力有勤惰,就是:努力用功,「勤」,就是有的很精进的修行;有的很懒惰的修行;根器有利钝,力道,有的人精进力很强,有的人却是很懒惰,存乎其人啊!都是那个人的问题啊!说:在这里,用分别心较量禅宗快?净土宗快?莲池大师这么说:我认为不妥。不能说:是此而非彼。「是」就是这个是对的,是此,「此」就是这里。说:是此而非彼。说:哎呀!我禅宗才对,而否定了净土。莲池大师这么说:譬如说,两人要同趋宝所,两个人要去找寻这个金银财宝,宝所,当然这个是指向着佛道,要找珍珠、玛瑙,这个宝所,一个人乘马,一个人是乘船,同日启程,一个人骑马,一个人坐船,而谁先到咧?那可不一定!莲池大师说:一个骑马、一个坐船,谁先到?那可不一定!所以说,这个利、钝,根器有利、有钝;精进,有的很强、有的很懈怠。是说:所以参禅、念佛也是这样子。说它快、说它慢,都有人!现在说:语其迟。好,我们来说嘛,说:你说参禅的快,念佛的慢,行!就这个角度来讨论,语其迟来说道:念佛的人是不是比较慢呢?有!念佛的人,也有累劫莲花才开;参禅的人,也有多生勤苦不能见性者。说到快:参禅的人,当下就了悟了佛意,不历僧祇获法身;念佛的人也有见生打彻,也有当生,就念到一心不乱,同时弘扬正法,临终的时候,西方三圣接引,上上品往生的,大有人在!所以,莲池大师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如人涉远,以到为期,不取途中强分难易。」意思就是说,古人有这么说:如果你想走远路,以谁先到,谁就叫做赢,而不管途中用强烈地分别,说什么是难?什么是易?这莲池大师讲得真是中道!意思就是说:参禅的人,有的人当下就了悟,不历僧祇获法身,够快的吧!可是,念佛的人也了不得哟!当生就成就,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西方三圣现前,弘转大法轮,对不对?像东晋的慧远大师,临终上上品。慧远大师在临终,遍满虚空阿弥陀佛,统统现前,无量无边,这就是佛经讲的: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诚然斯言啊!你看这个《净土圣贤录》,慧远大师,他就是临命终的时候,哇!无量无边的阿弥陀佛、菩萨现前,哎呀!这个多好啊!多好啊!

所以,底下是师父勉励我们这些出家和在家居士,八大宗派呢?禅或者是净土,应当互相尊重、互相赞叹,八大宗派既然共一颗佛的心,那么看个人宿世的善根、利钝的根器,还有你用功的精进的力度,你是精进耶?是懒惰耶?所以我们八大宗派,应当互相尊重。若要佛法兴,应当僧赞僧;若要佛法兴,居士也赞僧;佛教就一定兴盛,这八大宗派共一颗佛的心。所以,其实不需要去分别。

诸位,西洋人吃西餐,也是为了肚子饱;中国人吃中餐,也是为了肚子饱;像我对西餐,就没有什么办法,我到出国的时候,到欧洲去,就会很麻烦!有时候到欧洲去的时候,那吃荤的,大鱼大肉、什么烤肉、什么虾子、海产一堆!吃素的,没有东西!有的……欧洲没有在煮稀饭的,日本有在煮稀饭的,台湾的餐厅、饭店,有在煮稀饭的,到欧洲去几乎没有!没有人在煮稀饭的,吃什么?吃面包,法国那个面包,可以当作棒球棒,打棒球的,那个一口咬下去,那个牙齿统统掉光,我去的时候,拿起来叩、叩、叩……哇!这么硬,叩!是不是?这个什么面包啊?我称它叫做打狗面包,哎呀!这个面包,两个眼睛瞪在那边,没得吃啊!没办法啊!你出国,是不是?西餐又很麻烦,又很麻烦。然后,带了一个婆婆去,那个婆婆,就两个眼睛瞪在那边,因为她都吃稀饭吃习惯了,要不然就吃那个山东馒头,山东馒头、大饼啊,吃不习惯啊,中餐吃习惯了,到西方去,没办法!两个眼睛瞪在那边,要不然她说:那你喝一下这个吧!喝了以后,说:嘎!没有中餐吃已经很可怜了,还要叫我喝这一杯黑黑的中药,因为那一杯是咖啡啊,乡下很少喝这个东西:还要叫我喝这一杯中药,这这么苦啊!然后就:师父,这个是治什么病的呀?哎呀!真是不敢想像喔!所以啊,吃素的人到出国,这个问题真的很大。这个吃素,你跟他讲,有一次,我们到德国法兰克福,到德国法兰克福,一看,吃荤的,哇!整排!什么大鱼大肉,你要……又是什么香肠……你要有的什么统统有!吃素的,还要另外煮啊,煮一煮、煮一煮以后,我们跟他讲:vegetarian,素食,vegetarian;在日本,叫做:しょうじんりょうり;然后我们吃完了,大家弄得很不愉快。那个老板出来讲了一句话:师父,麻烦你们以后不要再来!我们素食真的不会煮。我们没有听过这样的餐厅,chinese Restaurant,说叫人家下次不要来的。到德国的法兰克福这个餐厅,叫我们以后不要来!因为不会煮素食。

所以啊,这个西方人吃西点面包,也是饱;东方人,中国吃稀饭,也是饱;诸位,统统是饱!只是吃的东西不一样,北方吃的跟南方吃的也不一样,也不一样。所以事实上,大家都是为了吃饱,不需要分说什么东西好吃,适应,就是好!所以参禅、念佛,八大宗派也是这样,各选自己的法门,适应的,那个就是好的法门。所以南传、或者是北传、或者是藏传,我们都是如此地尊重,也如此地赞叹。

接下来,我们又讲另外一个故事,另外一个故事。讲到《华严经》,大乘经典,连龙天护法都感应。《竹窗随笔》,莲池大师这么说:或问,有的人这么问啊:经典是无与华严等者,何谓也?说:一切经典都以华严为最上、最高的境界。我们说: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有四十华严,有六十华严,有八十华严,那师父也讲过《华严经》,那么《华严经》的大纲也讲完了,整理可能也快也来了,这个DVD可能也快出来了。讲过《华严经》十玄门。说:为什么?或问:一切的经典没有办法跟《华严经》相提并论?有的人这么说了。过去玄奘大师翻译的《般若经》,《大般若经》六百卷,来进贡皇帝喔!那皇帝这么说:《般若经》如此的浩瀚,为什么不放在《华严经》的前面呢?何以《华严经》居首?而把《般若经》放在后面咧?法师这么说了,说:华严具有无量门,般若虽多,六百卷的《大般若经》虽多,乃是华严无量门中的一门。

底下,讲了一个感应,说:有一个出家众,做了数个格子供养经典,把《华严经》供在最上面,大乘经典《华严经》供在最上面,有一天取出来诵这个《华严经》,就把它放到格子里面,忘记了,忘记了把它放在最上面。有一天,出家人请出这《华严经》,诵一诵,就把它放在中间的格子。明天清晨,一看,《华严经》突然自己跑上最上面那个格子,这个僧大惊异,这个出家人太惊讶了!这个藏经阁,这个地方没人来呀,没人来呀!怎么会自己跑上最上面那个格子呢?说:《华严经》是一切威神所致,这是《华严经》为首的威神所致,也是持经者的精诚所感,而且三藏圣教,唯独华严,犹如天王,专制宇内,这个国王管辖,统统是由国王管,这些王公贵臣、大臣,统统是皇帝所管的,照明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的平民百姓,也是国王所管的,有谁能够跟它来比较咧?

在座诸位啊,我们都放过蒙山,这放过蒙山,只有一部经的经题,放在蒙山里面要念(上人以放蒙山的声调节律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你看,放蒙山竟然念三称的「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什么没放其他的经典?就是代表诸佛无量的法门。当然,每一个法都是平等的,那么华严是华藏世界啊,无量无边的法,统统在这里面,统统在这里面。

好,那么这个重点是什么咧?在座诸位,你在家摆这个经典,要小心!上面这一层,摆放大乘经典,底下,中间这一层,摆小乘的经典,最底层,摆这个世间人的著作,你千万不要把世间人那一些凡夫、众生所写的著作,去摆在出世间的顶端,那这个就是颠倒了!诸位,这个就事相来论断的。还有,如果你身体不好,有味道,记得:房间跟经典一定要隔开来,为什么?房间:如果你本身,身体没有好好地穿衣服,穿个方便衣服,或者有的人胃肠不好常常会下气。下气,就是放屁的意思啊,因为有的居士,他听不懂,所以要稍微讲粗鲁一点啊。下气,那么这个对经典不恭敬喔!就不好了!不好了!所以啊,我们大乘经典、小乘经典、世俗的经典,要分三格,那么最好是区隔开来,最好是区隔开来。所以懂得排列的人,一定是尊重如来的正教。因此,我们在家,如果你方便,你这个书房还要点香,用这个沉香薰,慢慢地薰,供养法嘛!我们在佛像前面点香,佛养佛,当然这是表法的,我们在经典,供养法,点这个香,沉香,供养经典。如果我们在诵经,我们要用经布,诵完了盖起来,我们要用经布盖起来,表示对法的恭敬,致诚恳切,对法恭敬、至诚恳切的,一定很受用!一定非常地受益。所以,在这里举这个例子是说:大乘是难能可贵的,是诸佛的心,是诸佛的圆顿大教,是诸佛的究竟义。

因此,我们生长在大乘国度的众生能够修学佛道,而且是究竟最上的佛道,足足可以成佛,这何其大幸啊!在经典里讲:中国难生!这个「中国」不是指中国,这个中国,是指政治的中心、经济的中心、文化的中心,叫做中国。经典里面讲的,流传下来的经典,叫做中国难生,就是说:生长在经济的中心、政治的中心、文化的中心,还是佛教的中心,很难生!在座诸位,生长在两个国家最难,最难,生长在印度,生长在中国,都是不得了!但是,印度呢?没有佛法了,只有印度教了。所以生长在中国大陆,了不得!(上人伸出大拇指。大众鼓掌)大乘的国土、成佛的国土,还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一定要推广正法,找回中华民族的灵魂。

最后咧,剩下十分钟,Time’s up!时间要到了。那么到九点十五分,一定要慢慢地移动,慢慢地离开,千万不要发生不幸。明天早上继续来集合,那么明天早上也是一样,九点十五分到二十分集合完毕,那明天下午,就不一样了,明天下午只能讲四点半,没办法!因为我们要收拾场地,归还给国际展贸中心,所以这三天,非常感谢大家的合作!听说:吃便当的时候啊,也没什么声音,地上也没有任何的垃圾,你们真了不起!师父赞叹你们!非常地赞叹大家!谢谢大家的合作!

 

 

注1.袾宏(1532~1612):明代僧。杭州人,俗姓沉。字佛慧,号莲池。幼习儒学,十七岁举诸生,以学行称著。受邻人影响,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以自警策。中年皈依佛教,投西山之无门性天剃髮,就昭庆之无尘受具足戒。寻参四方,以游方为务。隆庆五年(1571),入杭州云栖山,居山中废寺。师常精修念佛三昧,教化远近,衲子云集,遂成丛林。万历十二年(1584)著往生集三卷;三十年,撰楞严经摸象记一卷。当时戒坛久禁不行,师令求戒者具足三衣,而于佛前授戒,以为证明;又制定水陆仪文及瑜伽焰口法,以济幽冥之苦;于城之内外开放生池,撰《戒杀放生文》,以诫害物。 

师主张净土,痛斥狂禅,力阐禅净兼修,道风益盛,一时士大夫如宋应昌、陆光祖、冯梦祯等皆为所化。晚年,疾发,益勤净业,作三十二条不祥以警自他,又书三可惜、十可歎以督徒众。万历四十年(一说四十三年)示寂,世寿八十一。世称云栖和尚、莲池大师;与紫柏、憨山、蕅益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所著除上记之外,有禅关策进、梵网戒疏发隐、阿弥陀经疏钞、华严经感应略记等三十馀种。后由王宇春集其著作为云栖法彙三十四卷。〔释鑑稽古略续集卷三、净土圣贤录卷五、补续高僧传卷五、续灯存?卷十二、五灯严统卷十六〕——《佛光大辞典》

注2.《竹窗随笔》:凡三卷。明代袾宏撰于万曆四十三年(1615)。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行。所录多天台、禅、净等宗之事项,约四百馀条,包括:僧无为、人命呼吸间、古今著述、儒释和合、楞严等。p2503——《佛光大辞典》

注3.延寿(904~975):唐末五代僧。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临安府馀杭(浙江杭县)人,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初为吏,三十岁依龙册寺翠岩令参禅师出家。后往天台山参谒德韶国师,初习禅定,得其玄旨。后于国清寺行法华忏,颇有感悟,于是朝放诸生类,夕施食鬼神,读诵法华经,又精修净业。后住明州雪窦山传法,法席甚盛,并复兴杭州灵隐寺。建隆二年(961)应吴越王钱俶之请,迁永明大道场,接化大众,故世称永明大师。师倡禅净双修之道,指心为宗,四众钦服,住永明十五年,时人号慈氏下生。 

师曾召集慈恩、贤首、天台三宗僧人,辑录印度、中国圣贤二百人之著书,广蒐博览,互相质疑,而成宗镜录一百卷。对当时各宗派间之宗旨分歧,持调和之态度。高丽王见此书,乃遣使叙弟子之礼,并派国僧三十六人前来学法,法眼之禅风遂盛行于海东。开宝八年示寂,世寿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另著有万善同归集六卷、神栖安养赋一卷、唯心诀一卷等六十馀部。〔宋高僧传卷二十八、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传法正宗记卷八、宗门统要续集卷二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p2880——《佛光大辞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