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在北京吃过的一些零食

(2004-10-28 18:51:55) 下一个

北京女孩子,都爱吃零食,我也不例外。大了以后,吃的少了,现在还时不时地抓点零食吃。有人讲,女人吃零食有生理原因:相对于男人来说,女人的胃容量较小,要不停地补充食品才行。吃零食也不是一无是处,据说可以缓解精神压力,而女人一般神经比较敏感。不过,当吃的尺度掌握不好,就会后害无穷。一些人受刺激后大吃特吃,最后变成个横空出世的大胖子。
北京零食很多,水果,坚果,果脯,点心等,皆可当零食, 数起来达上百种。受经济条件和个人口味的限制,只能写几种我吃过和喜欢的。
-----山里红。 又叫红果,是北京女孩喜欢的零食之一。每到秋季,山里红大量上市,商店柜台里,红红的一片,甚是很好看。山里红价格便宜,是没多少钱,又想吃零食的女孩们的首选。小时,常和女伴同行,买上一斤,包在手绢里,边走边吃,吃到倒牙为止。我比较喜欢那种个大肉厚的山里红。还有一种叫山楂,个头不大,肉不多,比较甜。年纪大了以后,牙口不好,不能吃太酸的东西,对山里红不太感兴趣,转吃一些加工过的山里红。
山里红可加工成多种甜食,有名的有糖葫芦。老北京的叫卖吆喝中,卖糖葫芦的被列为一绝。秋季,北京大街上到处可见的街景是:小贩当街而立,面前的煤炉上坐着一口浅底锅,锅里熬着透明的糖稀。 他将一串竹签穿好的山里红,迅速在糖稀里滚一下,包上一层透明的外衣,糖葫芦就制成了。熟练的匠人常边做边卖,有时买的人太多,顾客还要等一会才行。如果没顾客,他就将糖葫芦插在粗草把上,立在摊边当广告。做糖葫芦要有技术,糖熬得刚到火候,不稀不焦。曾经嘴馋,自己做过,就是熬糖过不了关,不是火候不够就是大发了,最后成了糖拌山里红。
糖葫芦很好吃,糖的甜度刚好中和山里红的酸度,甜甜酸酸的,我一口气能吃好几串也不倒牙。除小型糖葫芦外,还有巨型的大串糖葫芦,足有两人高,北京春节庙会上可以买到。不过那种超大型糖葫芦,吃的功能已让位于玩和装饰的功能了。
除糖葫芦外,山里红还可制成山楂干,用来入药和泡水喝,更多的是做成果脯,像山楂糕,山楂卷,山楂饼,果丹皮等。炒红果也是北京特有的小吃之一,据说是满族宫廷食品,又叫温柏,名字有点怪。我曾在信远斋买过炒红果,吃起来不像是炒的,而是糖水煮的,不过味道不错。
------糖炒栗子。京郊盛产板栗,学农时,在昌平山里,看见满山的栗子树,长成的栗子像一个个的绿色小刺猬挂在树梢,成熟了的咧开嘴,露出里面褐色的板栗。9,10月间,栗子上市,生的可以买回家煮了吃,也可以做成菜,我妈做的栗子烧鸡,让我的同事赞不绝口。但更多的是炒熟了卖,这就是北京有名的糖炒栗子。
金秋时分,北京各食品店门口,多架起一口大锅,里面放上砂子,售货员扔进生的栗子和糖,用大铁锨翻炒,很远就能闻见糖炒栗子的香味。有名的店,买的人太多,糖炒栗子供不应求,要排队才能买到。据说还有人还抢注了糖炒栗子的商标,记不得品牌名字了。我常在商店买到手后,等不到回家,当场趁热剥开一个,扔进嘴里,细细地品尝起来。栗子甜香软糯,吃完齿痕留香。
糖炒栗子的季节性很强,秋季上市,很快就过市,再想吃,就要等到春节庙会了。生栗子保存很难,容易长虫子。听人说,如果要储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将生栗子摇一摇。我曾试存一些,尽管我每隔两天,就使出吃奶的劲,拼命地摇啊摇,快摇到外婆桥了也没用,没过多久,还是长了许多虫子,最后只好将精心储藏的栗子全扔了。
------茯苓夹饼。也是有名的宫廷小吃,北京三大特产之一。其他的两大特产是,北京果脯和北京烤鸭。过去,北京没有多少特产,外地人到北京,必带的就是这三样。
茯苓夹饼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有药用价值。看过一个资料,谈到茯苓夹饼的来历,不知是不是真的,也许是商家编造的。据说,当年老佛爷凤体欠安,又不愿意吃药,御医就将一些补药,加上饴糖,果仁,做成零食,供其零叼,解馋又治病。
从外观看,茯苓夹饼其貌不扬:两片白色的像纸一样的小圆片,夹着一小块饴糖心,里面有些果仁。包装纸上说,白色的小圆片是茯苓磨成粉,加淀粉制成的。 对于里面的茯苓含量,我一直持怀疑态度,总觉得,可能要拿显微镜才能看得见,估计多数成分是淀粉。原因很简单,茯苓生长的速度肯定不能同工厂生产的速度同步,茯苓收获也不会像收韭菜一样,一年几茬,它的生长周期是以几年计的。再着说了,目前我国的技术,可能还达不到在工厂里像造假酒那样搞人造茯苓的水平,伪造的可能性较低,只好伪造产品说明书了。
望名生敬,我专门到稻香春食品店买的,吃时大失所望。那两片白纸片,嚼不开,咬不烂,生吞活剥的,倒腾半天才能下咽,也没什麽味道,倒是里面的饴糖很好吃。
不过,不管是淀粉夹饼,还是茯苓夹饼,至少,这种难吃的东西,曾让北京名扬国内外。
------北京果脯。有种说法,我没有验证过,说北京果脯也是清宫食品,旧时很有身份。 那时,过节过年,大户人家的年节礼盒中,果脯也占一栏。远不像现在,在众多的洋新食品面前,北京果脯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受人冷落,被挤入商店柜台的犄角旮栏。
原来在外地,每当到北京,都要买些果脯,自己吃,也送人。花花绿绿的各类果脯,装在开有小天窗的纸盒中,可以看见里面的各种果脯,五彩缤纷的,非常好看。北京果脯种类很多,有苹果,梨,瓜条,杏,桃等,后来,不断开发新品种,增加了无花果,应子,葡萄干等。
人说,北京果脯对健康不利,高糖,含防腐剂,不过,我一直都吃,现在还是如此。由于糖分高,吃时要喝水才行。有时,我在家没事,常是一边手里是北京果脯,一边手里握着水杯,几口果脯,一口水的过馋瘾,一盒果脯很快就见底。要是干吃,就会齁着,嗓子会疼的。
北京果脯不仅可以当零食,还可以做点心, 里面的瓜条,是做月饼的原料之一,还曾见有人用果脯做馅,蒸成果脯包子。北京果脯是不是只有北京才有,我不得而知,不过,北京果脯因北京而知名,则是不争的事实。
------鱼皮花生。是我喜欢吃的零食之一,不明白为何叫鱼皮, 它的外面没有鳞呀。这种零食是在花生外面裹着一层硬硬的,偏咸的外皮,吃起来很香。 装在小袋中卖,过去,才1,2毛钱一袋。
它是不是北京的传统小吃,我拿不准,不过,从我纪事起,就知道有鱼皮花生,小时常买。后来,不知何因,觉得鱼皮花生的味道变了。为了防止买到假货,我曾专门到王府井,西单等大商场去买,但吃起来还是觉得不对味,失去了小时候吃的香味,外皮还太厚。也曾费心找来它的制作配方,想自己做,因为懒,到现在还没动手。
同改革开放一样,鱼皮花生家族也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常见的有怪味花生,其实是麻辣味的,还有话梅味的等等。不过,我仍旧比较喜欢传统方法风味的鱼皮花生。
-------酸枣面。北京大枣有名,酸枣的知名度也挺高。秋天,大街上常有卖大枣的,偶而也有卖酸枣的。酸枣个头不大,青色为主,少有红色的,没多少肉,但很酸。还有是将酸枣磨成面卖,叫酸枣面。严格来说,酸枣面不能算是零食,因为主要用来冲水喝的,不过,小时,我曾将它当零食干吃过。按现在的口味,不会有多少人喜欢,但在那个没有多少零食可吃的年月里,对大多数的女孩来说,酸枣面也是一种不太难吃的东西。
京郊很多地区都有酸枣树,一些城区也曾有过。当年,我家住和平里,我就在北面的土城墙周围,发现过好几棵酸枣树,还有幸摘到过几棵成熟的小酸枣。
酸枣树其貌不扬,矮小,稀疏的枝干,上面布满尖刺,有首歌,酸枣刺,尖又尖。。。。后面的词忘了。酸枣核是中药,药店收购。当年下乡学农,队里为了创收,让我们这些学生摘酸枣,他们去卖钱。摘酸枣是件苦差事,每天,我的双手,双脚都被酸枣刺划得鲜血淋淋,至今不忘。
酸枣面可入药,对失眠和高血压有一定疗效,一般中药店里都有卖的。过去,一些食品店的干鲜果品柜台也有卖的。它的卖相不太好,红黄色的一块一块,像是砖头磨成的面。不过,如果冲水喝,酸酸的,很好喝,特别是夏天,还去火。
酸枣面很便宜,一斤也就角八毛。小时,曾买过半斤,当零食吃。因为它很酸,也就很劲吃,一小块酸枣面,可以吃好几天。常是掰一小块,含在嘴里,在舌头地下慢慢品尝,最后,以倒牙告结束。现在,估计市场上早就没卖的了,有那末多的好吃的, 没有人再去吃寒酸的酸枣面了。看来,要想怀旧,要到中药店去找了。
------爆米花。乍一看,旧时北京的爆米花和当今老外早餐吃的米花同出一辙,不过,一个是甜的,一个是咸的。早先,爆米花是在食品店里成袋卖的,很便宜,5分钱一包。那时,放学后,我常买一包爆米花吃,晚饭前垫垫肚子。
后来,不少外地人开始作爆米花的小本营生。 他们带着一个小高压炉,一个炉子,一个大尼龙编织袋,在大街上到处行走,遇到生意,就地制作。放点米,还加点什麽东西,装进高压炉里,放到火上,不停地转动手柄,摇着炉子。 等时机到了,将炉子口冲着编织袋,惊天动地地一声响,伴着一股香气,爆米花就充满了整个口袋。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些小贩,到不是地域性歧视,因为常是我正在路上专心骑车,不定哪里就会爆出一声巨响, 惊得我六神无主,快闹出心脏病了。抱怨归抱怨,我也曾忍受不住爆米花香气的诱惑,买过几次,价格比商店的便宜不少,口味也没有太大差别, 带回家吃了好长时间。一天,突然在报纸上看到,街头卖爆米花,含铅量超标,因为高压炉的内胆含铅,吓得我不敢再买了。后来,清理市容,这类小贩也不太看得见了。
------桑葚。北京桑树多,过去,三环以内的许多地方,都长过许多桑树。小时养蚕玩,常到北土城找摘桑叶。有桑树,就有桑葚。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些桑葚上市,常见的是种紫色的大桑葚,很甜,汁也多,吃完后,手指头都是黑的。偶然,会有绿色的大桑葚卖,不过没有紫桑葚好吃,价格也便宜一些。
后来,在自家后院里,意外地发现了几棵桑树,不知品种,估计可能是飘过来的种子,自己生长的。初夏,树上就会有些小桑葚,从绿色变成紫色。原来还挺高兴,以为可以有桑葚吃了,一天,试着偿了一下,不像过去吃过的那样甜,再后来就放弃了。不过,现在要找到过去那样的桑葚已经不太容易了。在北京,很少看得见有卖桑葚的。其实,就是有卖的,估计也不会有多少人来买,年轻点的,早已转向吃蛇果等洋玩意去了。
不能再写了,如果将北京的零食一一列下去,就快成本一千零一夜的巨著了。这里只能提提名字,有兴趣的人,可以接着续:花生粘,话梅,羊羹,五香蚕豆,铁蚕豆,米花糖,炒瓜子,炒花生,关东糖,棉花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