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返乡记-三牧佳声远扬(一)模糊的记忆

(2017-04-10 18:24:43) 下一个
我想,我的记忆大概在人生某一阶段忽然短路了。五岁时发生的事,走过的路,生活过的村庄,每个细枝末节,我记得一清二楚。而我的很多朋友说:他们五岁时还是小屁孩,啥也不懂,啥也不记得了。
 
对人的一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的中学时代,无数人津津乐道,我却几乎想不起当时的很多情景。
 
难道我的记忆波长波幅和常人是相反的?
 
比如,我的母校福州一中的校史,朱鼎丰校长认认真真当着我们的面说了,并带着我们到鸣阳楼的顶楼参观了摆放在墙边的“凤池书院”和“正谊书院”两块石匾。我对这件事竟然没有一点印象,一边敲键盘写返乡记,一边向同是一中校友的老公求证。他唠唠叨叨了一通,对我进行校史教育。末了,见我还是愣愣的,忍不住问了一句:“你是一中的吗?”
 
一中的校友,大概除了我以外,没有人不知道福州一中的前身是“全闽大学堂”,由位于三牧坊东西两侧的“凤池书院”和“正谊书院“合并更名的,是福建最早的公立学校。福州一中英才辈出,校友中有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仁人志士,如林觉民等。
 
自中学毕业后,我鲜少返回母校。从家中步行到福州最热闹的东街口购物时,要经过一中的正校门以及校园旁边的三牧坊巷口。我总是行色匆匆从巷口一晃而过,校歌也只记得最开始的两句“榕城学府第一,三牧佳声远扬”。
 
一头连接福州繁华的东街口,一头延伸至百年老街卫前街的三牧坊,宽不足4米,长不到240米,是福州古代闽县内最著名的一座坊。我出国前,这条巷子在时光年轮的碾压下,早已破烂不堪。巷子中间的半空中横跨一座灰色的天桥,天桥上部是石板雕砌的扶栏和石板桥面,桥下方则是用水泥重新加固。这座天桥估计有百年的历史,但具体是建于何时,现在已无从考证。
 
天桥东边是一中的青青校园,西边是教师宿舍和食堂,中间由一扇铁门相隔。我上高中时,每天从校园区走过天桥来到学生食堂。我家离学校并不远,步行不到二十分钟。但爸爸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准备两个女儿的午膳,索性让我们提着饭盒到学校蒸饭吃。就餐时段食堂里人头攒动,饭菜还算丰盛。爸爸给了我们姐妹的饭钱足够每人每顿买两个菜的。我们姐妹合计着,一顿饭只买三个菜分着吃,将省下的饭菜偷偷买了流行卡带来听。
 
对天桥的另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是紧紧吸附在桥身的绿色的藤,每到早春发出一串串紫色的无名花,似乎还有淡淡的幽香浮在清冽的空气中。那年我十六岁,某个春日的傍晚正好从桥上经过,听到桥下寂静的巷子里某个痴男在哭诉:“伊姐,我不回去,她欺骗了我的心。”我扑哧一笑:痴心女子古来多,今天偏偏遇到一个怨男。
 
不知怎的,那一串串紫花,那一声幽怨的男子长叹,深深留在脑海里,构成我为数不多的清晰的中学记忆之一。
 
(魏学妹的三牧坊彩画)
 
几个月前魏学妹回福州,将中学时代的三牧坊重新用粉彩画了出来。我见到画里的紫花,忽然反应过来:原来是北美常见的紫藤啊!我现在生活的小区也有好几丛。
 
“你该不会连老师和同学的名字也记不得吧?”老公和妹妹见我的记忆缺失如此厉害,忍不住打趣。
 
我想了想,幸好老师和同学的名字还几乎没忘,不会突然对着他们喊“大哥大嫂”。而一中女老师们的八卦故事更是让我刻骨铭心,多年来津津乐道。
 
 
(下图:天桥与紫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