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飘零的记忆

我今写博存记忆,自娱娱人两相宜。白屏黑字叙旧事,跨越时空结友谊
正文

上海记忆:吃西餐

(2014-09-19 04:07:24) 下一个
上海是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自鸦片战争后就成了华洋杂处的冒险家的乐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等。父亲曾给我讲过犹太人哈同的发家故事。上海有过租界,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租界是中国人了解西方制度和文化的窗口,还留下了很多西洋式的建筑,诉说着这段历史。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无形中渗透到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上海人的生活里。很多上海人都会做色拉(土豆色拉),会做罗宋汤或乡下浓汤。吃西餐也是上海人喜爱的一样高档享受。

我也从阿婆(祖母)那里学会了做土豆色拉,自己用蛋黄和植物油耐心地调制蛋黄酱。到上海玩,上海的姐姐、嫂嫂们都会做色拉、罗宋汤等。这两样我都非常喜欢。怀念那香浓、微酸的源自俄国的罗宋汤。我第一次去西餐馆吃西餐是小时候到上海时伯父带我和他的家人去吃的。记不得去的是哪家西餐馆。我那时有些厌食,不爱吃肉。第一次吃白脱夹面包吃不惯。那天还吃了什么没有印象了。
后来我到上海上大学和工作,有时会去吃西餐馆吃西餐,而且常常一个人去。南京路上的德大西餐馆我没去过。只记得曾去过淮海路襄阳公园附近的天鹅阁西餐馆还有先在陕西路上后来搬到淮海路上的红房子西菜社。
天鹅阁不大,空间却应用得恰到好处。有上下两层。餐桌是长方形的,铺着干净的台布,很安静,有别于一般中餐馆的热闹。父亲到上海来曾经带我去用餐。不知他以前是否和母亲来过这里。后来天鹅阁拆了,不知去向。很好的一家西餐馆,可惜了。从维基百科上查到红房子以前曾叫罗威饭店、喜乐意。创办于1935年。1956年才改名叫红房子。
上海的这些西餐馆的西餐和后来在上海开的西餐馆以及在海外的餐馆吃的西餐是不一样的。感觉他们的菜定格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餐。它们所谓的法式西餐也就是那个时代在上海的外国人带来的西餐,还有些中国化了的。受这些西餐影响,我曾经以为真正的西餐、法国菜就是这样的。后来在2001年我出差路过法国在巴黎吃了法国菜,感觉非常不一样。
我记得曾在红房子吃过牛排、猪排等大菜。吃过他们的法式烙蜗牛。后来他们推出了一款奶油忌斯烙蟹斗,是用大闸蟹里精心剔出的蟹肉、膏脂加上他们自制的一种很独特的忌斯酱做的。我非常喜欢,强烈推荐给爱吃蟹的朋友。
后来上海开了很多比较新的外国餐馆。我曾经在衡山路上一家酒店裙楼里的Planet Shanghai吃过肥鹅肝,很酥软,香浓。很不错的一道菜。没去过在上海大剧院里的马克西姆餐厅,好像听说很贵。吃美餐南京西路上的上海商城里的Hard
Rock café里的烧烤猪肋排很不错。其他还去过一些外国餐馆,不太记得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怀旧之人的话,到上海有时间的话别忘了去那些老牌西餐馆。坐在角落里,你会回到过去的时代。这些西餐馆积淀了老上海的记忆和味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patyhu 回复 悄悄话 Thank 高晓岚 for her vivid reminding of those small eateries in Shanghai. They are all moved or gone. Really miss the Shanghai I was used to.
bobby41 回复 悄悄话 天鹅阁不大,空间却应用得恰到好处。有上下两层。餐桌是长方形的,铺着干净的台布,很安静
同意怀念在天鹅阁吃西餐的日子。天鹅阁开到75年左右吧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每次回北京,餐厅就变了,餐厅也赶时髦。出国前的餐厅很多都没了,只有老字号还在
高晓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eston' 的评论 : 是贴到论坛么?
高晓岚 回复 悄悄话 谢君子兄!
weston 回复 悄悄话 建议贴到私房,更多人可看到
北美君子 回复 悄悄话 上海西餐的名声,犹如俄罗斯餐馆的名声在北京,名闻遐迩。
问好晓岚!
xiaobawang99 回复 悄悄话 sf!我也是个怀旧之人,谢谢晓岚一文又引起了我的乡愁和“上海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问好晓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