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目养神

如果你不幸进来了,你会失望。如果在这里,你学到点什么,或有什么感受,那更是浪费你的时间了,咳,咳!
个人资料
金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zt)抗战胜利70周年宿迁抗战史之二

(2015-10-11 10:17:44) 下一个
抗战胜利70周年宿迁抗战史之二

第六章 宿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1938.12~1940.10]

第一节 苏皖特委开辟宿北、宿东的活动

一、党组织的重新建立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成立中共山东分局。21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成立苏皖特委,任命李浩然为代理书记兼组织部长,邵幼和为统战部长,张震寰为宣传部长。同时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任命钟辉为司令员兼政委,梁海波为副司令员,李浩然任政治部主任。苏皖特委和陇海游击支队的建立,为宿迁重新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建立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也确立了党在苏皖地区领导抗战的地位。

1938年底到1939年初,苏皖特委先后派遣三批同志深人宿北各乡镇建立和发展党组织,领导宿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苏皖特委派原邳县青救团宣传部长吴云培和夏炳桂(夏岩)到宿北,开展建党工作。他们积极在青救团骨干分子中发展晁福祥、王子鲁等人入党。是时,苏皖特委和南进支队司令部,为了培养地方干部,在邳北铁佛寺创办“随营学校”,宿北青救团骨干分子参加了学习。其中马茂宗、马连翠、晁岱文、晁岱宾、杨相鄂等人,在学习期间入党。晁福祥、王子鲁又发展胡震球入党。从而为宿北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1939年1月,中共宿迁县委在宿北竹园成立。吴云培任县委书记,夏岩任组织部长,戴树璜任统战部长。不久,成立五、六区联合区委,区委书记晁福祥,委员王子鲁、胡震球。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苏皖特委将邳县沂河区委划归宿迁县委领导。县委主要工作区为宿迁五、六、七区与邳县沂河区。

2月3日,县委在堰头镇召开党的工作会议,确定以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发展青救团员与地下党员、建立抗日自卫队为当时党的中心任务。会后县委委员即分头深入各区、乡,进行建党、建团工作。接着,特委派陆裕民(任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张启曙(任县委军事部长)、兰启新(任县委副书记)、孙素(任县委妇女部长)等先后到宿北参加县委,从而充实和加强了宿迁县委的领导。

3月,苏皖特委派陈少南(宿西耿车人)到中共宿迁县委工作,先后出任六、七、八区政治指导员。他深入基层,广泛团结各阶层爱国力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积极组织青救团,并在王庄、新店等地发展沈樵枫、訾兆勋、连化乐、张亚夫等入党,建立地下党支部,并以此推动抗日活动的开展。

4月,在县委的关怀与指导下,青救团宿迁县总部在宿北正式成立,汪益之(汪谦)为县团总部主任。总部创办《宿迁青年》(油印),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反映战时青年生活,表彰先进,交流办团经验,大大促进了团组织发展。当时,青救团组织遍布宿北各大小村庄,为建党和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准备了条件。

5月,县委批准五、六、七区分别成立区委,由晁福祥、王子鲁、臧涛年分别任五、六、七区区委书记。各区委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先后设立许楼、龙池、魏牌坊、大冲、泉子、墨芬塘、龙泉沟、唐店、王庄等10个党支部,从而加强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

与此同时,县委副书记陆裕民到宿东二、八区建党,先后发展蔡西野、倪培修、盛光尧等人入党。盛光尧又发展高沧洲、吴鸿金等人入党。从而,为宿东地区建党奠定了基础。

至1939年6月,中共宿迁县委在宿北已建立4个区委、10多个党支部,约有党员50多名。

二、组建抗日武装及其主要战斗

(一)二梯队在宿北成立

县委在抓党建工作的同时,积极抓武装建设。通过各种渠道,组建人民抗日武装。县委成立后,书记吴云培与夏岩、晁福祥、杨学忠等,以杨庄、何庄为中心,以共产党员、青救团为骨干,通过宣传发动,自筹枪支,动员30多名青年,率先成立“青救团自卫队”。胡培义(后为何光启)为队长,晁福祥为指导员。接着,徐玉珍用吴云培、杨学忠自家献出的2支枪,带人收缴了汉奸陈振华10余支枪,并在山河崖动员20多名青年,组建起“抗日自卫队”,徐玉珍为队长。戴树璜通过统战工作,将邳县庄鸿勋领导的抗日自卫大队带到宿北。3月初,县委以青救团自卫队与抗日自卫队为基础,与庄鸿勋大队合并,在棋盘镇成立了“陇海游击支队宿迁独立大队”,约80余人枪。庄鸿勋任大队长,张启曙任政委。下辖一、三两个中队,庄部编为第一中队,中队长庄逸民,指导员许仰杰;青救团自卫队与抗日自卫队,编为第三中队,中队长徐玉珍,指导员晁福祥。

3月中旬,戴树璜、臧大全、谢瘦石、江仲权等,在宿北七区马场成立“宿北第二营”计40余人枪,编成一个中队,江仲权任营长,曹健任教导员。4月初,胡震球等人在墨芬塘徐马庄一带,动员二、三十名青年,成立“抗日青年自卫大队”,胡震球任大队长。

这些抗日武装组建后,在县委领导下,积极活跃在运河、沂河、沭河之间,为保卫人民利益,打击日伪军,除奸剿匪等方面,都作出很大贡献,深受人民群众欢迎。至1939年5月,宿北抗日武装发展到二、三百人,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人民抗日军队。这时,苏皖特委和南进支队司令部决定,在宿北组建“陇海南进支队先遣第二梯队”(简称二梯队),任命吴云培为梯队长兼政委,张启曙为参谋长。梯队下辖两个大队,原宿迁独立大队改编为第一大队,庄鸿勋任大队长,罗森(青岛人)为教导员。原宿北第二营与抗日青年自卫大队,合编为第二大队,胡震球任大队长,曹健为教导员。二梯队主要活动在宿北五、六、七区。

(二)苏鲁边区游击大队在宿东诞生

1939年7月,马爱亭、张荫棠根据南进支队司令员钟辉关于发展武装的指示,受蔡少衡的委派,带领10名队员以李明扬苏鲁边区办事处名义,返回宿迁组建抗日武装。与先期返宿组建武装的蔡贡庭不期而遇(蔡是土地革命时期宿迁地下党创始人之一,威望颇高),蔡已联络一部分青年,准备去山东开展抗日活动。马、蔡、张三人一拍即合。不久,在宿东邵店成立“苏鲁边区抗日游击大队”。马爱亭任大队长,蔡贡庭任政治部主任,张荫棠任参谋。初创时,枪支不足,蔡贡庭把自家的两支枪奉献给大队。给养有困难,马爱亭、张荫棠各自从家里运来几千斤粮食,供应部队。后来在队伍逐渐扩大、人员日益增多、吃饭发生困难时,又求助于地方开明士绅陆祥甫、吴海门等人,经他们倡议,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游击队口粮由各乡保统筹解决。后来,苏鲁边区抗日游击大队发展到300多人,编为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长王守成;第二中队长陆敦益;第三中队长刘维峰。游击大队成立宣传队,成员有陆海川、孔瑞五、蔡敏则、宋新民、周化龙等人。他们创办油印小报《游击生活》,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反映游击队生活。通过矿石收音机,将收听到的各战区抗战情况加以报导,该部主要活动在宿东二、八区。

宿北与宿东人民抗日武装在成长过程中,以粗劣武器与装备精良的强大敌人拼杀,打出了宿迁人民的威风,显示了宿迁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三)牛滩阻击战

1939年3月15日,窑湾日伪军400余人,为打通陇海路东段,从窑湾出发,向堰头、棋盘一带进犯。牛滩青救团自卫队闻讯,在县委统战部长戴树璜的指挥下,于青墩湖设伏阻击。10时许,敌人进人伏击圈。自卫队队员枪炮齐鸣向敌群开火,打得敌人无法向前。日军开炮向自卫队阵地轰击,顿时,隆隆炮声,震耳欲聋,硝烟飞尘,睁不开眼睛,但自卫队员仍坚守阵地,英勇还击。

接着,堰头、王番子、陆场,柳沟、墨芬塘一带的民众抗日武装和庄鸿勋的自卫武装约数百人,纷纷前来增援,连国民党区长牛文凡也带队赶来参战。从牛滩至双庄一线筑起一道防线。敌人接连组织5次进攻,皆被群众抗日自卫武装击退。战斗持续到下午三时,太阳偏西,敌人仍不能前进一步,只好狼狈逃回窑湾。此次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70多人,粉碎了敌人妄图打通陇海路东段的阴谋。

(四)大兴伏击战

1939年11月,宿城日伪军由东向大兴集“扫荡”。马爱亭率苏鲁边区游击队一部,在大兴集设伏。当日12时后,日军前哨抵达东炮台(今大兴中学东侧),游击队奋起出击,给敌当头一棒。敌人惊慌失措,摸不清游击队虚实,未敢还枪。半小时后,游击队由于子弹不多,枪打松了。日伪军机枪、小炮像发疯一样,拼命向游击队阵地射击。马爱亭考虑到敌强我弱,当即下令边打边撤,安全脱离险境。此次,打死日军小队长1名,缴获马1匹。

三、鲁桐轩全军覆没

鲁桐轩又名鲁钝,睢宁十墩人。20年代在宿迁崇实中学读书时,曾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抗战初又以坚决反共受到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赏识,由邳县大队长擢升为宿迁县县长。他不顾民族大义,是苏北地区第一个向八路军开枪并不断制造反共摩擦的顽固派,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终于被我八路军打垮,灰溜溜地逃出宿迁。1939年初,国民党宿迁县长鲁桐轩由淮阴返回宿迁,积极收罗地主、土匪武装,组建8个大队,约2000人,接着又在宿北五华顶等地,开办“政治工作训练队”,招收社会青年,国民党乡保长以及乡保自卫队长300多人,进行政治、军事和特务训练;发展三青团员,破坏青救团组织,镇压宿北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

7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三团团长汤曙红在灌云遇害,代理团长张克辛率部队由沭东西撤。8月初,三团与二梯队会师于宿北五华顶,受到当地人民热烈欢迎。而鲁桐轩调遣县大队和国民党区乡武装跟踪包围,挑起磨擦,整整打了11个昼夜。三团参谋江墨清同志牺牲。最后大高场一战,三团捣毁了鲁桐轩的修械所,并活捉其秘书,才迫使鲁桐轩出面求和,停止磨擦。8月20日,三团与二梯队撤往运西。这时,鲁桐轩便乘虚而入,在宿北到处抓人抄家,强迫青救团员自首,制造白色恐怖。宿迁县委及各区委负责人,被迫撤往运西。

1940年元旦,鲁桐轩在五华顶召开会议,传达省主席韩德勤命令,收编地方武装,在宿迁成立常备第八旅,鲁桐轩兼旅长,鲁济琛任副旅长,辖两个团,一个教导队。要求出席会议的蔡贡庭交出名单,将苏鲁边游击队并入常备旅,蔡推说所部属李明扬队伍,必须请示后方能决定。鲁说,如不同意收编,必须开往里下河李明扬防区去,否则,不得在宿迁滞留或筹粮筹款。其时,鲁已向各区乡下达指示,不许为常备旅以外任何武装筹集粮款。苏鲁边游击队饷源被掐断,遂由邵店、叶海子开往骆马湖蔡圩子,这里是蔡贡庭的佃户庄,存有部分租粮,可暂解燃眉之急。马爱亭又卖了几十亩地,分给每位战士一块银元过春节。鲁桐轩步步紧逼,派团长郝寿图率部也开进骆马湖,逼迫苏鲁边游击队接受改编。蔡贡庭、马爱亭一面以花名册尚未造好为由,与之应付,一面与南进支队联系。2月5日派遣中队长刘裕民(即刘维峰)赴邳南五工头迎接南进支队东进。10日,南进支队经曹旬渡过运河,会同苏鲁边游击队翻越马陵山,进驻沭阳境内的东西鲍圩,留苏鲁边游击队在宿迁境内的姚塘子一带驻军,两军仅一河之隔,以便观察鲁桐轩动向。鲁桐轩见事态骤变,遂派员与蔡贡庭协商,同意暂不收编,并划出井儿头一带地区作为苏鲁边游击队活动基地,被蔡贡庭严词拒绝。鲁桐轩恼羞成怒,要苏鲁边游击队撤离宿迁,派部队步步紧逼,逼使苏鲁边游击队一夜转移四五处驻地,最后答应次日开往沭阳才得以在邵店驻下。次日一早,苏鲁边游击队渡过沭河向悦集开拔,鲁桐轩派独立营跟在后面挑衅。此时,钟辉派南进支队一部切断常备队后路,苏鲁边游击队战士对鲁桐轩常备队的挑衅行为早已义愤填膺,行至小朱圩时,调转头来向常备队发起猛攻,鲁部常备队在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营长童荫成被击毙。

3月中旬,苏鲁边游击队编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大队,张荫棠任大队长,马爱亭任政委,盛志明任协理员。在南进支队进驻东西鲍圩同时,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一大队(又称胡田大队)也进驻宿北,以相互配合创建宿沭边根据地。鲁桐轩凭常备旅的雄厚实力,忘乎所以,一面通令各区乡严禁“异军”活动,一面指令所部制造事端,不断挑起摩擦。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2月底,胡田大队收缴了国民党堰头区区队武装,活捉区长王殿武。3月6日,南进支队配合胡团大队向常备八旅司令部五华顶发起总攻,战斗持续多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鲁桐轩电承韩德勤急调国民党泗阳王光夏的常备七旅和沭阳胡筱柴的县队赶来救援。3月12日,王光夏率三、四千人到达邵店。由于敌众我寡,又无根据地安置伤员,主力部队携同宿北党组织成员向铁路北转移。在转移途中经龙泉沟,又歼灭常备旅一个连,活捉连长叶振中。鲁桐轩洋洋得意地说:“八路军被我打跑了。”并将青救团县团部主任汪益之的房子充公,财产没收,说:“干共产党的,我先共他的产。”又以通共为名,到处抓人杀害或罚款。4月5日,率部血洗大刘墩,收缴自卫队员枪支,焚烧民房五、六十间,用铡刀铡死晁岱宾、王蔚和等12名自卫队员,捕捉地下党员陆恒裕,张渐摩等18人被通缉。白色恐怖笼罩宿北。

不久,常备队发生内讧,鲁桐轩先后杀死大队长高孝门、张再勋。其部下王斗山、王光胜、谭成书等怕遭暗算,纷纷投靠日寇。高孝门弟弟高孝堂于6月14日,勾结新安镇日军“扫荡”司吾山区,火烧五华顶寺院。鲁桐轩逃到宿东翰林庄设立指挥部。鲁到宿东后,仍千方百计制造事端与共产党为敌,气焰十分嚣张。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决定给顽固不化之徒以致命打击。

8月,黄志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东渡运河支援中苏新四军开展反顽斗争。张爱萍、韦国清率五纵三支队进入淮海地区开辟根据地。9月16日(中秋节),三支队七团自沭阳钱集经里仁,长途奔袭鲁桐轩的司令部翰林庄。当夜鲁桐轩设宴招待连以上干部,个个喝得大醉,正入梦乡。七团三营长孙云翰率部主攻,副团长沙枫率一、二营为打援和后继部队。经过一昼夜战斗,攻占翰林庄,打死副旅长鲁济琛,俘虏常备队及国民党县府人员百余人,鲁桐轩率残部乘夜突围逃往宿北。从此,鲁桐轩一蹶不振,随之销声匿迹。

四、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1939年8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在皖东北张塘成立,同时撤销皖东北特委和苏皖特委,金明任区党委书记。11月,苏皖区党委决定,自西向东分别成立三个地委,即大运河以西地区为第一地委;大运河以东,陇海路以南,六塘河以北为第二地委;六塘河以南地区为第三地委。宿东属第二地委领导,杨纯为第二地委书记。

11月下旬,第二地委为了迅速打开宿沭边区的斗争局面,率领党员干部重返边区,以整顿党的组织、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民主政权、搞好统一战线为四项中心任务。同时,第二地委对宿迁县委及各区委又重新委派领导人,并分别派赴各地进行党的恢复工作。

恢复后的中共宿迁县委由王亚东任书记,夏岩任组织部长,杨肇庭任宣传部长,白卜山任青年部长。县委下辖沂河区委,书记朱万国;宿五区区委,书记晁福祥;宿六区区委,书记王子鲁;宿七区区委,书记徐养春。同时,二地委将沭二区委、沭三区委划归宿迁县委领导。

12月初,在县委领导下各区进行整党,把一些动摇投敌分子清除出党;对一度失掉组织联系,经审查后重新填表登记;对原有的党支部进行改组,从而纯洁了党的组织,并在工农知识分子中发展一批新党员。从1939年12月到1940年1月,通过恢复与发展,县委下辖6个区委,20多个党支部,党员100余名。与此同时,宿北地区青救团组织和人民抗日武装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1940年2月,苏皖第二地委决定,把所属地区划为四片,分别成立四个县委。宿迁为第一县委,书记王亚东。4月初,鲁桐杆在宿北挑起磨擦,八路军南进支队转移邳北。鲁桐轩在宿北制造“大刘墩惨案”,致使宿北党组织再次受到破坏。

1940年3月,苏皖区党委决定第二、第三地委合并。4月,中共苏皖第二、第三地委书记杨纯,派李仲祥到宿北恢复第一县委。恢复后的第一县委李仲祥为书记,王子鲁为组织部长,孔宪质为宣传部长,晁福祥为军事部长。县委为掌握敌情,掩护党的活动,在宿北的唐店、王庄、棋盘、窑湾及宿东的邵店、叶海等村镇设立党的地下交通站,负责传递情报,护送过往干部,做好运东、运西与苏鲁的交通。5月,县委派张亚夫、臧大全等到宿东二、八区协助马爱亭做开辟工作。他们在宿东组建抗日团体,发展地下党员,先后建立嶂山党支部与邵西党支部。这时,宿北六区的港头党支部、七区龙泉沟党支部,也相继建立。从而,党的队伍又恢复发展起来。6月,鲁桐轩撤离宿北。不久,沂河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张九峰任区长,晁岱文任区委书记。8月,“宿迁民众抗日自卫大队”成立,胡震球任大队长,晁福祥兼教导员。通过艰难曲折的斗争,党在宿北地区终于站稳了脚跟。

五、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0年9月,鲁桐轩被赶跑后,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东乡保安圩成立。蔡贡庭任县长,晁福祥为县政府秘书。同时中共苏皖区党委决定,将中共第一县委改为中共宿迁县委,李铁民为县委书记,王子鲁为县委组织部长,张渐摩为县委宣传部长,晁福祥、晁岱文、胡震球等为县委委员。宿迁县委、县政府主要以邵店、叶海子、大兴集一带为基地开展活动。之后,又建立二、八区署,二区区长鲍子和,区委书记臧大全;八区区长邹天石,区委书记朱万国。同时成立二、八区联防办事处,马爱亭任主任。旋即组建宿迁县抗日武装,遂将宿迁民众自卫大队20余人与沂河区自卫队30余人合编,组成沂河大队,胡震球任大队长,晁福祥兼政委。后将二、八区队编入沂河大队,使这支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到4个中队,计400余人枪,成为保卫宿迁抗日根据地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第二节 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区

一、泗宿边区的基本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曾于宿南、泗(县)北地区,组成“泗宿边区”,并建立了县级政权。边区总面积为16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

早在1927年秋,泗宿边地区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共地下党先后建立洋河、苏圩、埠子区委。在共产党领导下,这一地区农民曾进行抗租、抗税、抗暴斗争,取得一系列胜利,并组建过红军,举行过泗宿联合暴动。后来,由于“左”倾错误路线指引,农民暴动失败了,但党的影响却很深远。它使泗宿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谋求翻身解放的唯一希望。这也为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这一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二、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区

1939年9月,山东分局决定成立“八路军苏皖纵队”,由江华任司令员兼政委,统一领导苏皖地区新四军四总队,苏鲁豫支队和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等。纵队机关百余人由鲁南王庄出发,越过陇海路,会同在邳县活动的陇海南进支队,经睢宁、灵壁、泗县,沿途多次粉碎敌伪军的拦截和追击,于10月进驻苏皖地区泗宿边境赵庄。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主动为部队让房、让铺、烧水、洗衣、做饭,热情款待亲人。各地爱国人士自发组建抗日武装和抗日团体,为争得党和人民军队的支持,纷纷前来纵队司令部接洽,要求党领导他们抗日。

(一)爱国人士史文煜

史文煜,原名居易,泗阳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39年春,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泗(阳)、宿(迁)、沭(阳)三县边区联防自卫团(简称“三县边联”)在泗阳徐新庄成立,马爱亭任主任,史文煜任秘书。6月,为培养干部,三县边联在宿迁县小方庄成立了“苏北人民抗日干部培训班”,史文煜任校长,学员20多人。训练班曾派徐晓霞赴鲁南八路军岸堤军政干校取经,岸堤军政干校给予热情支持,赠送全套教材和大批宣传品。训练班开学时,校长史文煜的肺病日趋严重。由于他长期为革命奔波,生活艰苦,经常吐血,同志们劝他休养治病,他说眼下正值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工作刚开始,我怎能躺下!就这样,他带病操劳,训练班的教学业务、军事训练、生活管理,他都亲自过问,并且还担任政治课的教学工作。由于三县边联和抗日训练班经常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在各界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因此遭到国民党泗阳县党部极力反对,先是派特务搜集他们情报,监视他们活动,继而要取缔三县边联组织,再加上三县边联本身没有党的组织,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经敌人阻挠、破坏,三县边联便名存实亡了。在这种形势下,史文煜毅然带领训练班师生20多人,前往皖东北投靠共产党。1939年9月,他与八路军鲁苏豫支队孙象涵部接上关系,随将训练班编为苏鲁豫支队军政干校。从此,他们师生正式参加了八路军。10月,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境时,又把他们改编为苏皖纵队随营学校。纵队司令部任命史文煜为校长。同年12月,史文煜病故。

(二)抗战老人蔡佩恩

蔡佩恩,原名崇惠,宿迁蔡乱庄开明士绅,素怀爱国激情,苦于报国无门,听说八路军苏皖纵队进驻赵庄,不胜欣喜,忙找亲戚朱沛(朱瑞将军长兄),经朱沛介绍他会见了江华司令员。通过交谈,蔡佩恩先生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有了深刻理解,表示竭力拥护。回家后,他根据江华司令员指示,多方联络,积极筹集枪支,组织地方抗日武装。由于他素有威望和号召力,短短几天就组织起100多人枪,并有轻机枪3挺,在苏皖纵队指导下,建成宿迁大队。苏皖纵队司令部委任蔡玉辉为大队长。这支武装力量经常突袭和截击敌人,神出鬼没,非常活跃。1940年2月,宿迁大队上升苏皖纵队二团。宿南之敌听说宿迁大队调走,遂纠集400余人,直扑蔡乱庄,妄图一举消灭蔡佩恩领导的抗日武装。当时圩内只有60余人枪,蔡佩恩又年过六旬,战斗开始,他十分镇定,奋勇率队与敌拼搏。战斗由早上持续到中午,敌未得逞,乃施以催泪瓦斯,同时向圩内连续发射200多发炮弹,其子承琳牺牲,他仍沉着应战,坚持至深夜始率众撤出。这次战斗,毙日军指挥官1名,伤日伪军5名,上级誉他为“抗日老人”。1942年蔡佩恩先生逝世时,泗宿县人民政府献给他的挽联是“倾塌宿南半壁,减少淮北干城”,对他给予很高评价。

(三)毁家纾难的武海峰

爱国志士武海峰,抗战爆发后,曾在家乡武家圩及大陆庄一带筹集民枪,组织抗日联庄会,后出任国民党闸塘乡乡长。因他反对县长鲁桐轩的假抗日真反共的行为,愤然辞去乡长职务,以示不与鲁桐轩同流合污。因此,鲁桐轩两次派兵袭击武家圩,均被他率自卫队击退。在抗日反顽斗争中,他毁家纾难,两次卖地买枪武装群众。他日夜盼望共产党八路军早日到来,领导人民抗日保家乡。

1939年10月,当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境赵庄时,武海峰步行几十里连夜赶到赵庄,会见了江华司令员。他向首长谈了自己的家庭出身、工作经历及其要求参加抗日的迫切愿望。江司令员鼓励他,让他将地方群众武装组织起来,在主力部队叶道友支持帮助下,建立了运河大队,最初由武海峰任大队长,将二、三百人编为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长陈谦斯,第二中队长陆旭,第三中队长陈竟之。后来武海峰出任闸塘区区长,叶道友接任运河大队队长。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运河大队坚持抗日反顽斗争,不久,也上升为主力。

三、宿南的抗日烽火

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境赵庄时,曾派曹虞光、吴瑾瑜为首的工作队进驻宿南地区做民运工作。工作队入乡后,一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一面秘密发展党员,组建中共宿迁四区区委(后改潘山区委),建立骝马、顺河等3个乡政权。陈少南任区委书记。在主力部队的支持下,泗宿地区先后组建许宝庭的“泗州大队”,许海岚的“第五大队”,蔡玉辉的“宿迁大队”,叶道友的“运河大队”,武海峰的“抗日大队”,韩月波的“青年大队”,计千余人枪。他们在泗宿边区纵横驰聘,与日伪顽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武家圩保卫战

1939年7月的一天,宿城、洋河日伪军约500余人,进犯武家圩。武海峰闻讯立即集中圩内武装群众200多人,凭圩拒守。下午四时许,日军向武家圩连发数百发炮弹,武家圩房屋被毁,圩墙倒塌,汪塘里的鱼也被炸得飘浮上来。武家圩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在武海峰领导下,从青壮年到六、七十岁老人,全部上阵,把原先打土匪用的几门土大炮,都装足了药。当日伪军在炮火掩护下直扑圩门时,圩内土大炮齐发,一下子炸死日伪军18名。日伪军疑圩内有八路军主力部队,惊恐撤退。

当晚九时许,敌人向武家圩发起第二次进攻,武海峰率众高呼:“为死难乡亲报仇!”。当敌人蜂拥而上之际,他们放出第二排炮,又炸死炸伤10多名日伪军,余敌逃遁。

深夜十一时左右,武海峰考虑到敌强我弱,天明敌人还会发起新的攻势,同时经过八、九个小时的战斗,圩内武装群众已伤亡30多人,弹药又缺,不宜再坚持下去了,遂连夜带领群众转移。次日,日伪军进圩烧民房数百间。此次毙伤日伪军100余人,宿城之敌不敢轻易南犯,为建立泗宿北部政权创造了条件。

(二)蔡乱庄歼匪

匪首刘厚业,是宿睢人民一大祸害。1939年夏,刘匪率众百余人投靠夏铄武,当上了营长,后又接受日伪招安,摇身一变,又当上伪睢八区大队长,打家劫舍,称霸一方。直至1940年2月,大柏圩战斗胜利之后,刘匪为了投机,接受我方改编,编为南进支队独立大队,刘厚业为大队长。

然而,刘匪本性难移,纵容部下偷鸡摸狗,拦路抢劫,无所不为,还经常在夜间进行绑票勒赎,奸淫妇女,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刘匪被共产党改编后,竟暗杀我运河大队战士陆文启、张兆祥。应广大群众和部队战士的强烈要求,苏皖纵队司令部也认为刘匪反复无常,恶迹昭彰,于1940年4月,在乱庄圩将刘厚业匪部歼灭。

四、泗宿办事处成立

1939年8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建立后,领导群众坚持武装斗争,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南进支队与苏皖纵队的支持下,宿南地区逐渐由敌占区变为游击区。1940年2月,大柏圩战斗胜利后,打开泗宿边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不久便建立了潘山区,区长臧及峰、区委书记先后为陈少南、曹虞光。当时潘山区范围:南至三界乡,北至戚圩子,西至蔡宅子,东至陈夹河,大部分是宿迁的现辖区域。接着,又建立闸塘区,区长武海峰,区委书记徐静。闸塘区初建时,只有闸塘、先进两个乡,活动范围很小,且处于三面受敌的困难境地。区长武海峰一面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做好地方上层人士的工作,在敌占区乡村建立两面政权,一面坚持武装斗争,配合主力部队,拔除敌伪据点,从而巩固了闸塘区,使之成为泗宿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门户和屏障。4月,歼灭匪首刘厚业之后,泗宿北部的形势日趋好转。苏皖区党委决定,成立泗(阳)宿(迁)边区办事处,由狄克东任主任兼书记。办事处下辖宿迁境的潘山、闸塘、归仁三区和泗阳境金镇区,共四区。次年4月,泗宿、泗北办事处合并,成立泗宿县抗日民主政府,狄克东任县长,石立志任县委书记。

第三节 宿西边区的开辟

一、睢宿边区的形势

宿迁西部原睢宁县的二区及八区一部分与宿迁县的一区和五区一部分组成睢宿边区。其范围:北起废黄河北堤,南到海郑公路,西起朱海子,东至宿城西郊,东西约60华里,南北约40华里。抗日战争时期,这儿是淮北通往邳睢铜的一条游击走廊,也是华中通往山东根据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境内日伪据点林立,日伪军经常四出扫荡,扰害人民。国民党睢宁县长刘天展及其区、乡武装和国民党宿迁县刘子声支队,也在这一带催粮要款,再加上王宜纯、朱四、张家辰等土匪武装,拦路抢劫,绑票索钱,弄得睢宿边区暗无天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中共睢二区委建立

抗战爆发后,党即着手开辟睢宿边区。1938年邳睢党组织曾派中共党员王子宇到王官集、皂河一带宣传抗日。1939年初,中共睢宁县委派张晓亭、吴献贤先后到睢宿边区发展党员,组织青救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张晓亭发展杨新、王万武、王万精等人入党。杨新等又通过亲友和家族关系,在国民党睢二区长王保华(即王国钧)的区队里,发展袁介之(中队长)、王保金(分队长)、王甫仁(分队长)等人入党,并成立了中共睢二区特别支部,张晓亭任支部书记。不久,睢二区特支改建为睢二区委。张晓亭(后为杨新)任区委书记,王万武、杨新、王保金为区委委员。民主人士王冰如任睢二区青救团团部主任。

区委和青救团团部成立后,青救团组织发展很快。叶营、袁庄等乡团部也陆续建立。王冰如听说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一梯队到了邳睢铜地区,他步行35里来到吕集找到梯队部。梯队长李浩然热情接待他,并和他谈发展武装、组建人民政权、壮大抗日力量等当前任务。他回家后,先把二儿子王万岭送到梯队部报名参军。接着又在睢二区七乡乡团主任会上发动青救团骨干踊跃报名参军。乡团主任回去之后,又四出串连,不几天就报名300多人(其中青救团员100多人),并筹集一部分枪支,由他率领集体参加八路军。后编为南进支队第一梯队东江大队,夏玉华任大队长。这是睢宿边区首次参军热潮。

三、第一梯队打皂河

1939年4月间,受日军招安的土匪王振铎、李家鼎部五、六百人,打着“徐海民团”的旗号,进驻皂河。这伙匪徒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叶可泽侦察好伪匪兵力部署,星夜赶往岠山向南进支队第一梯队长李浩然汇报,并提出作战方案。随后,叶可泽向导一梯队并联络地方自卫武装,一举把王振铎的“徐海民团”赶跑,缴获大量物资,当场处决一批汉奸,为睢宿人民除了大害。而后,叶可泽联合地方自卫武装,在庙庄成立“邳宿睢抗敌自卫团”。叶可泽任团长,下辖4个大队,约800余人。同年6月,皂河日伪军到苗圩村抢粮,叶可泽率自卫团一部在黄河故道设伏,伏击日伪军,夺回全部粮食,归还农民。

四、坝窝伏击战

1939年10月,叶可泽领导的邳宿睢抗敌自卫团改编为陇海南进支队独立团,彭柏华任团长,叶可泽任副团长,吴云培任政委。11月,独立团在坝窝村(现属王官集)驻防。当天获得情报,宿城日军配合皂河日伪军100余人,分乘4辆汽车,将往王官集一带扫荡。政委吴云培与国民党睢二区长王保华联合,决定采取联合行动,在坝窝设伏,袭击日军车队。

次日黎明,独立团就做好战斗部署。下午一时许,敌4辆汽车驶到黄庄西头,离坝窝大豁口只有100多米。这时政委吴云培喝令一声“打”,噼哩吧啦一阵排子枪,毙伤日伪军多名。接着,独立团抢占黄河大堤。敌人疯狂地与我争夺,激战至下午二时许,我独立团向西北方向转移。敌占领大堤后,把坝窝村十几户人家的草房全部烧光。这次战斗,大大鼓舞了睢宿人民的抗战情绪,对发展睢宿抗日武装,建立睢宿民主政权,起到一定作用。这次战斗之后,独立团随苏皖纵队南下皖东北,编为河北大队,武志伟任大队长,叶可泽任副大队长。

五、睢二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

1940年春,睢二区委研究决定:由区委委员王保金做他族兄王保华的统战工作。王保金经常向王保华讲解共产党的抗日政策,要求他站在共产党一边,携手抗日。可王保华思想顽固,听不进半句。王保金见软说不行,强行将睢二区区队改编成人民抗日军队,睢二区政府改组为人民政府。王保华慑于形势,被迫交出政权和随身携带的一把盒子枪,只身逃往徐州。

1940年6月,睢二区抗日民主政权宣告成立,区长兼区队长王保金,副区长杨新。二区初辖太康、涤尘、东藩等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