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玉米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关于父子之间

(2019-02-19 08:54:07) 下一个

父子之间据心理学家说是潜在的对手关系,意思好像是说儿子视父亲为必须超越的对象,只有超越老子小子方能强大。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又好像有点似是而非。对于有着无法超越的伟大老子的平凡小子而言,将老爷子视为对手,人生岂不毫无希望?

男孩仿佛多少都会有点英雄情结,许多人相信男孩最早的崇拜对象是自己的老子,我以为不无道理。以前去朋友家,朋友的儿子五六岁,头顶一顶水兵帽蹦蹦跳跳到我面前说:我爸爸是海军!脸上的表情全是骄傲与自豪。那让我想起自己儿时类似的举动,当时住在一个本家亲戚家,与亲戚家楼上的一个小胖子成了朋友,那小胖子很得意地对我说:我爸十六岁就当了解放军。我说:我爸十四岁就当了。小胖子说:我爸打过淮海战役,腰上有枪眼,是残废军人。我就没话说了。但心里不服气,很郁闷。

儿时儿子对于老子的崇拜大概中外都一样。海明威有篇小说《两代父子》,借小说人物尼克之名缅怀自己的父亲。那里面提到他父亲在他幼小时候就送他猎枪,教他打鹌鹑的诀窍。说是一定不能堵住鹌鹑飞回老窝的路,不然鹌鹑一哄而起扑面而来会让人十分狼狈。要打鹌鹑就要背过身去,等它们从肩头飞过,在停止翅膀扇动,斜掠着滑翔入林将落未落之际,才是瞄准开枪的最好时机。那诀窍使尼克(海明威)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成年之后依然难以忘记。

儿时对于父亲的佩服或崇拜一方面大概因为少儿心智尚处幼稚,看不见父亲的短处和缺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父亲是自己最有力和可靠的靠山之缘故。所谓父爱如山想必便是这种感觉。父亲总在需要的时候给儿子提供支持和保护,使儿子安全和安心。天下最老实本分的父亲看到儿子遭受欺凌也会以命相搏,看到儿子遭遇危险则会舍命相救。记得看过一则国外的报道:一个父亲将儿子交给一个道貌岸然的教练接受训练,那个教练却性侵了那个男孩。事情败露,教练被逮捕起诉,警察带着罪犯出现时,男孩的父亲突然从边上闪出,用手枪当场打爆了那个教练的脑袋。那个父亲为此坐牢,但他毫不在意。许多年后有人采访那个出狱并已经年迈的父亲,问他是否后悔杀人并因而坐牢,老头说:再来一次,还是要杀了那个狗娘养的。如果说这个父亲替儿子报仇是经过思考的,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另一个例子则是完全出于本能:一群亲朋好友在河边钓鱼时,忽然一只鳄鱼袭击一个正在水边戏耍的男孩,咬着男孩的大腿将他拖往水中,那个男孩的父亲见状没有一秒钟的犹豫,扑入水中,将自己的手臂伸进鳄鱼嘴中,结果男孩被松开了,那个父亲的整条手臂则被齐刷刷咬断。好在父子生命都被拯救,事后有媒体问那个父亲当时怎么想的,父亲说什么都没想人已经在河里手臂也没了。媒体问他没有手臂生活是否很不方便(废话),他看看空荡荡的袖子说:儿子安全无恙,我很满足。

然而正如日头爬高则影子萎缩一样,伴随男孩成长,父亲的高大形象也会逐渐式微,权威会动摇乃至消失。反抗期的少年多会对父亲产生抗拒心理。上述《两代父子》中,海明威对此有很好的描述:尼克(海明威)的父亲将一件自己穿过的汗衫送给儿子穿,可是尼克嫌弃父亲身上的体味,不愿意穿那汗衫,还将汗衫扔了,他的父亲勃然大怒,揍了尼克。事后尼克拿着父亲送他的猎枪坐在门外,远远看着屋内父亲的身影,心里不断冒出念头:我可以用这猎枪一枪打倒他。进入反抗期的男孩,随着心智的成长逐渐看出父亲的弱点和缺陷,看出父亲能力的限度,心目中原本高大的父亲变得“不过如此”,当自己做事的意愿遭到“不过如此”的父亲反对和阻挠时,会产生逆反心理;有时仅仅因为父亲反对,便可以成为儿子做某事的动机,或许只为了证明给父亲看:你是错的!这时的父子关系大概是最容易“剑拔弩张”的吧。

父子之间不似母子之间,男孩成长为少年,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仿佛就变成了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多是不喜欢主动示弱的,一旦冲突,都不让步,冲突之后彼此冷战,空气中的尴尬久久难以消散。但有时父子之间冰释前嫌的情景又让人感动。美国影坛传奇人物亨利方达少年时与他父亲有过这样的轶事:当时亨利方达受马龙白兰度母亲邀约演出戏剧,兴趣得到开发,产生了做专业演员的念头,可是遭到他父亲的强烈反对。他父亲说:一个打算认真生活的男子,不应该生活在虚幻世界里。显然这个父亲不认为演艺业是个值得他儿子全身心投入的正当职业。但亨利方达拒绝接受父亲的意见,为此父子陷入冷战,互不理睬。但亨利方达演出时,他的全家包括父亲依然前去观看。演出完毕回到家里,方达的姐妹们难掩兴奋,在那里评头论足议论已结束的演出,方达的父亲坐在一边将脸埋在报纸后面一声不吭看报。当几个姐妹议论到方达的表演说应该如何如何就更好了时,方达的父亲忽然从报纸后面露出脸来说:住嘴!他的表演完美无缺,是最棒的。这段轶事是亨利方达的女儿简方达写在回忆录里的,亨利方达,简方达,皮特方达,父女子三人在美国是无人不晓的影坛传奇人物。据简方达说亨利方达对她提到上述往事时眼眶湿润,并说那是他这一生得到的最好的称赞。

父子之间到儿子成年之后,关系又有转变。那时父亲逐渐年迈,儿子已长大成人。儿时父亲身上曾经的虚幻光芒早已褪尽,儿子对于父亲的真实能耐,弱点缺陷都一目了然。崇拜也许荡然无存,却代之以深厚的挚爱。由自己的生活经历重新对照审视父亲的经历,对父亲的理解骤然加深。对于父亲曾经给予自己的支持和保护,为养育支撑家庭做出的种种努力;对于父亲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与挫折乃至于梦想的牺牲或幻灭渐渐能够感同身受;那时对于反抗期时对于父亲的顶撞和逆反往往心生内疚,而对于父亲曾经给予自己的惩罚则全然释怀,因惩罚而生出的一时芥蒂或“怨恨”冰消雪化。翻译家傅雷年轻时对儿子傅聪极其严格,有时动手打儿子,老了之后十分后悔,问儿子是否还记得小时挨打。傅聪说早忘记了。其实哪里会忘记,那是不想让父亲难过而已。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中国大概家喻户晓,我以为那是他最好的一篇散文。他用在车站父亲与他分别前去站台对面为他买橘子的细节,刻画出父亲对于即将离别的儿子的不舍和关爱,那个在站台上爬上爬下蹒跚过铁路买橘子的初老的父亲的背影不仅让朱自清泪眼婆娑,也让所有读者感动流泪。通过朱自清的《背影》每个人都会看见自己的父亲。

父子之间不是对手关系,当小子超越老子,活得比老子好,比老子有出息或成就时,老子只会高兴骄傲和欣慰。儿子能够给予老子最大的礼物大概莫过于使老子为自己骄傲与自豪了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茅斌骚客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很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