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世纪末台海两岸学术交流散记(二)

(2016-03-03 16:10:04) 下一个

来自台湾大学的邀请

二十多年前,中国的海洋遥感研究刚刚起步。主要是搞物理的人转过来做海洋遥感。这些学者对于真正的海洋现象的本质了解不够。我们这些海洋学专业出身的学者,从国外学习海洋遥感回来之后,研究海洋遥感的思路和角度与纯物理专业的学者不尽相同。二者的结合和互相补充,使我国海洋遥感的研究逐渐有了起色。作为开拓者,我在国内首次为研究生开设了“卫星海洋学”,并自己编写了讲义。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海洋卫星,所以卫星图像数据很缺乏。台湾方面的情况也是类似。他们也在准备实验发射台湾自己的“中华卫星”。

一九九五年初,台湾大学向我们大陆几位海洋遥感学者发出了到台湾大学访问的邀请。这次工作访问大约一个月。这也是两岸的科学工作者根据两岸关系的走向和趋势,开始建立互相联系的开始。大家都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两岸交流初期,我们必须经香港再赴台北。所以我们要先办《港澳通行证》,然后在香港的台湾《中华旅行社》换发《大陆同胞赴中华民国台湾地区通行证》。

在办理《港澳通行证》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天下午,我到公安局的出入境管理处,办理《港澳通行证》。一进门,就看见当时非常红的,在电视剧《孔子》中饰演孔子的王绘春。一问,他也要去台湾访问。当时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就连出入境管理处的刘科长也不认识王绘春。可能是平时不太看电视剧。出入境管理处的一位漂亮的女民警原来是青岛话剧团的演员,是王绘春的前同事。她一个劲地向刘科长介绍说,“刘科长,孔老二来了,他就是演孔子的王绘春”。只见刘科长抬起头说“好,好。”就又低头继续写他的材料去了。要知道,后来王绘春比我早一天到台湾。我到台北之后,只见台湾的各大主要报纸都在第一版登出王绘春和剧组其他演员的大幅照片,大标题是《欢迎孔子率他的弟子们访问台湾》。对剧组整个访问做了详细地报道,那可真是引起轰动的大阵仗。

另一个要提到的是,台湾大学的刘教授告诉我,他正在通过卫星遥感数据研究渤海的悬浮物运移问题,需要渤海各个入海口的径流数据。为此,我特地专程赶到济南,通过校友拿到了那个特定时期,及与卫星数据同步的地面观测资料。并在到了台湾之后,用这些资料进行了合作研究,一起发表了研究成果。这个事情说明,当时在我们双方的心中,很自然地进行了合作。而台湾的学者做渤海湾的研究也很自然。台湾和大陆同是“一个中国“的概念,在那个时期是很自然的事情。谁也不会想到二十多年之后,会是现在这个局面。

那时候我们学校出了一种保健药“降糖乐”,是由几种珍贵的海产品制成的,很有名。校办的小徐听说我要去台湾,马上说他的亲戚在台湾,是台湾师范大学的退休教授,路老先生。希望我能帮他带一些“降糖乐”去台湾给路老先生。小徐人很实在,说带就是二十四包,整个一大箱。这一路给我添了很多辛苦,后面再表。

还要指出,尽管当时已经知道我的海流计还在台湾的某个地方,但是由于不知道如何才能,或者是否可能将海流计取回来。就抱着到了台湾再说的想法,没有做任何事先的准备。

出发之前,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负责人,专门和我谈话。希望我们通过和台湾比较高层次的阶层的接触,了解台湾人民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和想法。国家安全局的人员到我们学校和我谈话,交代了很多注意事项。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能和台湾官方直接接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