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满江湖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由来(转)

(2014-07-22 01:42:31) 下一个
何俊萍
    2012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重拳出击,掀起了新一轮反腐风暴。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 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要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此话一出,“老虎苍蝇一起打”如同“八项规定”一样,迅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主流话语之一。究其原因,不仅因为此语表明了新一届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恒心,也因为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道出了将贪官污吏一网打尽的民众心声。
    在“老虎苍蝇一起打”中,“老虎”喻指巨贪巨腐的高级官员,他们大权在握,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如“百兽之王”,为所欲为,祸国殃民;“苍蝇”喻指权力看 似不大但祸害不小的基层违法公务人员,他们像苍蝇一样,无缝不钻,面目可憎。“老虎”和“苍蝇”虽然级别有大小,祸害有轻重,但都是利用手中权力违规违纪 甚至违法,攫取私利,成为老百姓的敌人,因此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其实,在汉语语汇系统和中国文化传统中,“老虎”“苍蝇”早已是“常客”,历来大多比喻见利忘义、贪婪可恶的反面典型。仅成语中就积淀和传承了很多妙语,如“为虎作伥”“放虎归山”“养虎遗患”“虎视眈眈”“苍蝇见血”“蝇营狗苟”“没头苍蝇”“如蝇逐臭”等。
    “老虎”体魄强大,凶残无比,因此要花大力气练就硬功夫“打老虎”。流传最广的是“武松打虎”。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中细致描写了武松在景阳冈通过“一迎”“一拳”“一脚”将虎打死的精彩故事。武松打的是祸害百姓的真老虎,当时也叫“大虫”。
真老虎要打,假老虎也要打。1946年8月,毛泽东同志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形象地比作“纸老虎”,号召各界各方同心协力“打倒帝国主义纸老虎”。
    1948年,国民党在上海也有“打老虎”的“壮举”。当时国统区物价飙涨,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为此,蒋经国提出“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口 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遏制物价,挽回民声。蒋经国打的“老虎”也不是真老虎,而是喻指囤积居奇的奸商和官僚资本集团。
    1951年,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开展了有名的“三反五反运动”,当时民间就叫“三反五反打老虎”,这个“老虎”就是指贪官污吏。当时规定,凡贪污1000万 元以上者即称为“老虎”,贪污数额达到1亿元者为“大老虎”(笔者注:“1000万元”与“1亿元”均为当时币制的计量)。刘青山、张子善就是贪污腐败的 大老虎典型,被判死刑。
   “老虎”该打,而到处嗡嗡叫的苍蝇也不能放过。
    195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消除“四害”,这“四害”就是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苍蝇位居榜首。后来虽然“臭虫”“蟑螂”先后取代“麻雀”,但“苍蝇”始终是“第一害”,为重点消灭对象。
    1963年1月9日,毛泽东在《满江红》中写道:“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字面是写真苍蝇,实际是喻指那些猖狂反华、群聚起哄的国家。
    由此观之,老虎苍蝇被打的历史由来已久,但“老虎苍蝇一起打”首次将“老虎”和“苍蝇”并提,形象生动,对比性强,因此一下子就进入了主流语言系统之中。
    一开始,“老虎苍蝇一起打”一语中“老虎”和“苍蝇”还打上引号和顿号,但很快引号和顿号都显多余,“老虎苍蝇一起打”成为一个有特定意义的熟语。
    老虎必须花大力气打击,但苍蝇只需要轻轻一拍。因此,还有一语叫“打老虎拍苍蝇”,例如:
    “山西省‘打老虎拍苍蝇’提速惩腐”(标题)(《山西日报》2013年11月21日)
    为了表述简洁,“打老虎拍苍蝇”还缩减演变为“打虎拍蝇”四字语,例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调亮剑,吹响反腐‘打虎拍蝇’集结号角……”(新华网2014年2月28日)
    “打虎拍蝇”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而“老虎苍蝇一起打”更加口语化,也更为生动形象。两者各有千秋,各得其所。也许,将来“老虎苍蝇一起打”会同“打虎拍 蝇”一道,双双演变为成语,收入成语词典。(本文发表于2014年第7期《咬文嚼字》,本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当地邮局订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