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风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正文

内观一生活的艺术(十七)

(2014-05-23 11:47:59) 下一个
佛陀的教导当中,也提及可达到各种禅那的境界。佛陀本身在开悟前,也曾学习过八种心灵高度专注的禅那境界。终其一生,佛陀始终没有间断地继续练习禅那。但是只靠禅那不能解脱。因此当佛陀教导禅那的时候,他强调这只是用以培养洞察力的垫脚石罢了,内观者培养定力的目的,不是为了去体验轻安喜悦,而是把心练成专注,用以体认自身的实相,并去除导致痛苦的习气。这就是正定。

问题与回答

问:为何您教授观息法时要学员专注在鼻孔处而非腹部?

答:因为对我们来说,观息法是修习内观的准备工作。在练习这个内观方法时,需要特别的专注,因此范围愈缩小,专注力愈强。要达到这个程度的专注,腹部的范围就太大了,最适合的就是鼻孔处,这就是当初佛陀教我们在鼻孔处用功的原因。

问:在练习对呼吸的觉知时,是否可以数息或在吸气时说“入”,在呼气时说“出”?

答:不行,练习时不应该连续地配上字词,如果在练习对呼吸地觉知时总是配上字词,逐渐的这个字会反宾为主,你会完全忽略了呼吸本身。然后你吸进或呼出时,你说字会变成一种咒语。你应该只专注于呼吸、纯粹的呼吸,没有别的,只是呼吸本身。

问:为何经由修定不足以解脱?

答:因为经由修定得到的心念纯净,主要是以压抑的方式而得,而非因习性的清除。这就像用沉淀剂。同样地,修定可使心的上层澄清,但是不净的沉淀物仍停留在潜意识中。如果要达到解脱,务必去除这些潜藏的污垢,而为了去除内心深处的不净,我们必须练习内观。

问:完全忘掉过去不问未来,而专注于当下不会有害吗?毕竟禽兽才那样过活,不是吗?而且过去必定会使人不断重复犯错。

答:这个方法不是教你完全忘记过去或完全不关心未来。因为目前心的习性,总是人沉浸在过去的回忆,获对未来的渴求、期待、恐惧中,反而忘了当下。这种不良习性为生命带来苦难。经由内观,你学习到踏实的活在当下的实相中。在这稳固的基础上,你可以从过去吸取必要的经验,为未来规划适当的方针。

问:我发现当我练习内观时,会胡思乱想。贪恋生起时,我认为自己不应有贪恋,于是又造成焦虑不安,我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答:为何要因贪恋而焦虑不安呢?你只须接受事实:“看!贪恋来了”就可以了,而你将会脱离困境。当你察觉自己的心在胡思乱想时,就接受它;“看!心又在胡思乱想了”这样,你的心会自动回到呼吸。不要让贪恋或妄想带来紧张不安,如果那样,你会生出新的嗔恨。只要接受,接受就够了。

问:所有的佛教禅修方法在瑜伽中都可以见到,请问佛陀所传授的有什么真正的新方法呢?

答:今日所谓的瑜伽事实上是后期发展的,帕丹伽力大师的时代大约比佛陀晚五百年,由他的《瑜伽经》可看出来自佛陀教法的影响,当然瑜伽修行在佛陀之前就盛行于印度。佛陀在得悟道之前也曾亲身验证。然而,所有这些训练方法均只限于戒与定,专注力最高的只能到第八禅那境界,但此仍属于感官体验的领域。而佛陀发现了第九禅那,即是内观,这种洞察力的培养能使修行者达到超脱所有感官经验的终极目标。

问:我发现自己很容易轻视别人,请问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

答:解决的方法就是内观。如果自我很强,就会轻视别人,贬低别人的重要而看重自己,但内观修行会自然地消融自我。当自我消融了,你就不会再做伤害他人的事。只要努力,问题自动会解决。

问:有时候,我会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事产生罪恶感?

答:罪恶感是无济于事的,只会对你造成伤害,在法的修行道上,罪没有地位。当你了解自己作为有偏差时,只须接受事实,不必刻意去辩解或掩饰它。你可以告诉一位您尊敬的人:“我犯了这个错位,不过以后我一定会避免再犯。”然后练习内观,如此你会发现自己终于可脱离困境了。

问:为什么我总是在强化自我意识,为什么一直为着“我”?

答:这是心被习性制约的情形,由于无明愚痴所致。但内观能让你由这种不良习性的制约中解脱出来,使你不再总是只想到自己,你会学习为他人着想。

问:那是如何发生的?

答:第一步是体认人是多么自私和自我中心!除非明了这个真理,否则不可能会跳出那种对自我疯狂的爱执。随着修习的精进,你会体认到甚至自己对他人的爱,事实上也是出于爱自己。你会了解“我爱的是谁?我爱某人是因为我对某人有所期待,我希望他能尽如我意,当他一开始表现不一样时,我对他的爱就没了,那么到底我爱的是他还是我自己?”要修习内观,而非知性的理解,答案会很清楚。一旦你有了这种直接的体悟,自私即会慢慢消融,然后你会学习培养对他人的真爱,那是一种不自私,单向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爱。

问:我的工作地点附近,又一大群无业游民在那儿伸手乞讨:“给点零用钱吧!”

答:西方国家也有这种事吗?我以为只有贫穷国家才有哪!

问:据我所知,很多这些游民吸毒,我觉得如果给他们钱,反而是在鼓励他们吸毒。

答:所以,你们必须注意捐款流向,否则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如果你帮他们戒毒而不是跟他们金钱,那你才是真正帮助他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智慧。

问:当您说“要快乐”时,我就想到,另一面就是“要悲伤”。

答:为什么要悲伤?脱离悲伤吧!

问:对!但是我以为我们是在努力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

答:平衡使你快乐,否则会使你悲伤,愿你平衡、快乐。

问:我以为是“要平衡,要什么都没有”!

答:不!不是的,平衡会使你快乐,而非什么都没有,当内心平衡时,你会变得正面而积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