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3年前后我家艰难日子.2

(2015-03-04 08:55:06) 下一个
前篇: 53年前后我家艰难日子.1

53年前后我家艰难日子.2

49年后学校的包饭同学太少维持不下去,就改成为同学蒸笼热饭。带午饭到学校蒸热。最麻烦是夏天, 稍一不小心带的饭会变坏, 只能饿一顿。父亲口袋那天若有点余钱,会让我们几个孩子到外面吃。我们三人,大姐二姐和我,或到横浜桥边的店名颇有诗意的“萝春阁”吃阳春面, 或者到学校旁边的小面馆吃馄饨面,再有的是吃盖交饭。有时给的钱多也能去“孟尝君”吃较贵的套餐,两人套餐有三个菜和汤和两大碗白饭,我们三个人,店主老大不愿意为我们多加一只碗,亏它的店名还敢大言不惭叫“孟尝君”!小面馆吃馄饨面最有意思,因为它的汤是肉骨头熬的很鲜,和”萝春阁”的阳春面面汤净是用酱油味精兑的不一样,店堂小,几张小餐桌摆到店面外,几乎满座,但卫生就不敢恭维了,一些同学猛倒调味瓶里的胡椒面,老板直呼吃不消,和他们协议每人多加一只大馄饨,小祖宗你们就别玩命倒胡椒面了。

日子真的好难过。父亲从私企转业国营,起点工资就五十多,年后稍加了点。工余他和二姐接点童装活,母亲还要变卖东西,这样才勉强维持五口人(大哥和大姐不在家住)和房租童装活的缝纫技能相对不高,但对二姐这个初中生也是有一定难度,没少挨父亲数落,父亲以前在私企担任过服装和童装等柜台的主管,一眼就能看出缝针缺陷所在。好在这些活是从熟人那儿批来的,熟人能将就极力将就,少了好多返工。

平日的生活简单。我们的早餐和好多上海人一样是吃泡饭,把昨晚剩下的米饭加水煮开,辅之酱菜腐乳之类下饭,有时就买一副大饼油条或粢饭团。56年以后我们弄堂管道煤气炉才普及,之前都是烧煤球炉。早上时间短,生煤球炉来不及,用竹柴即劈开的竹子生炉子,竹子点燃快易着,炉子放在三层的晒台,即使烟雾腾腾也没关系。母亲一早去买菜,煮泡饭这项差事我们几个孩子轮流做, 做完泡饭脸是黑黑的。

生煤球炉子是一项技术活, 比日后我在北京生蜂窝煤炉子的技术含量高得多。我之所以把生炉子的操作流程记得那么清楚就是失败好多次。流程是先把昨天用完的煤球碎块垫底, 上面塞一团纸, 再是细细的竹篾, 竹篾上面是较粗的木条, 再是炭。炉子是放在弄堂里生,每到早上九点, 各家生火整个弄堂烟雾弥漫。生炉子要先点着里面的纸,霎时火苗燃起,这时及时扇扇子,力道要适宜,否则或是灭了,或是烧得太旺把上面的木头烧尽而炭还没有燃着。如果一切顺利就把煤球加上去。煤炉子放在一个废搪瓷盆里,便于捅炉子时让炉灰收集在这个盆内。冬天这个炉子是我家养的花猫至爱,猫围在炉底外周,整个身体窝在盆里取暖,赶也赶不走,有时甚至把猫毛烤焦了。

家家都有个盛煤球箱子,煤球店老板会根据你的需要让伙计挑一担(前后两挑)或半担送上门。买米也是一样的,米店伙计将一担或半担米上门送货。有意思的是热水也可以论担买。冬天在厕所里的搪瓷浴盆洗澡,靠煤炉烧水灌四五个暖瓶是不够的。一般从弄堂口的老虎灶叫半担或一担水,洗到一半再加几暖瓶热水就差不多了,洗澡动作还得快.70年代后开始有塑料膜浴罩卖,保暖好多了。

最难堪是离开父亲发工资差一两天家里弹尽粮绝,  好在不多,可数几次母亲让我去买五斤米,或者15斤煤球的日子。母亲好面子,要求买回家途中不要让邻居觉察, 米因体积小好办,煤球只能等到天黑再行动。那几天靠吃素汤面,菜饭,面疙瘩汤或猪油酱油生鸡蛋拌饭等省钱的食谱打发。

 记得初一那年暑假我提前自学代数, 用的是”易进代数”薄薄教本, 大姐见后介绍说有一本” 范氏大代数“很好。我在旧书店看到有, 要价1.50算是相当贵的。父亲知道后过两天把钱给我,听母亲说父亲把他一条很贵的新皮带送到寄售商行卖了。


父亲有个邝姓老朋友,以前管公司人事,公司倒闭善后他在其留守部工作至56年全面公私合营,之后他转到房管所,工资维持不变, 远比房管所所长的高, 其后他要求自动减薪若干。他原先住在公司大楼顶层, 这以后的搬到我家亭子间, 房钱水电给出的是市价的几倍,实际是资助,只是顾及父母亲的感受吧。正是由于他的帮助,二姐才能上私立高中然后入大学,否则按家里重男轻女的态度,她就只能辍学打工。

邝伯伯在我们家住了近二十年,和我们相处如一家人。后来他年老有病,家人接了他回广东乡下老家(至于他为什么长期一个人在上海,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不久就过世了。实难得父亲能有这样的知己,据我所知,父亲以前没对他有过特别的恩惠,  他们就是多年投契的老友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穿高跟鞋的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蕙兰' 的评论 : 哪一天,闲来空暇之余,讲讲邝伯伯故事吧?期待

--------

同期待!
蕙兰 回复 悄悄话 邝伯伯这么好的一个人,不可能年轻时候,没有姑娘喜欢他吧?为什么不把家属接到上海,共同生活呢?这些日子,阿叔真是很辛苦的.请好好休息下.哪一天,闲来空暇之余,讲讲邝伯伯故事吧?期待.
lmjlmj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蕙兰' 的评论 :

邝伯伯的工资待遇似属于"赎买",据我所知,留守部仅余下的几个同事都一样保留原“高”薪.
51年(52?)期间父亲那一批人”转业“的待遇都一样,上海话“脚bang脚”。
蕙兰 回复 悄悄话 1.我上学的时候,班级里边,有个女同学,她家人均生活费是人民币12元.我对她家吃什么,她穿什么衣服,记忆深刻.所以对阿叔家当时的窘境,理解的.尤其是阿叔父母亲,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供养子女上学,而且稍稍有些余钱,首先让子女吃的好些,使他们身体长得结实点.这是多么大的爱心,竭尽所能的爱心.多么了不起的父母亲,真是恩重如山.
2."邝伯伯"无疑是个善良的人.为什么他与阿叔父亲是一家公司的同事,都是重新安排工作,怎么差别那么大呢?,."邝伯伯"的工资待遇属于"赎买"形式吧.其中有没有特别原因.
lmjlmj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穿高跟鞋的猫' 的评论 :

谢谢你喜欢读。我下笔不快,这几篇都是以前写就改的,“53年前后我家艰难日子.3”登完就完了。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对那时生活的描写很入骨,一般人家的日子过得都差不多。你们生煤球炉用竹子和我们家不一样,我们用的是木柴。
穿高跟鞋的猫 回复 悄悄话 楼主加油写,我们喜欢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