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脉

我诗我心 我歌我情
(所有文章及诗词均为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个人资料
momo_sharo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两千年前的声音

(2018-12-09 06:39:52) 下一个

标题没错吧,录音设备不是近代才发明的吗?怎么能听到两千年前的声音?就算是三千前就有的古琴,也随着一次次的战火而毁于一旦,没有留存到今世的,这到底是什么?

甭急,听我慢慢道来。

这,不是琴声,而是编钟。

小学课本里就学过的编钟。

编钟,中国古代的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古代中国战火不断,编钟也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被尘烟淹没,深埋于地下,与世隔绝了。

很幸运,1977年,在湖北随州发现了一套完整编钟。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
曾侯乙编钟 出土现场曾侯乙编钟 出土现场

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 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 那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 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 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

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

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

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

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潘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

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赶到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半八度, 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更曾被喻为“世界第八奇迹”。
 
编钟虽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打击乐器,但其音质、音准、音色等方面,绝不逊色于:排鼓、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钵等民族打击乐器,也不逊色于:定音鼓、马林巴、铝板琴、大军鼓、小军鼓等西洋打击乐器,更不逊色于架子鼓等爵士打击乐器。其地位已在世界打击乐界中根深蒂固。
 
曾侯乙编钟一共奏响过三次:1978年,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和1997年(香港回国)。编钟体积巨大,重量达几吨,运输非常不便,再加上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之后真品被保护起来,鲜有面世,大家看到的基本都是复制品。
 
今年随州市政府为了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特意责成随州文联举办编钟诗词专刊,并且希望多些海外华人参加。很荣幸接到这个任务,翻阅了大量资料之后,作成如下作品:
 
【七律】编钟
文/墨脉

珍宝何曾与众同,金声浑厚震苍穹。
齐全音律销魂曲,精致雕文惊世功。
战国烽烟犹缭绕,随州故事已朦胧。
千年一觉今方醒,更抒情怀南北中。
 
随州文联还给每位作者发放稿费,一开始我以为是随便说说,没想到昨天还真收到了。
 
 
很遗憾,我本人还没有现场听到编钟的乐声,但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机会的!

(资料来源于网络)

 
一起聆听编钟的金声玉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0)
评论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岛水鸟' 的评论 : 是啊,我也很想现场听听。
南岛水鸟 回复 悄悄话 几年前也是在录像里听过,声音好听,余音很美妙还有回音。如果能在实物实地听可能感觉有不同。: )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错莫' 的评论 : 你对历史也很了解。确实是这样,要细写的话,篇幅太长,只能摘重要部分。
错莫 回复 悄悄话 曾国都城在随,又称随国。这个编钟好像是楚王赠送给曾候的。后来,楚国还是兼并了随国。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你有耳福,我只能通过视频等听了。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是呀,好在没有多放一炮,差点毁了宝物。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2015年到过武汉,也去过那里的博物馆,当时还看了编钟表演,听到了来自2000年前悠古的“东方红”的旋律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好诗。两千年的编钟保留下来,真太棒了!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跟游士中外男女老少通吃相比,差了百条大街呢。夫子庙的编钟演出应该只是一时的吧。
彩烟游士 回复 悄悄话 墨脉博古通今啊!南京夫子庙的编钟我没有听过,下次回国去听听,谢谢你的介绍。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亚特兰大笔会' 的评论 : 不是标题党,呵呵。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田野maomao' 的评论 : 多谢老乡。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吃出健康' 的评论 : 我也是,如果不是因为写这首诗词,我也不会去查阅编钟资料,也就不会有更多的了解。
亚特兰大笔会 回复 悄悄话 两千年前的声音-很好的标题
田野maomao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吃出健康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默默介绍!以前也知道编钟打击乐器,读了你的文章,对编钟有了更多的了解。新周快乐!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中国的文明古代最辉煌,现在基本都没落了。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大部分人都是从视频中听过编钟声音,现场演奏还是有点奢侈,体积太大。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1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中国古代文明的典范。我好像只听过录像中的编钟的声音。问好默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