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2017-12-15 09:44:50) 下一个

近90岁的收藏家张宗宪先生,对于古董艺术品的热爱,始终未因年纪增长稍有怠惰;相反,他对于“行千万里路、看博物馆藏品”的艺术之旅,始终热情不减,这也是他艺术人生的最大娱乐。他至今还保持每个月都在世界不同城市旅行看艺术品。

 

伊朗国家博物馆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张宗宪先生于伊朗国家博物馆 上手元青花扁壶

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来自于阿迪比尔陵清真寺,阿迪比尔陵清真寺位于伊朗北部的阿尔达比勒城。据伊朗的文献记载,公元1611年伊朗国王阿巴斯·萨菲将宫廷珍藏的1162件中国陶瓷奉献给阿迪比尔陵清真寺,其中就包括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32件元青花。阿巴斯·萨菲国王奉献给阿迪比尔陵清真寺的这32件元青花,来自于曾经统治过伊朗的帖木儿帝国。

该博物馆文物古迹多达30万件,其中有文物鉴定专家公认的中国元青花瓷器真品。馆藏30余件元青花瓷器,包括大盘19件、大碗2件、梅瓶4件、大罐4件、四系扁壶2件,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元青花瓷器第二大收藏国,仅次于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博物馆。据了解,目前全世界青花瓷器仅有400多件,中国现存有100余件,土耳其、伊朗、日本、英国、美国、印度等国的各大博物馆共收藏了200余件。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伊朗国家博物馆正在馆内维修,原本陈列在博物馆的青花瓷器,被暂时放置在办公室走道中

张宗宪先生前来伊朗国家博物馆,正值该馆休馆整修期。看到这些原本陈列在博物馆内的元青花瓷器被暂时摆放在地上,张宗宪先生感到惊讶。因为现今在拍卖场上,这些青花瓷器每件都价值上千万人民币,伊朗国家博物馆如此散置在地上,的确让喜欢瓷器的人感到不可思议。 伊朗国家博物馆的元青花器型硕大,盘子直径基本都在40厘米以上,大的达60厘米,现藏于馆内的《元青花凤凰缠枝莲纹大盘》直径即达57.3厘米,这些大盘的形体给人以硕大饱满的感觉。它们的造型均为折沿,分圆形口与菱花口两种类型。菱花口为最多,盘的口沿波折类似菱形,与当时波斯地区人们使用的金、银、铜等金属器皿有相似之处,显然这些青花器型受到回教游牧民族金银器的影响。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张宗宪先生于伊朗国家博物馆 上手元蓝地白花云龙纹菱口盘

最让张先生一行人惊艳的是几件硕大的天球瓶和三件龙凤扁壶,安排此次行程的是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专家,一行人估算这几件重器都应该超过1亿人民币。至于此行最难忘的青花瓷则是《蓝底白龙的青花大盘》,只见张先生端着它看了许久不忍放下。张先生说:“这类青花在日本和海外博物馆有几件,但是不多,拍卖场上也不多见。所以我认为,这件蓝底白龙青花大盘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最值得观看的青花瓷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

今年适逢台北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与郎世宁来华三百年,台北故宫特举办“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精选郎世宁相关文物一百组件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除了展示院内的典藏品外,也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热那亚马丁尼兹养老院商借十一件画作,具体呈现郎世宁的绘画发展脉络,及其在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与贡献。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清 郎世宁《弘历围猎聚餐图 轴》 317 x 190 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张宗宪先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郎世宁所绘《孔雀开屏》巨幅作品前

郎世宁深得乾隆皇帝宠爱,可以从很多他的重要画作看出,尤其许多乾隆画像开脸都是出自郎世宁之手。以《弘历围猎聚餐图》为例,帐前中坐的乾隆皇帝,便是郎世宁所绘。这次展览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件巨幅十骏图《雪点雕》、《如意骢》、《孔雀开屏》,这些作品的尺幅如没有亲眼所见,实在难以想象郎世宁作品的气度。还有高头大卷的《百骏图》,百闻不如一见。每头骏马姿态各有风华,在河里刷洗徐徐如生的马匹倒影,几株有如摄影一般清晰的树干,都让人看的目不转睛。所以张先生极力推荐一定要看这个展览,才能见识到第一宫廷画家郎世宁与乾隆皇帝互动的艺术结晶。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清 乾隆 珐琅彩瓷红地花卉鱼藻纹碗 H 2.8 cm D 5.1cm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

张先生收藏瓷器,也最喜欢看珐琅彩瓷器。这次郎世宁大展的珐琅彩瓷都有郎世宁笔意,当然,这些彩瓷应该不是郎世宁所画,但画稿肯定与郎世宁有关。展览中,《花卉鱼藻纹碗》最令张先生喜欢,碗里绘金鱼戏水,是一件珐琅彩瓷精品。拍卖市场中珐琅彩瓷真品稀少,多是近代或民国时期仿品。一件真正的珐琅彩瓷必需书法好、画意好、甚至釉料好,写在瓷器上的墨色,都是辨别真伪的方法。买古董最怕买假,“情愿错过,绝不买假”是张先生一生收藏的座右铭,“错过还有机会,假的永远是假的!”

伦敦大英博物馆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张先生在大英博物馆

该馆藏品几乎全来自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 , 1892-1964)的珍藏。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出生于英属印度的犹太富商家庭,约1913年,全家迁移至伦敦。当时东方艺术鉴赏风行于伦敦上流社会,大维德爵士深受此气氛感染,也开始收藏中国文物。为读懂瓷器上的款式题字,他自学中文,1924年后已具备一定的中文阅读水平。大维德爵士更亲赴中国,并结识了著名古玩收藏家仇焱之,他收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便是仇焱之旧藏。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英国大英博物馆戴维德基金会明代斗彩瓷器自成一柜,鸡缸杯也在列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宋瓷

大维德基金会陶瓷藏品主要为宋代至清代各地传统名窑,跨越近千年历史。很多藏品属于故宫散失文物,不乏举世公认的珍品。例如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碗仅有两件,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大维德基金会也藏有一件《南宋汝窑天青釉碗》。还有生产于1351年的《元大维德花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青花瓷器物,被视为元代青花研究的标准器,也被BBC和大英博物馆联合评选为代表世界历史的100件物品之一。 大维德收藏的瓷器展览馆是张先生去伦敦必到之地(除了拍卖)。现在藏品移至大英博物馆内,馆里陈列系统分明,宋瓷、明瓷、清瓷各有展位区隔,透过窗明洁净的玻璃柜,瓷器温润的釉料光泽更显得晶莹剔透,使中国瓷器看起来更有现代感。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英国大英博物馆戴维德基金会清代珐琅彩瓷器收藏

张先生介绍,住伦敦期间,他没事就在展馆待着,里头的收藏已如数家珍。早期,拜访伦敦大学大维德馆的人并不多,因经费关系馆里只用两个人,一个要顾着书店贩卖部,只有一个人负责监控馆内。所以买完票都得由这个人陪着看,如果来了第二组人,就得等第一组人参观结束才能轮到他们参观。往往馆里就只有他一人。

藏家丨跟着张宗宪全球看古董

▲张宗宪先生在大英博物馆

为何他到伦敦必访大维德收藏馆?因为“我的学问都靠看博物馆累积的,看博物馆可以帮助辨别真伪、分辨好坏,陈列在博物馆的东西可以让你细细品鉴琢磨”。张先生谈到他在买东西时,常常问自己,这件瓷器大维德或其他博物馆有吗?有的话,要买的这件是否比它好?所以,博物馆是个标准,收藏一定得跟博物馆比,跟博物馆较量。因此,张先生说:“我很感激大维德博物馆这个导师,它使我对瓷器收藏有一流的认识,是我此生最重要的导师。” 如果你想收藏好瓷器,无疑,大英博物馆里大维德收藏的瓷器是最好的导师,因为它是中国官窑瓷器最完整的美术史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等等看看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博主好分享。真想有机会去亲眼目睹一下这些巨作。
磨不开 回复 悄悄话 看到的都只是钱。能够欣赏一下美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