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瓷器是怎么在欧洲被山寨和发展的?

(2017-03-11 11:19:35) 下一个

柏林现存最大的宫殿是夏洛腾堡宫,这个宫殿有一个很有名的房间叫瓷器阁,里面收藏着大量来自中国和日本的东方瓷器,经过了多次战火,现在瓷器阁里还有2700件藏品,其中收藏的中国瓷器大多数为康熙年间的。

“夏洛腾堡宫”的图片搜索结果

“夏洛腾堡宫”的图片搜索结果

  瓷器在当时的中国是普通的日用品,但在欧洲还是绝对的奢侈品,当然在现在的欧洲也成了日用品,这种从奢侈品到日用品的转换的动力其实是来自咖啡。

 欧洲人开始喝咖啡之后就发现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拿什么来喝呢?喝酒或者可可,随便找个不漏的东西就行,但喝咖啡或者茶这些来自文明的东方的饮料,则一定要用瓷器,与其说这是一种习惯,不如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文明的致敬。但是那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瓷器又不是任何人都能置备的,所以欧洲人立志要想法子自己做瓷器。

  于是从16世纪开始,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开始了制造瓷器的尝试,但出乎欧洲人的意料,怎么试也试不成,因为他们当时还不知道烧制瓷器一定要高岭土。

  除了中国人之外,朝鲜人和日本人那时候也已经会烧制瓷器了。制瓷技术在宋朝先传到了朝鲜半岛,后来在16世纪末期的万历年间,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半岛,绑回去了一大堆各行各业的工匠,其中就包括了一位会烧瓷器的李参平。李参平在日本九州岛现在的佐贺县有田一带找到了高岭土,于17世纪初成功地烧制出了瓷器,这就是日本“伊万里”瓷器的由来。

  日本和葡萄牙人有生意往来,葡萄牙人知道日本人也会做瓷器之后,也来买点捎回去,顺便也讨教烧制的秘诀。葡萄牙人把高岭土的样品带回了欧洲,这样,欧洲人才知道原来并不是随随便便挖团泥土就可以烧制瓷器的,于是才开始寻找高岭土。

  最后,德国人终于在萨克森州的科尔迪茨(Colditz)地方找到了高岭土,但是高岭土还只是烧制瓷器的起点,烧制瓷器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比如配方、窑温、时间等等,这些技术只能自己从无到有地去摸索,当时在摸索的欧洲人不少,但成功的是德国人,萨克森的德国人。萨克森人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在1708年烧制出了真正的坚硬、洁白、富有光泽的瓷器。

  德国人知道他们成功的价值,大家都知道全欧洲都在寻求如何制造瓷器的技术,所以他们对制造瓷器的秘密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但是在1735年,有个叫耶稣会(Society of Jesus)的天主教会向全世界公布了制造瓷器的方法,使得德国人的保密措施成了一个笑话。

  中国人应该对这个“耶稣会”不陌生,这是一个保守的原教旨主义的天主教会派。明万历年间来华的利玛窦,就是耶稣会传教士。辫子军入关之后,顺治、康熙皇帝继续重用耶稣会的传教士,像服务于历局和钦天监的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都是耶稣会的。

这些耶稣会传教士中有一个叫Francois Xavier d'Entrecolles的法国人,和其他在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一样,他也有一个中国名字叫殷弘绪,为了弄到瓷器制造的秘密,他在中国景德镇住了七年。据说他通过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关系给康熙皇上进献了法国葡萄酒,康熙一得意,下面也就没有人去追究他老在陶瓷作坊和窑厂传教有什么古怪了。他在1712年,将在景德镇探得的瓷器制造细节,写成报告寄回了耶稣教会,这样一来瓷器的制作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殷弘绪

  

为行事方便,殷弘绪极力结交中国官员。当时,外国人是不允许在景德镇过夜的,所以只好呆在船上,或者住在能为他们担保品德的友人家里。由于殷弘绪是康熙皇帝请来的,又与官员关系不错,所以能够长期住在景德镇。殷弘绪在传教的同时,还利用西医为当地百姓治病,这使他有机会进出各个窑厂,慢慢地,他探听出了一些关于景德镇陶瓷制作的秘诀。

 


 

171291日,殷弘绪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写了一封信,生动、具体地谈到了瓷器生产过程中胎土、釉料、烧成等一系列流程的细节。时值中国瓷器在欧洲风靡之际,该信一经发表,立刻震动了整个欧洲。

 


殷弘绪写给神父的信

 

  欧洲瓷器制造商和匠师们仿佛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希望,纷纷托人来信询问更详细的技术细节。殷弘绪原本已经在1720年被调升到北京,此时他已年近六旬,却仍不顾严寒,在1721年年底,专程去景德镇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并在次年125日又写了一封信,重点回答了一些具体问题。

 

前后两封信,使中国瓷器制作在欧洲再无秘密可言,法、荷、意、英等国的瓷器生产藉此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法国制瓷作坊

 

  1759年,英国人乔赛亚·韦奇伍德通过在原料中添加动物骨粉的方法研制硬质瓷器获得成功。这种晶莹剔透、质地坚硬的产品即是著名的韦奇伍德骨瓷(Bone china),成为了餐具中知名度最高的品牌。

“英国人乔赛亚·韦奇伍德”的图片搜索结果

他在斯坦福德郡创办以自己姓氏Wedgwood命名的陶瓷厂。产品做工精致,风格简练优雅,受到维多利亚女皇青睐,成为皇家“御用瓷器”。

“英国人乔赛亚·韦奇伍德”的图片搜索结果

1793年英国使团曾把韦奇伍德瓷器作为国礼回赠给大清乾隆皇帝。这是一件很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宣告了这么一个事实:虽然瓷器(porcelain)依旧被称作“china”,但是能够生产瓷器甚至顶级瓷器的国家已经不只是中国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云本无心 回复 悄悄话 除了高岭土,还需要超过千度的炉温。德国人从中国学会了强力鼓风的窑炉,因此获得了成功
幸福剧团 回复 悄悄话 简直是眼睛都要亮瞎
幸福剧团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最后一段的确如此啊。中国赝品过多:((
影响出新的创造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