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静可清濁而动生安与蔽而新成的守道者-道德经Ch15

(2016-05-19 12:17:31) 下一个

老子之道是入世的道,不像佛教是教人出世,出世可以避免许多人间的煩惱,而入世的道是要幫助世人解决问题。所以深深了解老子之道对解决人间的烦恼是极有幫助的。老子先将人间的事物一分为二,用简单的雄雌、强弱、善恶、高下、左右、前后……等等,后人将之统称为阴阳。他教我们在此变化的社会中,要知雄守雌,可以柔弱胜刚强,也可以在动中生安,更能去旧布新(蔽而新成)。

但是老子之道,微妙玄通。因为很玄,一般人都无法認识。所以老子在Ch15,细细地描述守道者的微妙玄通。在此章中,老子先以守道的人,好像冬天涉过大河一样,也好像小孩子谨慎地畏惧鄰居,又像作客一样的客气与谨慎等等,以描述守道者的微小心态。他用如冰将溶化成水描述守道者的神妙。他又用朴实一样的敦厚,再用好像深谷一样的旷大,以描述守道者的玄。他更又解释守道者外表的浑濁如常人一般,如此就可以通达。

更进一步,微妙玄通的作用可以让守道者,可以用守静去清理自己的濁乱心情,又能活动在社会中卻慢慢生一颗安详的心(原文:孰能濁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最后,因为守道者的“通达”,所以他虽然守旧卻能完成新的创造。(原文: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如此可見,笃信道德经的守道者,一切跟着自然,在动静之中,可以有所取捨,也可以去创新,在此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将为年轻人所嚮往的哲学思想。


先将Ch15的原文与白话文登彔于下,再解释和讨论之:

〖道德经Ch15原文〗

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2、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隣。俨兮其若客。3、渙兮若冰之将释。4、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5、浑兮其若濁。6、孰能濁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7、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道德経Ch15白话文〗


1、古代的得道的人,微小神妙而且幽玄通达,深远的无法让人认识。正因为无法认识,所以要勉强的把他描述一下。
2、他的微小心态,可以如此形容:谨慎地就像冬天涉过大河一样,猶缩地像小孩子畏惧他的隣居,拘俨地像作客人一样。
3、他的神妙,可以说是:散慢地像冰将溶化成水一样的轻松。
4、他的幽玄,可以说是:敦厚地像未经雕琢的朴素木材一样,旷大的心态就像幽深的山谷一样。
5、他的通达,与众人可以和睦相处,就像浑濁的大水一样。
6、微妙玄通的守道者,在处理此烦恼複杂人生,可以用守静去清理自己的濁乱心情,又能活动在社会中卻慢慢生一颗安详的心。
7、能够把握这个道理的人,他是不肯自滿的。正因为他不肯自滿,所以能去旧更新。


〖讨论〗

1、守道的和常人在一起,是從外表看不出来的,因为他是与常人“和光同尘”的在一起,在此章中,老子称为“浑兮其若濁”。因此老子将守道者的细节描述出。

2、守道的人不自大,而且谦让,宁愿让人佔了便宜或佔上风,因此他就看起来谨慎行事,猶缩和拘俨。东方小孩在学校中看起来都没有西方人外向与含蓄,但是他们的实力很强,也许和老子的观念差不多,都是非常有潜力的。

3、在二千七百年前,物理科学都毫无所知,所以对固体的冰溶化成液体的水都觉得很神妙,因此老子以冰之将释形容守道者的妙。

4、守道的人敦厚朴实而且心境如深谷的旷大,老子称为“幽玄”。敦厚朴实的人一直是东方社会所称赞的,大概也和老子思想有关。

5、守道的人与常人打成一片,老子在第四章称为“和其光、同其尘”,而在此章中,老子用“浑兮其若濁”形容他的浑濁。

6、守道的人心中安静,可以慢慢地澄清周遭的濁乱,更能在此动荡的社会中徐徐地找到安宁。因此守道者便可以有动有静,更能安排一个安祥的人生。而一般来说,常人愈动就愈好动,最后不能自制,不能像守老子之道的人,守道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可以有刚柔共剂的效果。

7、守道者不会使自己达到盈满的地步,因为不自滿,所以可以除旧布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大公司自滿于他们的旧產品,以为此產品是无以倫比的优秀,就自滿自大,但是有时候一个新的產品就很容易将此旧産品打败,如以前製造相机底片的Kodak 公司,很容易就被取代了。所以不自满的话,往往会带来动力去革新。
注:旧的道德经版本原本是蔽“不”新成,而近人認为蔽而新成也可以和道德经全书大意吻合,故今版的道德经多已改变,如此则更能配合此日新月异的地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