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KB4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顾日剧三十年 你观看过几部?

(2014-02-10 04:42:40) 下一个

回顾日剧三十年



    1980年到2010年,日本电视剧历经了跌宕起伏的30年。在每个时期,无论是主题素材,还是社会反响,都深刻地反映了电视剧和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

    潮流不断变化,日剧也日益更新,去其繁冗,拣其扼要,让我们回顾一下这30年的日剧历史。


泡沫时期的“普世”价值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时期。如同我一样,在此期间度过了大学时光的一代人,深深受到“都市言情剧”(日式英文“Trendy Drama”,多以都市男女的恋爱和社会潮流为主题)的影响。这种电视剧存在的重要性,远远超出现今人们的想像,甚至可以说是无法逃避、不可或缺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的影响力之大,足以决定人们的价值观。尤其对于追求潮流的世代来说,对待都市言情剧的态度颇为重要,选择或是迎合,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情况,或许和60年代年轻人评价小说家大江健三郎时分帮别派的现象有几分相似。

    但是,当时的年轻人无暇考虑这么多,一门心思地努力模仿,使自己更加接近电视剧的主人公。约会时一定要吃法国大餐,基本不会像现在这样轻松地吃点意式简餐;女朋友的生日一定会去买蒂芙尼,过圣诞节则一定要预订赤坂王子酒店……如今回想起来,脑中自然画上一个大问号,当年明明还是学生,有必要逞强至此吗?不过在当时,社会的整体氛围确实让人感受到,如果不那么做就“无法原谅”。

    就我个人而言,那时还是上智大学的学生,从刚步入校园到大二为止,一直和一位同年级的女生交往。她毕业于初高中连读的基督教私立学校,通过推荐进入了学习院大学,是一位家境殷实的千金小姐。基于这样的背景,我曾很努力地尝试走电视剧中的“潮流路线”,但中途还是开始隐隐觉得自己不适合这种交往方式。更何况,把每个月打工做家庭教师等赚来的约5万日元尽数花在女朋友身上也有些荒唐。

   所以在大二的秋天,我向关系已开始转淡的女朋友直接提出了分手。然后,仿佛要逃离都市言情剧的世界一样,我前往海外留学。即便在留学归来之后,我选择把存下来的钱用于海外旅行。交往的女朋友,也是比较学生气的,我开始转为开始享受这种略显窘迫的恋爱。

    回想当时,1991年到1993年之间相继播出的《101次求婚》、《东京爱情故事》、《一直都爱你》、《同一屋檐下》等电视剧,给我们男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现在仔细一看,其中大部分都是富士电视台制作的。虽然颇为吃惊,不过当年的富士电视台确实非同小可。

   无论哪部电视剧的内容,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俊男美女(其中也有少数搞笑角色)一边烦恼着各种事情,一边谈着精彩的恋爱”。而“事业和成功都不及你重要”是贯穿始终的价值观。虽说如此,登场人物已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不管是收入还是前途都不是难题的前提在剧中忽隐忽现。

   在我看来,1990年代前期,是人们在“拥有”之后思考“消费”的时代。“金钱只花在恋爱上”这种价值观被生动地体现在了电视剧中



《东京爱情故事》场景



80年代的社会思考

   如果向前追溯,回顾一下1980年代的电视剧,则可以发现一个姿态略异的日本。直到1970年代为止,日本一路实现了经济高度成长,因此变得富足。而在1980年代,“这样真的好吗?”等直面现状的质疑精神也被融入到了电视剧中。

    比如,1980年的《3年B组金八老师2》(TBS),正是将焦点聚集在为非作歹导致“学校崩塌”的问题少年身上。武田铁矢扮演的金八老师,对那些想要放弃不良学生的同事抗议道:“那家伙不是烂了的橘子!”这句话成为刻入电视剧历史的经典台词。

   1983年的《积木崩塌》(TBS),是以“家庭崩塌”为主题的电视剧。1985年的《致星期五的妻子们3 坠入情网》,使贤淑的日本妻子形象成为过去式,令人印象深刻。那是一个摇摆不定的时代,“家庭”、“学校”、“职场”等支撑着战后日本人的“ 框架”逐渐动摇。也正因如此,1983年的NHK连续剧《阿信》才成为了轰动全社会的成功之作吧。阿信坚忍的形象,正是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时代的日本平民的姿态。就在日本正渐渐转变为“富足日本”的最后瞬间,《阿信》诞生了。

   但是,显像管中感动了我们的阿信在日本已不复存在,时代无法避免地从“社会派”向“都市潮流”不断变迁。

   1986年的《男女7人夏物语》和1987年的《男女7人秋物语》两部电视剧成为1990年代迈向不同潮流的一种预兆。明石家秋刀鱼、大竹忍、岩崎宏美、片冈鹤太郎、山下真司、手冢理美、冈安由美子7名演员将剧中人物的聚散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播出后大受欢迎,这也真正引领了“都市言情剧”时代的正式到来。


90年代的主题转换

    进入1990年代后半段的日本,被泡沫经济崩坏之后的不景气重重包围。当时虽然还不像现在这样就业困难,但是奢侈玩乐的人已不见踪影。电视剧的主人公,也变成了“认真稳重”、“想要改变现状”的类型。

    比如,1997年最受欢迎的《同一屋檐下2》(TBS),因成为收视率远远超越第一部的罕见作品而名声大噪。曾是职业马拉松选手的江口洋介扮演的主人公,逐个拜访7年前因为双亲的交通事故而分别的兄弟们,最终让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走向重生。这个故事,仿佛恰如其分地折射了希望从泡沫崩坏中再生的日本人的期冀。

    1998年富士电视台的《GTO麻辣教师》,讲述了曾经是暴走族老大的老师鬼冢,用他破天荒的教育方式,将一个个“恶势力”打倒帮助学生们的故事。从主人公的行为中,观众们获得了一种精神发泄和心灵净化。不过,由于登场的反面人物明显都是在泡沫经济时期腐败至极的经济界人士和政治家,可以说这部电视剧表现了后泡沫时代的一种“除恶扬善”的意识形态。


21世纪的题材多变

    然而,对于批判泡沫经济时代逐渐感到厌倦的日本人,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找回原本的自己。2000年之后的电视剧,想要一语概括并不容易。因为,想必那时的日本人本身就十分迷惘、困惑。如果一定要在其中找出一些共同之处的话,那么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纯爱”吧。

    泡沫时期的电视剧基本没有“纯爱”。当时的人们觉得“纯爱”是无能的表现,认为恋爱是一场游戏,要像坐旋转木马一样,不停地变换对象,然后聪明地从中选出最合适的人。但是,2000年以后电视剧强调的则是“命中注定”。

    2000年播出的《美丽人生》(TBS),由木村拓哉和常盘贵子主演,获得了最高收视率41%的惊人成绩。该剧讲述的是没有人气的男理发师和轮椅少女的恋爱故事。女主角虽患疾病,但依然作为图书管理员坚强地活着。如果让我选,比起泡沫时期的电视剧,这种类型的作品更容易产生共鸣。当时,我虽然工作很忙,但还是抽空看完,哭得一塌糊涂。

    另一方面,从这一时期起,“职业”也作为电视剧的主要题材之一开始发展。引航作品是2001年的《律政英雄》。该剧着眼检察官的生活,正义感超强的木村拓哉搭配有点小迷糊的松隆子,这样的组合大放异彩。

    之后的2003年,描写空乘人员的《GOOD LUCK!! 》(TBS)、以医疗界为主题的《白色巨塔》(TBS)、刻画孤岛名医的《五岛医生诊疗所》(富士电视台)等电视剧陆续热播,被称为“职业剧”类型的电视剧广泛博得好评,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伴随着各种职业被悉数搬上银屏,收视率开始出现整体下降。原来每年至少有几部都会取得超过30%的收视率,但渐渐地这样的情况一年也不会出现一次。于是,电视剧开始挖掘历史。《华丽一族》(TBS)、《仁医》(TBS)等剧都收视不俗,却不足以挽回日剧整体的衰败趋势。总的来说,2000年代后半进入了电视剧的低谷。电视剧的档期不断地被综艺节目取代,都市言情剧的演员们也失去了阵地,综艺明星成为了电视的主角。

    就这样,直到2011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电视剧才迎来了复活之日

《朝日新闻》 野岛刚 2014.01.11

日剧时代归来 311堪称转折点

    打开社交网络不难发现,无论是刚步入职场的年轻白领,还是尚身处校园的高校学生,不少人将自己的状态变成了“ 以牙还牙,加倍奉还!”。

  这便是前一段时间火热荧屏的人气日剧《半泽直树》中的经典台词。现在,这部日剧仍然余热未消,大快人心的情节令观众啧啧称道。与上世纪90年代的《东京爱情故事》、《悠长假期》等经典作品相比,如今的日剧主题更为多元。《半泽直树》揭示职场规则,《家政妇三田》思考家庭意义,《海女》审视人性善恶……在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狂潮中,日剧时代正华丽归来。

  在日本,电视剧台词的流行程度,可谓揭示该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般电视剧中的台词原本多限于在特定的情景中使用,并不容易成为流行语,而近期热播日剧中的经典台词已经家喻户晓。这足可以证明,今年的日剧来头不小。

  红透半边天的TBS电视剧《半泽直树》大结局的收视率高达42.2%(关东地区,数据出自调查公司Video Research),创下了本世纪最高的收视纪录。以前曾有很多电视剧收视率超过了20%,但如今的日剧收视率普遍停留在10%左右。在电视剧事业江河日下的境况中,《半泽直树》却脱颖而出,成为了唯一的赢家。
 

《半泽直树》中的场景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电视剧的收视率都不太尽如人意。1993年,在私营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中,平均收视率超过20%的有8部,2003年时则降到了3部,而今年只有《半泽直树》一部。20年前,播出时单集收视率超过20%的电视剧有24部,而在去年仅有几部,但今年可能会突破10部。
 

热播日剧试图打破闭塞感

  去年春天开播的NHK晨间剧《海女》也引发了一股社会热潮,但与劝善惩恶的《半泽直树》不同的是,它从诸多视角描写了人类的善恶面,并带有一种温情。两部电视剧的风格截然不同。然而,日本大学教授中町绫子(电视剧表现分析专业)则认为,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同时向外界传达了一种信息??“打破闭塞感”。

  以往的电视剧大多批判了社会的冷漠与阴暗面,而《半泽直树》中则明确指出人们应该奋起反抗的目标。中町教授说到:“为了打破这种被闭塞感包围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半泽直树》强烈地表达出这样的信息,和当今时代巧妙地形成了共鸣。”《海女》则讲述了小地方出身的主人公在大都市东京参选偶像组合时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故事。

  朝日电视台社长早河洋认为,《半泽直树》、《海女》,以及近年来的人气之作《Doctor X》、《家政妇三田》等电视剧共同的特点在于:“满腔热情的主人公向既成的组织与体制发起挑战,通过感情上的解放来达到心灵净化,这过程往往会赢得观众的掌声。”

  在2013年上半年的电视剧中,《海女》和《半泽直树》各领风骚。然而在秋季档期中,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堺雅人(40岁)主演的《Legal High》(富士电视台),以及米仓凉子主演的《Doctor X~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朝日电视台)。特别是后者,第1集的收视率就高达22.8%,第2集为23.1%(关东地区,数据出自调查公司Video Research,下同),成为秋季最高收视率得主,让人切身感受到了日剧复活的迹象。

 

改变大团圆结局的定式思维

  很多日本人感到,最近的电视剧出现了变化。目前最知名的编剧之一、古泽良太称:“电视剧的确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海女》和《半泽直树》都很耐人寻味,但又让人有所不甘。坂元裕二、宫藤官九郎和其他一线编剧、演员、制片人、剧组人员如今都互相关注着彼此,不断从对方的作品中吸取经验,在暗中较劲的同时相互切磋。我能感觉到这一点。”对于电视剧越来越好看的理由,古泽认为:“想必是因为编剧们觉得这样下去的话,维持收视率的幻想最终会破灭,所以他们只能坚持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作品并做下去。”

  另外,制作方也在有意识地改变以往日剧中“大团圆结局”的定式思维。古泽在创作《Legal High》时,就刻意破坏着“只要相信人们的善意,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日剧的结局总是皆大欢喜,看的人也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定式:如果最后结局不如人意,收视率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对于这样的观众,我隐约有一种愤怒感。地震后,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只要提到‘絆’(日语,意为牵绊),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氛围,但其实大家应该也都想过,现实并非如此。

 

东日本大地震成为日剧转折点

  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馆长冈室美奈子在接受《AREA》杂志采访时分析了日剧走俏的原因:“实力编剧们创作出了诸多优秀的作品,我认为其转折点便是东日本大地震。”

  地震前,除了根据漫画改编的电视剧外,大多日剧将目光放在了医疗等、与人生死相关的主题上。这种现象在大地震之前的2000年就形成了。当时,“死”被认为是人生的终点。但是,“大地震中很多人失去了生命,‘生’开始被看作是‘死’的延续。如何能感到逝者就在自己身边,成为了最为切实的问题。”

  此类作品的代表作是2011年的晨间电视小说《康乃馨》。最后一集中,女主人公糸子在开场的旁白时说:“早上好。我已经死了。”面对因思念自己而痛哭不已的女儿们,她说:“我还在,就在你们身边。”的确,就连去年创下了高收视率而引发热议的《家政妇三田》,也是描写了一家人如何接受母亲死去的现实,重新向未来出发的故事。

  我们也可以这样分析:为了治愈在大地震中遭受创伤的心灵,人们通过观看电视剧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安慰。电视新闻中满眼都充斥着核电站事故、大地震、提高消费税等负面新闻。这种从电视剧中寻求安慰的心理并不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另一方面,在电视剧中进行表演的演员也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吧。在《半泽直树》和《Legal High》中挑大梁的堺雅人谈到:“3·11在我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象。”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北海道根室拍摄外景。他反复阅读了很多遍司马辽太郎的《油菜花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恶灵》,最终让自己的心境平静下来——

  “当我在面对极为严峻的现实时,也会被虚拟的力量治愈。这可能是逃避现实,但站在即使逃走也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面前,虚拟世界的力量就会回荡在我的心中。在我厌倦了每天的新闻,想要听到一点不同的消息时,手边有本小说真是再好不过了。”

《朝日新闻》 野岛刚 2014.01.15



日剧翻拍在韩国



 

  如今,在亚洲曾经风靡一时的韩国电视剧逐渐光芒暗淡,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受欢迎程度都不如从前乐观。与之相对,《龙樱》、《家政妇三田》等日本新剧进入韩国影视圈的视线,经过一番“ 改头换面”变身为韩剧。现在这样的“日韩融合”现象正不断蔓延。

  2011年,日本电视台播出的日剧《家政妇三田》创下了最高收视率40%的记录。而在韩国,一部名为《可疑的保姆》的电视剧正火热荧屏,最高收视率为11.1%,成绩不俗。《可疑的保姆》正是改编自《家政妇三田》的韩剧,虽然剧中的角色姓名都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韩国名字,但剧情的整体设定基本没有变化,就如同之前日韩两版《花样男子》一样。

 

在日本销售的韩国翻拍版《花样男子》DVD封面

 

  在《可疑的保姆》官方主页的留言板上,观众的意见褒贬不一。“每集的内容都发人深思,特别爱看!”、“觉得不符合韩国人的心理”等发言体现了人们观剧后的感受。韩剧的设定多围绕与财团富少的恋爱、婆媳纠纷等情节展开,对于已经深谙此类套路的韩国观众来说,《可疑的保姆》无疑带来了新鲜的观剧体验。

  《家政妇三田》的改编权是由韩国EVERYSHOW公司从日本电视台购买的。据说,该公司的代表理事尹俊厚在看了《家政妇三田》后,发现其中所反映出的许多社会问题,与韩国的情况颇为类似:“现在韩国也迅速向‘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方向发展,跟日本一样渐渐形成了个人主义。我相信探寻家庭存在方式的《家政妇三田》在韩国也能获得共鸣。”

  仅2012年一年,韩国就翻拍了《同窗会~再爱症候群》、《求婚大作战》等至少8部人气日剧。而今年《不需要爱情的夏天》、《派遣的品格》、《女王的教室》等作品也经过改编登上了韩国的电视荧屏。

  现在,虽然韩国的有线电视频道正在播出日剧,但是韩国媒体相关人士透露,无线频道“考虑到国民的感情,限制(日剧)播出”。因此,很多韩国观众还是第一次接触到以日剧为原型的韩版翻拍剧。

  韩国流行翻拍日剧的背景是什么呢? 韩国内容振兴院日本事务所所长金泳德指出,“由于日韩关系恶化,导致韩剧衰退”是翻拍日剧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对韩国的电视剧制作者带了一定的心理影响。“现在,日本的韩剧市场在不断缩小。如果是在日本成为广为人知的剧集的话,人们期待对日出口能够顺利进行。”

  对于负责翻拍的韩国制作者来说,最大的烦恼莫过于相较日剧,韩剧的集数多、播放时间长等问题。除去广告,日剧一般每集的时间为50分钟,长度在10集左右。而韩剧每集的时间在60至70分钟之间,长度普遍都在16集以上。在整体时长翻倍的情况下,如何增加原作中没有的情节,如何体现国情的不同,就是制作者展现功力的地方了。

  波丽佳音公司(PONY CANYON)负责在日本发行大量韩剧。该公司董事大柳英树这样评价道:“韩剧在制作时都会考虑到向海外出口这个因素,所以擅长突出恋爱元素,简单易懂地表现情感。因此,韩国制作者在翻拍日剧时,也能够很好地诠释出原作中的喜怒哀乐,甚至让故事变得更加有趣。”

《朝日新闻》 野岛刚2014.01.1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尖尖- 回复 悄悄话 很喜欢Doctor-X,怪人ガリレオ、南極大陸
Bornfre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KB48' 的评论 : ぜっひ みってみたい!
AKB4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ornfree' 的评论 :
是版权问题,日本等国常常为此表示不满。聪明的中国人就改成“限国内发行”了。
去年NHK的《海女》(あまちゃん)介绍日本当今社会及文艺界的现状。很有意思,你看过吗?
Bornfree 回复 悄悄话 可惜不在国内。。。前几年在北美也能看到很多日剧,可惜现在很多网站只对国内。现在正在看 相棒,很喜欢。谢谢介绍!
AKB4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ornfree' 的评论 :
在网上能看到很多日剧,特别是国内的网站几乎是日剧的“生放送”。
Bornfree 回复 悄悄话 日劇のダイファンで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