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梅

这是老年人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让人了解过去也充满信心走向未来。
个人资料
bobby4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纪念台湾大作家,中国的巴尔扎克----高阳先生

(2014-09-05 08:53:09) 下一个

纪念大作家,中国的巴儿扎克---高阳先生

許儒鴻,字晏駢,這個名字默默無聞,但他的筆名「高陽」卻是路人皆知。他自1962年第一次署名「高陽」發表小說《李娃》,到199266日去世,出版了70多部長篇歷史小說,還有大量散文、詩詞、考據文章,總計3000餘萬字。他的作品在華人中流布之廣、影響之大,或許只有金庸、古龍可以比擬。

  

高陽出身杭州門第顯赫的許氏家族,世代書香。他童年時,家門口懸掛著三塊御賜的匾額,花廳內的巨匾則是慈禧太后親書。抗日戰爭期間,高陽未能完成大學學業,文史知識都靠自修,最終卓然成家。1946年起高陽在國民黨空軍服役,1959年辭去軍職轉入報界,任《中華日報》主筆多年。高陽雖不承認自己的筆名取自「高陽酒徒」,但他一生鍾情美酒佳餚,詩酒自娛,更兼雜學旁道,九流十教,涉獵廣博,大有中國傳統文人的氣質。以高陽著作之豐、銷路之廣,他本應像金庸一樣靠筆耕而成巨富,可他竟然一生債務纏身,去世後還欠著帳。他的稿費總是用來清償高利貸的利息,為了在短時間內湊一筆錢,他動輒將著作版權賣斷給出版社,即使書多次再版,他也得不到任何收益。疏於理財、千金散盡,也算是高陽身上的文人特徵之一。

 

高陽的歷史小說,上寫帝王將相,下寫才子佳人,讀者面非常之廣。同時,高陽小說具備一定的實用性,類似於「勵志」類圖書,能夠給讀者帶來直接的精神或者物質效益。高陽出身於錢塘旺族,「旺族」一般都是讀書人家,言行舉止有著固定的階級規範。這種規範表現在高陽的歷史小說裡,除了行文的流暢和古文根底的深厚之外,還在於它的不誇張不矯飾,即使是一針一線一言一行,也都有根有據,符合當時的歷史氛圍。另外,他的小說技法,雖是中國傳統小說的套路,卻發展到了一個高度。高陽最擅長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歷史小說中,寫清代的幾乎篇篇精彩絕倫,讀者可以將其作為趣味橫生的斷代史來閱讀。不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發展脈絡、歷史框架都與歷史的真實面目貼近,而且,故事細節時常都有據可查。清人的筆記、野史、雜著、詩文,高陽爛熟於心,隨時成為小說創作的素材。由此旁涉開來,清代的典章制度、佚聞逸事、地方風俗、民情世態,高陽都能夠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巧妙地結合到小說之中,或者通過小說完整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難能可貴的是,高陽不但有史才與史學,而且有史識,對近代的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都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和判斷,如對慈禧、李鴻章、胡雪巖,或「百日維新」、「義和團之變」等等。其歷史觀是否能夠被接受,讀者可以自己判斷。

 

小說不是歷史,必須有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高陽便是一位講故事的大家。高陽歷史小說的另一大優勢,就體現在這裡。晚清歷史,頭緒紛繁,變幻莫測,「剪不斷,理還亂」。高陽卻是從容駕御,諸條線索,分別寫來,又交錯相關。在一張一弛的故事敘述過程中,晚清的歷史面貌自然地顯現出來。讀者在急欲瞭解故事的進一步發展的閱讀渴望中,不知不覺也熟悉了那一段史實。

 

高陽十分敬業,創作歷史小說時,也常常用尺量地圖,在草稿紙上演算書中人物的行程,以及事情發展所需的時間,努力使自己的小說永遠經得起讀者的多方位的檢驗,而從不主觀臆造。高陽的前妻郝天俠說:「高陽先生撰寫歷史小說的技巧,以及他在寫作之前、寫作期間,對於史料鑽研的努力與創見,確有異於他人之處。他在構思新著時,未必像許多人寫文章那般,先擬好工整架構,而往往是身上一張薄紙,記下大綱,然後就像釀酒,假以時日,當這張紙變皺,又寫滿了旁人難以辨識的草字之際,即表示文思成熟,可以動筆了。高陽對於自己擁有的『考據眼』頗為自豪,不過這也是他用工治學的結果。」

 

高陽不是一個孤芳自賞的「塔裡的作家」,而是類似於從前的說書藝人的人,一個老百姓的代言人。通過高陽筆下的李世民、李後主、乾隆、慈禧、同治、光緒等一個個君王的政治生涯和私生活,我們不僅看到了作為人的本性顯露的宮闈生活,而且,還瞭解了從前就有的民意和今人對他們的看法和評價。當台灣評論家尉天聰將高陽比作中國的巴爾扎克時,高陽曾詼諧地說:「愧不敢當!我跟巴爾扎克相似的,只有晚婚這一點。」高陽49歲時與22歲的郝天俠小姐結婚。婚後,郝天俠名下的兩幢房子,都借與高陽抵債。債就像影子一樣一直伴隨高陽,他的婚姻失敗了。高陽後來又有了一個紅粉知己,名叫吳菊芬。兩人同居後,他的生活重新變得規律起來。早上6點起床,整個白天全部用於寫稿看書,有時為了趕工,連夜寫作,這時就叫吳菊芬為他準備宵夜。

 

高陽名士風流,詩酒自娛,與三五知己話舊談掌故,直至夜深以至通宵達旦,是他最大的樂趣。獨坐屋中燈下慢飲,也是他喜歡的意境。

 

台湾历史小说家高阳的众多作品在大陆行畅销,已将近三十年,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盗版书随处可见,都说明了高阳的受欢迎程度。大陆读者还从电视屏幕上熟悉了改编的高阳历史小说《八月桂花香》(讲述胡雪岩的故事)。读者最早读到的高阳小说是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11月出版的《红楼梦断》四部(《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延陵剑》)。其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11月出版的高阳小说《慈禧全传》(包括《慈禧前传》、《玉座珠帘》、《清宫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六种)。高阳写历史小说水平之高超,前无古人,今人也不能与其比美。时下五花八门的作者自谓的历史小说,一大批就原形毕露了。所以,历史小说家,不同于一般的小说作者,除了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外,他必须具备厚实的历史功底,具有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如此,他才有可能以小说的形式写出历史的真实。高阳历史小说的一大优势,就体现在这一方面。
 
参考维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