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予博客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陸,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个人资料
正文

为什么聪明常被聪明误?

(2018-01-26 15:05:41) 下一个

为什么聪明常被聪明误?

前些日子史蒂芬·霍金的博士论文首次网上免费公开,下载量过大导致剑桥大学网站崩溃,霍金博士无疑是当今的世界级网红。2004年,纽约时报记者问史蒂芬·霍金他的智商是多少。这位理论物理学家回答说:“我不知道也不关心,我只知道吹嘘自己智商高的全是人生的输家。”

但是特朗普总统似乎并不认同霍金博士的这个观点。最近有报道说,他的国务卿蒂勒森称他为愚蠢(called him a moron)。对此,特朗普告诉媒体福布斯:“我认为这是一则假新闻,但如果真是这样,我想我和他应该较量一下智商。我可以告诉你谁是真正的赢家。”

正如《华盛顿邮报》的菲利普·波坎所报道,特朗普有吹嘘自己智商的历史,并经常挑战他人的智商,他的支持者们长期以来也充当了他的吹鼓手。 2016年12月,一张图表显示,特朗普的智商是156,超过了历史上大多数的美国总统(中位数为100)。诡异事件揭秘网(Snopes.com)将此信息评为虚假:虽然图表来源于真实的研究,但该研究并不掌握大多数总统的真正的智商分数(他们的智商估值是基于其它因素),而特朗普不包括在这个研究之中,文章强调指出:“唐纳德·特朗普的真实智商是未知的。”

特朗普似乎认为他的智商比常人优越,这一点事实上并不完全令人惊讶。大多数人会说他们比一般人要聪明,而且他们也会说他们比普通人更有能力、更善良、更诚实和更负责任。这是心理学研究中很受关注的“超平均行为”或“自我增强现象”。许多开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路上车开得比自己快的都是冒失鬼,开得比自己慢的都是车技太差。

当你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说:认为自己智商比全班平均值高的请举手,结果是绝大多数同学会举手。逻辑告诉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超过平均值,但是我们很难跳出天性造就的陷阱。在智商问题上我们总是喜欢自己骗自己,我们总会找到一些理由证明自己优于别人,而常常忽视许多自己不如别人的事实。

一项研究发现,吹嘘自己并不一定会让人讨厌。例如说“我是一个好学生”可能不会困扰任何人,但是说“我是比别人更好的学生”结果就不同了,吹嘘自己智商高于平均值,很可能会让他人觉得你是在侮辱他们。

吹嘘你的智商往往不受欢迎,让他人疏远你,让你看起来更像一个失败者,至少史蒂芬·霍金博士就是如此认为的。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要冒这个风险呢?同样的研究发现,自我吹嘘似乎能激活大脑中自我愉悦的某些区域。

一个称为《门萨高智商俱乐部》据说要为特朗普总统和蒂勒森国务卿举行智商比赛,我估计也是穷极无聊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尽管智商仍然是描述智力的可量化的、简单直接的手段,科学家对智商测试一直持怀疑态度。有研究表明,智商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一个常数,而且它与情商和创造力也没有多少关系。

高智商人办蠢事的例子比比皆是。智商高,并不意味着有智慧。智商只与分析能力有关,着重测试的是模式识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多数标准智商测试忽略了人类智力的其他两个方面: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是我们应对全新未知形势的智慧,而实践能力是锲而不舍完成一项任务的本领和禀赋。在人生开始的二十年主要处于学习阶段,分析能力强的高智商学生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当这些好学生们走出校门后,他们将面临完全不同的挑战,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远比智商重要。马云这些互联网上的大牛们的成长经历为此作了最好的注解。

研究表明,智商基本上由遗传决定,提高智商是困难的。但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可在后天学习中获得和改善。勤能补拙,不要因为DNA老是责怪自己的父母,多学习、勤思考、持之以恒,每个人都可以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大概才是一个聪明人的正确做法。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难,有研究指出,要让一个测试者独立思考6到15分钟非常困难,多数测试者宁愿做任何无聊的琐碎事也不会好好思考十几分钟。看看你周围的朋友们,有几个在认认真真读本书并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绝大多数人在手机上划来划去转发微信上的垃圾信息。

传统智商测试也忽略了现实世界决策过程中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技巧,经测试被认为高智商者很可能有逻辑思维缺陷(dysrationalia)。

逻辑思维缺陷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往往不愿意深思,希图走捷径而掉入陷阱,又被称为思维懒惰。逻辑思维缺陷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缺乏分析思考所必备的具体知识、规则和策略,又被称为知识缺损。

思维懒惰: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在几种逻辑思维机制中作出选择。有的机制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让我们可以精细准确地解决问题,但是速度慢,需要我们集中精力,不能兼顾它业。有的对计算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处理速度很快,不需要集中太多精力,因而可以处理更多的任务。人类是逻辑思维的懒惰者,我们总是倾向釆用那些需要较少的计算量的逻辑思维机制,即使它们常常不太准确。

你是思维懒惰者吗?试试回答以下问题:

伟民正在看着翠英,但翠英正在看着强哥。伟民已经结婚了,但强哥未婚。已婚人士是否看着未婚人士?
A)是的
B)否
C)不能确定

人群测试结果是:超过80%的人选择C。但正确的答案是A。正确的逻辑推理应该是:翠英是唯一的婚姻状况未知的人。需要考虑结婚或未婚的两种可能性,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信息来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果翠英已经结婚了,答案是A:她就是正在看着未婚人士(强哥)的已婚人士。如果翠英没有结婚,答案仍然是A:在这种情况下,伟民是已婚的人,而他正在看着未婚的翠英。这个认知过程被称为完全分离的推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的推理。事实上,这个测验题故意不给出翠英是否已经结婚,暗示这里没有足够的信息,从而导致多数不愿深入思考(思维懒惰者)在不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做出最简单的答案(C)。

逻辑思维缺陷的第二种是知识缺损。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获取各种具体的知识方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哈佛认知科学家戴维·帕金斯(David Perkins)创造了“思件”一词(“mindware” “思件”对应于“硬件”、“软件”),指的是进行理性思考时在记忆中必须具备的各种规则,数据,程序,策略和其他认知工具(概率,逻辑和科学推论的知识)。没有这种思件(知识)就会掉入另一类逻辑思维缺陷,而这类缺陷是无法在典型的智力测试中获得鉴别和诊断的。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甲型病毒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人群中毎1000人有一个人得病,诊断测试表明凡是带有甲型病毒的人都是该甲型病毒综合征的病人。又假设,测试的假阳性率为5%,这意味着该测试把没有甲型病毒感染的健康者中的5%误诊为带病毒者。

接下来,我们随机选择一个人作甲型病毒测试,检测结果为阳性。假设我们对这个人没有任何其它信息,那么这个人真的得甲型病毒综合症的概率是多少?

最常见的答案是95%,但这是错误的。人们往往忽视问题的前提设置,前提是:每1,000人中只有一个人患有甲型病毒综合症。假设另外999人(没有患病的)进行测试,5%的假阳性率意味着其中约50人(0.05乘999)将被告知带有甲型病毒。因此,每千人中测试甲型病毒为阳性的51例中,只有一个人是真正的患者。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对于甲型病毒测试为阳性的,他得病的概率实际上是51分之一,大概是2%。也请读者注意,今后面对那些得病基数相对较低,而假阳性率又较高的测试,请尽可放心,大多数测试为阳性的不可能是病人。

有以上两种逻辑思维缺陷的人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误,但在传统智商测试中很可能被认定为高智商的聪明人,因此聪明人常被聪明误也是不难理解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jinhui20 回复 悄悄话 觉得霍金的智商不如川普
lilywanda 回复 悄悄话 第二个例子有点数学知识的都不会搞错吧? 怎么会大多数人会说95%, 难道把千分之一, 错看成1%? 第一个例子确实容易犯错
股聋 回复 悄悄话 一直不太理解这个智商是咋测的 - 不应该是动态的随学识阅历变化的么? 不然不成牛排馆点菜, 按部位论价码了吗?

說个好玩儿的: 俺来自草原小州,

" 俺们这儿 每个人都在平均线以上 "

- Garrison Keller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我不知道也不关心,我只知道吹嘘自己智商高的全是人生的输家。” 也许吧。不过我在脑海搜寻了一番,聪明人大多都特谦卑,而且都特幽默,特可亲。他们可不是全是loser哟,有人一边吹嘘着,一边成功着,特别是在美国,不是啥特别的事。
tellmey 回复 悄悄话 特朗普有吹的本钱,人家吹自己拥有的,你的社区领袖也吹,吹打鸡血的,吹不存在的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逻辑混乱
老农民说两句 回复 悄悄话 你的逻辑一定是体育老师教的,特朗普显然是人生赢家。霍金应该为自己的草率谬论反省一下
磨不开 回复 悄悄话 “我不知道也不关心,我只知道吹嘘自己智商高的全是人生的输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