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

且步陶公韵,融日可负暄
正文

《一川的故事》(8) 独立屋

(2022-03-20 19:54:38) 下一个

 

 

一川快五岁那年,他的小朋友菁菁因为快上学了,菁菁妈为她布置了漂亮的房间,希望她晚上能自己睡觉。

“妈妈,菁菁姐姐有自己的房子,可是我没有。” 一川跑来问我。

“菁菁姐姐长大了,要上学了,可以独立了。” 我起初没太在意,就顺口回答了他。

“我也要独立!我也要自己的房子!” 一川很渴望的样子。

“那好啊!等爸爸回来我们商量一下,也给你布置一间你自己的房子吧。” 看到一川自己提要求,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呢?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没处找的好机会呀,儿子又可以在独立的路上迈上一小步了。

我开始和一川商量他的房间里需要什么东西。我说要给他买一张单人床,把小书桌和书架搬到他屋里,再就是一个衣柜,剩下的就是他的玩具筐。一川听我这样说,高兴得手舞足蹈。

趁热打铁,没几天我们就把一川的房间搞定了。迁入“新居” 的时候,我说:“ 一川,给你的屋子起个名字吧。”

“独立屋!” 一川毫不犹豫就说出来一个响亮的名字。

“很不错!从现在起你就是独立屋里的独立小孩了,赶快让爸爸写个牌子挂上,妈妈给你照张相。” 于是全家人行动起来。先生写好了字,贴在门上。那个时期正“ 尚武” 的一川,戴上自己用纸壳做的剑客面具,拉开架势,我给他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一川就此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屋。

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独立性的培养是自我意识的培养,强烈的自我意识能派生出自信心。人生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旅行,不会有人能自始至终陪伴在你的左右,所以一个人如果具备了独立性,有充分的自信心,当他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可以更自如地应对,那么这一生的日子或许会好过些。我自然希望一川的人生之路能走得顺畅,因此,在我的观念里,对男孩子独立性培养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对于胆量的培养。

对一川来说,我们的原则是只要他能做的事,我们就不代替他做,比如在肯德基要番茄酱。“阿姨,请再给我一袋番茄酱。”听到这奶声奶气的声音,肯德基的服务员得低头往柜台外面的人堆儿里找,才能看到一川的大脑袋在努力地往上伸着,小脚尖也踮了起来。那时一川才不到三岁。今天,我翻看一川在一年级寒假时写的一本小作文,看到其中两篇非常孩子气的记叙,虽说其中有些语句不是十分通顺,我还是抄录在此,作为他成长的一个记录。

第一篇小作文是《订橙汁》:

昨天晚上的报上登了一个卖橙汁的广告。我的爸爸妈妈同意了这事,准备用电话订橙汁。爸爸提议说:“不如让一川去打电话订购。”我听了有点紧张,一想,我说错了她又不可能从电话里蹦出来。我就放心大胆地打了。中间由于她问我订不订,我一犹豫说去问妈妈,她就把电话撂了。妈妈鼓励我接着再来。 这次我不再犹豫,说得也十分流利了。我告诉了阿姨我的名字、地址、订橙汁的数量和日期。阿姨说:“三日之内投递员找你收钱。”我终于成功了!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件事。我觉得我长大了。

第二篇小作文是《收水费》:

星期五的晚上,妈妈对我说:“这个月轮到我们家收水费,你来收,我帮你。”然后我们就出发了。下楼时,我对妈妈说:“我又兴奋又犯怵。”妈妈说:“别紧张。”然后摸了摸我的头。到了一楼我鼓足勇气敲响了第一家的门,我对阿姨说:“收水表。”妈妈纠正说:“是查水表。”阿姨笑了。然后告诉了她的用水量。我又敲响了各家各户的门。

回到家妈妈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是求每吨水多少钱,每家要交多少钱。我便灵活的运用我学过的知识,算出了结果,我感到十分自豪。

最后一步就是收钱,我都想一个人去收,但不行,妈妈也要去。这回妈妈成了“国库” ,光拿着收来的钱。

通过这次收水费,我办事再也不犯怵了。

一川认为订橙汁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件事,其实我倒认为一川独立做事,是从在肯德基要番茄酱开始。

有时,一些机会是撞上来的,要抓住,而有时也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在国内,小孩子是很少能有机会去挣钱的,但我们还是努力为一川提供了一次这样的机会,让他对“挣钱”有了一点儿小小的感性认识。

那是一个周末的清晨,先生骑车带一川去了离家很远的晨报批发市场。他们批发了三十份晨报,然后去汽车站卖。先生推着车,站在距一川十米开外的地方,让一川自己卖报。虽说收过水费后,他自以为以后办事再也不犯怵了,但真正当报童的时候,还是依然犯怵,不敢开口。起初他只是走到人家跟前,很小的声音问人家买不买报纸。后来先生告诉他,报童是要大声吆喝的,渐渐地他自己放开了胆儿,开始叫卖,也因此有了主顾。虽说一早晨卖掉了二十八份报纸,但挣得钱还是不够爷俩在外面吃顿早餐的。

那次虽说挣钱不多,但对一川的影响是深刻的,他感叹自己这么费劲还没挣够早餐的钱。多少体会了一下挣钱的不容易,同时也锻炼了胆量。那年一川上一年级。

2000年夏天,我们全家去青岛度假。一看见大海,一川就迫不及待地要下水试试水性,他在海水浴场的沙滩上换了游泳裤,就向大海扑去。我告诉他我们去存衣物,一会儿就回来,说完便和先生去了更衣室。待我们返回时,怎么张望也不见一川的影子。人山人海的海水浴场,孩子是被海浪卷走了?还是被骗子骗走了?这样一想我就吓出了一身冷汗。我忍不住喊了起来: “一川!一川!” 我心里一阵紧似一阵地害怕,喊声近乎歇斯底里。与先生分头找,等再碰头时,一看他也没有找到,我就更没了魂儿似的。这时先生说:“咱们去广播找人吧。”对呀,我怎么都忘了。说着我们一起向救生塔台跑去。就在我们快跑到时,听见大喇叭里说:“一川的父母请到塔台来,你们的儿子在这里等你们。”一听到广播,我的腿都软了,不知道一川发生了什么事。进到广播室,一眼看见一川好好地在那里站着,扑过去,抱住他,我顿时泪如雨下。七岁的儿子倒是很镇定地拍着我的头,安慰道:“妈妈,我没事儿。”

后来一川告诉我们,他只顾着下海,根本没听见我们说去更衣室。等他游了一圈回来,才发现找不到我们了。我问他找不到爸爸妈妈有没有着急,他说一点儿也没急,就是想怎么才能找到。听到大喇叭里在说话,他就想到了可以通过广播来找,结果,他找到卖冰棍的一个爷爷带他去了广播室。他还说他仔细看了,觉得卖冰棍的爷爷不像坏人,不会把他骗走。

一川的一番叙述真是让先生和我又惊又喜,这个七岁的孩子在遇到非常事件时,竟然能如此冷静地思考判断,独立解决问题,真是让我这个当妈的都觉得自愧不如。儿子把我教育了。

来加拿大第二年的暑假,一川的小学校组织夏令营,那是一个星期的小木屋营地生活。虽说那时他才只有九岁,我们还是给他报了名,然后一川和我一起按照学校发的清单一样样准备行李。待到出发的那天早晨,先生和儿子装完车正准备去学校,我突然间想起忘了什么,赶忙从阳台回屋去拿,却忘了阳台的门是关着的,转身就进门,一抬腿,膝盖撞在门玻璃上,整块玻璃一下被撞得粉粉碎。那是一川第一次自己单独离家,我知道自己内心紧张,但没想到会紧张到如此程度。孩子长大独立的过程,其实也是做父母的不断调整心态大胆放手的过程。

一川的独立性在他高中毕业前夕的一次车祸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晚一川从游泳馆下班,因为下着大雨,他送一位同事回家。在返回的路上,天黑、下雨、坡陡,更主要的是超速,当警车从后面经过,一川打算避让时,刹车过猛,结果车打了转,撞上了马路牙,爆了胎。他没有马上给我们打电话,而是自己更换了备胎,试图开回家。但勉强下了坡,发现车还有别的毛病,只得进加油站停下来,然后,自己打电话叫了拖车。在等拖车时才给家里打电话,让我们去接他。

撞车那晚,先生质疑地对我说:这孩子的独立性是不是培养大发了,今后什么事都会自己拿主意的。我无言以对,只得学着一川的样子摊开两手,再耸耸肩。我其实心里也是觉得遇到这样的事,一川应该先告诉家里,他遇事这样自作主张,我们会不放心。可回头再想,他处理得妥妥帖帖,没有错误,按说是该鼓励的,我们怎么却担心起来。

反思这件事,从一川出生以后我们就让他独自睡小床,到他离家几千里地去上大学,我们硬是没有去送,这样一路走来,都是想要把他培养成了一个独立性强的孩子。真面对能独当一面的一川时,我们却突然不放心了。与其说不放心,不如说是失落,因为觉得他不再需要依赖我们了。

一川离家读书了,反倒是我需要摆脱对儿子的感情依赖,重新独立找回自我的时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