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

且步陶公韵,融日可负暄
正文

《一川的故事》(7)让女孩咬了

(2022-03-13 11:05:15) 下一个

 

       从小到大,没少对一川唠叨这样一句话:“男孩子要勇敢……” 对男孩子、男人、男子汉,我心里有许多模糊的影像,但是要勇敢,却一直是最清晰的。

       一川一两岁时,我常带他到楼下的小花园去玩,那个花园里有一个假山水池,水很浅,大概只有二、三十公分。一川总是爱趴在池边,俯下身去玩水,我觉得危险不大,所以也不加限制,只是注意着他的举动,以防万一。我的行为总会受到其他妈妈、奶奶们的指责,她们众口一词地说:可不能这样看孩子,太危险了!对那些只是说说,并不太过认真的,我会笑笑,不说什么。对那些极其较真儿的,我就说:没关系,我看着呢。即便他掉下去,我也能一把把他捞上来。但往往是我越解释,事情就越麻烦。她们会发出啧啧声:哪有你这么看孩子的,还准备让孩子掉里边!万一磕着呢?万一吓着呢?就算没磕着没吓着,湿了多凉呀!冻感冒了怎么办?这时,再解释也是没有用的,我就干脆说:湿了就湿了,磕一下也没什么,男孩子还是皮实点儿好。

       我心里的确这样想,男孩子应该勇敢,不受太多清规戒律的辖制。男子汉不是一天长成的,而是从小、从点滴小事中练就的。我一向对那些婆婆妈妈一惊一乍不让孩子越雷池一步的女人不以为然,总觉得那样带大的孩子没啥出息。

      人都说妈妈要是太能干,孩子准窝囊。话虽说有些片面,倒也符合逻辑。能干的妈妈凡事都想代劳,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在胆量方面,我先天的胆小反倒给了一川一些锻炼勇敢的机会。

       一川小时候,先生常出差。一天晚上,家里只有我们娘俩,我发现屋顶墙角处趴着一只蜈蚣。我小时候姐姐曾给我讲过一个吓人的蜈蚣故事,从此蜈蚣就成了我一辈子最恐惧的东西。平时只要我看到这个家伙出现,就会毛骨悚然,就会惊叫。先生在家时,遇到这样的事,自然是由他处理。当只有一川在我身边时,我知道惊叫于事无补,还会引起孩子恐惧,于是只好镇定下来,照着先生的法子做。我找来挑衣裳架的竹竿,打算把蜈蚣挑到地上,然后赶快踩死它。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战战兢兢地动手,几番尝试之后,我终于成功地用竹竿把蜈蚣挑到了地上,却说什么也不敢去踩。眼看着它就要溜走,情急之下,便大叫一川快来帮忙。两岁半的儿子跑过来用他的小脚一下子就踩住了蜈蚣,然后还跺了两脚,毫无惧色,真有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那次儿子为我解了围。

       一川四岁那年,我们仨去辽宁爬千山。我多少有些恐高,千山有一段修在崖边的悬空栈道让我看着就心惊胆战,小腿发软,不敢前行。先生说,他走中间,一边一个领着我们。问题来了,谁走在外面呢?一边是山崖,一边是没有挡头儿的深涧。从道理上来讲,自然应该是我走在外面,让孩子走在里面,但我实在是没那个胆量,尽管有先生拉着。儿子看出我很为难,便很有些男子汉气概地说:“妈妈,我来保护你!”我知道他这句话出自《狼和小羊》的故事,他在扮演大象、白马、黄狗、花猫这些能保护小羊的角色。就这样,我这个当妈虽说有些惭愧,还是战战兢兢地当了小羊。

       在对一川的教育中,我们愿是本着传统理念,不允许他和小朋友打架、吵嘴,总是鼓励他礼貌、谦让、讲道理,因此一川一直是个很自律的孩子,老师家长都喜欢他,都说他懂事。但是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意识到,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律与勇敢之间的分寸。

       一天,幼儿园放学我去接一川,他要求在幼儿园里多玩儿一会儿,就跑走了。等他的功夫,我就和其他家长聊聊天。不一会儿,他带着委屈的神情跑回来,还举着一只胳膊。问他怎么了,他说被一个女孩儿咬了,说着就显出要哭的样子。看他那个样子,我既觉得又心疼,又很恼火,话就不加思索地冲口而出:你是个男孩子,让女孩儿咬了还跑回来告状?以后再有这种事,自己想办法!一川听了我的话有些愣怔怔地,连哭都忘了。他一定没想到,一向鼓励他礼貌谦让的妈妈会为这事发火。事情发生后,我开始反省、质疑我们的教育方式。自己虽说有男孩一定要勇敢的理念,但是否还是把孩子教得太过儒雅文弱,从而让他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更不要说张扬自己的个性了。

       我自然不会带他去找那女孩的家长,而是告诉他以后要避免这样的事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要自己想办法,告诉老师,告诉家长,或者就自己想办法警告她一次,让她下次不敢再那么做,当然,前提应该是不能先去欺负别人。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当时并没想到我的态度会对他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直到不久后的一个周末,我带一川去小公园玩,一起玩的小男孩不小心踩了他一下,我眼看着他毫不犹豫地马上重重地回敬了一脚,于是那个孩子哭着跑来告状,说一川踩了他,一川马上说是他先踩了自己。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这就会是一桩打不清的官司。那时我意识到我前一次对他挨咬做出的反应或许有些过激,那样的反应给了他一个暗示,那就是妈妈不喜欢他被别人欺负,被别人欺负了应该马上回击。尽管我没有直说挨了欺负一定要马上打回去,但孩子的感觉是何等灵敏,大人态度上的一点点暗示他们都能感受到。不错,被人欺负是应该有相应的反应,但五岁的孩子没有想到只有被人故意欺负才应该回击,而无意的过失是应该被包容的。他更想不到回击的力度该怎样拿捏。

       于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又得开讲:上一次不该忍受,要想办法解决,而这一次,小朋友是无意踩了你,完全应该原谅他;你这样的做事方法不是勇敢,而是鲁莽,是小气;当事情发生时,该怎么办是要根据情况判断的;男孩子不只是要勇敢,还要善良,更要宽容,大气,智慧……

       我所说的种种判断对一个成人尚属不易,何况一个五岁的孩子,但这又是他必须要学习的,要不怎么办呢?孩子和家长都需要在面对新问题时不断矫正过去的想法,再实践,再矫正。至于怎样是最好,看孩子长成个怎样的人就知道了。当然,如果真长歪了,也为时已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