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唉,请原谅我的直率和调侃,因为有乐呵

(2013-08-20 20:03:45) 下一个


更因为我是想替死了几千年的古人们说几句话,因为他们不能说话了,更不能上网,当然了,他们也不会理你的。

只有我闲的没事拿你练练手,当个乐呵。

你是不要班,甚至不要排,连也不要了啊!

你翻译道德经也有好几个帖子了,我还写了一个道德经不可以翻译而圣经必须翻译的帖子呢,因为你的问题太多太多。

这里只看你这头几句:“古人以观为学,开的是“照相”馆。道法自然,没有推导过程,显示不出逻辑,只能比喻(不仅在中国,在早期西方也一样,比如伊索寓言)。这在传承上无疑是个缺陷。后辈 学习就只能猜,说得好听点叫“悟”。”

请你看看我说的有没有推导过程,显示出不出逻辑,是不是只能比喻,嘿嘿

嗯,现在就开始:

你以为这一句里有推导过程吗?显示出逻辑了吗?

现代人不是以观为学吗?

先看你的:“古人以观为学,开的是“照相”馆。”

既然开的是“照相”馆,“照相”馆,这是你的比喻吧?

还真别说,都不要说古人“只能比喻”,你连比喻都不会。

假设,如果你会比喻,如果你的“古人以观为学,开的是“照相”馆”的比喻是差不多的。

那么,照片就是“古人以观为学”的结果了?

对吧?

可是,看到的东西和照片之间还需要“有推导过程”吗?

难道开“照相”馆的产品照片与看到的东西之间有什么大多距离或有什么大的变化,以至于“没有推导过程”就看不出来了,以至于离开推导过程,两者的联系就看不出来了,“后辈学习就只能猜,说得好听点叫“悟””了吗?

“照相”馆的产品照片与看到的东西之间的差别有那么大吗?

谁看到“照相”馆的照片“只能猜,说得好听点叫“悟””的?

也许,经过某些现代艺术家加工过的照片,结果照片上显示出来的形象跟原来所拍的东西差了十万八千里路了,面目全非了,结果观众看这样的照片用你的话说“就只能猜,说得好听点叫“悟””了,看现代艺术确实是这样,可惜这不是古人干的,是现代艺术家干的。

但是,请注意啊,现代艺术家不都是这样干的哦!

也就是说,开“照相”馆不都是现代艺术家的工作室哦!

所以,有现代艺术家这样干,不等于所有现代艺术家都这样干,对吧?

那么,是你不会比喻呢?还是你不知道什么是“照相”馆呢?

我实在是不能说你不知道什么是“照相”馆,因为这个实在是太简单了,所以我只能选一个比不知道什么是“照相”馆难一点的可能性,那就是你不会比喻。

怎么样?

我罗嗦了这么些,有推导过程吧?显示出逻辑了吧?我没有用比喻吧?也不需要你猜吧?说得好听点叫不需要你“悟”,对吧?

接着再看你的:“道法自然,没有推导过程,显示不出逻辑,只能比喻(不仅在中国,在早期西方也一样,比如伊索寓言)。”

“道法自然”我就不说了,你的“没有推导过程,显示不出逻辑”,我前面已经用到,现在继续说。

可以说你的“没有推导过程,显示不出逻辑”对古人的东西“古人以观为学,开的是“照相”馆”的结果,这是你对古人的东西下跌一个结论,而且是一般性的结论,可惜的是,中国古人的东西呢,你没有给例子,谢天谢地,你给了一个早期西方的例子,还说“早期西方也一样”,比如伊索寓言!

可见,不仅比喻不容易,这一点我已经说过了,因为我前面已经说了你不会比喻,可惜的是就连你说的“古人以观为学,开的是“照相”馆”也不容易,下面我给你推导过程,还显示出逻辑。

不错,你“以观为学”拍的伊索寓言是用比喻的照片是准确的,而且甚至可以说伊索寓言全都是用比喻的都是准确的,因为事实如此嘛,伊索寓言就是用比喻讲故事嘛。

你看出来你的问题了吗?

你的“只能比喻(不仅在中国,在早期西方也一样,比如伊索寓言)”也“没有推导过程,显示不出逻辑,只”有伊索寓言一个例子。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有现代艺术家这样干,不等于所有现代艺术家都这样干,有木有?

伊索寓言这样干,不等于所有“早期西方也一样”,有木有?

早期西方不只是伊索一个人识字,有木有?

什么,伊索不识字?

伊索是文盲,有木有?

什么,伊索是奴隶?

伊索的主人是哲学家,有木有?

伊索的主人也只能比喻,有木有?

反正,不可以这么以点代面,有木有?

你自己说说看你是不是犯了你自己说的“古人以观为学,开的是“照相”馆”的错误了?

而且你还挺会“悟”的,因为你只拍了一张伊索寓言的照片就“悟”出了“早期西方也一样”,有木有?

怎么样?

我又罗嗦了这么些,有推导过程吧?显示出逻辑了吧?我没有用比喻吧?也不需要你猜吧?说得好听点叫不需要你“悟”,对吧?

最后,我说几句你好像很喜欢的推导过程和逻辑。

逻辑是从事和非推导下去的,这个推导过程之所以可以进行下去是因为处理的问题是非黑即白的,一般只有黑白两种可能性,有例外的时候也不多,这样一来推导过程的所谓逻辑树才可以控制,最后才可能有个结果,否则发散开来不仅无法控制,结果也不会有了,要不就是一堆结果。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的性质是非黑即白的,比如说早期自然科学,而且即便是自然科学,多年前也早就不是了,比如说测不准,比如说很多东西没有固定的或肯定的或唯一的结果,只有一个概率,这类东西用分布来描述,比如说量子力学,等等等等。

在古代,古人抱团过日子的问题比解决自然科学的问题来的更迫切,因此解决社会组织问题就比解决自然科学的问题来的更重要,而人的社会问题的性质不像早期自然科学问题那样是非黑即白的。

甚至都不要说人的社会问题的性质是非黑即白的,就连单个人的问题人的性质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对于人的问题是不可以逻辑推导演绎的,因为,对于人的问题逻辑推导演绎的结果不仅没用,甚至根本就无法逻辑推导演绎下去。

举一个例子就可以推倒一个思维模式,比如说逻辑推导演绎的模式,这不是以点代面,因为一个思维模式之所以是所谓思维是模式,它是不可以选择对象的,就好比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之所以是定律,它是不可以只对太阳对,而对月亮就不对了的。

其实呢,万有引力定律也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不是绝对的,因为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不行。

哦,对了,我还没举一个人的问题的例子,说明人的问题人的性质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对于人的问题是不可以逻辑推导演绎的呢。

我现在就举:欲擒故纵,好像也可以叫逆反心理,鹰文叫“reverse psychology”。

谢天谢地!幸亏有鹰文,否则除了跟以老家伙居多的喜欢国学的人,跟你就没法交流了,你显然不是,嘿嘿)

因此,人的问题的性质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对于人的问题是不可以逻辑推导演绎的,必须对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问题甚至在不同的时间和心情具体分析,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间或在不同的心情条件下的反应结果可以是完全相反的。

欲擒故纵的逆反心理就不能随便用,纵的不合适,人家完全可能就彻底跑了,结果你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事与愿违,抓鸡不成还蚀把米,丢了夫人又折兵,等等等等,这些都跟具体的人有关,没有逻辑推导演绎的非黑即白的结论,对吧?

所以,中国古人说的“否极泰来”,还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等等等等,那是有关生死存亡,也就是优胜劣汰的,可不是什么“以观为学,开的是“照相”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