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爹娘胡思乱想

全是胡思乱想,个人观点而已。谢谢来访!
个人资料
糊涂爹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笑谈林徽因4:情史曝光怨粉丝,睡醒不见雄狮子

(2014-04-11 12:37:45) 下一个

(画靓女画腻了,画点花儿。当年在河塘边,杨大王给古夫人戴上一枚这样的红花)

上集说到不论林徐实情如何,民国青年男女在新制度下,自由翱翔,追求爱情幸福确是事实。林徽因和徐志摩是那个时代才情出众的代表人物,其人生经历引起今人的兴趣,亦合情合理。

我在《笑谈北京行》说过,恋爱自由之后,爱情悲剧反比古代更多。我不止一次看到夫妻将对方一刀劈死分尸的报道。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是何样动机,催生那么大的仇恨呢?年轻人自己做主,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识人能力差,致使社会乱爱纷呈,福兮?祸兮?甘苦自知。

电视媒体乱写林徽因情事,显示出现代名人的窘境。任何名人,没有群众作拥趸,难以成名。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著作和业绩,没人感兴趣的话,也不至于名满天下。盛名会带来其人想或不想要的好处,同时也会带来害处。隐私和事迹被侵犯歪曲,即是所谓的害处之一。名人在收获好处时,不妨坦然面对那些害处。

民众追求光荣的名声,无须羞羞答答。阿喀琉斯为了英名,不惜选择放弃生命。这种英雄行为,一直是人类讴歌的特质。新时代炮灰族丧失荣誉感,抛弃令名,不介意臭名,宁愿做一头浑浑噩噩的贪婪肥猪,乃社会痼疾也。学者追求学术成就,欲在青史留下一席之地,实际上堂堂正正,反映出主流价值观的信义。三国名将太史慈临终叹息,大丈夫当带三尺剑建不世之功,正是此类德行的好例子。曾几何时,今日学者沾染虚情假意,食官府俸禄,口口声声狂叫不为名,好像高雅,却无意中体现出神智扭曲。依吾之见,名者,声也,志也;大丈夫和女豪杰固当壮志凌云,追求美名(而不是造假求伪名);君子爱名惜誉,方能为民造福。名与官职财货不一定要成正比,隐居清淡自修,何尝不是志向?不是美名?只要美德可感召后人,名则正矣。

我想起美国电台的一次访谈。有位大名人抱怨男女私情曝光,媒体报道添油加醋,正常生活挨打乱,品德遭抹黑。主持人颇为同情,但他心怀叵测地安慰名人道:“这样吧,你放弃因为出名而已经到手的利益。那些利益,你孙子的孙子,都衣食无忧了。我和你交换怎么样?我不介意粉丝与媒体侵犯我的隐私,我觉得跟丰硕的利润相比,隐私和骚扰这点烦恼,微不足道啊!即便雇大律师维权,支出不及你收入的千分之一吧?”电台观众哄堂大笑,大名人自己也咯咯笑个不停。

法律保护名人,侵权受到限制乃至判刑。林徽因不是娱乐明星,没有巨额商业收入,无辜被拽进谣言,令人愤愤不平,倘若家人拿起法律武器,再自然不过。我理解那些希望林徽因免遭世俗诽谤的好人,但不管法律如何保护,名人不可能像普通百姓那般无人关注。既然关注,难免有人褒之,有人贬之,人生常态也。小说演义使用真名实姓的多如牛毛。像宋朝忠臣良将潘美和狄青,竟被作家罔顾史实,刻画成十恶不赦的奸佞,流传至今。读过《宋史》的青少年稀少,误导万难避免。我坚信将来仍然有人拿林徽因等历史人物来写小说编电影,随着岁月流逝,势必更加偏离事实。名人及其儿孙,对待戏剧性的东西,不妨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

浏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资料,我故意将他们跟父辈梁启超和林长民比较,发现差距明显。梁启超的生平,除了学术,主线是为国为民的英勇斗争史。梁启超早年主导君主立宪,参与变法。维新失败后,梁启超策划起兵勤王。到后来的再造共和、入阁为官、护国之战、新文化运动等等,无不震天动地。林长民的履历相形逊色,但跟梁启超比,逊色的岂止林长民一人?林长民积极参政,出任议员,起草民国法律,殒身沙场,也算轰烈。我期望知识分子勤于问政,最不济亦应启迪民众,去愚存真。关起门来之乎者也的博学者,动不动自诩“不关心政治”,以短为荣,等于树立一个麻木的坏榜样,我一贯看不上此类。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古城墙毁灭之际,敢于力争,没有愧对父辈,俱骨头硬朗之国士。

我在不少文章中看到,大约19531954年间,政府为现代化建设大刀阔斧,坚持拆除城楼和牌坊。先是梁思成为此与当时的副市长吴晗激烈争吵,接着林徽因也在名人聚会上跟吴晗当面冲突。这应该是真事,因为高夫人回忆录有详细记载,连我奶奶远在千里之外,都耳闻这些争执。不久,林徽因肺疾加剧,众多文章说她拒绝吃药治疗。我在第一集《笑谈林徽因:黄花流芳新空气,佳人翩跹大舞台》说过,当时肺结核非绝症,链霉素可以治疗,替换药物克服病菌抗药性,已开始取得可喜的进步。林徽因拒绝服药,岂不等同自杀?

别看今天新闻满是学生和贪官跳楼,但自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到自杀这一步,除了因为创伤导致痛苦之极,还有对未来无助和绝望。学生自杀是因为幼稚,浮躁冲动,然贪官成熟明达,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历尽艰辛爬上高位,心理素质绝对世界一流,按理不至于啊。我百思不解之际猛然省悟:贪官自杀,必是清醒睿智地知道,被请入瓮,大势已去,永世不得翻身,莫若趁早投胎卷土重来。可是,林徽因这样的学者,深明大义,对人生的豁达和感悟,远比庸俗的贪官深刻。她对社会的使命感,对生命的珍惜,不言而喻。骨鲠学者不想活了,往往不是片言只语说得清楚。我无法证实林徽因死于拒医,但若是真的,只说明她实在太热爱中华文化和古迹。其时没有3D复印机,林徽因想象不出二十一世纪的山寨术,以为那些宝贵古建就此永诀,浓重的哀痛压垮了她坚强的意志。

今日炮灰族喜欢具体,将崛起的定义缩小到金钱范围,所以梁启超、林长民、梁思成、林徽因皆未能目睹神州崛起,但法国皇帝拿破仑看到了。有人奇怪地问:“拿破仑早死了,如何看到同学们发财啦?”天朝古代史,乃一部崛起、趴下、再崛起的重复性悲喜剧演义。 “历史重演”这个词,仿佛专为清朝发明。这种轮回其实不差,遍历人间大起大落,悲喜交加,极其痛快,适合像拿破仑那样的对生活充满激情者。拿破仑看到的崛起,估计是清朝同学发财的那次。我一直伺机讨论清朝,在此插入话题,比较牵强,但顾不得那么多了。

拿破仑战败被流放圣赫勒纳岛,适逢英国使节阿姆赫斯特访华。因为拒绝下跪与误会,阿姆赫斯特未能觐见嘉庆皇帝,导致中英许多贸易问题无法沟通。“贸易保护”壁垒直接引爆二十三年后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正史野史,跌宕起。中学老师义愤填膺地说:“英国人特坏,自己不抽鸦片,专门卖给我们抽!残害我们的身体,榨光我们的银元。”同学们听完愤怒得猛擂课桌,假若不是老师死命拦住,大家当场要冲上街去打砸抢英国餐馆。其实,十九世纪毫无毒品概念,世界各国鸦片买卖合法。鸦片在英国泛滥成灾,但不知是否洋人自制力略胜一筹,他们抽鸦片抽到卖儿卖女的不多见。还有,清朝人特别懂生活享受,将抽大烟发展成为一门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档艺术,洋人的想象力与享受力,达不到此等神话境界。这跟现在的洗头洗脚具有可比性。健康的洗头洗脚,被我们打造得美轮美奂,云雨陆离,充满玄机和智慧,洋人不服不行。

且说牛津大学杰出校友阿姆赫斯特,垂头丧气告别清廷,中途路经圣赫勒纳岛,登门拜访拿破仑。拿破仑心情不错,逆境中依然焕发伟人的乐观主义,与阿姆赫斯特畅谈甚欢。拿破仑诚恳地批评英国人不肯行跪礼。他认为入乡随俗,尊重清朝“朝情”。况且,向弱女子求婚可以下跪,为了大英帝国利益,跪一下强龙天子,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清朝是令人生畏的超级大国,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骇人版图,GDP世界第一。世界历史上,除了古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前苏联等几个庞然大物,没有谁敢与清朝比伟大。许多同学自我感觉比清朝厉害,无知无畏,可以原谅。时至今日,宾州大学的历史书仍将清朝赞作“璀璨瑰丽之极”,连炮制无聊强国排名的美国人,都心甘情愿地把美利坚排在大清后面,足证尊敬。因此,西方诸国小觑大清的说法,站不住脚。反倒那些同学像喝醉的老鸨,动不动轻蔑地辱骂清朝“愚昧无能”,非常搞笑。

喝完乌龙茶,拿破仑忠告阿姆赫斯特:“清朝者,雄狮也,今酣睡耳。尔等寻衅开战,必唤醒之,世界将会震撼。”这就是中学老师多次引用的典故,培养我们的自豪感。拿破仑比较阴鸷,想让狮子继续蒙头大睡。英国人古道热肠,觉得老让别人迷糊下去不够朋友,不知好歹地挑起踢醒巨狮的重担。

贸易上,清朝给洋人制造诸多障碍,使英国赤字不断。英国出口的货物,清朝单方面征收大幅关税,再加上清朝官员贪污勒索,廉价洋货在市场上全部升级“奢侈品”,卖出好几倍的天价,难免滞销。这跟福特车在美国只卖两万,到了天朝价格翻成七万,基本同一回事。现在倒霉的洋人还可以到WTO喊冤,虽然作用不大,但至少可以心理安慰。十九世纪,英国人要投诉都摸不着门。乾隆等几个皇帝,俯瞰世界,压根不鸟英国的废佬癫婆。

果如拿破仑所料,战后清朝醒了,大力禁烟,经济飞跃,船坚炮利。不过,不光世界震撼,发展之后各种毒副作用,让清朝人也震撼得吃不消。阿姆赫斯特等人直后悔唤醒雄狮,但他们过虑了。封建社会外宽内忌,自己玩死自己,对外族构不成实质性威胁。

天朝人一向只跟自家人过不去。当年蒙古和满清阵营,伪军杀中原人最凶,绝对冷酷。假定洋人土崩瓦解,土豪宜将剩勇追穷寇,率领正义的发财之师横扫美国。土豪遗传满蒙伪军的精血,你以为他们会轻易饶恕可怜的华侨?我倒是相信,土豪崇洋媚外,会对正宗美国人秋毫无犯,至于同胞族类,不免死无葬身之处。你看今天土豪比富,啥时候找洋人比啦?你见过他们跟盖茨和巴菲特比吗?显然没有。他们硬要找华侨比,找三姑六婆比,找中餐馆洗碗的留学生比。同样,某些发了洋财的华侨,也宽容地放过盖茨和巴菲特,偏要跟老家的贫下中农比,跟吞霾吐雾的老同学比。和平时期,隔着太平洋,天朝人都这么死掐同族的脖子,有朝一日攻破国境,不互相杀得血流成河才怪了。五帽别以为天天诅咒洋人,讨好土豪,即可以卖乖。义和拳高举“扶清灭洋”大旄,亲老佛爷屁股,流血流汗,指望先富,最后还不是被自己人斩首?五帽与土豪同文同种,注定同床异梦,不共戴天。土豪占领白宫,五帽前去邀功请赏,必然被土豪当作汉奸卖国贼一律剥皮抽筋。

1857年,阿姆赫斯特以八十四岁高龄断气。由于活着没少干对不起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事情,阿姆赫斯特在地狱遭遇报应,屡经拆迁辗转,饱受鬼城城管殴打折磨。他跋冥山涉阴水,总算找到正在苦役赎罪的老朋友拿破仑,倾诉委屈。两位前世伟人,阔别四十余载相逢,热烈拥抱,唏嘘不已。阿姆赫斯特由衷佩服地说:“拿大王,您真是料事如神呐!清朝雄狮醒矣!”阿姆赫斯特以为老朋友会趁机牛叉一番先见之明,孰料拿破仑将脸一沉:“我只望见一个巨大的西门庆睡醒了,狮子不知跑哪儿去了,是不是跑到越南去啦?”

题外话讲完,下集说说林徽因的儿童时代。

(待续)

 

几个相关链接:

父母媒婆作主的婚姻有诸多优点:《笑谈北京行13:海龟所长杨大王媒婆相亲

前几集:
笑谈林徽因3:说不清的林徐恋,道不明的女人心
笑谈林徽因2:山寨菜市必有才,错爱痴情难有据
笑谈林徽因1:黄花流芳新空气,佳人翩跹大舞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4)
评论
LaBrisa 回复 悄悄话 还未拜读糊涂夫人有关林徽因的新作,却先被你与沈成涵的讨论吸引了。二位虽然观点与角度有异,但皆有深度,彼此的交流方式也很君子。A joy to read. Thanks!

涟漪 回复 悄悄话 高明 精辟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沈成涵' 的评论 :

你对清朝很有研究,面很广。你否定多,我否定少。角度不同。我从晚清的言论环境去看,发现当时言路和思想比较自由宽松,看得出统治者不是特别顽固苛刻,否则梁启超赶考屡写“反动文章”,早或杀或囚了。清朝早期的太祖太宗多尔衮,武功+纳叛(或纳贤?)+高压/残杀,我详细读过许多战例,不想否定他们的武功。那个时代,武功往往带着滥杀和抢劫,这个残忍传统自古成风,按某些西方史家分析,当时野蛮世界错误地认为这是对将士流血牺牲的“嘉奖”。英军打进清朝,也是奸淫掳掠,罪恶深重。康乾盛世名不符实,我有同感,尤其是乾隆。

你的观点有自己的理由支持,我是尊重的。求同存异。谢谢!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糊涂爹娘' 的评论 :
很高兴与你讨论,大家求同存异就好。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沈成涵' 的评论 :

谢谢讨论!我另写一文,谈谈感想。这儿贴子太乱了,不好意思。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不好意思,以前收藏的,没有原文地址链接。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崇祯与康熙,科技发展的比较
作者:小酒浅酌
不妨先来说说某些人疯狂歌颂赞美的满清主子康熙的一件逸事。看看某些人吹嘘的康熙,究竟是怎么开明睿智,聪慧无比,看看这个做了几道初中水准的平面几何题目就洋洋自得,就害的大小奴才们激动的颂圣肉麻词汇,源源不绝,喷滚而出,说什么是千古一帝之类,中国历史上唯一对科技感兴趣的封建帝王之类的。事实上康熙究竟怎么对待科技呢?
当时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看见满清统治下,科学技术在中国残败没落,甚至过去明朝已经取得的成果都丧失掉,实在看不下眼去,于是他把过去明朝翻译编写的大量科技著作加以汇编整理,并略微补充了一些他自己的翻译和著作,编成《穷理学》,想呈现给康熙,并加以刊行流传。就他的这部丛书,这部书本身也不是他的新著作,主要还是明朝翻译出版的书籍的汇集综合,按照他的想法,明朝的崇祯皇帝能热心鼓励赞助的书籍,他现在又加以整理汇总,让康熙过目一下,然后“镂板施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明朝的崇祯组织人力对西方科技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大规模翻译研究(这在后文说明),现在不必要求你满清再去这么做,那至少把过去已经做好的东西加以整理保存发扬流传,总不是太难的事情吧。然而他,却真的是热脸贴了冷屁股,碰了一个大钉子!愚昧到极点的康熙,也确实呢看了或者说翻了这部书,然后怎么样呢?他就把书很轻松地发还给了南怀仁!
在《康熙起居注》中有这样的记载:“上曰:‘此书内文辞甚悖谬不通’。
明珠等奏曰:‘其所云人之知识记忆皆系于头脑等语,于理实为舛谬。’
上曰:‘部复本不必发还南怀仁,所撰书著发还。’”
就这样,《穷理学》这套西方科技译著的丛书,就因为康熙的愚昧,没有被刊刻,不仅没有刊刻,而且也没有能完整保存下来,只剩下残本,而残本中一大部分都是1627年明代李之藻和耶酥会士傅泛际开始合作翻译的《名理探》。说起来写《康熙起居注》的那些御用奴才和文人们,留下这段记录,本来是想作为康熙如何英明睿智的证据,现在却反成了康熙等满清主子奴才愚昧而又无耻嘴脸的标本,这大约是他们所万万想不到的吧。
这里提到的所谓“于理实为舛谬”的“知识记忆皆系于头脑”,其实在明代知识分子那里,已是接近常识了。比如崇祯元年进士金声(后在隆武元年被清兵俘虏,不屈而壮烈殉国),jīng通西学,曾经说过“人之记忆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明末思想科学巨人方以智(明末四公子之一,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曾受邀担任南明内阁大学士,被清兵俘获,不屈服,削发为僧,在康熙十年,被满清统治者抓捕,在“惶恐滩”——就是文天祥北上抗元路过,所写诗句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滩——毅然自尽而死)的《物理小识》中也明确提到“人之智愚,系脑之清浊”。可笑的是,明代人早就知道的科学常识,到了满清那里居然就变成了“于理实为舛谬”!
与此做对照,我们来看看明朝的崇祯皇帝又是如何。
徐光启在1629年给崇祯皇帝的奏折中提出“yù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真是斩钉截铁,字字有力!以翻译为手段,以超胜为目标,这是何等气魄,又是何等雄心!
这一个主张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全力支持。事实上,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和官方已经同时展开对西方科技思想书籍的大规模翻译。在徐光启生前,在明朝zhèng fǔ的支持下,围绕着编写《崇祯历书》而对西方天文数学著作进行了大规模的翻译和引入,这下面会介绍到。徐光启死后,李天经接任了他在科学方面的工作,不仅继续完成《崇祯历书》余下部分的编写,而且按照徐光启“yù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的原则,在明朝zhèng fǔ的支持下,继续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对其他西方科技著作的翻译。比如《坤舆格致》是在李天经主持下,汤若望和中国人杨之华、黄宏宪合作翻译,共四卷。原著是德国学者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矿冶全书》共十二卷,是欧洲矿冶技术的一部经典著作,书中介绍了各种金属的分离、制取和提纯方法,也详细介绍了各种无机酸的制法,包含有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崇祯皇帝批示户部将《坤舆格致》分发各地,“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只可惜,随着明朝的灭亡,崇祯皇帝的批示没有办法落实,连这本中国zhèng fǔ组织中西学者合力翻译的书籍,在满清统治下也彻底散失,在愚昧的满清统治下,这是这种类型书籍的必然命运,《天工开物》都会在中国失传,更不必说别的了。
崇祯时期,明朝对待科技持欢迎积极的态度非常普遍,例子很多,举例实在太多了。下面仅仅重点介绍一下《崇祯历书》。
1629(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亲笔批准了徐光启提出的宏大的修历计划,并且要求他“广集众长,虚心采听,西洋方法不妨兼收,各家不同看法务求综合。”徐光启奉崇祯皇帝旨,在钦天监开设西局,又于1629年-1634由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先后以以西法督修历法。其间任用汤若望(德),罗雅谷(意),龙华民(意),邓玉函(德)等修成《崇祯历书》共46种137卷。
《崇祯历书》并非如某些人顾名思义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一部历书。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部在崇祯皇帝为首的明朝zhèng fǔ支持下修纂的一部引进西方数学天文知识的大型丛书。在徐光启“yù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这个思想原则指导下,明朝zhèng fǔ开始了对西方的数学工程等书籍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大规模翻译。在徐光启看来,这些工作已经并非仅仅是为了修历本身,他说“事竣历成,要求大备,一义一法,必深言其所以然之故,从流溯源,因枝达本,兼能为万务之根本”说的很明确,最后的目标是能成为万务之根本。《崇祯历书》正是按照这样的目标来编写的,它被分成了基本五目。
第一,法原,这是基本理论,包括数学,天文,宇宙观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
第二,法数,这是天文学、数学用表
第三,法算,天文学计算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主要是球面三角学和几何学
第四,法器,天文测量仪器和计算工具
第五,会通,中国的传统方法和西法的度量单位的各种换算表。
正是为了实现“一义一法,必深言其所以然之故,从流溯源,因枝达本”,作为基础理论部分的“法原”,占据了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共有40余卷,占全丛书的1/3。这在中国历代修历法中是绝无仅有的《崇祯历书》采用了西方第谷天体运动体系和几何学的计算系统,引入地球的概念,以及地理经纬度,引入球面三角形,区分冬至点和rì行最速点,引入蒙气差校正,采用黄道圈为基本大圆的黄道坐标系统,采用欧洲通行的度量单位。
在崇祯历书中《大测》、《测量全义》、《割圆八线表》、《八线表》、《南北高弧表》、《高弧表》引入球面三角学和平面三角学,《比例规解》《筹算》引入两种计算工具,和过去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翻译的《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圆容较义》已经把西方数学中几何,算术,计算工具等基本内容系统传入了中国,而且这些工作中一大部分是在官方有意识的组织下进行。
明亡以后,曾参与编写《崇祯历书》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无耻的把《崇祯历书》剽窃据为已有,改名《西洋新法历书》,献给了他的满清主子,可惜此人在满清统治下也并未得到善终,1664-1669历狱中被控以各种罪名,差点被凌迟处死,在监狱里饱受折磨摧残,最后虽然放出,但也终于在1666年因为经不起折腾而一命呜呼。《崇祯历书》在1634年的时候,跟欧洲的天文学差距很小。但是编完之后,200多年几乎不变。后来清朝修订过几次,补充过零星的欧洲天文学知识,但是实际上我们完全脱离了欧洲天文学的进程。接着200年,我们几乎原地不动,而欧洲这200年天文学发展如火如荼。《崇祯历书》曾经有一个机会能够让我们跟国际接轨,但是因为满清对待科学的态度,最终中国仍然失去了这个机会。我们一度跟国际接轨但很快又脱轨,最终等到鸦片战争结束,西方文学第二次大举进入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几乎不认识它了,因为我们落后了它200年。
我现在不妨分别按照明清两个朝代,来列举一下,看看情况如何。
一、在明朝出版的著述有:
宇宙论方面的
《乾坤体义》利马窦,1614年出版
《天问略》阳马诺,1615年出版
《寰宇始末》王丰肃1637年出版
《寰有诠》傅泛际和李之藻1628年出版以上都是介绍托勒密-亚里士多德宇宙体系
历法
《五纬历指》罗雅谷1637年《崇祯历书》中的一部第谷。布拉赫宇宙体系
天文仪器
《表度说》熊三拔1611年
《远镜说》汤若望1626年上面是托勒密、第谷。布拉赫、伽里略传统
地球知识
《乾坤体义》利马窦,1614年出版
地理知识
《职外方纪》艾儒略1623欧洲中世纪地理知识和16-17世界航海发现的地理知识
人体生理解剖和心理学
《xìng学粗述》艾儒略1637年
《主制群征》汤若望1636年
几何学
《几何原本》利马窦和徐光启1613年
算术
《同文算指》利马窦和李之藻1613年介绍西方算术,笔算
测量学
《测量法义》利马窦和徐光启1607年
工程与机械
《奇器图说》邓玉函和王徵1634年介绍16-17世纪的欧洲机械和工程
《泰西水法》熊三拔和徐光启1612年
逻辑学与方法论:
三段论演绎推理和辩证法《名理探》傅泛际和李之藻1631年介绍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与辩证法
形而上学:
十个范畴;四元素说
《名理探》傅泛际和李之藻1631年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二、在清朝出版的著述有:
天文仪器:
《仪象志》和《仪象图》南怀仁1674年
地理知识:
《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南怀仁1674年
动物习xìng:
《狮子说》利类思1675年
仅从数量的对比上来看,明朝的是17种书,而到了满清的统治下,只有三种(或许勉强可以算五种)。从涉及的人员对比上,明朝这些科技著作,涉及12人,其中传教士7人,中国人5人;而到了满清时期,涉及的人员只有两人,而且都是西方的传教士。
由此可见,说康熙时代科技有了长足发展的人简直是在胡说八道。其远远不如动乱事情的明朝崇祯。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糊涂爹娘' 的评论 :
你的看法也有一定道理。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1)界碑不起决定作用,但有界碑、设立郡县,说明你做到了行政管辖,这样不容易给对方借口,中国跟周边所有国家的领土冲突都是原来没有界碑,所以很容易被别人硬说成是有争议的土地。这很吃亏,说明中国没有现代法学意识。现代意识很重要,甲午之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日本军队是国家的,并进行了全国总动员,是以一国的国力、军力打李鸿章的北洋一系,满清政府和南方的其他派系都在那里看热闹,都希望借机削弱北洋。
(2)从甲午的失败中就可以看到满清的旗汉不和,但是这种不合怪汉人吗?八旗善打仗那是入关前了,入关后迅速衰败,原来的穷不怕死,一旦有了花花世界谁还会去卖命啊?清朝的科技、文化、经济、农业都是汉人建设的,满人进关前还是奴隶社会呢,中原进入封建社会都已经2000年了,本来明朝末期都已经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但是无限落后和没见过世面的满清一来,中国的时间就停止不前了。西方超越东方文明就是着这段时期。现在考古表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用的枪支弹药和火炮并不比明末的明军更先进,而清军已经完全没用类似装备了。
(3)汉人自己是不争气,那是因为争气的硬骨头都战死或被杀死了,剩下的都是苟且偷生的,也许自己还有反抗意识,但是子孙都是从小被洗脑长大的,也就都变得浑浑噩噩的了。你所说的那些所谓的名人也就那么回事,林则徐号称看西方的第一人,不过也是认为洋人的膝盖是直的不会弯。总之,满清是腐儒理学治国,文人士大夫皆是空谈误国之辈。
总之,你认为最为人数极少的满人、旗人能放心搞君主立宪吗?自己丢掉铁杆庄稼成为平民?那时选举出来的国家做主的内阁官员还不都是汉人?满人、旗人能放心?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你的看法有一定道理。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1) 疆域不是界碑决定的。领土属谁,全靠打,你长文里的说法,还有斯大林的硬话,似乎也是这个意思。清朝不被打败,割地条约不会诞生。当然,心甘情愿送人卖人就免打,现实中也见过。历朝对疆域的管理特色,也是领土成为今日状况之故。天朝打下领土,缺乏殖民和移民概念。古罗马靠移民/殖民实现版图宏大。他们打下一处,鼓励自己公民去扎根。我们打下一个地方,多半龟缩回中原。现在也这样,全挤在大城市,或是性格,但更像政策问题。
(2) 君主立宪不成,以自己不执政怪满人,我不认同。汉人厉害,干嘛耐心当几百年奴才啊?英国在宋朝时立宪,过了无数年才出现的明朝,不是外族,怎么不立呢?说到底,还是当封建皇帝爽。到了晚清,满人还是积极改革的,民间“无人不谈立宪”,不宜过度否定清朝的国民素质。清朝涌现梁启超、谭嗣同、林觉民、喻培伦、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蔡锷、左宗棠、林则徐等等了不起的人物,远不算特愚昧。
(3) “满清外族统治无法立宪说”,我2010年在老朋友秦某那儿听说过。我说不反驳,但我想提一个问题:满人完蛋后,可不可以立宪?秦某说已经立了。我的看法:宪谁都可以立,但执行不了,等于未立。比如,我函授混个博士,算“博士”了,但没实料,顶多是假博士。没有司法独立的立宪,形同虚设。立宪真正付诸实践,靠什么?我认为靠司法独立。司法独立,谁还会在乎是不是满清少数族当皇帝?似乎没见过英国美国主流高喊不能让少数族当领导。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糊涂爹娘' 的评论 :
说清朝疆域大,可是那些地方大多不在清政府的管辖之下--没有地方官的治理。台湾之所是中国的是台湾设立了巡抚,是处于清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北部、西部的很多地区则都没有这些,而且连界碑都没有,你说是你的,人家也可说是人家的,所以才有那么多领土争端。总之,清政府实际有效行政管理的控制地区大多还是前明那些。
至于说君主立宪为什么不成功?很明显,英国、日本都是本国主体民族的国王和皇帝在位,自然上下齐心一直改革。而满清是少数民族当政,与国家的主体民族离心离德,有”汉人肥,满人亡“的论调。满人和旗人是生下来就有钱粮可领的国家寄生虫,所以不愿意改革当普通民众。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沈成涵' 的评论 :

我赞同你对清朝的大部分批评。额外几点说明:一、帝国后期,军力都是不行的。清朝签割地条约,那是打赢的说了算。既然已割掉,等以后打赢再说了。拿破仑将清朝叫做“睡狮”,没有叫做“睡着的西门庆”,也是有几个版本的故事的。这是一种尊敬。现在拿破仑从棺材里面爬起来,看着一帮洗头洗脚的软脚虾,你觉得他还会说是“睡狮”吗?二、清朝不行,但汉人被清朝鱼肉,更加应该惭愧。这是精神上的问题。梁启超一直呼吁君主立宪,英国人在宋朝做到了,神州人做不到。汉人愿意屈服于清人统治,你可以说清人残暴,但强秦残暴,却不敌项羽辈。我们不可以将责任全部推卸干净。君主立宪类,方是我说的立国精神。没有这个,别说领土,连百姓的房子都保不住。三、清朝以前的国土,即使没有人认,也算实际控制。实际控制,要还给你,除了打,没门。清朝交给民国1100万,现在剩下不足960万,应该不是清朝的责任了。明朝的领土,比1100万,差得远。清朝统治不够开明,但领土之大,恐怕是事实。

我们不见得观点完全一致,但我喜欢这样的理智交流。求同存异,笑论天下。谢谢。

你的长文有个链接就好了。这儿评论区显得有点漫长和纷乱。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满清统治三百年把一个繁荣富裕的中国搞成了一穷二白、野蛮落后的中国。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版图,有租界、有外国的势力范围,有分裂割据,有外国驻军是半殖民地的社会,蒙古、西藏、新疆、东北有独立半独立的身份,这些事实对那时中国具有多种可能,多种影响。走向今日中国是那代中国人牺牲奋斗的结果。
过了满清那个时代,单独拿出某一条歌颂,大谈其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就是丧失了公正和客观。
比如:1905年日俄大战,日本驱逐了俄国在东北的势力,战后美国调停,日俄罢战,只允许各自留下护路队而撤出军队,这就给满清开关,中国人闯关东留出宝贵的时间空间,从此东北失去成为满洲国或者成为其他国家的民众基础,类似蒙古独立那样的民族自决不再可能。那么,清史学家们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假设呢?假设日本战败了,俄国就吞并了东北。所以,日本对中国领土完整有贡献,显然清史学家不愿意做这类假设。
历史学的假设应该考虑清楚两点:一是愿意不愿意?有没有主观成份?二是能不能成立,必要性如何?在全局角度上分析至个别因子。但我看到的历史学论文,都没有对此下过功夫,做假设总是非常随意。
历史不是单线条,是历史和现实所有要素的综合。对于非主导非主要因素,更不能单拿出来吹嘘其价值。“领土贡献”要摒弃线性思维。要厚今薄古,倒着分析,不能滥找“自古”之源,更不能滥用“假设”,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清史学家在这方面是非常荒唐的。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糊涂爹娘' 的评论 :
满清的国土并不是公认的,就是因为军力不强所以为人鱼肉。
中国现代的版图也只有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平叛天山南北路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江宁条约割让香港为止。在这期间,我们必须算上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满清的疆域满打满算也就仅仅有82年,与现代中国的版图重叠,甚至边幅超过一些。
中国的史学界几乎毫无例外的认为“当代领土的合法性”只且只有来源于继承而非战争成果。比如,姚大力就说:“现代中国人对中国的多民族构成和中国版图的见解,就与王朝国家的政治遗产、特别是清朝政治遗产有着极密切的历史联系。”换种更普遍的说法就是“清朝奠定中国版图”。但有趣的是如果是清以前的战争得来的领土,他们就认为合理合法,他们管这个叫“统一”。
史学界喜欢大谈特谈自古以来,似乎法理唯一来源就是继承古代。前面讲过实际是地缘政治决定了领土疆界,地缘政治中会适当的考虑到历史因素,但这历史因素占不了多大比重,美国政府最近就表态:“不应以国民情绪和历史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印度独立后,并非只在原英国殖民地版图上建国,它在47年后,连续吞并了藏印交界的许多君主小国,到现在锡金完全被吞并。这合法合理吗?国际社会包括中国仍然予以承认。帝国主义的入侵时,根本不管你几千年的统一和累积过程,不管你是五千年的固有领土还是三百年的固有领土,入侵、割地、租界、势力范围到处都有。没有谁把这一规律,把这一书呆子原则放在脑中。斯大林直接了当地说:“边界线就是实力线,是实际控制线,是战斗线,是侵略目的线,是占领有利地形为自己的战略服务线。”何曾和书呆子去寻找分辨什么“自古以来”。“清朝奠定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就是一句屁话,中国的疆界版图只来自抗战中十八省军民的血汗
我可以举出无数个例子,战争结果才是领土控制和领土法理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因果。而非空口而说的“继承”。
思考题1:西沙真正属于中国,是在那年?
答案:是74年西沙海战的结果。而非国民党地图一开疆就必然属于中国,中国南沙就是反例。
思考题2:朝韩两国国界“三八线”是美国上校腊斯克大笔一挥就搞定的吗?
答案:是朝鲜战争的战争结果,是中苏美两极的实力变化线恰巧与该线基本吻合。明白了中国疆土的真正由来,这时我们再处理国际争端时,就不会整日说让国际社会笑话的“自古以来”,而是会提到“开罗宣言”,“雅尔塔协议”,由这来处理中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领土岛屿纠纷。
血流得越多,协议也好,没有协议也好,越难被推翻,反之则反之。
当条约是用血与火较量下的产物时效力强大,挑衅者要想清楚其推翻的后果,如果仅仅来自一纸空文、古文(满清时签订的条约),史学界津津乐道的“继承”,效力并不大。比如民国时期,满清传国于民国,民国宣布“五族共和”,而帝国主义并未尊重过民国主权,藏、新、东北、蒙古处处闹分裂。日本九一八事变后,蚕食中国,一个协议跟着一个协议被推翻。反之,抗美援朝后,朝鲜停战协定到今天仍然管用。中印边境战争,即便双方没有条约协定,但对印度却有无形的压力,和平保证三十年,印度不敢再继续蚕食。而满清的疆域大多不是打下来的,所以丢弃的也就比较容易。
而中国史学界却喋喋不休的向群众灌输什么“清朝奠定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他们放出这句屁话后,紧接一连串的臭屁,什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56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结果闹得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施琅、洪承畴到成了民族大英雄。“没有我大清,哪有大中国”深入人心,到处都是满清烂辫子狂舞。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沈成涵' 的评论 :

这个“伟大”,在英文是Great,基本是指版图大(军力强)。这个应该是公认的版图。清朝交给民国时,有一千一百万平左右。民国似乎没有去开拓多少新领土。1100万,也很恐怖了。现在早已不到960万啊。

明朝时落后西方不多,但实际上,我们落后的不是技术,关键是精神落后(我个人观点)。这跟一个人类似,这个人很聪明,很能干,却不能有肌肉保护自己,让强盗俘虏了。这个悲剧,值得反思的,不能光归因于天意或时机。不只是武器的问题,关键在精神。当然不是义和团精神,而是一种立国的精神。明朝没有这个东西,输得不算特别冤枉。只能泛泛而谈。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沈成涵' 的评论 :

你所言有理。我的观点并不矛盾。我并不完全否定中华的所有东西,我只是觉得西方同样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你能这样列举依据和我讨论,我很高兴,谢谢!

满清是一个后起的小国家,它能征服中国,有其独到之处。不管明朝人如何退化,但满人会利用汉人,也算他们的长处。满人野蛮,毫不奇怪,这个东西也是矛盾的。他们在战场上杀红了眼,但根据游记,平民旅行到他们的地方,他们友好待客,甚至送女人侍候。野蛮人对杀戮的概念,跟文明人是不一样的。这个东新很复杂,从古罗马时期到清朝,大体心理上都是一致的,很值得研究的。在此限于篇幅,我无法多谈。

汉人尚武精神的丧失,是败亡的原因。这个结论我是敢下的,已有大量的资料,我以后慢慢会作文贴出来。尚武和野蛮,有联系的。在讲文明的时候,不能放弃尚武。科学发明方面,明朝理应优于弹丸落后的清国。但作为同样人口和经济不灵的西方诸国,能在科技上领先,倒是奇事。这至少说明西方人也很聪明,而且擅长创新。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糊涂爹娘' 的评论 : 感谢你的理解。推荐你看一文,就知道为什么我对说满清“伟大”作呕了。有点长。
满清的统治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罪魁祸首
现在播《大国崛起》,我们不会把矛头错误地对准传统文化,而只会更深刻的揭露满清,揭露满清才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罪魁祸首。
看看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荷兰、葡萄牙的重商主义、英国的宪政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一切之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萌芽要素都在晚明得到阐发。
读读《西洋世界军事史》更感到明代军队战术特征,与当时欧洲如此相似。这一切都证明明末的中国离近代化是多么接近。
《大国崛起》遗憾也是有的,没有指出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在于满清。满清部族政权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中华传统文化,和谐、进步、开放、自强,在今天仍然有勃勃的生机,根本不是所批判的那样封闭、保守等。所谓批判传统文化人士,把落后、保守的满清专制统治文化当作中国文化的传统,这是荒谬的,这种错误的思潮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只有彻底清算满清的罪恶,中国人才能重拾文化自信,才有重新崛起为大国的精神源泉。
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一、满清部族统治是中国近代不能崛起的主要原因。
大国崛起有什么条件?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为我们分析总结了大国崛起的原因。第一是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航海贸易、殖民。对比中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民族国家,英国人马戛尔尼说得明白,马戛尔尼指出:虽然许多书里都把汉族和满族混淆了,好像他们是一个民族,可是满清皇帝却不这么看,他把自己视为征服者;汉人也不这么看,汉人总感到属于同一种文明,同一个祖国,而把满族统治者看成是外国的暴政。
马戛尔尼说:“‘旗’是政权的精锐部队,但同时也是一个武装起来的民族。一个非常小的国家:30万满人控制着3亿多汉人。无论是罗马,还是亚历山大,或是西班牙,都未能做到这一点”。
在满清统治下,中国处于部族统治之中,与民族国家风马牛不相及。
有网友说: “德国从四分五裂的公国和领主的时代到普鲁士一军突起承担起民族统一的责任,日本从将军和大名的世界到大政奉还,无他,都是在完成向现代化国家的第一步: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而中国的问题恰恰在这里。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族裔(而且还是蛮族)统治多数族裔畸形的前现代体制。满洲人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想象”与其统治下的汉族是截然不同的,这就导致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所必须的“民族共同体”无法建立--这个有外来少数族裔控制的统治集团从来没有把自己真正融入这个他所控制的土地和民族中去,所以一旦有危局产生,他想的是“退回龙兴之所再图大业”,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所以说满洲人不具有建立民族共同体的主观愿望是其蛮族的本质造就的,否则在大势之下他完全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在这一步上中国就被死死掐住了咽喉,一个统一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无法建立,这就是为什么总会有“以一人敌一国”之类的议论评说,因为在这个国度中,民族共同体是民族割裂体”。
大国崛起是其内在和谐发展的外拓,是全体国民在高度凝聚力下,形成合力的外在表现。而在满清部族政权下这是绝不可能的奢望。
其次关于满清“海禁”。这是满清统治者害怕汉人和海外洋人私通,颠覆其政权采取的基本国策。“设禁之意,特恐吾民作奸勾夷,以窥中土”(道光《重篹福建通志》)所以满清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不许片帆入海,这个政策执行之严厉如同满清文字狱同朱元璋文字狱一样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于是中国同海洋绝缘了。
大国崛起第二个条件是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创新。各大国都重视思想文化的影响力,邱吉尔说:“大英帝国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牛顿、亚当·斯密等人的伟大思想才带来英帝国的百年辉煌。法国人伏尔泰说:“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那么看看满清文字狱以及收书毁书的恶果,整个社会处于压抑、停滞、恐怖、窒息的氛围中,那么还有思想文化创新发展繁荣吗?
第三是科技创新,满清统治下,科技受打击最大,清代没有科学家,就连明代以来的科技成果也不能保持。近代中国所以落后,原因不言自明了。
第四是体制创新,在满清统治下,八旗制度是其最根本的国家制度。经济上,八旗子弟不经产、不经商也瞧不起工商业者同民族资产阶级势同水火,在政治上他们坚信“汉人兴、满人亡”。满清统治者为保护八旗贵族的既得利益,奉行:“天不变道亦不变”,不论是经济、政治体制的创新都最终会动摇其最根本的统治集团基础。历次改革都艰难无比,以失败告终。体制创新简直是天方夜谈。
二、传统文化不是中国崛起的阻力,而是崛起的动力。
吴晗说: “中国重新开始发展,正是在光复之后。也就是那时候,中国才算复了国。由此点看,清朝统治的近三百年时间,正是中国落后的原因。 ”(原载上海1946年《民主周刊》第四十四期)。
八九十年代,全盘西化论者把矛头再次指向中华文化,以为痛批中华传统文明,中国就能现代化。他们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被滥用的所谓“民族政策”洗了脑。历史被扭曲性的总结,这是中国史学界的耻辱,整整误导了一代人,直到今天仍然散发着恶臭。
西化论者说:儒家压制科学和民主,所以中国落后,这是这些“学者”强加给我们的谬论。中世纪以来,西方的基督教和儒学相比,对科学和民主的制约,远远大于儒家。哥白尼、布鲁若,伽利略都是被基督教迫害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因为他们的科学学说与基督教教义冲突,你们何曾听过,中国有科学家因为和儒学理论冲突过,被迫害过。
就民主而言,基督教世界,《圣经》教义的存在,无疑是极大限制了民主思想,只要和教义相违,和教廷相违,一律会受到迫害,被打入异端,被当作异教徒受迫害。
在当时的西方,宗教势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然而在中国,即便是孔子,照样有人敢大不敬。明末,社会普遍推崇个性自由,人们就敢于非难孔子。王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公开声称“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西化论者还喜欢说儒学缺乏科学和民主的基因,这也是不对的,汉以前儒生必学六艺,六艺中有“数”,这是古代科学。中国历代科学家大多数都是儒学造诣很深的,大多是名儒。儒学对科学并不排斥,比如徐光启就敏感地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基础《几何原本》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儒学的民本主义色彩最浓,最接近民主。在明末就发展成为启蒙主义运动,这和西方是多么近似。王夫之等人已经明确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平等的主张。发展下去就是君主立宪。
有人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法来约束君主,这也是片面的,以明朝为例,虽然没有成文法,但是有惯例法,“票拟制度”使得君主无论做任何事,必须有大臣们的票拟。大臣还能封还皇帝的诏书。遇到大臣们意见一致,皇帝只有让步。这种政治制度发展下去,就是君主立宪。
而到了满清则不同,天下人不是奴隶就是奴才,再也不能限制皇帝的任何权力,这根本就不是儒学,而是奴学。
即便认为儒学没有产生过西方科学体系,但是儒学还有一个特点可以弥补,这就是儒学有强烈的开放、好学、自强意识,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见贤思齐”、“发奋自强”。
从佛教到基督教,儒学对待外来文明并不封闭,佛学被儒学吸收后成为理学。和世界其他宗教对比就知道儒学是多么开放,徐光启称赞天主教是“易佛补儒”。
西方文明所以在明末快速传播,深受当时有识之士推崇,是和儒学开放和学习精神分不开的。深受中国儒家影响的日本,在17世纪掀起“兰学”热潮。被迫打开国门后,立刻去向西方学习。
所以说没有满清封闭,自保,中国传统文明足以在近代赶上西方世界。
历史证明在明末出现过打开国门欢迎西方文明的高潮,是满清中断这一切,怎么能简单怪罪到传统文化?相反东西方几个大国的崛起都证明全盘西化道路走不通,只有尊重本国国情,走和本民族文化特点相结合的道路才是大国崛起之路。
三、对比崛起的东西方大国,清代没有实现资本主义,政策上的原因是什么?
大国崛起,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那么近代以来为什么中国没有实现资本主义?
从《大国崛起》我们清醒看到,大国崛起实现资本主义的充分必要条件不是别的,而是这个国家能实行 “开放”、“交流”、“学习”的国策。在和世界的接触和互动中,吸取营养而发展壮大。
大国的崛起背景完全可以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发起者不同,所建立的社会制度也是各有千秋。
文化上讲,有的是传统天主教、基督教国家、有的是东正教、有的是清教、还有的是受东方儒学影响的日本。
制度不同,有的是发达封建国家、有的是农奴制专制、有的是殖民地、有的封建小邦。还有的是东方式封建国家。
发起者不同,有的是贵族制宪运动,有的是知识分子发起的启蒙思想运动,有的是商人阶级的商业资本运作,有的是殖民地底层人民的反抗暴政,要求自治。有的是专制暴君的强权推动,有的是受儒学影响的官吏、士阶层,要求引进消化吸收外界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发起的强国富民运动。
崛起的形式也完全不同,有的是君主立宪,有的是暴力革命,有的是殖民地独立,有的是封建小邦统一,有的是资本主义改良,有的是推翻幕府,实行天皇制。
崛起的领域也不同,有的从政治制度开始,有的从思想文化开始,有的从经济上打破割据,建立统一市场。有的是资本的运作,促进航海贸易商业繁荣。有的是从先进生产力的引进开始。真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共同的崛起途径就是这个国家能保持 “开放”、“交流”、“学习”的国策,尊重知识,发展教育、保护专利,推动人民的创新能力,发展工商业。而所谓“自由”、“平等”、“民主”的程度却各有不同。
而我们的历史学家总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仅仅注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以为只要否定了明末资本主义经济和英国等先发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状况的不同就认为中国不能实现资本主义,不会强大,中国近代落后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他们还错误的认为康乾时期中国经济恢复发展了,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在继续了。
这种观点以李伯重等人为代表,黄仁宇也是片面的,他眼里只有所谓的数目字管理。根本不懂得大国崛起的真正途径。
从以上大国崛起的途径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国崛起都是基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先进的制度才出现崛起的辉煌。那种把一切都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是多么片面和不合理。
资本主义总要进来,“文”的进不来,那么就用“武”的打进来,事实上,晚明以来资本主义完全可以文明的进到中国。可惜被满清中断了200年,那么只有用武力打进来。越晚打进来破坏越大。满清最大的罪恶就是有效阻止了资本主义来到中国。
四、大国崛起之思,中国人的困惑。
《大国崛起》最后一集,着重表达了大国崛起在于文化,国家软势力的重要。对于中国来说,眼见的问题是:什么是“历史上的中国”都没有弄清楚,如何建立文化软势力呢?
中国是什么,中国在官方学者眼里是版图,是自古以来的多元一体的“版图中国”。而不是文化中国,民族中国。这套理论根本无法自洽,如何能和谐?如何能有突出的软实力呢?
“版图中国论”,“统一神圣论”,把满清的“征服”当作统一,把“统一”奉为最高目标。把文化中国的继承看作可有可无。把残明-明郑当作外国,诛之以后快。
如此蔑视文明、蔑视文化如何来的自由、平等、创新?哪里来的国家软实力?在我们歌颂满清“统一”的同时,实际就在歌颂满清征服、奴役、奴性。离大国崛起之路越来越远。
这部片子的记者也一定会采访并认识到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成为大国的真实原因。但是在当今的中国,批判满清比批判共产党还敏感,怎么会向观众交待呢?
所以我们更应该揭露和批判满清部族主义丑行,只有揭露才能消灭,我们必须让此类以小群体私利防碍大群体进步的行为彻底消失,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才能让中华民族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某些谬论的可憎在于它们一贯为满清开脱,阻挠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试图剥夺人们思考的权力,把总结历史引向歧途,颠倒人们的价值观、是非观,宣扬民族虚无主义,继续阻碍中国走向复兴。如果今天还不清算,那么中华文明的复兴,又不知等到何年何月。中国人走的歧路不知还有没有完?(转自张兴中博客,原文标题《一道闪电:现在播《大国崛起》,我们不会再受骗了》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糊涂爹娘' 的评论 :
其一、你所认为的广大疆域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就像我说的:煤油界碑、没有设立州府郡县,甚至连中原老百姓都不能去。
其二、满清的八旗军队一入关就迅速衰败了,康麻子好大喜功,如果不是吴三桂自己死得早,满清那时的坎都也许过不去,而且也是多靠汉军旗打仗的。更别提尼布楚条约就是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那时沙俄正在西面与奥斯曼土耳其对峙,根本无暇东顾,但是无知的康麻子还是签订了自作聪明的卖国条约,那个来谈判的沙俄伯爵回去可是受到大大的奖赏,得了一块纯金打造的大奖章。其后就是不断的丧权辱国,直至最终的退位。
关键问题:一个不没有政府的界碑,也不由国家政府管理,也不让国家大多数的国民前往的土地算是国土吗?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傻不傻' 的评论 :

得到网友的欣赏,感到荣幸。自古知音难觅,谢谢!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历史上汉族的文化发展程度总体上高于少数民族,因此通常是汉族占统治地位时中国文明的发展较为顺利,而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时则有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势,元朝和清朝的统治最为典型。我们今天承认这一点,并非宣扬大汉族主义,而是希望更加客观地评价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影响及其将来的走向。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沈成涵' 的评论 :

这是我喜欢的具体辩论,谢谢。你我观点不完全一致,但不见得毫无交集。我对明朝的东西还算熟悉的,你说的,我多有赞同。清朝的许多弊病,我写有文章的,只是没有发。尤其那个李鸿章,我认为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清朝的文字狱、民风淫靡、官僚主义等等,我深恶痛绝。

清朝的大,我个人认为是事实。领土保持在1300万平,只是后期不济。当时世界上列强,对清朝还是尊重的(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啊),比如,我看过《南京条约》及其许多附属文件,颇感惊讶。任何帝国到了后期,都会出现这个情况的。包括古罗马,到了后期也慢慢分崩离析。西方人按Average时期来评价那些帝国,所以大的概念也是有其道理的。
傻不傻 回复 悄悄话 喜欢你信马由缰的写作,俺认为这才是真情!思维极快,画画的又棒。这时代还能有这般才女,还让俺遇见了,三生有幸!

俺觉着林徽因的一生,活的淋漓尽致。无论感情、事业、家庭、精神皆如此。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明清之科技比较,论谁是中国落后之祸首
科技及其态度之较
美国人坦普尔根据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写了《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里面列举中国一百个世界第一,满清没有占有一项,但明朝却占有大量,明军的武器装备在世界上是一流的,火箭喷射器的雏形,世界上最早的化学战,地雷发明都是明朝的事。
满族这个马上民族的局限性,使得明代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中华变成了一个保守封闭,死气沉沉的“天朝”。游牧民族是无法背叛战马的,这是他们立足的根本,是他们考虑问题的原则,也是他们的光荣传统。于是他们讨厌船,更害怕大海,他们从内心深处是仇恨新技术所带来的武器进步的,因为他们勇猛的祖先努尔哈赤死于大炮,“为什么一个勇士竟然可以死于一次卑鄙简单的操作”,于是他们愚昧的鄙视先进技术,这直接影响到了国策,以致到洋务运动时还要把新技术诬之为“奇巧淫技”!火器技术在明代曾不断得到引入和改进,以致出现了皇帝的御前火器亲军“神机营”, 出现威力极大的“大将军炮”。明朝封炮为将正是反映整个官方对新技术的极大推崇。而在清代火器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对于明代研究火器的兵书如《武备志》等,一概列为禁书,不准流传,刊行,虽然清军用一些陈旧的火炮,但永远不会丢弃弓箭和骏马。及至1840年,英国炮舰来犯时,清军所用的枪炮仍是200多年前的老样子,而且粗制滥造,不堪使用。最后,在明朝将士用火炮抗击侵朝的日军和造反的后金时的二百多年后,义和旗下的满清子民们却袒露着胸脯,挥舞着刀茅,高喊着:“刀枪不入”,一堆一堆的死在洋人的机枪之下。这难道不是满清那不合时宜的骑射传统对中华民族的毒害吗!以致清代的武功与明朝相比也要愈加惭愧。明朝军队与英国、葡萄牙、日本、荷兰的军队都交过手并且都能取得胜利。其中,四万明军打败二十万日军的辉煌战例大大发扬了武威!当年清军的入关也是趁着明朝内乱,汉人涣散之际投机成功的。而满清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只有满清全盛时期的雅克萨之战。近代满清国的斑斑屈辱我就不再提了。
明朝能派出船队和外部进行交流,能对西方科技产生巨大的兴趣,能够仿造红夷大炮,能够编练神机营。在与日军争夺朝鲜的战斗中,使用了数以万件的火器,基本说明了当时的明朝军队正在经历着由冷兵器向火器过渡这样一个事实。不可否认,即使是在被蒙古人的入侵,割断了汉族一脉传统达一百年之后,明仍然保存了一个古老文明特有的,可贵的“好奇心”,这一点,可以在明朝对新式武器的态度上清楚的看到。
地理大发现的十五世纪,明朝能够船行如飞,纵横四海。启蒙运动的十六世纪,明朝能够引进火器,新绘地图。满清皇帝们却只对统治本身有兴趣,对外部世界变化却不屑一顾,大航海的十七世纪,资本主义的十八世纪,这群留着辫子,骑着长毛矮马的满洲人在中原自封为王,并且遮蔽了整个国家的视听,使全体国民失去了明朝时曾十分旺盛的“好奇心”。在一个游牧力量即将被踢出历史舞台的伟大时代,我国十分不幸的被后金征服了。满清的入关以及长治久安的“康乾盛世”则使我们损失了二百年。

从军器转到民事,明代出现了《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农政全书》《本草刚目》等煌煌科技巨著,满清怕是只能自惭形秽罢,整整250年的科技停顿!
明修了《永乐大典》,清就有《四库全书》,其确实整理了大量典籍,但毁书亦在不少啊!“四库一成,古书亡尽。”一部《天工开物》都要后人从日本缉回,科技著作与你满清统治何干?照样毁弃,以致销声匿迹,正是愚昧至极!
或曰:“清军秋毫无犯”。简直是阉割历史!“扬州十日”,“嘉定屠城”因有专门记载而为世人熟知,。此外,一场场被胜利者有意遮掩的屠杀惨剧也在满清前几代执政者的授意下上演:努尔哈赤在辽东对汉民的大肆屠戮,皇太极时三次深入京畿、山东等地滥行杀掠的纪录,在一些方志中保留了下来。多而衮进关之初,清军短期收敛后就又固态复萌,以戮立威。1649年(顺治六年)清军在湘潭的屠城,同年平定大同反清运动后的屠城,1650年广州的屠城等等,这些沾满汉人鲜血的史实在史书中屡见不鲜。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狂涌入关的清军下达世所罕见的剃发易服令,叫出“留发不留头”的威胁,野蛮强迫占领下的中原人民剃发畜辫,易服满装。酷令一出,“天下沸然,皆拜祖泣告:‘头可断,而发决不可剃!’”为捍卫中原几千年的传统与气节,各地人民纷纷揭竿斩木,力抗强暴。几十万人因此被害,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当时居留中国的一位西方传教士都惊呼这样因服装发式的屠杀“决无仅有”,“甚为荒唐”。最终,一盘散沙、力竭神衰的汉人屈服于满清的钢刀之下,绵延了四千年的华夏衣冠被湮没于尘世之中了。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糊涂爹娘' 的评论 :
满清的土地很大吗?满清的国土除了原来明朝的疆域有界碑、有府县官吏管理,那些靠和亲就认为是自己的蒙人的土地上有界碑、有府县的官吏管理吗?如果有的话就不会跟沙俄、跟英控的印度有领土冲突了(比如麦克马洪线)。可以说,满清的国土几乎就是捡来的,也许那些不了解世界的落后的满清会认为很大,可实际上那些土地几乎跟满清的中央政府没什么关系,尤其是根广大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因为你不能去哪些地方生活和工作。最重要的是,这些疆域广大的假象的时间也很短,从尼布楚条约开始就不断的缩小,一直少了几百万平方公里。当然,哪些地方就是还在也跟中原的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汉、唐、明的土地和疆域都是国家打出来的,不是和亲合出来的。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碎叶城这些地方满清到过吗?实际控制过吗(设立郡县)?都没有!
最后再说一下,满清时期几乎所有的有价值的、值得褒扬的都是汉人创造的,无论是农业、商业、经济等等,都与满人无关。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谢谢鼓励和支持!

蒙田随笔,我向往已久,一定要好好学习。欧洲有许多非同凡响的文人,他们的东西,配称得上瑰宝。古代那些,已经足够吓唬我。近代那些,既厚又博,我孤陋寡闻,领教了什么叫做博大精深。博大倒在其次,我更欣赏他们的独立思想和创意。每读一点那些东西,我都能有所感悟,体会到一种求学的愉快。学无止境,所以吾乐不会穷尽。

能有共鸣者,吾固知足矣!周末快乐!
噢颜颜 回复 悄悄话 写了一堆,系统删掉,重来。
谢谢,这是上天赐予的美好的周末礼物,最近正关注林徽因的一些资料,博主的文风和历史知识是个人所欣赏的,有一定立场,但有随性所写,本写林徽因,又到了鸦片,喜欢,随性又悠闲,散文嘛,就是要这样,不是科技论文和八股文,想起蒙田随笔了,那可是俺最喜欢的散文形式。
接着读下去,周末愉快。
落英如雪 回复 悄悄话 对于林的一生,只有羡慕和佩服。其在于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儿。少年是朱丽叶,维特式的敏感和多情(同时给四个男友发一样的电报);青中年是对感情和事业的成熟和负责;国破是的坚强和隐忍;最令人嫉妒的是她竟知道选择对的时间去死,从而避免了吴晗一样的屈辱折磨。套用一句网络用语:彪悍的人生不须解释!!!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沈成涵' 的评论 :

无知不一定是坏事,苏格拉底还承认自己无知呢,何必作呕?你有知,不妨指教一二,光喷贬义词没有积极意义。'伟'和'大'意思相近。伟大不等于开明或民主。那个“大”字,我想看看你如何否定。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满清伟大论真是无知的令人作呕。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ddy2046' 的评论 :

没有得罪,我很喜欢你的评语。谢谢!

如果将我的几篇《笑谈林徽因》连接成一篇,主体还是讲她的。里面我按自己的思想,想到哪写到哪,许多内容离她太远。我受许多离奇著作毒害深,思路全改,不能遵守传统的文章方式了。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但不管发展到哪儿,写作是一种爱好,我会努力积累,努力进步。
Eddy2046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哈 散文的宗旨还是行散文不散 有一条主旨贯穿
可惜您的文章 都不知道散到哪里去了哎 看了半天不知道是在说林徽因还是在说鸦片
得罪啦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uangshang' 的评论 :
按高夫人的说法,她会比梁思成更惨。
huangshang 回复 悄悄话 林徽因是很要强,很直率的人。如果没有早逝,在反右和文革中会吃很多苦吧?
糊涂爹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名小绿草' 的评论 :

像土豪那样手握真金,过西门庆生活,就不会无聊了。
无名小绿草 回复 悄悄话 很无聊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