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乡!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个人资料
老生常谈1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1)

(2014-11-01 17:34:36) 下一个
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
作者:伊原泽周

前言

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简称东北,是中国固有领土之一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所侵占,拥清政府最后皇帝溥仪建立“满洲国”傀儡政府。1937年,日军又策划卢沟桥事变,企图进一步分割中国,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1941年12月,日军偷袭太平洋美海军基地珍珠港,掀起了太平洋战争。于是中国的抗战便与太平洋战争结为一体,成为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一部分。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代表聚集于华盛顿成立“联合国”,宣布对日、德、意等“轴心国”共同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自此便正式全面地展开。

1945年8月6日,美军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投下。接着,9日,苏联对日宣战。大批苏军分东、北、西三路同时开始进击久据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自8月9日至13日,苏日两军激战的结果,日军伤亡惨重,无力挽回败局。8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宣言》。

与此同时,中苏之间数度周折斡旋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也终于于8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其主要内容包括:苏联援助国民政府,并尊重中国在东北的领土主权及行政的独立。而且,这天斯大林元帅还声明:在日本投降后的三个月以内,苏军全部由东北撤退(旅、大两港除外)。

8月15日(日本时间)中午,昭和天皇将《终战诏书》内容,通过广播告知全世界各国,并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告终。

中国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实始于东北问题的解决。故日本宣布投降后的8月3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向国防最高委员会(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于1939年2月7日成立)提出《收复东北各省处理办法纲要》,并派熊式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主任,蒋经国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驻东北特派员,张嘉璈(公权)为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11月3日,国民政府宣布《接收东北布告》说:“今后建设百端,至为艰巨,凡我东北同胞……内则协助行营与各级政府推行政令,俾复员与建设工作,咸得计日程功,外则亲仁善邻,一本中苏友好条约之精神,与友邦人士推诚相见,互敬互助,以达成我两大国家平等道义之合作,复兴东北。”(见《国民政府公报》渝字No?898)

关于东北接收的最重要史料,除了中苏两国政府间往来的公文外,莫过于蒋经国及张嘉璈二人的日记。蒋的东北交涉日记,自1945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见《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七编),主要是偏重于外交、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交涉。记事简略,而且,为时只有三个星期。张的日记,自1945年8月23日至1946年4月30日,主要是东北的经济问题及产业的接收,写得非常仔细,而且,为时在半年以上。因此,张嘉璈的《东北接收交涉日记》的价值,大大地超过了一般的史料。

1980年,寓居美国的中国学人姚崧龄氏为编写张嘉璈的传记《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上、下两册,1982年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将张的《东北接收交涉日记》,按照月日节录于该初稿上册503至735页内。被节录之原文词句,时有修正或删除之处。

1961年,张嘉璈应美国加州(California)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Stanford University)之聘,任该所高级研究员,从事现代中国经济及产业等研究,直至1974年为止。由于这种关系,故张将手中之《东北接收交涉日记》稿本赠送给该所,以供一般学人研究中国东北问题的参考。

由于张的《东北接收交涉日记》内容,不但涉及中国国内的国共和平谈判问题,而且还与美苏两国在中国东北的利害冲突有关,故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1989年,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Dr?Ramon H?Myers提出,与美国的Vassar College历史教授Dr?Donald G?Gillin及Gillin教授的研究员Ms?Dolores Zen,共同合作将该日记全文译成英文,定名为Last Chance in Manchuria—The Diary of Chang Kia?ngau,由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出版社出版。该英译本日记,只是把中文原件的大意译出来,以便于难读中文的人们参考使用。

我感到该日记的史料价值极大,有助于研究现在的中国东北问题,乃据该日记手稿本,正确地一一抄录出来,并加以点校与注释,委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刊行于世,使读者们都能看到第一手史料的真面目,以促使我们对近代东北问题的研究,更能向前推进一步。

在此,我要向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致以谢意,并感谢Dr?Ramon H?Myers及该所档案馆负责人Ms?Carol A?Leadenham的亲切协助,以及张氏家人对史料的贡献。

最后,有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一、原文中,括号形式有()、〈〉两种。()为原文本来就有的括号,以示“附注”。〈〉为编者另加的括号,以示“说明”。

二、原文中,如“〈附件〉”,这“附件”并未与原文共存一处,故未能一并收录下来,仅选其重要者四件,抄录于后。

三、张嘉璈与苏联交涉时,蒋介石最为关心,时时指示张氏的书信计有十件,亦一并抄录刊印,以资参考。

四、另收专题论文两篇。

1《从〈熊式辉日记〉看国民政府接收东北时“现场”的政治矛盾》(西村成雄)
2《略述有关于东北的几个问题》(伊原泽周)
 

一、东北接收交涉日记

张嘉璈

(1945.8.23起,1946.4.20止) 

东北接收交涉纪略工作开始前之准备

1945年8月23日,正值代表政府出席在加拿大开会之国际民航会议中,接王雪艇〈世杰〉〔1〕秘书长电传述蒋主席意,嘱即日归国。同时,又接张岳军〈群〉先生电,亦嘱即归。不知有何使命。9月1日,钱乙藜〈昌照〉〔2〕兄来谈,政府已内定我为东三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于9月8日乘机离美,越大西洋经Casabranca〈Casablanca〉,Cairo ,Karachi而Calcutta。见报始知已发表为长春铁路理事长,兼东北经济委员之主任委员。9月14日抵重庆。15日,蒋主席约午饭,告以未经同意即发表任命,使我十分为难。渠云:此席责任重大,不易得适宜人选,劝我担任。答以容予考虑,随即缮具节略,陈述接收东北后之经济政策,经济委员会组织大纲,并个人只担任接收完毕为度。于9月19日送呈主席。30日蒋主席约午饭,一再申明暂时担任接收,接收后,请另选贤能。

9月1日,得到将有东北任务之消息后,为有所准备起见,遂曾与美当局分别交换意见。财政部长文生(Frederick M?Vinson),9月6日12时半会晤于财部。所谈关于中国财政经济一般问题。大致谓:“美国今后旨在维持世界之安定与繁荣,希望各国共同作此贡献。美国对于友邦极愿帮助,唯目前限于政治环境,自身用途浩繁,一切均须通过国会,盼中国政治早日安定。”询及中国今后情形,当答以:(一)通货之整理。(二)经济建设。(三)对外建立良好经济关系。更答云:“最要,仍是通货整理。若通货不整理,一切经济生活无法恢复正常。至经济建设,当使逐步滋长,不可如草菇式之蔓长。”最后,告以我此后担承何种工作尚不可知,恐须时来请教。文答云:“愿随时可以帮助。”

商业部长华莱斯(Henry A?Wallace),9月5日上午9时半晤于商业部。询其对于东北问题有何意见?华云:“此次中国签订之中苏条约,其精神与本人在重庆时面告蒋主席者,及十三个月前罗斯福总统所告蒋主席者,无甚出入。而最重要者,为如何使农民得到农业技术上之帮助,维持其生活水准,且进而提高之,则东北民众自当诚心归向中央。否则,将如外蒙人民,因得苏联之种种帮助,而渐渐倾向于苏联。一言以蔽之,今后东北之能否原璧归赵,系乎中央对东北一切行政设施是否妥善与明智。”

国务部次长阿契孙(Dean Acheson),9月6日下午4时晤于国务部,有主管经济者Thorp,assistant to〈?〉under Secretary Clayton及Summer,Economic Adviser等在座。我提议美政府在东北恢复领馆时,可否派农业、工业、财政专家各一人,以便随时商取意见?渠深为谅解。嗣单独与Thorp谈,渠深以东北工业隶属资源委员会为虑。因如此,东北工业变成国营,与美国私人企业政策相背,难以吸收外资,希望中央予以注意。并询及我方与苏联有无合办工业成约。

国务部远东司长Carter Vincent,9月4日下午4时晤于国务部。我首询其美国是否视东北为苏联之势力范围?渠答云:“渠曾参加波茨坦会议,知绝无任何默许。美方既不视作苏联势力范围,亦不视作美国势力范围。希望中央对于东北之一切经济法令及措施,顾到当地情形。遇于必须特殊之处,不妨稍予特殊,但不可形同分离;既统一之中,留有伸缩余地。特殊之下,避免分立痕迹。”并云:美国在东北领馆,不久即将设置。

财政部助理次长怀特(Harry D?White),9月5日下午3时晤于财政部,询其对于东北币制问题之意见,渠答云:“假使满州〈洲,下同〉通用币较法币为高,唯有暂时使用通用币,俟中国币制改革再行收回旧币。但通用币与法币之间,须定一比价,而比价须比较稍低。例如假定满币一元值法币五十元,应定为二十五元对一。至日人存款,须一律冻结,同时不使贸易中断。至中国之币制问题最要之点,在乎解决共产党之纠纷。盖以内乱不中止,物资不能畅通,外资不能输入,而币值无法安定。”

财政部币制专家弗立门(Irving Friedman),渠研究中国金融,因同时访谈。渠云:“若中国严格实行外汇管理,则今日所存外汇数已不少,当可周转。若欲放松外汇管理,则必须先求国际收支平衡。同时改善中国税制,以求预算不使过于短绌。”

农业部次长赫特孙(Hudson)与对外合作处处长摩尔(Moore),9月6日下午2时45分晤于农部。先询赫君,农部能否派一专家附于美领馆,以便可以遇有农业问题,可随时非正式商取意见?赫答以难于同时担任领馆职务与中国顾问,唯摩君竭力赞成,谓中南美有此先例。

商业部远东部主任马荣(Charles Moore,Chief of Far Eastern Unit),9月4日晨10时晤于商业部。马云:“东北实业应归民营,否则与美传统政策相背。”当询其美国是否继续主张门户开放?马云:“当然,美国商家在战前已有之,东北事业必仍回去。恢复至美国在东北之长期投资,须视将来中国之经济政策与有无保障为断。”又云:“满州农产丰富,如某种产品难以出口,可加工制造,觅求市场。”

进出口银行总理泰拉(Wayne Taylor),9月5日上午十一时晤于银行。询其对于东北之贷款方针,渠云:“第一条件为借款本息,还款外汇之保障。第二为计划之合理。第三必须有保证机关。中国银行在美有分行,应由该行出面保证。”

9月14日抵达重庆后,即向外交当局探询中苏友好条约〔3〕签订后,当局有无与苏联讨论具体接收程序,乃知仅对于苏方撤兵及我军接防问题有交换文件。而对于我军如何进入东北,行政人员如何接收政权,及经济事业如何移交,并无协定。良以我政府认为我军队到达东北,一切可迎刃而解。查9月间,吾外部曾接苏驻中国大使交来备忘录声明:一、苏联统帅部业已开始将苏联军队自东三省部分撤退。二、苏军主力将于本年10月下半自东三省开始撤退,以便于本年11月底撤退完毕。三、 苏联政府已派马林诺夫斯基〈Rodion Malinovsky〉元帅为全权代表,进行关于苏军自东三省撤退问题之谈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预备于本年10月10日至15日,与中国统帅部关于该项问题适当派定之全权代表等在长春会晤。外部即以中国政府已派熊式辉将军为军委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主任,即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复告苏大使。10月3日外部甘次长又告苏大使:熊主任可于本月10日左右到长春,并请苏联军队俟我方军队到达东三省接防时,逐步撤退。〈附件一〉〈所谓附件,并未与原件《日记》收存一处。〉

自9月19日送呈蒋主席节略后,至10月10日离渝赴东北,此三星期中,曾有二次政务、经济两委员会联席会议。一为9月22日,一为9月28日,均讨论接收办法,而从未闻外交当局对于苏联如何交还政权,如何交还占领之经济事业有何指示。大致我外交当局及熊主任认为苏方撤兵绝无问题,而对于苏大使节略中,关于苏军自东三省撤退问题之谈〈判〉一语,未加深切〈检〉讨,我对于已往〈中〉苏交涉不甚了〈解〉,仅由以下各人谈话中得到若干暗示。

沈成章先生谈话……沈曾参加莫斯科中苏条约会议。9月25日往访,渠告中苏条约讨论时,吾方首席代表亟求会议成功,于各项细节均未细密研究。尤其对于外蒙境界线之如何划分,毫无准备提示意见。

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Petrov)谈话……9月25日熊行营主任天翼宴请彼大使相识后,次日,下午3时往访,谈一时许。渠告我:“自9月24日起,驻东北苏军司令部已发行军用券,因宋子文院长在苏讨论中苏条约时,史太林曾提议请中国政府担任占领军军费,宋拒绝,不得已采取此办法。至军用券与法币比价如何规定,正与我财政部磋商中。”闻此,使我发生疑问,苏军是否即时撤退?设我方一到即可接收,为时不过二三星期,何必发行军用券?因向外交部查询。由外交部将原由备节略送来,大致谓:“本年8月9日,驻苏傅大使电告云:‘据苏外部面告,苏军进入东三省已有三星期,食用粮草,在在需款。现苏政府饬由在三省之红军司令部,发行中国之币券,式样与颜色同法币稍异,其数足敷红军三月之需。将来由华方收回,在日本赔款内支付。’等语。当经报奉委座核可,并电傅大使通知苏外部,将现准备发行数量告知我方。9月1日,本部王部长亦面告苏大使。9月15日,傅大使电告:苏政府已派驻华大使彼得罗夫为全权代表,与我政府商订关于中苏维持中国境内红军费用办法协定。同日苏联大使馆参事米克拉金夫斯基〈Miklashevsky〉来部,面交苏方所拟财政协定草案。签奉主席派财政部俞部长代表与苏方商谈。”(附件二)如是,既有足敷红军三月之需一语,我始觉放心。

同日谈话中,彼大使又提及:“按照中苏条约关于长春铁路合办章程,应在条约签字后一个月内,各派代表三人会同讨论,于三个月内呈请两方政府核定。至长春铁路各项财产,何种应归合办公司所有,亦应同样各派代表三人讨论,在三个月决定呈请两政府核定。两委员会均须在重庆举行,望中国方面照约履行。”又云:“长春铁路理事长关系政治经济,责任重大,希望阁下大有成就。”照第〈彼〉末段谈话语气,苏联视长春铁路理事长犹如日本时代之满铁总裁。中国与苏联对于东北之一切政治经济关系,寄托于理事长一人身上。而苏联视今后之东北,犹如满州国以前日人之视东三省,并非一经接收,即可收回东北。

外交特派员蒋经国先生谈话……9月30日下午5时,蒋特派员来谈:长春铁路中苏合办,为期订明三十年,但何尝不可在未到期以前提早收回,视我方之能否善于应付。至东北工业之今后发展,应从全国工业着眼,不可东北独立设计。经国兄曾参加中苏条约会议,推其语气,似重视今后之中苏关系。

东北币制问题之决定:因苏军既已发行军用票,其票值必与法币有差别。而东北经济财政情形,势必异于关内。在中央对于法币未有整理办法以前,东北发行宜暂独立。9月29日,与财政部俞鸿钧商议,得其同意。10月7日,与行政院长宋子文会议,亦予同意。决定单独发行一种货币,与目下东北流通之货币并行使用。

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及长春铁路理监事会人选之决定:10月7日见蒋主席,将指定人选报告,得其核准。何廉(经济部代表),凌鸿勋(交通部代表),钱天鹤(农林部代表),庞松舟(粮食部代表),霍亚民(四联总处代表),张振鹭,齐世英,王家桢,马毅(东北籍代表)。

以上经济委员会委员。

刘哲,刘泽荣,黄伯樵。

以上长春铁路理事会理事。

莫德惠,长春铁路监事会副监事长。

高纶瑾,裘维莹,监事会监事。一面访求经济委员会各处长人选,因中央正在复员,东北接收,前途尚未明朗,故颇不易。

抵达长春时,处境之尴尬:10月10日由重庆动身赴长春,飞机9时启飞。同行者有:行营熊主任天翼,蒋外交特派员经国,行营政治委员会莫委员德惠。下午3时抵北平,留平二晚。12日晨10时半离平,下午3时飞抵长春。抵长时,自机俯视机场,充满苏军将领与兵士,中国人寥寥数人。代表马林诺夫斯基(占领军总司令)来接者,为巴佛洛夫斯基中将(总司令部副参谋长)。我与熊主任宿在前伪满大臣丁修之住宅,作为临时办公地点。厨子、卫队,均系苏军司令部所派。长春市长曹肇元及公安局长,均系苏军最近委派,自不易自由行动。亦不知如何与当地工商界及经济事业机关人员接触,如同身在异国。次则法币不能使用;抵达长春后,方知原有之中交两行,已为苏军命令停业。行营手无分文,一切支用,无由取给。行营董副参谋长彦平〔4〕,虽负有为行营进驻长春,预作一切必要部署之任务,但渠仅于三日前到达长春,自不及以长春最近实况报告中央。中央有关各部,尤其外交部,对于此类接收失地之大政,尚缺乏经验,不能于事前缜密准备,致接收人员遭遇如此尴尬环境。

六个月十九日之中苏交涉日记

自1945年10月12日抵达长春,迄1946年2月2日因中苏交涉顿挫返渝,前后一百十四日,滞留七十七日前后,共一百九十天。兹将每日日记抄录,以资将来编史之参考。

10月12日
晨10时半自北平起飞,3时抵长春。机将下降时,见机场均是红军及苏军军官,几乎看不见有中国同胞。同行者:东北行营主任熊天一〈翼〉〔5〕先生,外交部东北外交特派员蒋经国〔6〕先生,行营政治委员会莫德惠〔7〕先生。我与熊主任在前伪满交通部长丁修旧宅。苏占领军最高统帅马林诺夫斯基,派其副参谋长巴佛洛夫斯基中将为代表,来机场迎接。寓所系长春市政府(市长系苏军委派,名曹肇元,系伪满政府官吏)。所预备差役、厨子、卫兵,均系俄人,语言不通,深感不便。

当日得到报告,苏军正在抢劫工业设备。丰满大电厂发电机八部已取其六,抚顺炼钢炉已拆取二只,长春广播机件正在拆取。各机关家具、汽车,亦搬运一空。长春物价尚便宜,唯物资缺乏,普通家用,最高约一千元军票。

当晚,熊主任、蒋特派员与我,三人会商与苏方交涉程序:
(一)要求迅速恢复交通,及给予运输便利,并保证行营人员之安全。
(二)供给一部分军械及服装。

(三)给予东北境内之空运便利。

10月13日
下午3时,熊主任、蒋特派员与我,偕董副参谋长彦平同访马林诺夫元帅于苏军总司令部,作第一次会谈。先由熊主任申明行营代表中国政府,根据中苏条约办理东北政治经济收复事宜,希望苏方予以善意协助,并提下列五项:

(一)询问苏方撤兵程序。

(二)我方将由海上船运军队到东北接防,拟在大连、营口、安东、葫芦岛登陆,请其协助。并拟准备空运少量部队至沈阳、长春各地,须在各地设航空站,亦请其协助。

(三)东北境内各地交通,希望早日恢复,以便军队到后,可分运各地行政人员,可往各地接收。

(四)我方各省市行政人员已陆续到达,将往各省市接收行政机构,请其协助。

(五)请苏方拨借火车车辆、飞机、轮船以便运输中国军队,并拨让一部分日人遗留之汽车,供应行营人员之使用。马林诺夫斯基答复如下:

(一)撤兵事宜,因线路车辆或为日人破坏,或为日人运至朝鲜,公路亦多破坏,故撤兵不能迅速办理,唯决定大致程序如下:11月20日起,驻南满之兵向北撤至沈阳,25日由沈阳撤至哈尔浜〈滨,下同〉,30日,撤至国境外。

(二)大连登陆问题应由两政府间解决。安东区域,非其管辖,无法表示意见。营口、葫芦岛无问题。并表示我方军队应循经由铁道运入东北。至在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设立航空站一节,须先请示莫斯科。

(三)各地铁路现正忙于运兵,且博科纳及王爷庙两地发生鼠疫,不能开客车。

(四)接收各地行政机构一节,在军事期内,苏占领军必须管理行政,同时各地原有行政人员,或已逃遁,或有不利于苏军之行为,不得不由苏军派人补充,或撤换易人。沈阳与热河,即其一例。故接收各地行政问题,亦须请求莫斯科。

(五)苏方接济运输工具一节。苏方向缺乏海上轮只,无力帮助之。至苏联所有之运输机,均由美购买,为数有限,难以抽拨。唯此事可按照中苏条约,由两政府商洽。再,敌人遗留之汽车,为数甚少。一、东北接收交涉日记关于经济方面,我提出三事。彼之答复,均极含混。

(一)请其将敌人遗留之满州中央银行钞票拨让一部分。马答以由吾方开出需要数目,再行商办。

(二)请其准许各地中国银行及商业银行复业。马答云:须请示上峰。

(三)请其将伪满印刷局让我方接收。马答云:亦须请示上峰。最后,马林诺夫斯基向我方代表提出一警告:谓我方在东北之秘密组织,必须停止行动。若不停止,将有严厉措置。

对于第一次会谈之感想与分析。

对于我方输送军队,无积极援助之意。且明知关内外铁路交通为共军在山海关方面阻断,欲我方由铁路运输,含有不愿我方有大批军队入东北之意。

对于接收地方行政机构,设词延宕。且谓各地交通尚有阻碍,似苏方在各地尚有行动或布置,不欲我方知晓。

博科纳与王爷庙有鼠疫,热河行政人员撤换,是否在内蒙与热河另有企图?

限制吾方秘密组织,似在苏军撤退以前,吾方在军政方面,不容有丝毫自由行动。

苏方斩钉截铁宣布撤兵日期,是否已定有计划?在此期内,达成其既定之计划。(附注)马林诺夫斯基生于Odess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志愿参军,后在伏伦塞陆军大学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任白俄罗斯军司令官,指导退却作战,后在特纳浦罗卡脱罗夫斯克附近,击溃敌军后,以司令官资格参加史太林格勒会战。又自罗马尼亚战线突破中欧,击溃匈亚利与捷克的德军,因而获升为元帅。嗣任叶拜格尔(西伯利亚)一方面军司令官,指挥对满日军作战。10月14日

汇总各种报告及上述感想,函报蒋主席。大意谓:“伪满钞票全为苏方提去,印刷局亦封闭,市面全停。哈尔滨以北路轨已改为苏联所用之宽轨。工厂机器大宗均被拆迁。即电厂电机亦已部分拆走。交通通信工具,多数拆运,甚至机关家具亦多搬走。都市成一空城。似苏方已在准备将内蒙、热察制成一特殊政权,将东北九省团团包围。即海岸线恐亦有封锁之虑。如此,东北全境悉被包围。内则合办之中长路,犹如刀刺胸膛,而周身血液抽空。东北势如为苏联〈囊〉中物矣。”

上午接见满州中央银行〔8〕调查课长吴金川,在经济部服务之孟庆恩、盖万钟,均由长春中国银行经理葛祖兰介绍来见,当嘱彼等共同搜集财政经济资料。又接见长春担任地下工作之董果良、宋立生、姜燕维、刘鹏翼等。

10月15日

蒋特派员经国兄来告:今日曾晤马林诺夫斯基,渠只提出三点促其注意:

(一)向来帮助日本之中国人,现转向国民政府投效。

(二)东北脱离中央已三十〈?〉年,有种种特殊情形,须特别注意。

(三)今后之日本,犹如第一次大战后之德国,不难死灰复燃,须预为防范。推上述三点用意,凡在敌满工作之文武人员,均不应再录用。国民政府对于东北今后之一切措施,未必能采用应用于本土之政策。再则中国须尽量与苏联合作,以防止日本之再起。

长春市商会副会长李墨林,裕昌源酿酒工场厂长刘润丰,及副厂长刘永〈田〉来见,报告当地市面情形。据告:东北人民不得棉布已四五年之久,药品及日用品亦缺。目下物价,较之1938年已涨达十倍至百倍以上。如米价,由每斤一元涨至每斤十五元。肉自每斤二三角涨至三十元。木柴由每百块五六元涨至六十元。东北电信电话公司理事长董毓舒,参事兼长春管理局长王家栋,长春邮政管理局长董敏舒,满州电业株式会社理事郑锦荣来见,各报告其服务机关之近况。

10月16日

满州中央银行副总裁许绍卿来,报告该行原发出钞票约八十亿元,日人撤退前,发给各机关人员遣散费约四十亿元。苏军取去约二三亿元。现库存只有二三百万之谱。旧废钞有一亿余元。尚有最近换新版后,正印而未完全印就者。现存有券纸约五十吨,可印钞票二十亿元。该行背后,有一印刷局,可用以印券。

兴农金库金子纲来见。并送来满州中央银行券一百万元,系日人留给之遣散费,说明供给行营支用。

大陆科学院副研究官史书麟来见。报告该院有四实验工厂,所存原料,均为苏军取去。试验室一部器材,亦被取去。唯大体尚完整。

林产公社王家鼎来见。

前哈尔浜中国银行副经理马子元,搭苏飞机自哈尔浜来见。据告哈尔浜以北铁路轨距,由四英呎八英吋半之标准轨距,改为五英尺宽轨,俾与苏境内同轨。用意莫测。不外为便于军运,或便于运送苏军抢劫之物资。

10月17日

下午1时,中国代表重与马见面,作第二次会谈,约三小时。以双方语言均须翻译,故费时较久。首由熊主任就吾方运送军队,及接收各省市行政,提出下列各点:

(一)吾方拟海运军队两个军来东北。大约11月初可在大连登陆。另两个军经山海关陆运开入东北。海运部队登陆后,希望苏方协助推进,同时希望苏方将山海关至沈阳之铁路早日修复。

(二)中国方面拟先空运若干宪兵、警察,派驻各大城市,俾可在苏军撤退后,维持地方治安。并由行营派员赴各地,将反正军队改编若干保安队。希望苏方予以便利及协助。

(三)希望苏方对于吾方接收各省市行政表示具体意见。同时行营拟先派员视察主要城市,作接收前之必要准备,希望苏方亦予以协助。

(四)吾方希望先接收伪满政府及日本所经营之工业,以及中国人与日本人合办之工业。同时希望苏方表示,对于恢复中国银行及商业银行营业,与吾方接收伪满中央银行与印刷局之意见。马林诺夫斯基分别答复如下:

一、东北接收交涉日记
(一)苏方重述其撤兵程序

马云:上次已申明11月15日至20日,将苏军由南撤至多伦诺尔、赤峰、沈阳、通化一线。11月20日至25日撤至长春线。希望中国部队先头部队于是日到达该线。苏军有一部分运至旅顺。25日更北撤至王爷庙、哈尔滨、林口一线。至迟将于12月3日退至苏境。希望中国军队俟苏军撤退后,再行接防,不使两军相遇。自11月10日起,每日将苏撤退状况,通知吾方。

(二)中国军队登陆及集合地点

吾方代表〈告?〉以照苏方表示,苏军撤退程序,我军应提早在各地登陆,方可按期到达接防地点。登陆地点,除大连外,尚有葫芦岛、营口、安东。马答以吾军可于11月初在葫芦岛、营口登陆。唯苏军在此两地,无强大兵力;安东属东战区,不在其管辖之内。吾军亦可由陆路进达承德,至到达沈阳、哈尔滨等处。迟早数日,不成问题。

(三)苏方对于吾方运输军队可帮助之程度:(甲)准许我方用飞机运送少数队伍,唯须在苏军撤退时办理。如仅运少数宪兵,亦可在苏军撤退前四五天办理。(乙)苏方可帮忙将山海关至沈阳,及承德至北平铁路,早日修理。(丙)中长路以外之铁路,中国方面可派员接收。(丁)苏方担保交通线内,不容有非正式军队。如有,必令缴械。

(四)苏方不反对吾方接收行政,各省主席、市长可以分别到任。唯望各地长官与苏军取密切联系。至改编反正军队为保安队,须请示莫斯科后再复。

(五)日本所办工厂,均应视为苏军战利品。即中国人与日人合办之工厂,此等中国人皆与敌人合作之人,亦视为敌产。

抚顺煤矿需供给中长路用煤,将来应归中长路经营。

(六)对于吾方希望中国银行及商业银行复业,与接收伪满中央银行及印刷局一节,希望我方将详细计划通知苏军司令。

(七)电信邮政业已解体,现只限于军用,希望吾方早日派员恢复。

(八)此后军事由行营副参谋长与苏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接洽,经济将由苏军总司令部派专员担任接洽(苏军副参谋长巴佛洛夫斯基中将)。

(九)中长铁路苏方副理事长业已到局,中国方面理事长可约期会晤。对于第二次会谈之分析:

苏方不愿我有大批军队运入东北,故处处予以阻碍,即营口、葫芦岛登陆,亦暗示无法协助。其不容许我方在东北拥有强大武力,已十分明显。

苏方意欲藉战利品为名,攫取东北工业,继承日本在满州经济所占有之特殊势力。

苏方表示我方可由陆路运送至承德。并愿帮助修复承德至北平铁路,似苏联对于热河、内蒙尚无企图。

苏方表示担保交通线内,不容有非正式军队,含有交通线以外,不能保证无非正式军队之意。且希望中国必须俟苏军撤退方可接防,更含有不愿协助我军推进之意。(附注一)此次会谈后,蒋特派员曾告我,在讨论中苏友好条约时,宋子文〔9〕奉蒋主席命,向史太林申明:所有满州国工业,应归中国所有。史答:满州各项企业,属于特种公司组织者,并归苏联所有,充作战利品。属于日本私人者,可交回中国,赔偿中国人民战争损失。宋未与史作进一步之讨论,仅将史语记入会议记录。查史云:属于公司组织者,系指满州国之特殊与准特殊会社而言。此两种会社均系满州国政府与法人投资。其他会社系私人投资,是属于日本私人资本者外,均是特殊与准特殊会社。特殊会社(形式上),政府为某一事业颁布特殊会社法,置于政府管理之下。董事监察人由政府任命。(实质上)政府认某种企业或为有关军用,或为与民生有重大关系,赋与一种独占或统制权利,代政府执行统制,或推行计划经济。除满州重工业会社有关系之飞机、汽车、轻金属三种会社以外,原则上均有满州国政府投资,会社职员视同公务员,不得擅自行动。

准特殊会社(形式上),无政府颁布之特别法令,董事监察人须经政府同意。(实质上)不得任意经营与产业及民生有重大关系之事业。政府如认为与产业开发及民生统制之必要者,得赋以一种权利与义务。

上述两种会社,包括特种金融机关、重工业、军需工业、交通及通信事业、拓植〈殖〉事业、特种农产改进事业、电影、图书等。几于无所不包,统称之为“国策会社”,占有资本7 067 302 000元。普通公司占有3 535 653 000元。(1945,6月底数)为67与33之比。

南满铁路〔10〕为特殊会社,属于交通事业,占有资本1 650 000 000元,在上述数月之内(见附件六)。(附注二)查8月18日,外交部曾与苏方交涉,要求外蒙军队停止前进。8月22日,苏联代办通知外部,谓:苏联政府复示,“吾人无意向北平及张家口前进。若我军在满州以外攻占若干城市及地点,实因我人不能在我军后方留有日本军队,不得不予以俘虏,一俟蒋委员长之军队到达各该地区。各该地点即将交与蒋委员长之军队”。(见附件七)今日,兴农合作社送来满中央银行币百万元,系日人发放遣散费余款,说明供给行营使用。吉林铁路局维持委员会会长袁嵩瑞,副委员会长孙幼丹,铁路局电气部长孙祺荫来,报告该路情形。该局管理一千公里,开支月二百余万元。现进款减少,希望行营接济。车辆亦日见减少,苏方采取不理态度。

长春市兴农合作社主任吴煐,及其子吴泽霖(东京芝浦电气公司保管人)来见。

10月18日

行营用款问题,因既无满州中央银行券,又不得苏方许可,无法开印新券。同时,不便向苏方借用红军票,无法解决,因嘱马子元返哈尔滨与苏联交涉。告以中国银行系我创造,且该行多数股款系商股,且为维持哈埠市面起见,应请苏方准许哈中行早日复业。满州机关中国职员送来满中央银行券二百万元,聊救行营燃眉之急,不无小补。

细察连日接见之各机关任事之中国人,大都未经训练。可见各机关实权均在日人之手,中国人点缀门面而已。

10月19日

接蒋委员长10月16日致熊主任及余信,大致谓:天翼、公权二兄勋鉴:手书诵悉。运兵计划应准备海运与陆运并进。海运决不能以苏方阻止大连登陆而停止。但除大连入港以外,中意不必在营口等地另觅登陆地点。吾方认定海运部队必须在大连一港入口也。此应坚持到底。一面应积极恢复沈阳至北平铁路运输。如能于本月杪修复,则下月20日以前,我军陆运至沈阳当无问题。兹已作陆运为主之准备矣。请兄等一面仍交涉由大连登陆,一面准备陆运,积极恢复北宁路为首要工作也。至苏方顾虑妨碍两国合作之事与人,吾人应〈特〉别注意,竭力避免总勿使其稍有误会也。余详经国函中,请参阅。(附件一)

中正手启10月16时11时当日,熊主任往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作第三次会谈。告以中央政府坚决主张须在大连登陆。马云:可转达莫斯科。同时,马意最好熊主任亲自返渝,面陈苏方意见,以便将中央军队运来东北问题,早日得一解决。意在不必坚持大连登陆。

10月20日

行营董参谋长彦平,与苏方巴佛洛夫斯基中将晤谈,提出大连登陆及在大连设立航空站,与派大连市接收委员王洽民赴当地视察三项问题。

熊主任明日赴渝,缮就致蒋委员长信,报告有关〈?〉经济各问题,函云〈?〉如下:查与苏方讨论接收工厂时,马元帅表示:日方所办工业应为苏方战利品。又询其抚顺煤矿如何?渠云:可归入长春铁路经营范畴之内。照上述语气,东北所有工厂,势必均归苏有,视同战利品。即或苏联将来让步,允与我方共同合办,则或全体工业与苏合办,我方伤〈丧?〉失经济自主。

查东北工矿分为二种:一、满铁附属事业。二、满州国政府〔11〕特许公司之事业。满铁事业,当然为日人产业,而满州国政府特许公司事业,有完全日股,有参加一部分日股。故若苏方认日产为战利品,则或全部重要工业归入在内。据经国兄谈及,当莫斯科会议时,主座曾有电令注意及此。史太林曾答复:凡属于日人私人之财产,可同意赔偿中国战时损失。凡属于公司组织者,应视作战利品。嗣我方仅将史语载入会议记录,未再讨论。今若照史语,则东北工矿或无一不属公司组织,不过日本公司与满州国特许公司之分而已。

同时,苏军已将各工厂及电厂机器拆卸运走。

建议政府迅由外交部向苏方提出下列各点:

一、满州之繁荣,有利于中苏两国之经济,有利中苏合办之长春铁路。故满州已有之工矿事业,不可破坏或减少之。

二、满州所有敌产,应以之抵偿所负人民债务,如尚有余,应以之赔偿中国八年战争之损失。故一切敌产,应归中国没收。

查满州国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约一百三十亿元。其他发行公债,储蓄债票,邮政储金,人民存款,尚有二三十亿。是中央政府对于东北人民将负有一百五六十亿之债务。而东北全部工矿如数保存,其现有财产,不过百亿元。

三、若苏联为出兵帮助我方收复满州,只能由中国政府偿以出兵费用,不便予以工矿股份。因一经合办,不特我方无自由发展主权,且他日无法招致他国技术,资本

四、满铁附属事业最为重要者,为抚顺煤矿。今中〈国〉政府已担保煤之供应,不能再以矿产归入长春路。其他煤矿情形亦相同。

五、〈欠缺或误写?〉

六、请苏联政府通知前方军队,从速停止拆卸机器。

七、苏联所谓战利品,只能以拆卸之机器为限。其他产业不能再认为战利品。

东北军事政治因时势所迫,处于不利地位。若经济再落空虚,则真名存实亡矣。刍荛之见,是否有当,尚请钧裁。10月21日

今日下午,苏军副参谋长巴佛洛夫斯基中将答复提出之大连登陆,大连设航空站,派员视察主要城市,及沈榆段铁路,改编反正队伍,安东、营口、葫芦岛登陆,奉天、长春、哈尔浜设航空站,以及借用军服为改编队伍之用各点如下:

一、大连在中苏友好协定中规定为自由商港,如允许我军登陆,即是违反协定。

二、根据同样理由,大连设航空站亦不能同意。

三、派往奉天、吉林调查人员,可予便利派往调查。奉天、山海关段铁路之人员,可派苏军官陪同前往,唯锦州以上之治安,不能负责。派往大连之军事人员,难予同意。

四、改编反正队伍,无法同意。借用军服,亦无法允办。

五、营口、葫芦岛可以登陆。安东在11月上半月可以登陆,并可在苏军未撤退前开始。

六、奉天、长春、哈尔浜三处航空站,可在苏军撤退前二三日设立。

大连登陆问题交涉之绝望及其意义。

大连登陆,在我辈抵长春前,苏方早已表示坚决拒绝。10月1日,外交部照军委会意旨,照会苏联驻华大使,告以:吾第十三军部队定于10月10日前后,自九龙乘美国船只,由海道前往大连登陆,同时电傅大使洽告苏外部。嗣接傅大使10月5日电告:苏外部洛次长面询我运军,由九龙往大连登陆后,究赴何地?其目的何在?10月6日,苏大使见甘次长面告:按中苏条约,大连为运输商品,而非运输军队之港口,无论谁的军队,在大连均系违反中苏条约。故苏联政府坚决反对。10月8日,傅大使电告:6日晚,苏联外交部洛次长面告各节,与彼大使所告者相同。(附件四)

照上述经过情形,苏方拒绝我军在大连登陆之态度已鲜明而坚决。不知熊主任是否以为直接与马林诺夫斯基折冲,尚有转圜之望,而在会议中提出。再,洛次长问:“我方登陆军队究往何地?其目的何在?”似暗示不欲吾方以武力接收,甚至不欲吾方在东北建植武力,其意甚为明显。我外交当局,仍未注意及之。今日上午,长春商会会长王荆山来,报告渠为Salvador在东北推销咖啡,担任该国名誉领事。昨日被捕,旋即释放。哈尔浜电政管理委员会委员长朱连贵来,报告哈市电局职员,除留少数中国人外,均代以苏联人员。长春路护路巡警总监孙九思来,报告系经长春市长介绍,得任此职。

余往大陆科学院(今改为东北科学院)参观该院,中国职员保护院内设备,十分尽力。

10月22日

蒋特派员经国兄来商,对于昨日苏军副参谋长拒绝大连登陆一点,应否即予以答复。当决定由董副参谋长以书面答复。大致谓苏联在友好条约中,保证中国在东三省之全部主权,视为中国不可分离之部分。中国军队自有权登陆。关于此事,正由中苏两国政府协商中等语。并对于拒绝中国政府派遣代表至大连视察一节,亦予以抗议。一面将苏联不允在大连设机场一节,由董副参谋长报告中央。

辽宁地方治安维持会会长辛广瑞来,报告沈阳情形。谓八路军在沈阳附近已有十万人左右,系由苏联红军背后支持,蹂躏地方,人民怨恨。

满州电业株式会社〔12〕理事郑锦荣又来,询问何时可以接收印刷局。文钟喜来,报告印刷局情形。

10月23日

大陆科学家院副研究官史书麟、何芳陔来,报告科学院尚留日人博士八人,研究官数十人。

中国银行派戴〈易?〉骞,交通银行派庄权来,筹划两行接收后之复业办法。

10月24日

今日苏军搜查设在长春之吉林省党部,及党部特派员办公所。将党部办事人员一律传去讯问。其中有二人为主要人员。所有党部卷宗,亦被取去。据云为党部发行之《光复报》,登载史太林因健康关系,不能问政。所有行政,悉交莫洛〈托〉夫掌管。实则苏方嫉视国民党党部已非一日。今日之事,乃为近因。

行营派人至热河收买皮张,备置军服,遭苏军部拒绝。谓热河路线,最近治安不宁,劝勿前往。

财政部派来之财政金融接收委员杨德荣、朱懋来见。

马子元自哈尔浜归,报告苏军已允许中国银行复业。如此,行营可商中行通融款项,略为放手做事。马之勇于任事,在任中行黑河支行经理,及哈分行副经理时,已有表现。唯其做事,往往不循轨道,致不能久于其任。唯在非常之时,彼之长处,尚可利用。

10月25日

昨日传去党部人员已释放。苏方警告党部人员谓:“此次事故,系因未得苏军司令部同意,即印发宣传文字,违反条例。此后党部须停止一切活动。”苏军部告行营杨作人秘书,谓行营欲派往各地调查人员,及往奉山路调查路务人员,因治安关系均不能去。是否为昨日事故而变更态度,抑欲便于八路军活动,无由推测。

公卖署姜文涛,代表吉林治安维持会,送来二百万元,报效行营。哈尔浜铁道局副局长杨策来,报告苏方有将哈尔浜路局改为总局之意。

10月26日

苏军部政治顾问邀蒋特派员谈话,告以自行营到长春后,各处反苏运动纷起。哈尔浜且有“打到莫斯科去!”之传单。沈阳附近,有三四百人纠合袭击枪杀苏联工人。其他各处,亦发见有反苏组织。因此,马元帅不能不亲往各处,肃清此类不良分子。因此行营拟派往各地视察人员,不能许其前往。蒋特派员询其是否疑行营有指使反苏运动情事?彼答云:“虽无证据,不过如此凑巧,不能不引起推测。”上述谈话,是否仅为昨日事故而发?拟真怀疑行营有反苏行动?或中央政府仍持对苏不友善态度?抑意欲制造亲苏政权以外抗行营?殊难预测。

今日云:熊主任返长,知重庆外交部与苏大使讨论大连登陆问题,毫无进展。因此,政府决定不再消耗时间于大连登陆问题,以免耽误东北之接收。先在营口、葫芦岛两地,运兵登陆,带回蒋委员长致余复信。原文如下:公权我兄勋鉴:

21日手书读悉。所谈各节,已令外交部切实研究后,再定交涉步骤,以理度之,对方当不致过分如此也。但东北问题,此时只可做一步算一步,以待时势变迁如何。吾人唯有尽其心力,不可以此着急或失望也。余托天翼兄面详一切。第一要务,还在使国军如何速入东北。故修复北宁路,必须竭尽一切方法,期其完成也。

中正手启。10月25日。今日晚,董副参谋长邀巴佛洛夫斯基中将于熊主任官邸谈话,告以“大连登陆问题未商妥以前,我军决先在营口、葫芦岛登陆,系借用美国运输舰运送。自10月27日起,我方决借用美国侦察机开始空中侦察,以明了两港设备状况。业已由我外交部通知重庆苏大使”。巴中将答复:“当将此通知立即报告马元帅,俟有指示,即行通知我方。”

10月27日

今日下午4时,与苏军司令部经济顾问斯拉特阔夫斯基(Slad?kovsky)第一次晤面。彼此语气均含有试探性质。此人系苏联国外贸易部远东司司长。1935年曾至南京、上海,人极精干。谈话情形,大致如下:余先告以此来,拟致力于中苏两国在满州经济上之合作。

斯即询我:对于东北未来之经济政策。

余答:以我之目标,将以东北之有余产品供给中国与苏联之不足。东北所需要之物品,亦由中苏两国供给,使东北成为中苏两国之共同良好市场。故第一步,拟与苏联缔结一以货易货协定,互通有无。

斯再问我:对东北之工业政策。

余答:以东北重工业已由日本因军事关系,加强发展。此后只须维持现状,应多发展轻工业,以提高人民生活程度。所需机器,可由苏联购置。

斯继问:对于日人在东北所建之工业如何处置?
余答:以日本建设之工业,应以赔偿中国抗战损失。所谓日本建设之工业,即由日人投资者。若为满州国政府投资者,应以清理满州国政府所欠人民之债务。

斯乃反问谓:照此办法,苏联将无可分润以赔偿苏联之战争损失。

余答:以此点在协定中并无规定,且中国八年抗战,人民损失不知凡几,理应有所补偿。

斯云:苏联之战争损失,等于其他协约国损失之总额。

余乃询:以苏联在东北已拆迁之机器资财,是否将视作赔债苏联损失之一部?

斯云:此事甚为复杂。原应由两国政府解决,不过今日顺便提及而已。同时,当知东北工业,大部分已为敌人破坏。

余答:以此事重大,应由政府解决。再则,不知苏方对于东北何种工业愿意合作?故对于工业问题,恕未提及。唯既谈合作,我方极愿使苏方之希望得以满足。但亦愿苏方对于吾方不能为之事,亦予以谅解。

斯又问:东北工业是否可让苏联专家参加?不知中国专家是否敷用?

余告以技术人才,极愿借用苏联。不知苏方可供给何种人才?

斯答:冶金、电机、建筑等,均有人才可以供给。

余云:苏联在战后亟须复兴,亚〈西〉北利亚亦须开发,恐人才供不应求。我方希望得有优良专家来东北协助。

斯云:当告工业部。

余询其〈斯?〉有无其他意见?

斯云:苏方确需要东北粮食,例如大豆,即有需要。乌苏里省亦需大豆。至东北需要之消费品,苏方可以供给。要之,在工业方面,姑不论赔偿问题如何解决,苏联必能尽其帮忙之义务。以上所谈问题,愿进一步作具体之讨论。

余最后告以双方既愿合作,希望苏方开诚以意见相告。至赔偿问题,并非与苏方斤斤计较。实以中国工业毫无基础,与苏联工业相较,不啻天壤之别。故欲多多保留,归中国所有而已。今日,蒋委员长来电,停止党务活动。党务人员归行营指挥。

10月28日

今日,蒋外交特派员经国兄往晤苏军政治顾问,告以行营方面,以增进中苏邦交为职志。苏方所告种种反苏宣传与行动,必系汉奸与日人所挑拨,极愿共同努力消除之。请苏方随时以消息见告。附带告以蒋委员长已有电令,东北党务由行营指挥监督。如有不服从中央政策,及有反苏行为者,即解送中央。如有不服从中央之党部,一概停止活动。该顾问听后,答复之语气,仍不见信。暗示行营与反苏有间接关系。

昨今两日,中央有运载兵员之运输舰开抵葫芦岛。岸上有匪军射击,兵员未能登陆。运输舰退回待命。
[ZT]
注:共30页,仅转10页

 

 相关的文章请看:
        34。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5) 
        33。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4) 
        32。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3) 
        31。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2) 
        30。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1) 
        29。
揭秘:苏联军队屡次进入新疆境内作战内幕 
        28。中共十万大军挺进东北:苏联红军暗中相助 
        27。1945年苏军威胁:中共军队被迫退出长春 

        26。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1。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25。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2。辽沈战役与苏联 
        24。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3。从东北到北京 
        23。
苏联对华的军援:1。苏联早期对黄埔军校的援助 
        22。
苏联对华的军援:2。苏联对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援助
        21。
苏联对华的军援:3。斯大林对新中国的援助 

        20。苏联红军进驻旅大
        19。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地区并实行军事管制的历史作用
        18。东北解放苏联红军留下的历史痕迹
        17。战后旅大接收问题研究
        16。
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海军基地
        15.    周保中与抗日联军
        14.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一)
        13.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二)
        12.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三)    

        11。
当年承认伪“满洲国”的国家有哪些
        10。真实的苏日 - 诺门坎之战  
        9。中东路事件
        8中国未收回领土--唐努乌梁海 
        7。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收复外蒙、唐努乌梁海等失地
 

        6。日俄戰爭 -- 203高地之戰
        5。日俄战争 -- 日本成为大国
        4。日俄战争与清廷的局外中立
        3。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2。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1。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阳虎 回复 悄悄话 这个的确有史料价值.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老生! 收藏了,待有时间细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