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拼到老

在字句里看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资料
chunfengfe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简评水沫的新体诗歌【烟湖扁舟五月里】

(2015-05-25 15:18:28) 下一个

新体诗歌,或者说自由诗,也就是席慕容和汪国真常写的诗体,也是徐志摩所说的长短句,要如何写,才能写得充满诗意,读后唇齿留香呢?

今天借网友水沫的一首新诗,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水沫是杭州人,最早风风写过【那年,那西湖】,才在文学城上偶遇。水沫擅长写小说,散文、评论以及诗歌也多有涉猎。水沫属于笔耕不辍的文学爱好者,已有小说付梓,在文字世界颇有成效。

现在让我们来吟诵一下她的诗歌【烟湖扁舟五月里】:

烟湖,朦胧了你的思念
扁舟,漂泊着我的寂寞
影影焯焯的塔尖
是一场刻骨铭心的凝视
葱葱笼笼的树影
是心中遥不可及的相思

五月,是一个忧伤的日子
不为伤春,不为强赋新词
淡淡的忧伤
是这个无法言说的五月

五月的莲开了,我
被梦中的桨声惊醒,一叶舟
轻轻摇荡起我
摇回江南,摇过半睡半醒垂首含羞的莲花
一把油纸伞,走进了你的梦里

一叶舟在飘摇,飘摇出
星子般迷离的水色
漫过青瓦苔痕水草牵连的记忆
起伏青莲浮萍静默不变的心事
穿越唐风宋韵叹唱千年的寂寞
一叶舟伴着我,一湖水伴着舟
飘摇,在五月的烟雨里


先断章取义,一段一段来分析。全诗分四段,是风风比较喜欢的“起承转合”的模式。无论是诗、词、曲还是现代诗歌,其内在的艺术魅力和流传的生命力,都离不开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吸引力。要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作者的传情手法和表达效果就要与读者的心情惺惺相惜,休戚相关。要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非常困难。这不但要求作者精通修辞之术,字词句应用纯熟、自在和圆通,典故化用踏雪无痕,更要求作者历经人生荣辱成败、家庭兴衰和感情变故、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然后方可洞察世事和人生,演绎一段刻骨铭心的诗行和词阙,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而流芳百世。

当然,如今世界,有如此经历的人有这般文学修养的笔端,毕竟很少。所以诗歌在今天的世界,慢慢成为边缘的文学体裁,因为好的自由诗很少,读者就更少。喜欢和写作的人群也越来越稀少,所以有人写诗读诗谈论诗歌,真是文学城的大功劳。不过能读到好诗歌的机会也不多。

什么是好诗歌?诗歌是比较温和的文学范畴,从先秦文学中的诗三百中的率真,到汉赋的华丽,歌行体的慷慨,再到唐诗的开阔,宋词的婉约和豪迈,元曲的通俗,诗歌的形式是身穿佳服的丽人,本质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可以是完整的具体的,也可以是部分的、穿插的和抽象的。前期的诗歌,比较故事化,追求本质;慢慢被文字的华美吸引,而偏爱形式的秾艳和句式的完美,却忽略了诗歌的内容和本质。唐朝的格律诗和北宋的词作,将诗歌的艺术和生命力,推进到后世无法超越和比肩的地步,达到形式和内容比较完美的结合。今天,人们不想也不可能去超越古人的诗词歌赋,所以在近代,逐渐抛弃旧体诗词,走新诗路子。

但是新体诗歌一样是诗歌,要写出好诗歌,虽然没有旧体诗歌的格律约束,也是一样不好写。旧体诗歌入门难,写好了,至少可以有形式美;自由诗歌,入门容易,写好却是万般不易。因为新诗没有形式的美感,只是长短句。谁都可以写上几笔,但是要读到感染人心的新体诗歌,真是很不容易。

像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歌,属于“轻音乐”的抒情诗歌,如春风柳叶,苏堤晓雨,朦胧了世事的荒凉,美化了望眼的迷茫。风风曾经涉猎了各种自由诗歌流派的诗作,很难找到内容与形式结合完美的风格。比较喜欢的还是朦胧诗风,借意象传达心声,用修辞演绎诗意,格调温馨,用词清新,营造似真似幻的意境。

本着风风对诗歌的偏爱,来分析水沫的【五月】诗歌。

首段摘录如下:

烟湖,朦胧了你的思念
扁舟,漂泊着我的寂寞
影影焯焯的塔尖
是一场刻骨铭心的凝视
葱葱笼笼的树影
是心中遥不可及的相思


一般诗歌主体中,不出现诗歌标题的文字,除非在结尾和为了强调。水沫在首段就提出“烟湖”和“扁舟”,是为了强调五月的景色里,西湖的烟雨和湖上的叶叶扁舟的独特。无论是“凝视”还是由此产生的“相思”,都是在烟湖之烟的朦胧中开展。句中的“你”也显得很朦胧,因为可以是除了“我”之外任何一个人,或者“五月”本身。作者在此段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烟湖、扁舟、塔尖和树影,作者借景生出的情愫是思念、寂寞和相思,也就是作者对故乡因五月引发的思念。这样看来,作者要倾述自己在五月萌发的思乡之情。在此段,作者是采用概括的手法,暗喻和拟人的修辞笔墨,给读者一种散不开的浓浓思乡之情。不过“你”字,用得不是很明确,让首句有一些突兀的心灵枨触之感。也许为了避免重复,选择的不同用词,其目的还是在写作者本人的心态。

因为没有铺垫和陈述的衔接和过度,每一个意象要传达的情感,就要非常典型和形象,譬如扁舟漂泊寂寞、烟湖朦胧思念,塔尖铭刻凝视,都比较到位和传神。但是这是简单的重复和罗列,没有情感的递进和起伏,让语句显得立体感不强,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在视野上采用远近变化、情感上深浅不同,效果会好些。

作者在首段介绍了自己五月的思乡,因为不能忘怀故乡美丽的景色。在接下来的承接段落,看作者如何递进自己思乡的情怀同时为深化思想的感情备笔:

五月,是一个忧伤的日子
不为伤春,不为强赋新词
淡淡的忧伤
是这个无法言说的五月

这段在诗意上,不是很明显。不过作者把“五月”引入到诗歌中,并述说无名忧伤在五月,为突出作者思乡的情感打下伏笔。在文思逻辑上,作者笔法很清晰,但是因为笔法很清晰,与散文无异,削弱了诗歌的张力,而显得有些散漫和无力。

在转折段落,是全诗的诗眼和最紧要的地段,既要反映作者先前的心情诉求,又要为诗歌的升华界定起点。

五月的莲开了,我
被梦中的桨声惊醒,一叶舟
轻轻摇荡起我
摇回江南,摇过半睡半醒垂首含羞的莲花
一把油纸伞,走进了你的梦里


在这段,作者把自己设定在一个梦境之中。作者选择的意象是“莲”,主要目的也许是说采莲的场景和江南小巷的油纸伞,但是在表达上,有些混乱和详略不当。梦醒还能乘船回到故乡,因为莲开因为家乡的油纸伞,这种思路还是很好,但是手法略微疏漏些。“你”字用法显得生疏了些,因为不能油然而入读者的心怀。作者在此段主要是想说明五月无名忧伤的原因是思念故乡的莲开和小巷雨中的油纸伞如诗如画的情景。风风如果来写,会加上一些典故,来撩拨读者自己的想象和思乡心情,这也是这类诗歌需要达到的目的。

不过最后一句,起到转折的目的,虽然显得有些急促和突然。这一句,让人觉得读者要进一步倾述思乡的心情,以及在无法亲自回乡以饗思念之情后,如何让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让我们来看作者在结束段落如何安排自己的感情,和总结全篇,并让人读后还有回味的感觉。

一叶舟在飘摇,飘摇出
星子般迷离的水色
漫过青瓦苔痕水草牵连的记忆
起伏青莲浮萍静默不变的心事
穿越唐风宋韵叹唱千年的寂寞
一叶舟伴着我,一湖水伴着舟
飘摇,在五月的烟雨里

在这一段,作者没有按照一般“起承转合”的经典手法,而是采用重复强调的笔法,让自己沉浸在故乡的山水风情之中。长句显得略微沉重了一些,让思乡变得圣洁和庄重,而缺乏轻灵、淡淡忧伤和期盼的色调。

贯穿全篇,作者创作意图清晰、修辞手法的驾驭能力很强,字词遣调得心应手,但是在诗歌的诗意和谋篇布局上,可以通过不断实践渐趋完美。多谢水沫对诗歌的喜爱,和不断为读者创作发自内心深处情感的好诗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沫' 的评论 : 水沫不要客气,可以转到你的博客中去,没有问题,祝你新周快乐!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想问一下风风,我把这篇转到我博客去,是否会介意?谢谢!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沫' 的评论 :

多谢水沫娓娓道来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背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写作,虽然无统一的标准,但是避免直白,用寄情于景的手法,大致不会有多大偏差。

风风有时间会满足水沫的要求,剖析一下自己的诗歌。

祝水沫新周快乐!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多谢风风这样详细的点评,先表示一下衷心的感激!

我是真的不会写诗,即使写,也是很直白,而且以看图说话为主。我觉得意像这个东西太抽象,我不是很能把握抽象的东西,即使读诗,大多数朦胧诗我也不是很能读懂,包括风风的诗。比如你的诗经常出现"眉",这个"眉"意味什么,还有很多类似的词汇。

"一般诗歌主体中,不出现诗歌标题的文字",这个我以前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我常常还会强调标题:) 旧诗中好像也没这个限制,比如"乌衣巷",前面两句就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我写这首诗,是一种比较混杂的情绪,因为正在改旧文"漂泊",女主后来蛮悲惨的,于是心生忧伤,感叹自己也是漂泊异乡,想念江南,更多是想念那时的青春美好时光。。。当然看图说话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第一次写略微朦胧一点的诗,非常感激有风风来指点。风风如果能够讲解一些你自己的诗,也许我们能学到更多。

不过本人的诗实在只能在博客自娱自乐,风风这篇讲评非常好,但也希望只是留在风风的博客里:)

再次感谢风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