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同济人曾经在北京医学界的辉煌

(2018-01-08 21:08:45) 下一个

侯云德和家人。

同济校友侯云德教授荣获中国今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人民币,全国仅两位获得者,这是继普外医生吴孟超之后的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同济校友。当年我们在国内时,侯云德以研究干扰素著名,当然几类干扰素都不是他发现的,还有现在对病毒感染十分重要的干扰素受体,但是他很早就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并且在“1982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人α1b型干扰素基因”。出国后,我得知侯云德仅是工程院而不是科学院的院士,这点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能与他从事的应用领域有关吧,今年另一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也是工程院院士。

八十年代,侯云德是中国科学界的知名人物,他长期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中国863高科技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他是同济最优秀的校友之一。我曾经去北京侯云德的研究所做过2-3周的实验,当时我们在武汉连使用同位素的条件都欠缺,只有去北京用美国空运的试剂做分子杂交实验。从照片看那北京研究所的条件也是有限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作为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所却位于北京迎新街的一片居民区里,周围的人有意见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早就搬家了。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同济读书时见到明星般的侯云德的情景,他回母校做学术报道并且与学生座谈。侯云德还是病毒学报的主编,也写过病毒学专著,他为小个子,说话特别小心。同济另一位杰出校友为1980年就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吴旻,也就是说在宋平倡导的两院院士制度实施前,他就是院士了,为北京中国医科院肿瘤所的研究室主任。吴旻则是深刻而聪明,癌基因热门的年代,他也回同济做过报告,据说他是留苏的唯一正博士,但是这几天的报道也说候云德是从留苏的副博士转为正博士的。第三位同济在北京的优秀校友是陆道培,中国实施首例骨髓移植的医生,北京人民医院血液科的。现在办了以血液病为主体的私立陆道培医院,前些年陆道培与他的弟子闹得不可开交。这就是同济培养的在北京医学界具备领袖风采的三位院士:侯云德、吴旻和陆道培。他们全是江浙上海人,当年合校后来自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是属于相对受气的。在改革开放后,同济人在北京又形成了包括院士在内的不止三位杰出校友,那是以后谈论的话题。

照片和文字经同济老师允许转发:“中南同济医学院医疗系第二届寒假毕业生纪念(一九五五年三月),侯云德院士与同学们和师长们的毕业照。”。吴旻比他们更早,50年就毕业了,与候云德同届的同济同学包括:“王迪浔、叶维新、冯宗忱、李之望、李鸣真、吴在德、张应天、陆道培、金之欣、胡佑华、顾美皎、黄选兆、黄彬鉴、章咏裳、舒沪英、潘恪如、戴闺柱”。这里不少是在我们这些学生心中如雷贯耳的尊敬的老师,他们是医学院经过上海同济医学院和武大医学院合并后的首届毕业生,我们的医学知识就是他们启蒙的。

同样根据这位同济老师的识别:“我认不出侯老。我只认识坐前排的:前排左起:林竟成、陈任、杨述祖、唐哲、张泽生、李赋京、梁之彦”。照片里的病理教授杨述祖好有精神,梁之彦是在耶鲁做过研究的德国博士,他的派头表现在那个翘起的二郎腿上。从这张历史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当年对资深教授是相当尊重的,因为里面除了校行政领导外,超过一半的是同济一级教授。

读关于病毒学家侯云德的新闻,使我想到武汉大学的高尚荫教授。他是位牛气冲天,但是似乎属于沒人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的人。那么多医学病毒不去做,偏去做什么昆虫病毒,还在武汉大学分出个完全沒有必要的病毒系。

上面的侯云德照片来自中国病毒学论坛公众号。

吴旻。

陆道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5)
评论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谢谢,都是世上的人才。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雅美先生对了。高欣荣与高尚萌不是一个高家。高先生有一个早年研究生是我以前的同事。我一直弄混了,今天才弄明白。谢谢!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高伐林的故事知道,但高尚荫确实与高家无关: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6&tid=178&pid=3511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从早十几年前的中文blog, 高伐林女儿也是耶鲁毕业的。高尚荫先生早年耶鲁毕业的,是真的大师学者。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美国那篇文章揭露的是80%造假。前几天在我的Twitter 里读了全文,分析颇中肯。
高尚荫先生的三兄妹,我肯定没有弄错。需要问一下老武汉人,都记得的。他们家还有一个高伐林是第二代或者孙辈,我忘了。当年写诗弄文不错,早年来美国,仍然舞文弄墨…。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新到博后说国内文章70%造假,吓我一跳。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你可能弄混,妇产科专家“@许建平81-2?“高欣荣的两个弟弟高有焕(1911——1972)、高有炳(1914---- )都是武汉市著名的医生。”。好像与高尚荫无关,高尚荫是浙江人。他们是其他地方的。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雅美先生的这篇文章,许多很好建议。有一点,我了解到中国没有办法将医生科学家的薪金达到临床医生的80%,原因是医生的薪水收入体制太多灰色,而且差距过大…。
应运而生了许多为医生教授们提供“做”文章的生物公司。我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看到Twitter 群中,有人重提一年前有一篇文章,认为中国临床试验data 大多数不可靠,并且分析原因…。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欢迎读我的此文: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002/201703/3532.html

在上文里我是这样说的:

“第一。同济应该重视医生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的培养。在美国的医学学术界,医生科学家是指一批学临床出身的医生最终走向了以探索生物医学的未知为主体的科学研究的职业生涯。这里并不一定强求医生科学家从事与疾病相关的研究,但是他们即使做纯粹基础研究的领域都带着不同的视野。美国的经验证明,医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临床诊疗水准的提高和对医疗产业的推动。举个著名的例子,医生科学家研究脂蛋白运输的分子机制最终直接造福于包括糖尿病的各类代谢性疾病。而小的例子,大家知道高浓度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存在于杂交瘤刺激产生的腹水中,而腹水产生的病理机制恐怕只有学医的人最明白。学医出身的医生们习惯于起早贪黑的临床训练,他们更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自己选定的并且热爱的基础科学领域里耕耘,这些特质对他们的成功帮助巨大。

虽然美国的医生科学家也因与临床同行赚钱的巨大差值而面临压力,但是美国仍然是医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佳国家,早期美国的很多诺贝尔奖的原创性工作是由纯粹的MD背景的科学家完成的,包括D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癌基因、LDL受体和朊病毒的发现。在美国顶尖的医学院里,你可以欣赏到一些科研做到蛋白质结构域的精细程度而临床上又是美国最佳医生的医生科学家。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细胞调亡系列蛋白,免疫分子(CD46、CD47和CD2AP)和淋巴细胞的阳性和阴性选择原理这些涉及基本生命规律的重大发现都是在医生科学家的实验室完成的。美国诺贝尔医学奖得主Joe Goldstein总结了NIH在1964-1972的八年间产生的九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经历,9位里面的7位仅有MD学位,另外两位拥有MD和PhD双博士学位,他们这些杰出医生科学家的代表几乎都是在NIH才开始学习如何成为实验科学家的,从拿试管和加样器开始的。当然深层的原因是NIH在越战期间能够招到最为聪明的医学毕业生,因为进去了就属于已经在为美国政府服务,而不必担心被招募入伍去越南打仗。

美国现在的医生科学家的绝大部分来源于MSTP培养计划,也就是Medical Scientist Training Program或医学科学家培训计划,为美国NIH资助的学费全免的人才计划。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MSTP为全美人数之最,原因是它早在NIH资助之前就有,NIH资助实施后,华大仍然保持自己原来的资助额度,再加上NIH的,所以华大可以拥有其他名牌医学院一倍的双博士人数。该计划的程序是本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后,先读1.5年左右的医学基础课程,然后进入实验室花费4-6年完成哲学博士研究,再回到医学院用1.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临床课程的学习和见习,所以总共需要7-9年才能完成MD和PhD的双博士学位。中国的优势是高中就进医学院读相当于MD的医学本科,只要读博士就是相当于美国的MD和PhD,所以仅从程序上能够使大量的值得培养的人才走上医生科学家的职业道路,关健是需要营造从事原创性科研的环境以及对医生科学家的政策性支持。

同济应该规定所有临床科室的主任必须拥有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对内、外、妇、儿这些大系里的亚专科的主任们也应该有同样的要求。每个系和专科都应该具有一定数量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并且拥有独立实验室的医生科学家。临床科系的医生科学家的薪金应该至少达到全职同级临床教授的总收入的80%,并且在时间上应该保证医生科学家有80%左右的时间从事与经营实验室有关的科学研究,各系和专科的学术结构以医生科学家为主体。全职临床医生教授的评价指标,应该以临床疗效而不是以所谓的SCI论文为标准,而医生科学家则应该相当看重原始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吸引到的研究经费。医生科学家的追求最终必将推动医学的发展,开创了现代免疫治疗的美国科学家Steven Rosenberg是位外科医生,工作于美国NIH的临床中心。他在几十年前首先尝试将病人的淋巴细胞在体外诱导成杀伤细胞,然后输入病人用于抗肿瘤治疗。大家知道美国的外科医生的薪酬在医生行业里都是高的,Rosenberg的工作单位如果不给他在薪金和时间上的外科医生级别的保护,他肯定不会做出这个造福全人类的进展。无独有偶,应用抗血管生成成功阻断癌转移途经而开创癌症治疗新领域的哈佛教授Judah Folkman,也是一位外科医生。

同济是中国相当级别的医学院,应该有宏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视野,我们暂切不谈世界水准,但是同济应该有高远的追求。我们走在麻省总医院的科室,你会知道人类首例乙醚麻醉就发生在那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放射系存放了人类第一台应用到临床的PET造影议;在瑞典Lund大学则有一个扁牌提醒人们:那里的包括华裔在内的科学家第一次确定了人类的染色体为46条。我们同济真正追求的应该是这些改变世界医学进步的发现,而不是国内崇拜的一位学语言学的美国费城人弄出的SCI指数,那是个很有偏见的洋玩意。同济以往编医学院教科书的成就非凡,我们在校时全国的内、外、妇、儿科这四大专科的教科书的一半出自同济教授之手,当年中国的医学生靠读这些书获得医学知识,我们也因此而自豪。但是编写教科书不是科学的原创,真正的知识来源于实验室,以编书论学术成就的政策不值得鼓励。”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雅美先生,我同意您的学位重分的观点,但是也很复杂。中国教委和卫计委还没想到或者定决策。但是有另外一个问题您忽略了:医生科学家,如果不是以临床为主,收入很低……。这里涉及更复杂的中国社会问题……。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最近不是有位院士建议废除中国医学硕士和博士吗?武汉大学毕业生去同济得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但是他们在中国和美国都不能被称为MD而去当医生,因为他们没有学过内外妇儿和病理解剖。这里有两层问题,一个是我刚才说的中国医学学位的混乱,这其实比例简单和容易更正,那就是把现在授予的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改称为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Sc. D.或PhD),而对于国内直接从本科读医开始的学生(仅限医疗系)的学生,在他们毕业时授予医学博士(MD),他们的大部分会走临床道路但是如果要医学院当教授,都必须是医生科学家,可参见我纪念同济校庆时的博文。另一层是医学出身的人从事研究的问题,这是全球范围的挑战,所谓医生科学家的问题,任何主导医学发展的教授必须经营实验研究,也应该是主体力量,他们的临床能力则是次要的。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雅美先生:在湖北和武汉近代历史,论家族对科学技术的贡献,现在还没有超过“高氏三兄妹”的。田长霖三兄弟是湖北黄陂走岀去,两个兄弟是做企业的。但是算湖北海外移民的“精英”典范…。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高尚荫的妹妹曾是…。也不是武汉同济系统的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雅美先生,现在中国的医学教育学位体制,和医院教授promoting 体制等显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后患无穷。。将“临床医学博士”全部按照PhD/MD 来培养,教授提职以学术论文为标准。出现了文章多的医生不能看好病人,而临床工作做得好的医生提不上去。听说一些外科主任们在手术台上很无能,我听说过一些匪益所思的吓人故事。那么多的造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是国家卫计委的官员们逼出来的。
我们知道,医学临床训练、生物学研究是有交叉存在,但是从理论到实际操作技能,完全是两个专业。

我想聆听雅美先生和您们同行的看法。先谢了。我个人认为这关系着中国的国计民生。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高尚荫先生的妹妹是武汉最著名妇产科专家,也是全国著名妇产科专家。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武汉有著名外科医生高有丙,留美,听说家里还有杰出人物,他们都是一家的?你说的高尚荫兄妹是哪些?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To CZQ702: 以前国家给中国科学院的基础研究经费比起医科院和医学院,各大名校要好很多。科学基础研究在中科院并不差。作为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真的不算拿了多少基础科研费用。那是中国科研的真正金字塔。

我是指的20年前的情况。我记得当年老先生们并不满意,总是记得郭沫若当中科院院院长时,兼职国家职务最高。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长们,再也没郭老那么高的行政职务。

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在奥运会附近的新修的几个研究所大楼气势恢弘。
CQZ702 回复 悄悄话 你的说法印证了一个事实:科研基础力量太薄弱了,金字塔太小,怪不了哪个具体的某人。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QZ702' 的评论 : 高尚荫可以研究任何他想研究的东西,问题是当乙肝病毒大量感染中国大陆人口时,他去研究虫子的病毒,奢谈病毒的结构与功能,也太高大尚了。当时国家根本不应该给他那么多钱。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QZ702' 的评论 : 是的。现在是武大的一部分了,对门是华中师大。
CQZ702 回复 悄悄话 类似的情况还有以同济测量系为基础白手起家的武汉测绘学院。建校时实力非常强,当然目前也是顶尖的。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QZ702' 的评论 : 天下同济人是一家人,侯云德和陆道培都是在武汉毕业的。现在北京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北大分子医学所所长肖瑞平,北京协和公卫学院院长刘远立,都是同济的。还有301泌外的张旭。
CQZ702 回复 悄悄话 重建同济医学是所有同济人愿景,基于现实的因数几乎一切从零开始,的确非常艰难,但目前已在行走的路上。
CQZ702 回复 悄悄话 重建同济医学是所有同济人愿景,基于现实的因数几乎一切从零开始,的确非常艰难,但目前已在行走的路上。
CQZ702 回复 悄悄话 两位同济杰出校友出自老同济的。之后的专业剥离对同济的主体带来了硬伤,一些名牌专业独立或重组之后都逐渐式微,不仅仅是同济医学。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H98' 的评论 : 如有得罪望武大人原谅,只是觉得武大细分病毒系并且独立招生,完全没有必要。学科细分是有碍科学发展的,况且武大已经有相当不错的生物系。高尚荫当然有名气,现在看来总觉得有些虚。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To GH98: 我的今天很多同事、朋友们都是武汉大学病毒系毕业的。还有一个以前同事是高先生早年的博士研究生。高家三兄妹是武汉科学“三杰”,众所周知的。
GH98 回复 悄悄话 你文章中提到:

"读关于病毒学家侯云德的新闻,使我想到武汉大学的高尚荫教授。他是位牛气冲天,但是似乎属于沒人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的人。那么多医学病毒不去做,偏去做什么昆虫病毒,还在武汉大学分出个完全沒有必要的病毒系。"

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医科院病毒所的候云德,朱既明,洪涛等都是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仅仅是病毒学研究的一个方面,着重於应用.你提到的武汉大学高尚荫教授是中国病毒学研究的权威.硏究的是病毒学的理论.你说不知道他是"似乎沒人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的人",是否有些孤陋寡闻.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就在武汉.高先生是武汉大学付校长兼該所所长."那么多医学病毒不去做,偏去做什么昆虫病毒...."不知道你什么意思?难道研究病毒一定要做医学病毒?是的,高先生很多研究用的是昆虫病毒,是用它来作为材料研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难道不能"做"嗎?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重组DNA中不少载体都来自昆虫病毒.另外不知道你为什么说武汉大学成立病毒系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否有些武断?
附带说一句我就是你认为没有必要的病毒系来的.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雨女”:听国内的朋友们说,道培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Car T 细胞治疗的。那里有许多中国一流血液学家。
难道不是吗?
雨女 回复 悄悄话 哇塞,还有吴旻和陆道培。接着扒。Rosaline 您都知道他什么?扒一扒。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故事,我可能也知道一些。我也去过候云德在北京的那幢楼,不是去做实验,因为我在上海。那时我们的实验室条件比候云德好太多。雅美先生没有提到的是,候云德的干扰素等工作,当年给了陈章良,或说潘爱华产业化了。也就是今天的北大未名…。

至于道培医院,故事更多…。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ringdale' 的评论 : 他们病毒所的洪涛认为是支原体感染,闹了国际笑话。:)
springdale 回复 悄悄话 2003年,SARS非典肆虐时,牛人侯云德在干什么?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zhz' 的评论 : 所以我说不是他原创,他确实做过主编。
czhz 回复 悄悄话 他长期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 (据我所知他89年之后才当所长,之前是副所长,所长是曾毅);侯云德还是病毒学报的主编,(80年代中后期的大学期间一度读过这本期刊,记得主编是朱既明,或黄贞祥。是他们所自己办的,90%的文章是他们自己所里的,尽是些痘苗病毒天坛株载体,串联启动子表达,没什么科学意义,只有流行病调查研究还有点公共卫生意义);说话特别小心 (本性不是这样,留苏时,外号侯大炮);他很早就掌握基因工程技术 (但他用这项技术研究了什么科学问题,作出了什么发现?科学家的职责是发现未知。再说,他能掌握技术,主要得益于北京和协和。当时同位素是要进口的,放射性有时效,当时有国际航班的也就北京,上海,可能还有广州,其他地方,没有进口渠道和指标,即使有,运到后也失效了。)“1982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人α1b型干扰素基因” (专业人士来推崇这种玩意,简直就是笑话)。我读书那会,以崇敬的心情拜读他和他学生写的“干扰素”, 里面吹他自己的工作是这样写的 “我们的研究表明干扰素是一类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质(大意),完全是废话。书里充满了低级错误,比如”真核生物基因一般有内含子,转录时会跳过这些区域 (大意)“。后来病毒学报给他的专著”分子病毒学“登广告,一点兴趣都没了。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