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房宁:我们不能迷信改革——苏联解体教训 (3)

(2013-02-19 12:06:28) 下一个
房宁:我们不能迷信改革——苏联解体教训
2013-02-18 20:49 来源:凤凰历史 有0人参与
收藏 打印字号: T|T
  戈尔巴乔夫缺乏政治基础必然标新立异
  戈尔巴乔夫的问题出在哪里?他没有政治基础,虽然老的领袖去世了,但整个党内的老人政治还存在,老政治家还在,戈尔巴乔夫作为年轻干部,上来以后受到很大牵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通过标新立异来建立自己的合法性,而这种标新立异的趋向是迎合社会上的、非主流非苏共的意识形态,他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源,寻求社会支持。他要扮演一个所谓的改革者形象。这是苏联解体在政治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肯定是罪魁祸首,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也不批判他了,也不替他辩护,这种今天批判和辩护都没太大意义。有人说不怪戈尔巴乔夫,有人说怪戈尔巴乔夫,我们要尊重基本的事实,苏联就是在他手里毁掉的。至于他是什么动机、什么原因,人们当然可以去讨论,但是我想从制度上来揭示,因为我是政治学家,我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可能和别人看的不一样。当然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也很重要,但老人政治是个很具体而直接的问题,对老人政治最后的反动,使苏联出了个戈尔巴乔夫。
  凤凰网历史:有这样的因素。
  房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还面临着困境,他没有政治基础,他是局外人,根本无力去左右苏联体制,但他又是名义上的领导,这样问题就产生了,毁灭苏联的因素就出现了,他要去动员社会力量,在党外寻求支持。而在党外寻求支持,就必然要标新立异,必然要搞所谓的“大民主”,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摧毁原有体制,或者说破坏原有体制,把原有体制撕开一个口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口子一旦撕开,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开,体制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可惜苏联没能经住这种冲击。
  苏联体制当然还有很多问题,包括民族问题、军备竞赛等等,但从苏联体制看,为什么僵化?为什么缺乏活力?还和苏联的老人政治有关,苏联是保守的,不愿意出事儿。从全球化角度解释,从苏联体制的核心制度--政治继承制度上看,这是导致苏联解体两个重要层面的原因。同样一个体制,可能在有些情况下是好的,有些情况下是坏的,甚至是无法存在的。
  斯大林晚年便认为苏联一切都是完美的
  凤凰网历史:西方和苏联媒体在苏联解体中起了什么作用?
  房宁:西方当然起了很多作用,这就不用多说了,因为它是苏联的竞争对手,千方百计搞破坏,这个好理解。但苏联失败从根本上说不是被西方打败的,还是自己的经济、政治模式出了大问题。
  谈到媒体的作用,从意识形态、从文化的角度认识苏联解体也是有意思的。苏联诞生于民族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出现民族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入侵,之后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生于危难与忧患的苏联文化原来很豪迈,积极向上,意识形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在后来的岁月里,特别是在斯大林晚年,苏联意识形态出现了停滞和僵化的趋势。一个是价值观问题,借用宗教学的角度看苏联,苏联意识形态应算是“一神论”,“一神论”是要走向完美主义的。到了斯大林晚年,苏联的一切被描述为美好的,苏联已经达到了共产主义或发达社会主义,基本上已经走进了理想天国的门厅,还没完全进去,那是苏联谦虚。实际上他们认为苏联是世界的楷模。
  我最近刚刚去过俄罗斯,和俄罗斯大使馆的同志有些接触,他们给我讲了不少小故事。孙公使在苏联解体时就在莫斯科。宫大使,中国俄语首席翻译,给邓小平、戈尔巴乔夫历史性的会谈做过翻译。他们谈到当年有一个任务,把苏联领导人的讲话,重要文件翻译成中文,给国内写报告。可是当年报纸上的第一版、文章的前几页几乎不用看,完全一样,他们当时都觉得困惑。苏联官僚体系到了这个程度,所有人都照抄照搬到了这步田地,这是文化上退化的严重表现。党及其官僚体系陷入了僵化的教条主义,不思考,不努力,历史终结了。就是这么一种状态?!但事实上,世界并不是这个样子,世界在变化,苏联在落伍。
  苏联意识形态僵化与知识分子发生冲突
  这样的状况在人民群众中自然会造成不满,首先就是和知识分子发生冲突,因为知识分子比较活跃,比较了解国外。
  写《让历史来审判》麦德维杰夫兄弟,写《古拉格群岛》的索尔仁尼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了解世界,知道苏联在落伍,所以对苏联有意见。刚开始也就是有意见,苏联当局压制他们,结果闹对立了。
  现在又反过来了,包括麦德维杰夫的弟弟,现在说如果再选择,就选择苏联,多悲剧啊!苏联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僵化与了解外国、思想活跃而又比较追求个性的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冲突。苏联当局采取了比较简单的办法,为什么有《日瓦戈医生》?为什么有《古拉格群岛》?这些苏联文学反抗,包括死掉的哈维尔那些东欧人,1956年匈牙利的裴多菲俱乐部,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
  知识分子不满意,当局压制他们,知识分子首先变成了反叛力量(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现在看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并不是反苏的而是爱国的,他们和苏联共产党发生了矛盾。在西方的支持下,在倡导“公开性”的戈尔巴乔夫时代,这一切都爆发了,他们站到了批判者、对立者的立场上。
  知识分子击中苏联弊端倒下的却是祖国
  当然我要说这是一个悲剧,非常遗憾的是,知识分子批判的苏联的那些弊端,大都是有道理的,《古拉格群岛》、《日瓦戈医生》,我们看了也很震撼,也同情。他们揭露的是弊端,鞭挞的是罪恶,有没有罪恶?镇压了那么多无辜的人,是有罪的。图哈切夫斯基怎么死的?也有说是中了德国人的反间计。但斯大林无论如何是有错误的,苏联有严重问题和弊端。知识分子揭露和鞭挞主要是社会的弊端,但倒下的却是自己的祖国。这是俄罗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们今天的反思,历史多么无情呀!但这的确是当年许多苏联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尽管我相信他们并不愿意看到苏联解体。
  说到这里,我还想多说一句,今天中国有很多年轻的媒体从业者,他们是有正义感的,他们看到了许多社会的弊端,许多人世间的不公平,他们希望拿起手中笔,批评出一个新中国。但愿可不要重蹈苏联的覆辙呀。中国需要批评,但新的中国从根本上来讲是建设出来的,不是批评出来的。所以,批评希望具有建设性,具有责任感,希望批评者能够理解他所批评的那些现象,批评者也要有科学理性的头脑,应该适度,要有底线,不能无限上纲,无限扩大。媒体说的一件事可能确有其事,但是如果媒体上只说这种事,那什么叫做真实?它是一个具体的真实,还是一个整体的真实?这些我觉得这些都是中国媒体和青年一代知识分子要考虑到的问题。
  当年苏联很多媒体和知识分子是好的,是爱国的,但他们揭批了弊端,倒下的却是祖国,这难道不发人深省么?!
  这是经验教训的总结,俄罗斯人早已体会到了。当然俄罗斯今天又出现了一些分歧,但是我相信俄罗斯人明白他们的利益在哪儿,应该怎样去认识自己,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善良的人们要警惕,善良的人容易被愚弄,所以特别要警惕,不能一厢情愿,要考虑到事物的复杂性,要考虑到怎样才能真正去解决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关键字: 苏联模式 苏联解体
责任编辑: 方乐迪
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