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铁手

原来何铁手到的海外是加拿大呀。
正文

牛人评《中国好声音》-刘欢的小心脏-刘欢组决赛(转自《更深的粽》)

(2012-09-25 22:38:49) 下一个
刘欢的小心脏 说回到刘欢组,剩下的四个学员里,吉克隽逸是盲选时花那么大力气抢回来的,没有理由不重视。徐海星无论从个人形象还是实力都无法走的更远了。 权振东不太好说,从某种程度上,他更多扮演了杀手的作用,不过如果我作为导师的话,我是不会把权振东作为第一人选的,首先他有一个稳定的职业,不需要靠唱歌生活,相对不好控制,其次他的性格气质跟一个艺人有距离,不太看得清他内心想要什么。 较为让人看不懂的是袁娅维。如果从丰富音乐类型的角度,袁娅维无疑是合适的人选。 但从整个赛程的角度,我没觉得刘欢对袁娅维有特别发自内心的喜爱。袁对他来说更像一个说明问题的模板,当然她也很好扮演了这个角色 说到歌唱,袁娅维驾驭多元曲风的能力和音乐素养经常让人忽略了她的唱功。这首《Crazy》好多人都在说,我认为她唱的不错。从选歌来讲,袁娅维两次的PK都是选择英文歌(上一场是《At last》),说明她自己也认为英文歌对她是有加分的。 这里还要说回到上面的话题,就是一个歌手试图表达的东西跟他/她内心的距离。有些人唱歌像在唱她自己,比如刘悦,有些人则像在唱一种理想状态,比如袁娅维,你很难透过歌声去触摸她内心的东西,或者说,她通过音乐把自己很好地包装起来了。 这就牵涉到流行音乐的两个面向。大家要注意的是,现代流行音乐(我指的是所有进入主流音乐市场的东西,不是简单的POP)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的服务对象是中产阶级。因此从内涵上来讲,它有两个面向,一个是直接指向阶级属性本身的,我称之为“吐槽系”,比如摇滚,嘻哈,说唱等。还有一种是试图模糊和调和阶级类别的,如爵士,波萨等,我称之为“包装系”。后一种更接近于都市中产、有闲阶级的品味,袁娅维的市场受众也基本属于这一类。 而占据主流市场的POP音乐,则更近似于这两层的中介,因此它既有吐槽系“侉”的特点,也有“包装系”“油”的特点。但说到底,这都是现代都市中产文化中内部伸张的产物,对于中国这个50%还未进入城市化的二元社会来说,这两种风格的PK更像是一种自作多情的争宠邀约。所以袁娅维和吉克谁更国际化其实没有什么可争的,这两个任取一个都可以。但另一方面,在中国这个音乐市场,脱离本土特质去追寻国际化,必然会死的很惨。所以袁娅维在自我陈述中也不断强调自己来自湖南的一个小镇,多年前为了音乐梦想离开家乡等。吉克则是直接把自己定位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家内心都很明白。 所以刘欢现在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我觉得他内心是有预期的。他精心设计的两场晋级战,各种细节都说明他试图在这几种风格、路线间穿插游走,平衡把控。这样的结果就是各路人都会来反对他,比如有人攻击他因循守旧,有人说他全盘西化。就目前来看,刘欢到底是本土派,还是西化派,还是土洋结合派,还不能下定语。唯一肯定的是,他是一个厉害的操盘手,刘欢的小心脏,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得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