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中文

孩子们到了teenage就不学了,忘的比学的还多,咋办呀?探探路。。。
正文

有孩子在美国学中文的都知道 - 山重水复 - 5

(2012-09-21 21:35:42) 下一个

既然知道八岁前的孩子与我们成人学习世界的方法不一样了,那就要抓耳挠腮找出在老美这学中文的可行的路子。老早就听说老祖宗用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来教孩子识字,虽然还都是听、说、读、写的方法,但一看《千字文》就有了一点开窍,原来古代也有常用字呀,《千字文》就是把最常用的1000字编成韵文(课文),就是把我们所说的生字表编成韵文,有文有义,一字不重(用简化字的话就只有994个生字),学一个算一个,提高效率不做无用功。可古代只有1000常用字即可对付了,而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现代汉语则需要2500常用字,如果把它们和那些不太常用的字组合编成类似《千字文》的韵文,有文有义,一字不重,那就是一大篇文章/课文,合辙押韵,像唐诗宋词一样孩子们可朗朗上口诵读,是不是一种学习方法呢?

关于听、说、读、写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把他们分割一下,在孩子们还没有逻辑思维、还以形象记忆/整体记忆为主、还拿不好笔的时候,先把最难、最不合适宜的“写”放一放,利用识认与理解是两个学习进程的原理,识认先行、阅读先行,听、说、读先行,利用周末中文学校有限的时间和场地,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尽早突破识认2500常用字的瓶颈,也就是在孩子们生理成长变化的时候,已经消除了字汇量拉后腿的问题,孩子们可以随意应用在他们的求知渴望上,这不就是“可持续”学习了吗?

还有一点是关于学汉语拼音的问题,在我们学母语的时候,也就在国内六年小学突破2500常用字的时候,利用汉语拼音来帮助识字确实是一大幸事,可在周末中文学校里六年学九百四生字的场合学,那可就有百害而无一利啦,想想呀,孩子们的特长就是英语,所以学了拼音后,反而喧宾夺主,孩子们识认生字的注意力就转到拼音这条捷径上,就像我们看日文眼珠子自然首先被汉字吸引一样,这就是“无拼音不读”的根源。那图形呢?记得我们孩子学拼音“a”,书上画的是一位孩子一只手放在嘴边张嘴喊“啊”的形象,可孩子们只知道英语的“a”,还问老师这样喊还可以喊出其它的音,为什么只代表拼音的“a”?我看过某识字法的一张识字卡画着一蒸汽火车,下面是“轰隆”两字,在复习所学字卡时,孩子非把它念成“火车”,这说明用图形帮助识字也存在因文化差异而不准确,引起误解的问题。那么在老美这什么时候学拼音好呢?只有在突破2500常用字前后比较适宜,那阵才真正会起到帮助学习生字的作用。侃了半天只是纸上谈兵,有没有实践呢?

累了,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