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通过别人的眼睛去认识自己? 道旁儿?登高必跌重?

(2018-05-02 10:41:29) 下一个

殺君馬者,路旁兒也。語云長吏食重祿,芻槁豐養,馬肥,希出,路旁小兒觀之,卻驚致死。

──漢.應劭:《風俗通》

Mar 12, 2012 - 1919年在北京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担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随后请辞,辞职时给北大师生留了一封信,上面简单说着:“吾倦矣!杀君马者, 道旁儿也。民亦劳止,汔可小休。吾欲小休矣。”

 

Mar 5, 2012 - 排山倒海而來的掌聲、歡呼何等迷人,而且群眾表達他們需求的方式如此直接也如此殘酷,得靠多大的心理自制能量才能抗拒!當下真正對林書豪最好最有用的幫助,就是──別當「道旁兒」。

 

资中筠: 杀君马者道旁儿| 中国战略分析

 

 

zhanlve.org/?p=5191 Translate this page

2 days ago - 先解题: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骑手骑一匹好马飞奔,两旁围观者一个劲鼓掌喊加油,使他无法停下来,最后这匹马力竭而死。当年蔡元培因学潮而辞职时说过这句话。 最近外交上发生之事,使我想起这句话。 我注意到有的读者希望我对当前的中美贸易之类的话题发表意见。而我恰好有意不凑这个热闹。我一向认为,外交 ...

***
Ke兄 一句话 "18:52 "杀君马者道旁儿"。bang哥  19:28 妙[强] -- 疑有典故。今查出处 - 吓一跳, "道旁儿" 深意, 鲁先生的阿Q说过 "你也配" 妄议?

評論的溫度與力度──《道旁兒︰鄧正健評論集》新書發佈會

文/攝︰李卓謙 文化評論人鄧正健首本評論集《道旁兒︰鄧正健評論集》(下稱《道旁兒》)於今年3月正式出版,書中收錄他自2008年至2017年所寫的文章,並於3月25日在香港文學生活館舉行了新書發佈會,請來詩…

《道旁兒》自序──我不殺馬兒,馬兒因我而死

 

殺君馬者,路旁兒也。語云長吏食重祿,芻槁豐養,馬肥,希出,路旁小兒觀之,卻驚致死。

──漢.應劭:《風俗通》

 

這段文字原出東漢人應劭所撰的《風俗通義》,又稱《風俗通》,原書部份失傳,今人知道這段文字多來自唐代歐陽詢編的《藝文類聚》 ,以及北宋李昉編的《太平御覽》。內容大意是說,有個官員將家裡馬匹養得精壯雄健,他將馬匹帶到街上,給路邊的小孩見了,卻驚嚇至死。

故事乍聽神怪無稽,不明就裡還以為馬兒是撞上到了電影《凶兆》(The Omen)裡那魔鬼孩子的邪。幸好後文還有案語:「長吏馬肥,觀者快馬之走驟也,騎者驅馳不足,至於瘠死。」另有註:「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馳驅不已,至於死。」原來原文不盡不實,故事裡其實還有一個騎馬者,因為聽到路邊小孩為馬兒的神駿而喝彩,心下一喜,腎上腺素上昇,立時快馬加鞭,不斷鞭策馬兒,馬兒不禁驚恐狂奔。這樣就將馬兒活活累死了。

「殺君馬者,路旁兒也」,今有寫成「殺君馬者道旁兒」,通常是指控站在一旁喝彩的無知小兒,不分青紅皂白亂叫亂嚷,結果壞了大事,錯害好人。

我初聽這個典故,就覺得這道旁孩子很無辜,明明是策馬的人抵不住掌聲的誘惑,衝昏頭腦,才不理馬兒死活,瘋狂加鞭。但一句「殺君馬者道旁兒」,便將箇中曲折委婉的因果關係置之不理,將策馬人的道德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童言無忌,小孩乍見馬之神駿,拍手喝彩正是真情流露,沒什麼大不了。問題是小孩當時不在自己家裡,而是在路旁,在街上,流行的說法是「公共領域」。小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在路上每一個人的視線範圍內。他必須清楚瞭解,自己發一粒聲,拍一下手,都可能對路上旁人造成影響。影響或許微不足道,但當蝴蝶效應發生作用,你便有可能無端捲入風波,變成罪魁禍首。

誰會想到拍幾下手都可以累死一匹駿馬?這是這個典故的教訓。

我初寫評論時,時有前輩提醒我,別謬讚,別誇獎,不要過份溢美。這很容易會誤傷一個人,一件事,甚至一個群體。我當時就想:也太誇獎我了吧,我不過說說個人感想而已,就得負起這麼大的倫理責任?如果我只是躲在房寫私密日記,當然不會,可是我第一篇還能追溯到的正式評論文章──應該是一篇戲劇評論吧──恰恰是發表在一個流量很高的網上討論區,文章讀者人數不下數百。若我所說的不是言之成理,而是感情用事,我的鄙俗無知就會由此發酵擴散,我就得冒上背負「殺馬」罪名的風險。

就這樣,我就成了道上人物。

 

「旁」者,不在其中,邊界外側也。道旁兒的「旁」是兩種狀態,一是用眼睛觀看著事情的發生,二是以所站的位置,說明自己不打算參與其事。在當代政治倫理的話語裡,「旁」是原罪,它代表了:袖手旁觀、離地、拒絕參與、冷漠、沉默。但於我而言,「旁」並非那麼被動,那麼缺乏能動性,除了上述一大堆被一般政治話語污名化了很久的表述之外,我倒想用別的表述去說「旁」,像逃亡、置身事外、對立於公共的私密,等等。一個「旁」字,代表著一種別於主流、別於大眾、也別於政治正確的政治想像,在「殺君馬者道旁兒」的典故中,我們已約定俗成地將罪名推到道旁兒身上,卻全然忽略騎馬者才是馬兒死於非命的始作俑者。大概自古以來,責難旁觀者的思維一直根消蒂固。

德國神學家尼莫拉(Martin Niemöller) 寫過一首很出名的詩,叫〈起初他們〉。詩的句式結構沒什麼出色之處,但勝在意簡言賅:

起初他們抓了所有的共產黨人;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接著他們抓了所有的社民黨人;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社民黨人。

然後他們抓了所有的工會骨幹;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工會骨幹。

後來他們抓了所有的天主教徒;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屬於新教。

最後他們來抓我;
到那時候,
已經沒有剩下能出聲講話的人了。

詩裡說的是沉默的政治代價,跟道旁兒的搖旗吶喊境況不一,但其中的對「旁」的嚴厲指責卻是一致的。關鍵在於,我們有時會將「發聲」視為一種有效的政治行動,但有時卻認為「光說不做」比「沉默不語」更加有違政治倫理。在尼莫拉的詩裡,因為「我」的沉默,當權者的氣焰才與日俱增;但在道旁兒的典故裡,孩兒因為胡亂發聲,才弄死馬兒 。兩者分別恰恰在於:尼莫拉似乎暗示了「我」只要任何一個骨節眼上發聲,就能從「沉默地旁觀」的原罪中走出來,成為一個勇於承擔的政治行動者;而道旁兒卻是用上一個錯誤的發聲方法,反而耽誤了事情。

這是一個關於沉默和發聲的兩難。有些時候,我們應該發聲,像尼莫拉的處境;但在另一些時候,沉默反而是一個更符合政治倫理的選擇,尤其是當你身處道旁兒的位置,並不知道若你拿捏不好正確的發聲方法時,貿然發聲會有怎樣的反效果。

本書裡有兩篇文章,其中一篇提及一個僻詞「逋逃藪」,意指人們為逃避社會體制而前往聚居的山澤,另一篇則是分析中國小說家莫言,怎樣在政治上龜縮後退的同時,在文學上保持個人真誠的聲音。由此我也同時想到我寫文章的筆,在說還是不說、踏前地說還是退後的說之間,摸索一個既合個人本性,也對得起天地良心的評論位置。我想像,如果那道旁小兒不是在旁叫喊,而是勇敢地衝出馬路,肯定給那匹壯馬踏個稀巴爛。

 

關於道旁兒還有何深意,這裡另有故事:

蔡元培在五四運動後請辭北大校長一職,就留下了「殺君馬者道旁兒」這一句話。據說蔡元培同情學生,但同時亦擔心學生的過激行動會將他推向險牆之下,若學生稍一不慎,行事失去節制,整個運動就會變質,他身為校長自然難辭其咎。最終他選擇掛冠求去,就是要避免捲入這風眼之中。日後,不少人就以此話此典作警惕,切莫在推動變革的社會運動上,犯上被熱情沖昏頭腦的錯誤。

誰才是道旁兒呢?當然不是學生,學生不過是策馬的人。道旁兒其實是指一群站在一旁指指點點的人,他們的罪名不是?手旁觀,而是說了蠢話。於我而言,「殺君馬者道旁兒」的深意,是要提醒握有話語權的人,在使用你的說話權力時,要放得聰明些,別一味說些沒有營養的話。

很多年前,我參加一個徵文比賽。作品雖得了獎,但評語讚中夾彈,其中就有一句「底氣不足」。那是我寫評論的原初場景之一,至今仍念念不忘。直至許多年後,每當我要下筆闡述我的觀點和分析時,「底氣不足」四隻大字就會在閃現眼前,叫我不得不在追逐交稿死線的同時,仍在反覆啄磨我寫的任何一隻字,會否顯得我太愚昧無知。我向來不擔心自己寫得不夠真誠,我只憂慮自己寫得不夠聰明,筆下文字沒有看頭,而淪為污染輿論的觀點垃圾。

多年下來,我沒停止過寫這樣一種被稱為「評論」的奇怪文章,而且一直寫得很謹慎,很節制,有時更有點龜縮,不輕放厥詞,也鮮爭朝夕。有幾篇政論時論,我本打算收入本書裡,到最後還是紅著臉抽起了。美其名是時效已過,實情是自覺文章的道旁叫聲太過響亮,當時累壞過一些馬兒,犯不著再鬧一次。

現在剩下來的文字,有些結巴,有些呢喃,有些沉吟,總之不是大呼小叫。書中有篇文章談法國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口吃哲學,正好是道旁兒話語的反調。我用此文作為開篇之作,算是我給自己的一點心意。

書中文章大都發表過,在我編過的《字花》,在給我不少空間的《明報》,也在好些跟我結過字緣的文字平台。除了錯字和不通文句,文章改動很少,反而文章題目,好些都被改得面目全非。我習慣先寫文章,再起題,起題向非我所擅,也常遭編輯朋友投籃重擬。可見我的結巴,也在「起題」一事之上。

寫字的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但次序不可亂。我既未見天地,怎敢輕言見眾生?出版這本書,不過是為自己留點血脈罷了。

 

2017年1月

鄧正健

 

鄧正健

http://paratext.hk/?p=372 

Tang Ching Kin 鄧正健on Medium. 居於香港,文化評論人,偶而寫詩,小說及劇場文本。修讀文化研究出身,曾任阿麥書房文化經理、《字花》編輯,現職大學講師。曾發表劇場作品《(而你們所知道的)中國式魔幻》(編劇,2015)、《安妮與聶政》(編導,2018)。著有個人文集《道旁兒》(2017),另編有評論集《憂鬱與 ...
**************
 

殺君馬者道旁兒| 書寫而已notes and books
https://notesbooks.wordpress.com/tag/殺君馬者道旁兒/

Mar 25, 2014 - 道旁兒者,有點像「花生友」,就是在旁看熱鬧的人。單是看熱鬧倒還沒什麼,這個豎拇指,那個加把口like 完又like ,有意無意間稱讚不斷「當事人」,這就累事了。 「殺君馬者道旁兒」一語,出於《白虎通義》,意思是說,一人趕馬前行,馬跑得很快,道旁小兒(按:看熱鬧的人中當然也不乏大人,以『兒』稱之,不免斥其浮淺幼稚 ...

**** 
https://www.fbe.hku.hk/page/detail/75186

殺君馬者道旁兒 談談浸大佔領語文中心事件

一個男生傾慕一個女生,對方卻不感興趣;男生不僅沒有放棄,還死纏爛打,對方不勝其擾,惟有要求法院頒發禁令。

男生不以為然:「你實在沒有道理拒絕我!你不喜歡我的理由,全都不合理,我實在太憤怒了,我死纏爛打,都是你造成的!」

這樣的故事讀者一定聽說過,但是更奇怪的是,他所信任的長輩師友,不僅不指出他的錯誤,反而附和他,又或者替他推卸責任。「他沒有錯呀,他給弄得那麼憤怒,對方太可惡!」男生當局者迷,尚可理解;後者同一見識,就太可悲了。

普通話科重考比率低

上月中,在香港浸會大學發生的佔領語文中心事件,使我產生以上聯想。佔領語文中心的學生就是那個偏執的男生,為他護短的個別老師就是上述的長輩師友。

浸大自2007年起,規定本科生須成功修讀一門三學分的普通話課程方可畢業。因本科課程一般要求完成至少40個三學分的課程,該門普通話課的負擔佔整個課程不足2.5%,這無論如何不能算是沉重嚴苛。再者,由於不及格者可以重考,而因滿足普通話要求而要延遲畢業的學生,歷年加起來亦只有5人,即平均一年只有0.5人,這相對於每年2000多人畢業,是微不足道的數字。

可能有評論認為,一門三學分的課未必有多大用處。若是如此,則這也表示同學因要滿足普通話課要求而不能修讀另一門課,其所遭到的相應損失,亦不會很大。

目前大學對普通話的要求並不嚴厲,政策存廢與否,均不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學生實在沒有道理小題大做。

學生會經常稱有九成學生贊成取消普通話必修課的立場,這是頗為誤導的說法。該次全民投票的投票率只有12%,若只計算本科生,投票率亦不到23%。不去投票的同學才是主流,這些同學或者覺得事情並不重要,或者沒有形成看法,或者不喜歡主辦單位已有的取消普通話課程立場而杯葛之(想想民建聯不會鼓勵支持者去參與泛民的民間公投便明白了)。簡言之,同學的主流意見遠比學生會的立場溫和得多。

老師不應為學生護短

人們都有個習性,重視符合自己見解的事實,忽略跟自己見解相左的事實。學生會的激進分子有先入之見,只選取有利自己立場的事實去宣揚,把少數人的意見當成是多數人的意見,把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看成是正邪之爭,把自己當成真理化身;當目標久久達不到,或對方有一點閃失,便感到義憤填膺。但是他們的痛苦其實是自己的偏執所造成,與學校無關,同學們宜認真反思,不要執迷不悟。

1月17日佔領語文中心的事件中,同學對老師吆喝、罵她們「八婆」、說「現在是我們審判(judge)你」、「我要警告你」、多人圍少人、男人罵女人……還把過程在網上現場直播,這些都是肆無忌憚的欺凌行為。

學生欺凌老師這種情況,在大陸農村偶有發生,在香港卻是第一次見到。這些同學反對普通話,可能是不想受到大陸文化的影響,但是他們卻做出大陸人都瞧不起的低劣行為。

事後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有一位浸大教授為學生護短,說什麼我們不能對大學生有很高的期望,什麼現在的大學生跟中學生沒有什麼分別,又說語文中心的老師也有責任,若受到威脅,為什麼不去報警等等。這位教授也許不是不明白事理,也許只是想保護這批學生,不想打擊他們的自尊心,一廂情願地希望他們日後會自行改正,畢竟現今有理想的年輕人已經不多嘛!

我十分為這種做法憂慮。學生鬧事已經得到許多不滿現狀的人的喝采,那些同學也許都有點飄飄然的感覺。

建制派親中人士批評他們,他們不僅不會接受,反而會當作是對他們的肯定,更堅定了他們的立場。那麼如果同學所信賴的老師都不願意出聲批評,他們便失去及時反省改正的機會。這樣只會阻止年輕人的成長,以為是雪中送炭,其實愛他卻變成害他。

抵賴不會減輕懲罰,承認過錯反而令人另眼相看。大家一定聽過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砍了家裏櫻桃樹的故事。這個故事之所以廣為人知,正在於它有助於宣揚勇於承認錯誤的美德。

學校宜重新檢討事件

筆者認為,浸會大學在這個事件中有三方面的事情要做:

一、檢討普通話豁免試的執行情況,接着是檢討對不同教育背景學生的語文要求,普通話必修科的改動宜從長計議。

二、公正調查佔領語文中心事件,同學道歉了,可以是減刑的理由,但是傷害已經做出了,懲罰是必需的,檢討還應該包括當天校內保安的問題,學校有責任提供一個免於恐懼的安全工作環境。

三、要認真檢討學生欺凌教職員是否已有先例,甚至已成風土病,又到底過去校方和教職員是否在什麼地方出錯了,以致寵壞了學生。近年來各大學都把學生的意見當作考核績效的標準,加上投訴文化的興起,這會否令教職員以至高層投鼠忌器,息事寧人,反而令部分學生得寸進尺?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筆者利申】浸會畢業生,期間曾任學生會幹事。


趙耀華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一八年二月七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杀君马者道旁儿——掌握好度-兴趣部落

https://buluo.qq.com/p/detail.html?bid=205227&pid=7592285... Translate this page
职场老手“很油”,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但是职场新人就不一样了,一个劲地往前冲。“杀君马者道旁儿”,说的是古代有位大官,养了一批肥壮高大的好马,但是这位大官舍不得骑这匹马。 有一天,大官要出远门,想起了这匹马。大官骑着马,路上的小孩子们不停地称赞。马儿第一次听到行人的欢呼声,非常高兴不停地加速,结果把自己累 ...


 

殺君馬者道旁兒,中國不敢飄飄然 - 知乎专栏

https://zhuanlan.zhihu.com/p/31327667 Translate this page
Nov 22, 2017 - 亦即,别人夸你马好,你心中飘飘然,于是驱驰马儿狂奔,直到马累死。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五四运动”时,为了怕给保守政府惩戒北大的理由,而阻止学生参加运动,但挡不住学生们的爱国情绪,于是留下了一张字条辞职而去,上面写着“杀君马者道旁儿”。学生们将自由派的蔡元培视为精神领袖,但群起参与运动的结果, ...



"我在以前的回帖中唱反调说这句话等于“拉不出S怪地球引力不够”,从一方面讲适用,但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适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都会受别人的影响。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豪杰自风流。自古有几人能坚持真我,称得上大英雄?"(Ref. below)

"但是,实际上,不受别人影响的人跟本不可能有。绝大多数都会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受砸砖的影响很普遍,受夸奖的影响同样普遍。
其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对自己都不可能有准确和坚定的认识,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眼睛去认识自己。而别人,大多数也是庸人,不可能有非常精确的测量,或者过誉,或者苛责。如果偏信偏差极大的测量效果,最后掉沟里是很正常的。"



杨照.“杀君马者道旁儿也” - 观点| 星洲网Sin Chew Daily

www.sinchew.com.my/node/244813 Translate this page
Mar 12, 2012 - 1919年在北京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担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随后请辞,辞职时给北大师生留了一封信,上面简单说着:“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也。民亦劳止,汔可小休。吾欲小休矣。”

新新聞-【楊照專欄】「殺君馬者道旁兒也」

https://www.new7.com.tw/talk/talkView.aspx?i... Translate this page
Mar 5, 2012 - 排山倒海而來的掌聲、歡呼何等迷人,而且群眾表達他們需求的方式如此直接也如此殘酷,得靠多大的心理自制能量才能抗拒!當下真正對林書豪最好最有用的幫助,就是──別當「道旁兒」。

**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Print&blogId=58404&date=201412&postId=26417
pumped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576,361
     
命相中的贵人——杀君马者道旁儿
           (2014-12-23 18:15:46)           下一个
            
人的记忆规律是觉得越重要,越不容易忘记。增加重要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引用古人的话是其中之一。所以便有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引用这句话。
据说此句出自《风俗通》:“杀君马者路旁儿也。言长吏养马肥而希出,路边小儿观之,却惊致死。按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驱驰不已,至于死。”
就是说有人骑快马,旁边人叫好,骑马的人被打了鸡血,吸收了过多的正能量,就玩命快马加鞭,结果把马累死了。
从上边的意思看,“杀君马者道旁儿”可以理解为捧杀,就是夸奖你也许会害了你。
这句话说的是一件现实中发生的小故事,如果不是杜撰,本身似乎没什么错。但是当把它变成捧杀来用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应用条件。
如果一个人耳根子软,可能会很容易捧杀,也可能很容易骂杀。
对于某一领域的新手,例如刚涉足文坛,或者刚学会上网发文章,砸砖可能造成致命伤,导致他中途夭折,例如停笔不写,再例如关闭博客。
但捧杀也很可能,因为夸奖会激励他奋进,结果废寝忘食,毁了身体,误了学业工作,最后也只能停笔了事。
我在以前的回帖中唱反调说这句话等于“拉不出S怪地球引力不够”,从一方面讲适用,但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适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都会受别人的影响。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豪杰自风流。自古有几人能坚持真我,称得上大英雄?
在“杀君马者道旁儿”这个捧杀的例子中,涉及的人物有二:骑马人和道旁儿。可以理解为写文章的和评论的,也可以理解成在成长过程中的你和你遇到的人。
如果骑马人根本不受旁边人的影响,那么我唱的反调无疑是适用的。你自己把马累死了,反而怪旁边人,这相当于把自己的变态行为(把马累死)归罪于常态行为(看客叫好)。
但是,实际上,不受别人影响的人跟本不可能有。绝大多数都会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受砸砖的影响很普遍,受夸奖的影响同样普遍。
其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对自己都不可能有准确和坚定的认识,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眼睛去认识自己。而别人,大多数也是庸人,不可能有非常精确的测量,或者过誉,或者苛责。如果偏信偏差极大的测量效果,最后掉沟里是很正常的。
说到底,对于骑马人来说,就是如何保持清醒,或曰理性,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估自己的作品,分清事实和观点,分清已经发生的和未来的趋势,分清分内的夸奖和过誉的部分,分清宏观的不足和吹毛求疵。还要了解对方的测量仪器——即对方的观察力——的精度。
对于看客来说,就要尽可能精确地评价骑马人。有时候可能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承受能力成长阶段,在精确的评价上添油加醋,言过其实,给一点正能量这种指向性的鼓励。那么根据每个人都会受别人影响这一规律,改变对方的人生轨迹。而你,或许就变成了骑马人命中的贵人。当然,也不乏贱人。
所谓水涨船高,只有读者的水平高,作者的水平才会跟着高。同样,社会上每个人都在努力增长学识,政府的执政水平才会高起来吧。夸奖得有学问,政府这个小孩子才能慢慢长大,不惧怕批评,不会被棒杀和捧杀吧。
 
写这篇文字源于这里的评论:对于北大校长的评论,同样可以捧杀或者棒杀,不过在中国,我记得能成校长都已经半条腿迈进了棺材,怎么玩都无所谓吧。
蔡元培·“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如果学校的现状不符合自己的理念水平健康等等自己的现状,能够主动辞职,现在的中共官员不知道还能有几个能做得到?同样,在一个公司,如果觉得已经没有发展的余地,有勇气跳船的,又有几个能做得到?婚姻据说是有些人的公司,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 打印 ]  
    [ 加入书签 ]  


  

  
  
阅读                          (

38)
            ┆             评论             (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