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夺造化而移精神 - Chinese Brush Paiting

(2016-09-20 15:17:17) 下一个

转载]名师课堂|张东华:以画传递文明

已有 267 次阅读 2016-9-18 18:55 |个人分类:一只木鱼|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张东华,花鸟画,百人会英才奖|文章来源:转载    推荐到群组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DUzMTQ1NQ==&mid=2247483898&idx=1&sn=067e2c1f652ac9160e84de1a9eddfe13&scene=1

名师课堂|张东华:以画传递文明

张东华老师在花鸟画变体临摹与创作高研班为学员示范

文以载道,画以载道。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传统中国画自唐宋后就承担起了传递文明的作用。《宣和画谱》云:五行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一嘘而敷荣,一吸而揫敛,则葩华秀茂见于百卉众木者不可胜计。其自形自色,虽造物未尝庸心,而粉饰大化,文明天下,亦所以观众目、协和气焉。……然上古采以为官穪,圣人取以配象类,或以着为冠冕,或以画于车服,岂无补于世哉?故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律歴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黙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栁梧桐之扶疎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张东华作品作为中宣部宣教局精神文明宣传作品

自然花鸟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审美意义,从初始图腾式的思维演变到王权专政气氛的表达,在禽鸟艺术形象上笼罩着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这种神秘色彩慢慢地被转换成自然花鸟的寓意性并随着绘画写实技法的提高始终伴随着花鸟画的发展,而且自然花鸟的这种寓意性通过通借、谐音等文学艺术手法的转换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花鸟画不只是在客观地表现对象的形态,它既能引起观者的某种联想,也意味着画家通过花鸟寄托的主观情思得到观者的认同,如薛稷画鹤从杜甫《通泉县署屋后薛少保画鹤》和李白《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对以画鹤知名于时的薛稷的画中大致的情貌的描写,表明了花鸟画在当时已明确要求在表现对象形式的同时表现一定的主观意趣。这类禽鸟自宋代画院起, 就被赋予了更明确的特殊含意,如杜瑞联在《古芬阁书画记》中曾语及发生在宋代画院的一则故事:“宋画院以五伦图试士,人多作人物,惟一士画凤凰取君臣相乐之意,画鹤取父子相和之意,鸳鸯喻夫妇, 鹡鸰喻兄弟,莺喻朋友,遂擢为上第。事实上花鸟画科自出现起, 已历经多次演变,从最初的以写生传神为目的到被附上各种内涵,而这种指示关系一经形成,即被广泛接受。

在央视的综艺频道,地方卫视的舞美背景,自北至南,自东至西,长春、南京、杭州等地大街小巷的墙绘,公交车站的灯箱广告上,中国美院博士、副教授张东华老师的国画作品不断被刷屏。张老师画艺画论兼修,作品雅俗共赏,经常参加公益事业。条幅《云霞彩影》中大白鹅的雍容大方,自信向前;横卷《万里松涛》中青松苍劲古朴;斗方《春之灵》中双雀比翼齐飞,和谐共生……画以写心,文以载道。助人为乐乐在人间,与人为善福在心头。张老师的力作持续走向大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中,传递文明风尚,弘扬真善美。

张东华作品各地墙绘

电视节目中播出

各地使用作品原件

张东华花鸟画作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81219-1003707.html

上一篇:[转载]如何识别国画的雅俗——从痛批峰会背景画中反思
下一篇:[转载]画史研究|徐渭绘画无年款之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