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015-09-04 12:24:43) 下一个

反者道之动

编辑

这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所解释《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
这个理论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很大,对于中华民族在其悠久历史中胜利地克服所遭遇的许多困难,贡献很大。由于相信这个理论,他们即使在繁荣昌盛时也保持谨慎,即使在极其危险的时候也满怀希望。在抗日战争中,这个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种心理武器,所以哪怕是最黑暗的日子,绝大多数人还是怀着希望度过来了,这种希望表现在这句话里:“黎明即将到来”。正是这种“信仰的意志”帮助中国人度过了这场战争。
这个理论还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中庸之道儒家赞成,道家也一样赞成。“毋太过”历来是两家的格言。因为照两家所说,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多好。因为太过和做得过多,就有适得其反的危险。
(注:以上观点摘录自《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9,P17.)
 
****************************************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88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在上经开始的前两章,说了“有无相生”、“此二者同出而异名”两句话,后世的人,拼命在上面作注解说道理。其实只用这一段来注解,不就清楚了吗?这叫做以经注经,不需要我们再去加上自己的意见,它本身就已经注解得很明白了。

读了《老子》有一个好处,尤其现在对学佛修道做工夫的人,像这句话“反者道之动”,就很关键。因为打坐做工夫,有时越坐越差劲,许多人就不愿继续修了;殊不知,快要进一步发动的时候,反而会有相反的状况。做事也一样,做生意也一样。所以做生意稍稍失败,就要熬得住,熬得过去,下一步就会成功赚钱了。这也就是天地物理相对的一面,有去就有回,有动就有静。这个道理,自己要多多去体

会才能领悟。做领导的人更要懂得“反者道之动”的原理,根本不怕别人有反对的意见,相反的意见正是“道之动”。换句话说,有反对才有新的启发,才有进步。

“弱者道之用”,有许多人打坐做工夫,到了某一阶段,总觉得自己一点力气都没有,很怕会走火火魔。如果这样,那你就不要修道了;既想求长生,又怕早死去,这样没有信心定力是无法修道的。老子说:要大丈夫才能修道,既然是大丈夫,又何必修道呢?例如“弱者道之用”这句话,真修道成功的人,骨头也软了,有时候工夫到了,连一张纸都拿不起来,会弱到如此程度。如果不懂老子这个弱的道理,会吓坏了;懂得的人,就知道这是“弱者道之用”,正是进步的象征。再进一步更厉害,就要发出“用”了,这时纵然重如泰山,只要用一个指头,都可以把它推翻。所以大家做工夫要注意,对于这个原则,千万要把握得住。

最后的结论告诉我们:“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普通人看天下万物,生生不息,一代代的生都是生于“有”,“有”从哪里有呢?“有”生于那个“无”,是从“空”来的,“空”能生万有,这与佛家的“缘起性空”同一道理。

http://www.quanxue.cn/ct_nanhuaijin/LaoZi/LaoZi41.html

*****************************************************************************************************************************

中文名
反者道之动
性 质
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
含 义
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
出 处
中国哲学简史
 

目录

  1. 1简介
  2. 2原文
  3. 3出处

简介编辑

1.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
2.规律性(对立面双方的依存和转化:相反相成及物极必反等);
3.揭示了实际运用中的方法论意义。
中国先秦哲学家老子辩证法命题。通行本《老子》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诸如长短、 高下、美丑、难易、有无、前后、祸福、刚柔、 损益、强弱、 大小、生死、智愚、胜败、巧拙、轻重、进退、攻守、荣辱等一系列矛盾,认为这些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事物的对立统一中,他还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把事物都包含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概括为“反者道之动”。 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启迪了《易传》《淮南子》等书作者和韩非扬雄张载程颐王夫之等人的辩证法思想。通常所说的“物极必反”,就是对“反者道之动”思想的通俗表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曾说:“在一定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南怀瑾在《老子他说》中这样阐释这两句话:
在上经开始的前两章,说了“有无相生”、“此二者同出而异名”两句话,后世的人,拼命在上面作注解说道理。其实只用这一段来注解,不就清楚了吗?这叫做以经注经,不需要我们再去加上自己的意见,它本身就已经注解得很明白了。
读了《老子》有一个好处,尤其现在对学佛修道做工夫的人,像这句话“反者道之动”,就很关键。因为打坐做工夫,有时越坐越差劲,许多人就不愿继续修了;殊不知,快要进一步发动的时候,反而会有相反的状况。做事也一样,做生意也一样。所以做生意稍稍失败,就要熬得住,熬得过去,下一步就会成功赚钱了。这也就是天地物理相对的一面,有去就有回,有动就有静。这个道理,自己要多多去体会才能领悟。做领导的人更要懂得“反者道之动”的原理,根本不怕别人有反对的意见,相反的意见正是“道之动”。换句话说,有反对才有新的启发,才有进步。
“弱者道之用”,有许多人打坐做工夫,到了某一阶段,总觉得自己一点力气都没有,很怕会走火火魔。如果这样,那你就不要修道了;既想求长生,又怕早死去,这样没有信心定力是无法修道的。老子说:要大丈夫才能修道,既然是大丈夫,又何必修道呢?例如“弱者道之用”这句话,真修道成功的人,骨头也软了,有时候工夫到了,连一张纸都拿不起来,会弱到如此程度。如果不懂老子这个弱的道理,会吓坏了;懂得的人,就知道这是“弱者道之用”,正是进步的象征。再进一步更厉害,就要发出“用”了,这时纵然重如泰山,只要用一个指头,都可以把它推翻。所以大家做工夫要注意,对于这个原则,千万要把握得住。
最后的结论告诉我们:“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普通人看天下万物,生生不息,一代代的生都是生于“有”,“有”从哪里有呢?“有”生于那个“无”,是从“空”来的,“空”能生万有,这与佛家的“缘起性空”同一道理。

原文编辑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出处编辑

“反者道之动”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TJKCB 回复 悄悄话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来源: TJKCB于 2015-09-04 12:09:43 [档案] [博客] [转至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721 次 (15925 bytes)
http://bbs.wenxuecity.com/mrht/365286.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