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赏景

随波逐流看风景,优哉游哉度人生。
个人资料
正文

信仰的力量 看电影《Cabrini》《卡布里尼》

(2024-05-21 18:58:30) 下一个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Cabrini》《卡布里尼》,也有中文翻译成《天使之心》

通过这部电影,才知道早在特瑞莎修女之前,来自意大利的卡布里尼修女,就做出了与特瑞沙修女一样伟大的善举,创造了一个慈善帝国。考虑到那个年代和环境,说句不敬的话,我觉得卡布里尼修女的成就远超特瑞莎修女。

    弗朗西斯?泽维尔?卡布里尼1850出生于意大利伦巴第,是一个农民家庭的第十三个孩子。1889年去美国,1917 逝于美国,并安葬在美国纽约。

    她自幼身体不好,所以当她成为修女以后,就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她拼命工作,她对她手下的修女说的就是:到天堂以后有大把的时间睡觉。

    她对孤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怜悯,她一心想到中国去照顾孤儿,她屡次向梵蒂冈申请,但都被无情拒绝。最后她亲自到罗马,并坚持要面见教皇。最后,教皇说服她去美国纽约,去帮助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饱受歧视的意大利移民。

    于是,她带着六位修女,踏上了美国的土地,走进纽约当时移民栖身的五点(five points)。相当于现在的中国城和小意大利。那里的移民住在潮湿的洼地,与老鼠,垃圾为伍;饥饿,疾病,暴力让移民们生不如死。

    想起曾经读过的,非裔作家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的《美国种族简史》,里面说19世纪初到美国的移民,遭受的歧视比黑人有过之而不及。

    当时的主教也觉得救助移民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愿意支持,但是卡布里尼修女决不退缩。她凭着坚韧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办起了第一家孤儿院。当时的政客和上流社会,对移民压榨又歧视,卡布里尼修女不但要为筹款奔波,还要承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为了筹款,她感动了当时的名演员,共同主办了社区意大利嘉年华,虽然遭到政客豢养的流氓砸场子,但是这场活动,让卑贱的意大利移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也唤醒了主教内心的慈悲,帮助孤儿院拿到一大片地,卡布里尼修女和她的团队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收容庇护更多的孤儿。

    当卡布里尼修女看到当时的医院都拒绝接受穷人,她立志要建一所医院,对所有人开放。此举彻底激怒了政客和他所代表的黑暗势力,医院在装修过程中,一场恶意的纵火摧毁了内部装饰和设备,住在房子里看管的卡布里尼修女和其他修女们差点被大火夺去生命。愤怒又坚强的卡布里尼修女勇敢地闯进市长官邸讨要说法,最后连那个黑心市长也被折服,还敬佩地说如果卡布里尼修女是个男的,会成就浩大的事业。卡布里尼修女回答说:女人要是想干,可以干出男人们也干不到的事。

    在庆祝哥伦布发现航海四百周年的1892年,卡布里尼修女的第一所医院成立。随后,卡布里尼修女和她的修道会建立近 70 所孤儿院、学校和医院,分布在美国各地和欧州。这个庞大的慈善帝国通过运营许多实体公司支撑慈善事业,这些公司的领导者全是修女。

   非常感人励志的一部电影,值得观看。

   导演亚历杭德罗 蒙特沃德(Alejandro Monteverde) 是一个出生于墨西哥的70后。我看过他导演的《小男孩》展现一个小男孩坚持的信念,混淆一些巧合和因果,巧妙地通过夸大小孩的努力,激起人们尘封在心的真诚和善良,配合完成小孩的心愿。也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卡布里尼》 由义大利女星克莉丝汀娜戴尔安娜化身卡布里尼修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