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宗教衰落的根源

(2011-09-04 05:43:34) 下一个

宗教是人类对终极真理的向往与追求。但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多地把宗教作为来生的寄托,而不是真理的生活实践。科学带来的冲击,一度造成西方宗教界的恐慌。“创造论”与“进化论”的当代辩论就反映那种心态。然而,科学的冲击仅仅是外因。宗教衰落的根本原因应该来自本身。在讨论这根源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佛陀是怎么预测的。佛说过,在他涅磐后的百年是正法时期,其后的五百年是像法时期,然后的三千年是末法时期。历史的发展正如佛所预测的那样。当将眼光转向其他宗教时,我们也观察到相同的情景。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想明白宗教衰落的原因,首先要明白宗教实践的范畴。无论从那个宗教的角度,终极真理(Essence of existence))都不属于二元论的范畴。也就是说,不属于逻辑的范畴。老子将它称为“道”;佛将它称为“真如”;基督将它称为“主”。而保罗干脆将它称为“爱”。但是,无论用那个概念都无法完整和准确地描述它。这是因为语言的概念来源于二元论。如果我们还要在这基础上加更多的概念,只能适得其反。尽管终极真理很难在道理上说清楚,但我们的“心”且可以感知它的。佛教讲“即心即佛”。基督教也讲“心”。“爱”是“心”的属性,而不是“脑”的功能。佛或基督在世时,他们本身就是“道”。悟性好的弟子见到他们就追随终身,而不需要语言教诲。实际上,信息在相见的那一刻通过“心”而交流了。语言是多余的。当佛或基督离世后,人们失去了“道”的见证。为了弥补这点,佛像与十字架就产生了。然而,在时间的流逝中,佛像与十字架见证“道”的功能慢慢失去,并转化为信仰的功能。从这中间我们看到什么?那就是“心”的力量在衰落。人们已经很难通过“心”来交流了。这种衰落必然伴随着“脑”的力量在加强。也就是说,人们不得不借助逻辑的功能了。逻辑的理性在于二元对立。进一步说就是,概念内涵的确立需要参考体系(Reference)。没有“上”,就无法确立“下”。没有“真”,就无法理解“假”。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上,语言得以产生。它为逻辑思维铺平了道路。于是,人们就陷落于思维洪流;从“因”到“果”,从“果” 回到“因”。从“鸡”到“蛋”,从“蛋” 回到“鸡”。“脑”的功能(逻辑思维)有一个特征;即它能自我加强,越用越觉得可以由此达到真理。且不知,自己成了“智慧果”的奴隶。佛家讲,分别心会障碍我们认识真理。先圣留下的话虽然已经成经典。但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由于语言的载体,经书既能帮助认识真理又能仿碍认识真理。这也就是为什么佛在涅磐前说了相互矛盾的话。首先佛说他一生什么也没说。佛又说离开他所说的就是错误。我们品读经典应该着重于使“心”有所感悟。而不应该着重于在经典的基础上建立更大逻辑体系。如果那样的话,只能加强了“脑”的力量,而远离了“心”的路程。当代宗教的发展趋势似乎正顺着这逻辑的方向。让我讲一个故事来结束这篇文章。

 

 

有一位佛教高僧被邀请参加基督教的礼拜。主教请高僧念一段圣经。这也许仅是主教为加强宗教沟通的一般举措。这位高僧推辞不掉,于是就开始念经文。这时许多听众流出眼泪。大家的“心”受到触动。很显然,这位高僧是在“心”的状态。同样的语言通过“心”的承载,结果是不一样的。在那一刻,“心”的力量超越了逻辑与教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花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当你刚刚看到一朵花时,是清醒还是发呆呢?

这句问的好,我试着把目光从电脑屏幕转向旁边孩子们的照片,内心感受从呆滞变成了愉悦^_^怎么把这样的日常经历融合入日常修行呢?尤其是每日有那么多家庭工作琐碎的事情.

谢谢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M士官' 的评论 :
当你刚刚看到一朵花时,是清醒还是发呆呢?
WM士官 回复 悄悄话 其实我很想知道发呆和静心有啥区别?
squirrel_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yfz9465的评论:
明白你的意思了,之前我提得太轻率,抱歉。以后再讨论。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quirrel_6的评论:
“静心不是专注,专注是意识的窄化;静心不是沉思,沉思是一种逻辑的做梦;静心也不是冥想,冥想必须有一个客体。静心是什么都不做,不用身体做,也不用头脑做,你就只是在这里,只是存在,即使只是一个短暂的片刻,你什么事都不做,就只是在自己的中心里,全然地放松,那就是静心。”
这段话说的很深。有些话我试图避免。说的太清,会使别人也无法用禅宗技巧。还是在另外场合讨论。
squirrel_6 回复 悄悄话 很有道理。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我执”“攀缘”心越来越重,离本心越来越远。为什么现在净宗大行其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静修已太难太长,最后只能靠一心念经来尽量做到排除杂念,消减我执,再进而一心不乱。

人人寻求智慧,很多人试图用科学逻辑和思维来解决问题。其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让心静下来,向内求慧。我比较欣赏有段话:“静心不是专注,专注是意识的窄化;静心不是沉思,沉思是一种逻辑的做梦;静心也不是冥想,冥想必须有一个客体。静心是什么都不做,不用身体做,也不用头脑做,你就只是在这里,只是存在,即使只是一个短暂的片刻,你什么事都不做,就只是在自己的中心里,全然地放松,那就是静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